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o hero

2016 年 9 月 9 日,08:10

P 隨筆

昨天太忙,本來要推介馬維敏這篇文章都沒來得及,現在補一下:

『張景森一直是蔡總統倚重的核心智囊,彼此的默契與信任,高過執政團隊大多數成員,過去捅過些紕漏,都無事過關,然而最近有關陸客的發言,已升高到最敏感的兩岸議題,而且非但長對手志氣,甚至可以上綱到通敵之嫌,不得不令人好奇,聰明如張景森,為什麼挑這個最大馬蜂窩來捅? …….

『張景森事件再次暴露新政府在內部溝通協調以及團隊紀律上,出了很大的問題,以致於不同的人、不同的議題不斷爆出令人難以置信、啼笑皆非的紕漏,政府傳達給人民的訊息常是混亂甚至是矛盾的,每一次的危機處理,往往暗藏著另一次更大的危機。

『這個政府很有酒駕fu,車子明明已經開得東歪西扭,開車的人卻不停說:「放心,我沒醉!我沒醉!」

『沒有領導人會存心要把事情做壞做錯,但是當情勢走樣,事情出錯了,就要拿出辦法解決,防止類似錯誤再犯。不要一天到晚只會告訴人民生氣可以拍桌子,這樣下去,再多的桌子也拍壞拍垮了。 』

兩個功夫高手正在運氣發功,隔空較勁,想把對方震倒在地,全場屏氣凝神,一個小徒弟突然竄上擂台喊了聲,「師父,您鞋子怎麼破了個口?」
APPLEDAILY.COM.TW|作者:蘋果日報

2016 年 9 月 8 日,17:36

P 隨筆

今天下午辦《那些在青春網的日子》新書發表會,陶曉清、李志成、趙少康、蔡詩萍、鄭開來、楊嘉、黃韻玲、龔懷主、賴佩霞、方致怡、周易等人來參加。

出版這本眾家DJ 的書,本來感到光是文字還不夠,所以我本來想把他們當年在青春網的節目找出來,另外做個l數位版,但很可惜的是,他們當年因為是Live的節目,所以都沒有留下錄音。
啊~~~真是可惜啊!

不過,也因為如此,現在要了解這個重要的節目,只有這本書了。彌足珍貴。會後我一一找大家幫我簽名。

最後和Robin夫婦合照。Robin的太太說,當年是高中生的時候,考試讀書的時候聽Robin節目中的聲音,就決定要嫁給他。而果真她的願望實現了。光憑聲音,就能把伴侶吸引而來,聲音的魅力及威力,真領教了。:)

2016 年 9 月 7 日,09:52

P 隨筆

今年二月,我剛忙完「年輕力量進國會」,也把自己這幾年對年輕世代參與社會及政治動運的一些觀察寫進《大航海時刻》。有天阿茉跟我說,有三位年輕人想寫一本和政治、選舉有關的書,問我要不要討論。

我當然很好奇,就約了他們。那是我第一次見吳沛憶、黃守達和張慧慈三位。

知道了他們都在民進黨工作後,我問了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這本書是代表民進黨來做的嗎?他們說:不是。這完全是他們個人的想法。

第二個問題是:他們願意邀請其他政黨背景的年輕世代一起來寫嗎?他們說:就是要。並且希望是從開頭就一起共同企劃。

這樣,我們開始了《政治工作在幹嘛》這本書的討論,一次次會議,把書的主題、方向、內容逐漸浮現清楚。共同企劃並寫作的人,也從三個人增加到十五人,跨越了民進黨、時代力量、社民黨、綠黨四個黨派。

他們為什麼要寫這本書?

我回頭找一下開始階段跟大家開會之後,把他們意見整理出來的筆記。他們是這麼說的:「對政治除魅,對權力除魅。讓大家知道:做政治的人,不見得長得像電視上那些人的樣子。用年輕世代,跨越黨派的視角,縫合台灣人對政治現實與想像的落差。」

尤其有趣的,是他們還特別點出一個現象。這個現象就是:台灣歷經民主發展的各個階段之後,今天的年輕人參與社運已經不在少數,但是參與政治則還少。而社運和政治之間,差異甚大。所以他們要縫合政治現實與想像的落差這件事,有一塊也是針對那些參與過社運但還沒參與過政治的年輕人。

因此,在最早階段,我們在內部社群把這本書的書名暫定為「從0到100」。

這是在對比「社運」和「政治」。因為社運強調也堅持理想的純粹,所以你對一些事情只有不是「0」就是「100」這兩個極端的選擇。然而政治不是。政治是你必須在現實中找出從「0」往「100」妥協也逐步推進的中間數字。到成書的階段,他們終於決定了書名《政治工作在幹嘛》,想傳達的,仍然包含這個訊息。

這本書分三個部份。

第一部,是講他們各自的成長背景,以及為什麼會走上政治這條路;第二部,是各人說明自己在政治和(至少一次)選舉過程中的位置、角色和工作秘笈;第三部,則是他們彼此討論年輕世代對未來台灣政治的想像。
也因此,這本書的副書名是「一群年輕世代的(政治)歷險告白」。

我相信這本書是寫給台灣所有大學讀政治、社會等科系的學生看的;也是寫給雖然不直接參與政治,但是關心政治的人(包括志工及潛在的支持者),以及已經參政,但是因為資源、人力、經驗不足,而在選舉中辛苦掙扎的人看的。

這是一本前所未有,最貼近時代脈博,最血肉真實的政治及選戰解剖指南。打開來看看,這十五個人涵蓋了戰選的哪些位置和角色:

詹晉鑒 (里長候選人)
黃守達 (青年組織)
苗博雅 (立委參選人)
吳沛憶 (文宣)
曾柏瑜 (立委參選人)
范綱皓 (文稿)
張慧慈 (地方輔選)
呂欣潔 (立委參選人)
陳廷豪 (黨部)
撒丰安・瓦林吉那(原民部選舉組織)
吳 崢 (總幹事)
陳為廷 (總幹事)
吳哲希 (地方選舉)
許韋婷 (黨部經營)
楊緬因 (網路)

我雖然因為近幾年來參與一些公民行動,而比較多些機會和年輕世代接觸,也比較了解其中一些從政者的心路歷程;也因為從頭參與了這本書的發想與企劃,所以對內容及方向都有想像及心理準備,但是等到最後成書,打開書,一頁頁讀他們寫出來的故事和秘笈的時候,仍然有著嶄新的感動和震撼。

他們是在真誠地寫這本書。

且不說工作秘笈的部份,即使不免有些必須保密的地方,他們仍然是在傾囊相授;更重要的是,從他們自剖成長的經歷到解說自己的工作到暢談對未來的想像,他們不只是為了傳達自己想分享的那些訊息而寫這本書,他們根本就是把自己的生命徹底地敞開,把原來一些不足為外人道的細節、波動都攤了出來。

聆聽著他們如此說話的聲音,一方面可以不斷地感受到他們想要解釋「政治工作在幹嘛」的真切,想要為政治工作除魅的真切,但其實在聲音的最底層,一直也同時迴響著催促你共同思考「我們的社會到底怎麼了,我們到底可以如何改變」的急切。

談到出版計劃的時候,作者(們)可能都對交稿日期是能多些時間就多些時間。這十五位作者各自的工作量如此之大,理當更是如此。但這本書很奇特地不是。大家一開始就很快達成共識:就是不能晚過今年十月出版。

理由?

很簡單:他們大多仍然有自己的政黨工作要做。到年底,大家就要為下一場選戰而開始忙碌了。所以今年到年底前的時間,是他們唯一「西線無戰事」的檔期。出完這本書,他們也就要準備各自新的任務,甚至在其他場合代表自己的政黨交手了。

我們約好了在那之前,起碼一起卡拉OK一次。

謝謝阿茉,身為編輯,她面對十五位活力充沛、各自忙碌的作者要追東逐西催稿的過程,精彩(我沒說壓力)可以想像。

最後也謝謝昨天民進黨徐佳青、時代力量邱顯智,以及吳律德、周江杰、王浩宇三位綠黨代表,還有王丹的出席,感謝大家對這些年輕世代的鼓勵。

又及:昨天,9月6日新書發表會,我們有網路直播錄影,可以看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locuspublish/videos/10153639562411895/

// 《#政治工作在幹嘛-一群年輕世代的歷險告白》 //

大 塊:http://smarturl.it/4p89pq
誠 品:http://smarturl.it/cc1cmo
讀 冊:http://smarturl.it/glhkhd
博客來:http://smarturl.it/ae1ich
金石堂:http://smarturl.it/pgkcj8

 

2016 年 9 月 6 日,07:44

P 隨筆

香港的歷史性大事。推薦看兩篇報導。

一篇是端傳媒這一篇<本土自決派共得39萬選票,學者:民主自決成香港重要議程>。報導的文字和圖表都整理得很清楚,可以很快地了解選舉的前因後果。
https://theinitium.com/ar…/20160905-hongkong-legco-analysis/

另一篇是曾柏瑜寫的這一篇<誰的勝利?香港民主自決的下一步>。曾柏瑜親自去了香港選舉的第一線。她自己就是年輕世代的立委參選人,對政治力量與版圖有深刻的體會,所以寫香港也入木三分。
http://bit.ly/2capqtY

我更期待溫妮小姐回來告訴我她投票的過程和心情。Hello, 你開心了嗎?:)

2016 年 9 月 5 日,10:06

P 隨筆

( 今天在蘋果日報發表了這一篇「林全直球對決核電幫」。蘋果網路版有各引用文章的鏈接。)

8月31日林全院長對「開放台電」結案報告做了三點回應。

其中前兩點特別值得注意。

第一,林院長說,「對於『開放台電』研究團隊所揭露,各界質疑經濟部、能源局,與中興顧問社、中興工程、吉興工程的從屬關係,以及監督者承攬被監督者業務之不當,」他們已經在8月19日(換下原董事長施顏祥)任命中興顧問社新任董事長曾參寶,並「要求他必需重新檢討過去中興工程顧問社及其子公司與台電之間在核電資源利益分配上的從屬關係,杜絕不當利益群帶聯系。同時,我也要求經濟部應全盤檢討此類財團法人股權結構,思考其轉型之路,進行能源轉型正義改革。」

這是一個里程碑的動作和宣示。林院長亮出與核電幫直球對決的立場。

台電種種爭議重大的行為,經濟部和原能會這兩個主管單位難辭其咎。

監督台電業務的經濟部,和監督台電核能安全的原能會,各自縱容屬下的單位來承包台電的核電業務,自毀立場,破壞政府治理原則,讓台電有恃無恐,也給了核電利益集團上下其手的空間。

40年來,終於有行政院長承認「監督者承攬被監督者業務之不當」,並且要「杜絕不當利益群帶聯系」,意義重大。

但是,任何既得利益集團,都不會輕易退下。事實上,就在9月2日,媒體又爆出今年4月「核研所球員兼裁判,台電標案未得標先轉包國民黨營事業獲暴利」。

所以林院長應該知道:要杜絕台電與核電之間的不當利益裙帶聯繫,光是換一個中興顧問社董事長是不夠的。由本身就該被檢討的經濟部來支援也不行。那他要調動哪些政府單位共同參與?如何進行?有什麼時間表?這些都需要進一步說明。

林院長又說,「第二,針對今年5月31日供電吃緊的情況,我也特別要求台電注意歲修時間的安排,因應氣候劇烈變化,不應該將歲修時間排在用電尖峰的月份。台電也表示明年提早至5月20日完成歲修,避開高用電量時間,避免造成今年5月31日供電吃緊的情形再次發生。」

5月31日那天,台電供電吃緊,所以和其上級單位建議林院長重新啟動核一廠一號機組,引發軒然大波,也激發「開放台電」計劃,想要解開「缺電」之謎。

我們問過林院長為何做此決定。林院長回答台電等人給他看過4張圖表。林院長一度想讓我們研究這4張圖表,但因為其他人說是機密資料,所以我們沒看。

但是最終我們還是發現了主因:5月31日那天,台電那天安排大量的機組去歲修,佔了當天最高供電能力將近10%。是這個原因造成了當天供電的緊張。(詳見結案報告,以及《5月31日發生的事 -為什麼林全要重啟核一廠一號機?》 )

我們很高興林院長終於知道了這個事實,並且台電也承認明年要把維修時間「避開高用電量時間,避免造成今年5月31日供電吃緊的情形再次發生。」但是,一件本來只需要檢討歲修計劃如何改善的事,為什麼一路被誇大為非啟動核一廠一號機不可的缺電危機?誰該為此事負責?林院長略過沒談。我們期待他是在準備追查,而不是在迴避。

如我們結案報告裡所言,可能製造台電缺電危機的共有十匹狼。今年5月31日的缺電虛驚風波,就是其中一匹叫作「明知故犯」的狼在作怪。

如果政府任由這十匹狼繼續橫行,那可以說,未來我們不但還是會發生缺電危機,並且台電根本就是一個製造缺電危機的機制。

相對地,政府如果清理了這十匹狼,不但可以不缺電,還可以提前實現非核家園。

林院長和核電幫的直球對決宣示,究竟是改革的開始,還是會僅止於宣示,不僅關係他個人施政的評價,也關係民進黨政府「非核家園」是否能實現,尤其,是否能經濟而有效地實現。

蔡總統需要支持林院長把直球對決繼續下去。立法院的立委,則應該持續監督。

郝明義/「開放台電」聯絡及協調人8月31日林全院長對「開放台電」結案…
APPLEDAILY.COM.TW|作者: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