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o hero

2017 年 11 月 29 日,21:25

P 隨筆

【幸福路上】

前天晚上去看宋欣穎編劇、導演的《幸福路上》的試映會。她的這個構想曾經做了個短片,拿過金馬創投百萬首獎,所以很早就吸引了許多人的關注。

我是前年聽說她這個計劃的。當時我們準備出版她的《京都寂寞》,對這位作者有多方好奇。一是她的經歷很特別,「畢業於台大政治系,日本京都大學進修過電影理論,最後在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取得電影碩士,主攻編導。 」這裡面充滿著故事;另外是因為我先認識她的先生黃丞儀,等知道這位平時嚴肅的憲法學者的太座大人就是這位不但經歷生動,說起話來也十分活潑的作家,又覺得裡面充滿著故事。

《幸福路上》雖然拿了許多獎,也有很多人表示投資的興趣,包括對岸,但是欣穎也有她自己的原則要堅持,所以後來又經歷了不少路程才終於拍成了這部動畫長片。她在試映會開始之前致詞,對支持她完成這個計劃表達感謝的時候,可以看出心情的激動。

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個6年級女生的成長歷程。台灣社會的激烈轉折,和她個人對人生的回顧比對前進,從而讓觀眾一起跟著主角不斷思考自己當時的位置,也思考「幸福之路」何在。

台灣上演的動畫片,即使有適合成年人看的,基本上也都是因為「老少咸宜」。《幸福路上》卻很勇敢地挑明主要就是給成年人看的動畫。宋欣穎做了個很大的突破。就這一點而言,我自己今年主要思考的新計劃也和她所嘗試的方向相同,等她忙完了這一陣子,會找時間和她討論。

《幸福路上》明年2018年1月5日在戲院正式上演,大家一起看看這位動畫導演所做的突破。

當天電影結束後和她合照一張。回家之後,我也拿著幸福學校的筆記本來寫上我記得的小學一年級的筆記。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微笑的人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2017 年 11 月 29 日,09:58

P 隨筆

【又一個意外】

瘦菊子翁嘉銘前天走了。又是個意外。

我們曾經在時報集團一起同事過。當時他在晚報,我在時報出版,有不少在華西街夜市一起吃喝的回憶。

近年來少聯絡,但是今年八月中去看Akibo機器人展覽的時候有遇見。忽然得知他因為心肌梗塞去世,實在意外。

祈願嘉銘在另一個世界光明自在。

2017 年 11 月 28 日,12:00

P 隨筆

這麼多奇怪的事情。
有的是根本不該成為事情也能成為事情的事情,
有的是不值一提也能端上枱面的事情。
有的是有人不顧顏面到你說也不想說的事情。
有的是看來危險卻三言兩語說不清的事情。

所以下班後趕快從幾米的畫裡找一塊休息的地方。

(取自《每個人都值得一張美麗的畫》)

2017 年 11 月 26 日,17:27

P 隨筆

【莫名的來與奇妙的去】

今天下午去參加王唯工教授的追思會,有一段是他二女兒王恬中朗讀他生前寫下的一首詩。

恬中說這是她看著王教授在醫院一盞孤燈下寫的。本來王教授交待她們要以〈再見康橋〉的旋律唱出來,但是恬中說她音樂細胞不夠好,所以只能請人彈鋼琴,她來讀。

詩名〈道別〉,開頭的幾句是:

「莫名的我來了
「奇妙的我又去了
「我將隨風而起
「飛向那遙遠的地方…..」

全文請看我拍的照片。讀下去,認識王教授的人一定會同意如見其人。

恬君另講了一段她的所感。有一天,她聽王教授說:「終於我要告別這個痛苦的軀殼了。」她原以為她父親感慨的是被病痛折磨的過程,沒想到接下來他說的是:「現在我可以到另一個地方去幫助別人了。」

對照著王教授的〈道別〉來看,他走的時候十分坦然。

王教授的三位子女會繼續發展他的志業。王晉中說他因為讀的是電機,曾經多次被父親遊說回台灣而沒接受,但幸好後來還是同意回來,也和父親一起工作了一段時間而沒有遺憾。

也因此,今天的追思會,雖然也有大家不免哽咽的時刻,但更多的是真誠與溫暖,以及展望未來的樂觀。

唯工兄會微笑的。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和室內

2017 年 11 月 24 日,20:22

P 隨筆

【形意拳起手式】

徐皓峰參加金馬獎來台,昨晚和他晚餐,然後去看了他的《刀背藏身》。

多年未見,相談甚歡。尤其聽他講一些寫作和起居作息上的心得,收穫很大。

尤其他教了我一招形意起手式。就是雙手從胸前像是托一個東西般直舉到頭頂,雙掌指尖朝外,然後逐漸旋轉手腕直到成為雙掌指尖對攏的姿勢。旋轉的動作要很慢,四分鐘完成這一轉。因為很慢,旁人看不出雙掌的轉動。

我晚上回家試一試,搭配這幾天讀王唯工書的心得,挺有氣的感覺。

不敢獨享,也請大家參考。

圖像裡可能有1 人、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