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C 出版

漢寶德翻譯的經典名著重新出版

B 閱讀C 出版P 隨筆
【漢寶德翻譯的經典名著重新出版】
1973年,BBC推出共十三集的電視紀錄片《文明的躍昇》,由學者布羅諾斯基(Jacob Bronowski, 1908-1974)撰寫腳本、錄製旁白,為當代讀者描繪科學發展背後的歷史與社會背景,剖析人類文明與科技間的互動。
節目在當時蔚為創舉,更曾獲英國電影協會評為「世界百大電視節目」。節目播出後,BBC亦將腳本整理成本書《文明的躍昇》,暢銷多年,得到「科普書先驅」的經典地位。
建築大師漢寶德當時親自翻譯了本書,迴響廣大,啟發無數讀者。我自己也是當年的讀者,後來在該書絕版後就一直想找機會重出。
我們花了好長時間與BBC聯絡,終於取得授權,不但採用漢寶德先生的經典譯本復刻,也在徵得他家人同意後,重新校訂,希望把這本經典之著的時代精神延續。
布羅諾斯基兼具數學家、科學史家身分,細密梳理自「已知用火」的原初之世、漁獵遊牧、農業文明,直到工業革命、二十世紀上半的科學與文明進程,由石器時代談到幾何學,由農業興起直通遺傳學,再由鍊金術推及相對論,逐步展現人類如何嘗試理解、掌握自然法則的宏大進程,風格深入淺出,內容鮮明生動。
布羅諾斯基認為,人文與科學的「兩種文化」對立勢態對知識之推進戕害甚巨,因此以這本書打破界限,成就了「人文科普」的一代名著。
布羅諾斯基如此說明此書寫作的目的:「我感到興趣的乃人類心靈,展開其多方面天才的歷史。我要把他的思想,特別在科學上的思想,連到人類獨稟的天賦的來源上。…….人之成長乃因發覺了自己天賦的完整,他的天才與官能,在此過程中他所創造的,是他了解自然,了解自我的階段中所留下的紀念碑──就是詩人葉慈所說的『不會蒼老的智力紀念碑』。」
而對於這本書的評價,理查・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代序中這段話寫得非常簡要:「科學中確實存在魔術,能為人類帶來幫助的那種魔術,同時也存在詩意,而這本書的每一頁都洋溢著這種魔術般的詩意。」

這才是奈良美智唯一的獨白自傳圖文書

B 閱讀C 出版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這才是奈良美智唯一的獨白自傳圖文書】
「1959年12月5日早晨,我來到了這個小星球。 」
市面上有一些奈良美智的書,但是《小星星通信》才是他唯一的自傳圖文書。
他在這本書的開頭破題就說了這句話之後,接下來說了他為什麼要寫這本書:
「怎麼說呢⋯⋯輾轉一路走來,回頭一看才發現我已在這個小小星球上生活了四十四個年頭。之後,應該也不會上太空,還是會繼續在這個星球上生活。……..
「各位現在所讀的,就是我個人至今為止在這個星球上生活故事的點 點滴滴。我的故事現在依然持續發展中,我寫下昨天之前發生的事,藉以回顧自己過往的旅程,也可以 說,這是我的個人史。將過去的事情寫下來,一方面是想以客觀的角度來檢視自己,另一方面也想表明 我今後依然會一步一腳印前進的決心。」
​《小星星通信》成書於2003年,於2004年出版,奈良美智當時44歲,正結束在美國的巡迴個展以及在大阪和graf合作的「S.M.L.」小房間展覽。此書結集奈良美智在《H》雜誌的同名專欄,畫家以直白誠懇的文字,搭配他的畫稿或攝影,敘說自己的兒時和青年期有趣的回憶以及踏上藝術創作的歷程,堪稱奈良美智的人生前半段自傳。後來的奈良美智在藝術市場上愈來愈成功、愈來愈知名,出版品不乏精美畫冊,但是他在《小星星通信》中自剖的樣貌卻獨一無二、無法再製。
本書的珍貴處在於,奈良美智之後的其他著作幾乎沒有像本書一樣這麼直白可愛、分享他的感動,讓讀者能夠看到年輕的奈良美智直率的模樣。從上面引述的文字,可見一二。
​《小星星通信》不是什麼天才的傳記,但讓我們看見了藝術家的摸索成長、對藝術的思考和自我的努力。書中以時間為軸線,類似日記的架構,文字質樸生動,全書同時收錄超過二百張全彩圖片,有大量幼時和青年時期的珍貴照片,他還親手繪製不同時期居住環境地圖,以及工作室現場⋯⋯等,當然少不了的還有粉絲最喜愛的斜眼/閉眼小孩的畫作。翻頁閱讀時,彷彿一頭亂髮、身著搖滾樂團T-shirt的青年奈良美智就站在你眼前,搔搔頭,手插在褲後口袋,靦腆露出微笑⋯⋯
​《小星星通信》新版隨書附贈奈良美智官方授權〈Standing Alone〉畫卡(14.8×21cm,240磅凝雪映畫)。
《小星星通信》新版隨書附贈奈良美智官方授權〈Standing Alone〉畫卡(14.8×21cm,240磅凝雪映畫)。

 

《小星星通信》書裡有多達200張全彩圖片。其中之一。

 

《小星星通信》於2004年出版,奈良美智當時44歲。後來的奈良美智在藝術市場上愈來愈成功,出版品不乏精美畫冊,但是他在《小星星通信》中自剖的樣貌卻獨一無二、無法再製。 博客來 http://bit.ly/2ZrJy0K   誠 品 https://bit.ly/3begzTy   金石堂 http://bit.ly/3u7TUB7   讀 冊 http://bit.ly/2NI7euV   大 塊 https://bit.ly/2NUpaCO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4124411010926406&id=272264852807727

台灣人和物

B 閱讀C 出版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台灣人和物】
『台灣一度是「物世界」 (things world) 裡的超級大國,在上個世紀八○年 代,島嶼上櫛比鱗次的工廠,二十四小時趕工,生產著動輒以 「千萬」 和 「億」為單位的女鞋、雨傘、耶誕燈、傻瓜相機、高爾夫球竿頭與電子錶, 幾乎全世界每三個人,就有一人腳上穿的是 MIT 的鞋子。………
『台灣人對「物世界」的客觀知識的理解量 和儲備量,可能都是全世界最多的…….如果說未來的世界一定是「物聯網」的世界,那麼每一個「物」 裡面,都應該會烙印著台灣人的手印才對。』
上面這一段話,出自詹偉雄給《物裡學》新版書所寫的序裡。在同一篇文章裡,接著偉雄又這麼說:
『然而,隨著時代進展,我們對「物之所是」(things what) 的了解博大精深 之際,台灣人也逐漸明白,我們對「物之何是」(things why) 與「物之何用」 (things how) 的認識,才剛進入一個啟蒙的黎明。…….
『在成為代工王國的歷史,台灣人太早地將物的客觀理性 ( 測量、計算、分 析、管理、試誤 ) 放入生命的首要,使得經濟理性滿溢生活世界。我們大
量生產物,也對物有龐雜的數字化資料庫,但卻沒有從身體長出來的對物 的情意,沒能在生命歷程中咀嚼出物的況味,更遑論透過物來完成自身命 運的翻轉——我們都有這樣類似體驗:台灣人生產著世界最大多樣物,但生活裡卻過著最少物的一種乾涸、枯槁、遲滯的異星世界。』
也因此,詹偉雄在最後說,李明璁的《物裡學》是對這個時代的一種拯救,可以幫大家,尤其是年輕世代,望進物「裡」,也遙望台灣全新的運命。
這是一篇十分精彩的序文,論述在犀利中帶著溫暖,正好可以呼應李明璁在書裡自序所說的話:
『我對物人關係的探問之心,其實源自這樣苦澀的關懷、解放的想像。…….
『由此,自我和物件所共同構築的小小宇宙,是對我們所失去世界的小小補償。對物的收藏與解讀,成了一種建築工事,既是不同時間的堆疊、也是相異空間的混凝。在這裡頭,自我巧妙地被從外在世界的混亂與虛無中隔開,在記憶和想望的碎片中,悄悄而紮實地重建起來。』
而李明璁之所以寫《物裡學》的源起,正在於十三年前他研究室淹水之後,在清理善後過程中和他收集的一個馬口鐵玩具機器人的對話而起。(照片裡的這個機器人即是。)
3月6日,這個星期六,晚上七點,李明璁將和詹偉雄對談,談「個性人與她/他的物件世界」,也談「或許新大陸不在遠方,而在你重新發現事物的目光」。在台中的朋友,請特別不要錯過。
時間|3/6 (六) 19:00-20:30
地點|台中國家歌劇院5F image3非常圖像空間
講者|李明璁(本書作者、作家、社會學家)、詹偉雄(《數位時代》創辦人)
報名|https://reurl.cc/AgOqdZ(免費講座,歡迎報名)
物裡學 (2021復刻增修新版+全新攝影)

只能背十五萬字的老朽

B 閱讀C 出版P 隨筆
【只能背十五萬字的老朽】
台灣去年開始稱之為「Podcast 元年」。
這件事情代表的意義是:我們終於開始重視聽覺,重視用聲音溝通的重要。
過去,我們的文化一直是重視視覺,尤其是用文字來溝通。所以任何知識的體會和傳播,都以文字為主。都是文字考題的考試教育,當然更助長了這個現象。
其實,人類最早都是以聽覺和這個世界接觸的。
嬰兒呱呱落地,第一個讓大家認識他的,就是他的哭聲。
他要告訴父母的訊息,肚子餓了,尿布濕了,都是用哭聲來讓父母知道;他接受來自父母的訊息,也都是父母對他的呼喚。
所以,重視聽覺,用聲音來溝通,只是我們恢復人類最初也最基本的能力。
然而,用聽覺和聲音來傳播知識的能力,最大能擴展到多大?
以前知道荷馬這位盲詩人是用口述來記錄《奧德賽》和《伊利亞特》,已經覺得很厲害了。
最近因為讀地球禪者洪啟嵩寫的《佛經地圖》,看到印度人的本領,才真覺得嘆為「聽」止。
《佛經地圖》裡,有一章節專門解釋「佛經是如何集結出來的」。
『釋迦牟尼佛在世時,並不曾親手將自己的教說寫成經典,當時的弟子依印度習慣也沒有用文字將 教法紀錄下來,都是憑記憶與理解口耳相傳。
『佛陀入滅之後,對僧團造成極大的衝擊,隨著佛陀離世,全憑個人記憶、師徒間口誦耳傳的教法,本就容易出現錯謬疏漏。因此,隨著教團的發展,確實需要對教法作有系統的分類、整理、統一……..也就是佛經的結集。
『結集是「合誦」或「會誦」的意思,也就是集合僧眾,誦出佛陀遺教,並加以審訂、編次的集會, 又稱「集法」、「集法藏」、「結經」。』
歷史上佛經集結大致有四次,除了第四次集結的經過有文字記載,前三次都僅是口誦耳傳。
總之,印度過去很長時間裡有一種傳統就是由一代代的長老嚴謹地口傳弟子。
我請教洪啟嵩這種口傳、背誦,可以背到多少。
他以四部阿含經傳到中國舉例,四部阿含經都是傳經的人來到中國,口授再翻譯的。而四部阿含經從二十卷到六十卷不等,也就是從二十萬字到六十萬字不等。換句話說,印度人背誦一部五、六十萬字的經是很平常的,上百萬字的都有。
他還講了一個故事,就是當年有一位印度僧侶善背《大毗婆沙論》,到晚年還可以背出十四、五萬字。大家都笑他老朽了,因為他年輕的時候可以背出兩百萬字。
一代代的人靠口誦耳傳能開發出這麼大的能力,真是只重視文字傳播的人沒法想像的。
《佛經地圖》有一個部份主要談佛經的背景,有很多這種方便一般人對佛經有認識的故事。
相關介紹請看這一篇:https://bit.ly/300ctt8

長期耕耘與推手

B 閱讀C 出版F 文化相關M 漫畫與小說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長期耕耘與推手】
1.
近一個星期,得知法文版《刺客列傳》有好消息。
先是法國三大報之一的《世界報 Le Monde》報導介紹了七本亞洲漫畫,六本書的創作者來自日本,一本是鄭問的《刺客列傳》。
France Culture的法國電台 Radio France 也報導了鄭問和《刺客列傳》。
今天的消息則是三大報之一的另一家 費加洛報 Figaro刊出報導。
終於為鄭問作品找到法國出版社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有一位推手@Laurent Mélikian。
Laurent Mélikian是法國一位活躍的漫畫評論家,他長期關注台灣漫畫,也因為金漫獎的邀請來過台灣,喜愛鄭問的作品。照他自己說,他想把鄭問作品介紹到法國,都有二十年的時間了。
關鍵在2019年。那一年年初的安古蘭漫畫展,台灣館的主題是台灣漫畫三重奏,其中的經典主題就是鄭問,所以大會官方安排了座談活動,另外我也接受了Laurent Mélikian的採訪。
那次採訪快結束時,Laurent 很堅決地說,這次他一定要努力促成鄭問作品在法國出版,也提了一家出版可能有希望。
我說我四月還要去巴黎,就約了到時見面,再聽他消息。
2.
那年 4月到巴黎時,Laurent 告訴我一個壞消息,說先前談的那家出版社還是沒有成,但是那天他幫我引見一位女士,名字是 @Soline le Seaux,是他心目中理想的翻譯鄭問作品的人才。
Laurent也跟我說他夏天要去美國德州居住一年,不過期間還是會努力尋找可能的出版社,會保持聯絡。
我謝謝他,但是心想他去美國居住卻要在法國尋找出版社,覺得是很困難的挑戰。
所以那趟巴黎之行,我還另外和兩個對鄭問作品感興趣的人談過,也同時做其他準備。
但是真沒想到:過了大半年後,到了2020年一月底的安古蘭漫畫展,其他兩家沒消息,Laurent 卻帶了一個人來台灣館,說他找到一家新成立的出版社 @Patayo 。Patayo這家出版社有初生之犢的勇氣,Laurent 介紹的創辦人 Federic 願意長期規劃出版鄭問作品。
而他們選擇先出版《刺客列傳》。
其後,雖然去年疫情嚴重,但我們的阿和跟維奈兒等持續努力,和他們保持密切聯絡,到年底,《刺客列傳》的法文版當真出版了。譯者也就是 Soline 。
過去,幾度似乎就要談成卻又沒成的鄭問創作法文版,當真向巴黎進軍了。
出書後,Laurent也繼續發揮各種推力。而最近一個星期的媒體報導正是其中之一。
3.
推動國際版權的銷售,固然特殊情況會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但絕大多數還是就要長期耕種,點點滴滴地消除文化、語言、市場上的疑慮和障礙。
以鄭問的圖像魅力如此鮮活、知名度如此大,打進法國市場都走了這麼長的一段路,就可以了解。
這是從2012年第一次台灣館在安古蘭參展之前就在做,參展之後更逐年推,又包括金漫獎等活動邀請過Laurent,巴文中心的協力等等,才堆積出來的成果。
其中有創作者與民間出版公司的企圖,有文化部等政府部門重視漫畫的政策支持,有長期在安古蘭持續耕耘的努力。各方交互的努力。
現在鄭問的第一部法文版作品問世,接下來大家再一起努力下一步事情的發生。
最後,再次感謝Soline的翻譯 及 Federic 出版的眼光,以及最關鍵的推手 Laurent。這位關鍵的推手,臨門一腳的作用。
Le Monde的報導: https://bit.ly/2NKGQBd
Radio France的報導 https://bit.ly/3dQp6PC
昨天費加洛報的報導。

 

《世界報》和 Radio France 兩家媒體的報導,都選了同一幅圖。

 

2019年,台灣館在安古蘭漫畫展的台灣漫畫三重奏,Laurent Mélikian採訪我談鄭問後合照。

 

2020年安古蘭漫畫展台灣館,Laurent (右) 從美國飛來參展,並介紹他終於找到要出版鄭問作品的Patayo出版社創辦人 Federic.

 

刺客列傳法文版出版後,Laurent在他自己臉書上的照片。https://www.facebook.com/laurent.melikian

 

刺客列傳法文版內文之一。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4102059446494896&id=272264852807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