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銅鑼灣書店
G 政府與政治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歡迎銅鑼灣書店】
最近沒什麼時間看新聞,今天才看到這個。媒體說,群募不到一天就達標。
『香港的民主自由已經破碎,我不是第一個受迫的香港人,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在銅鑼灣書店事件後,我可以選擇飄飄蕩蕩度過餘生,但我仍想把書店重開,我自年輕就進圖書業,看書是我的最愛,販書是我所能做的事,我相信書中的知識能帶我們探討現實的狀況,只有讀書,能讀懂「為什麼會發生這些事。」』
歡迎銅鑼灣書店!
還有51天,大家還可以繼續支持。

【和李嘉誠有關的新聞與聯想】
在香港這幾個月的事情上,李嘉誠是可以和其他香港的有錢人一樣,不表態的。或者,像他在八月十五日報刊上刊登「黃台之瓜,何堪再摘」,任不同立場的人解釋,也就可以。http://bit.ly/2kJ1XW0
但是他卻進一步在九月八日出席公開活動時又提到『希望年輕人能夠體諒大局,而執政者「都能夠對我們未來主人翁, 亦都能夠網開一面。」』
結果昨天中共中央政法委的微信公眾號「長安劍」發文,指李嘉誠有關言論是「縱容犯罪」,不是「為香港着想,而是看着香港滑向深淵。」
今天官方《人民日報》也發表文章<解決住房問題,香港不能再等了〉,『更映射李嘉誠的「網開一面」論,指「什麼才是對香港未來負責?什麼才是對年輕人『網開一面」』?這才是」。』
而今天,李嘉誠也透過他的基金會發表了這麼一篇回應:
『對於李嘉誠先生於九月八日在慈山寺的言論被曲解,李先生透過發言人表示十分遺憾,並指多年已習慣了那些莫須有的指責,永遠會虛心接受批評,但最為重要的是「寬容不等於縱容,不等於無視法律程序」。李先生重申對任何暴力,包括語言暴力,對任何衝擊法治的行為都不能接受。李先生由衷希望,各方能尋求空間,而非挑動矛盾,讓香港局勢降溫,社會才可展開對話。』http://bit.ly/2kL0Vsr
所謂不卑不亢,就是這樣吧。
而李嘉誠之所以能如此,讓我想起2015年一則新聞,說他自2011年以來拋售中國資產的行動就沒有停止,到2015年更達到高潮,因此當年九月新華社的《瞭望智庫》發表了一篇題為「別讓李嘉誠跑了」的文章,引起網上熱議。http://bit.ly/2masaNr
而這又我想起1990年代初去北京,在長安街上看到興建起來的東方廣場。當時北京東單到了夜裡大部份街道上的商店一片黑漆的時候,李嘉誠卻在精華中的精華地段興建起總建築面積達80萬平米,打破北京建築種種限制與紀錄的東方廣場。
李嘉誠能在別人未進之際先進,別人未退之際先退,別人緘默不語時表態,別人指責時不卑不亢地回應,在在都是示範。
【月亮節快樂】
端午節可以叫粽子節,中秋節叫什麼節?本來想月餅節,但後來聽一位同事說,覺得叫月亮節更好。
我日子算糊塗了。還以為明天才是月亮節,結果是今天。
碧潭有幾米的月亮景點,有興趣的人可以去:http://bit.ly/2kkClPa
今天在整理即將在月底國家歌劇院展出的一些幾米畫作資料,其中月亮的確是他長期貫注的一個重點。從《月亮忘記了》開始,月亮他不同的作品裡一直是重要的主角。
看著這些月亮,跟大家說:祝闔府安康如意。
【雙重喜悅】
昨天金鼎獎頒獎,鯨向海的《每天都在膨脹》得到文學圖書獎,幾米的《不愛讀書不是你的錯》得到兒童及少年圖書獎,都由負責的同事林盈志代表領獎。
丁松青神父的《從彼山到此山》入選非文學圖書類優良出版品推薦名單,負責的同事張雅涵一起陪同領獎。
雅涵傳了一張照片給我看,我吃了一驚:「啊!金鼎獎這麼大手筆!每一本書都做成這麼大的書放在現場?」
「沒有啊,沒有做成大書啊!」她回覆。
「那大廳那根立柱旁邊的大書是什麼?」我問。
「郝先生,那不是立柱,那是獎牌。獎牌旁邊是我帶去的書。」她回答。
老花眼真是太嚴重了。
不過可以讓人哈哈一笑,也製造了雙重喜悅的效果。
恭喜金鼎獎所有得獎人。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