2019 年 10 月 2 日,20:37
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好一陣子沒發和時事相關的貼文。實在是忙到也沒有空看新聞網站。
今天看了幾處,要轉發首選的話,還是這一則十一全紀錄。

好一陣子沒發和時事相關的貼文。實在是忙到也沒有空看新聞網站。
今天看了幾處,要轉發首選的話,還是這一則十一全紀錄。
【等待了兩年之後,在台中和台北】
Bob Dylan的詩歌集,我們買了版權之後,請 馬世芳 擔任主編,協調多位譯者共同參與,一起工作,兩年之後,終於要出版了。
今年十月,也正好是image3非常圖像空間開幕時,所以正好是跨界文學的代表。所以我跟馬世芳說,等待了兩年,現在看來出版時機也正好。
10月份,我們在臺中國家歌劇院五樓的非常圖像空間,共有三場相關的講座活動:
10月5日(六) 15:00-17:00
搖滾歌詩的吶喊──《巴布.狄倫歌詩集》說唱會
講者:馬世芳╳王榆鈞
報 名:https://reurl.cc/qD12xq(免費講座)
10月12日(六) 15:00-17:00
交融互涉的歌詩界線——《巴布.狄倫歌詩集》分享會
講者:鍾永豐
報 名:https://reurl.cc/qD12xq(免費講座)
10月19日(六) 15:00-17:00
我只是來捉兔子的——《巴布.狄倫歌詩集》分享會
講者:廖偉棠╳鴻鴻
報 名:https://reurl.cc/qD12xq(免費講座)
此外,在台北松煙誠品文創也有一場:
10月6日(日) 15:00-16:30
「我的歌是文學嗎?」——《巴布.狄倫歌詩集》座談會
講者:馬世芳
地點:松煙誠品文創
報 名:https://reurl.cc/qD12xq(免費講座)
【一位記者對我們的觀察,以及和她的對話】
謝謝 Openbook閱讀誌 佐渡守的這篇報導。把image3非常圖像空間 10月份發生的事情介紹得很完整。
她來訪問我的時候,說她聽到我說接下來想聯接台中的工具機資源而好奇。我也好奇她為什麼對這一點好奇。原來她當年讀機械。
訪問之後,佐渡守另找了時間來,自已逛了一圈空間。
她再來問我的一個問題,讓我很高興她有注意到。她也寫在報導裡。
『在開幕前的一天夜裡,郝明義(據說是在員工催逼下)為每一面書牆的選書寫下幾段話,用小黑板代替他與前來參觀的每一位群眾「聊聊書」。
『例如《我們在閱讀時看到了什麼?》,他反問讀者:「為什麼曹雪芹並沒有把林黛玉與賈寶玉畫出來,但是每個《紅樓夢》的讀者心中都清楚看到一個屬於他的林妹妹與寶哥哥?」』
那的確是在記者會前一天同事臨時交付給我的任務。時間緊迫,我只能隨手寫。寫到《我們在閱讀時看到了什麼?》( What We See When We Read) 這本書的時候,我想這要怎麼用兩三句話介紹啊。可後來突然就亳無停頓地寫下這塊黑板上的問句。而最後一句話我寫的是:這本書回答這個問題。
佐渡守問我:這種介紹法和一般書店裡看到的寫法不太一樣,是不是因為我是老闆才能這樣隨意寫?
她在報導裡,也談到我用一面書牆來介紹一本書的做法很特別。一面牆介紹一本書的事,的確是因為我決定的策略才這麼做。不同的經營者有不同的決策思考。
但是在一個營業空間裡用一面45元小黑板來寫一本書和產品的介紹,我覺得那應該是任何人都可以自由揮灑的。
我們在這個空間裡練習做些放大起來的事,也想練習做一些往小處做的事。
請看一下佐渡守這篇報導。
也歡迎台中的朋友,以及來台中的人,實地進入我們的非常圖像空間,告訴我們這個空間還可以如何更有意思。
如果對我那些小黑板寫了什麼感興趣的話,可以參閱我昨晚寫的另一則貼文。裡面有把各個小黑板都拍下來。請大家指教。
http://bit.ly/2ooSYL1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