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 6 月 2 日,17:36
K 健康/醫療/社會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中國不斷將台灣取得疫苗政治化,開始牽制日本給台灣AZ,想阻擾台灣取得疫苗!
「1.2億人口的日本因為擁有的輝瑞以及默德納疫苗比2.4億劑還多,也因此打算把不打的1億2千萬劑AZ提供給亞洲各國,尤其是一直患難與共的台灣,但中國連日不斷出嘴牽制日本,企圖阻止此事,批判日本疫苗搞政治,但真正將疫苗問題政治化的是中國,也可窺見中國至今是對台灣人的生命健康動了多少手腳!」
劉黎兒觀點》阻撓日本給AZ 中國不斷將台灣取得疫苗政治化 | 國際 | 新頭殼 Newtalk
中國不斷將台灣取得疫苗政治化,開始牽制日本給台灣AZ,想阻擾台灣取得疫苗!1.2億人口的日本因為擁有的輝瑞以及默德納疫苗比2.4億劑還多,也因此打算把不打的1億2千萬劑AZ提供給亞洲各國,尤其是一直患難與共的台灣,但…
政府「疫苗採購捐贈」政策出了2個問題
G 政府與政治K 健康/醫療/社會P 隨筆
【政府「疫苗採購捐贈」政策出了2個問題】
繼一些地方政府要自行採購疫苗之後,這兩天有企業和宗教慈善團體要採購疫苗捐贈政府。而昨天陳時中公布政府的政策,說「疫苗採購應由政府出面簽約、出資,並由政府統籌分配執行」,又引起很大爭議。
我認為這是因為政府在這個政策上出了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該分開講的話,卻混著講」。
地方政府去國外申購疫苗,當然應該由中央政府出面簽約、出資,在這件事情上中央地方一體,如果多頭馬車會天下大亂。(請參閱我前幾天寫的相關文章。)
但是企業或民間團體去國外申購疫苗捐贈政府,在只要是經由合法管道,並且是值得信賴的「原廠」、「直接來台」、「交由政府統籌分配執行」三個前提都能滿足的前提下,政府沒必要堅持還必須「由政府出面簽約、出資」。
所以,這個政策如果把「地方政府」和「企業或民間團體」分開處理,對「地方政府」就強調「由政府出面簽約、出資」,對企業或民間團體就不必提這句話,就沒事了。但因為把兩者混在一起,所以這個政策裡就少不了「由政府出面簽約、出資」這句話,結果徒增困擾。
另外,這個政策的第二個問題,是「該明講的話,卻隱藏不提」。
該明講的話,就是不論企業或民間團體,要採購並捐贈經過世界衛生組織認證的疫苗,政府都很歡迎,但排除中國製造的。
整個COVID-19 疫情,從開始爆發,我們一路看過世界衛生組織幫中國遮掩、拖延了多少嚴重的問題。這些問題到今天都還在持續。而中國國藥疫苗提供海外施打,造成的爭議也已經很多。
所以我們在同是世界衛生組織認證的疫苗中,要對中國製造的疫苗保持警戒,是合理的。不要忘記,台灣去年能有那麼好的防疫佳績,主要原因就是我們是全世界最早對中國警戒的。
何況,還有台海特殊的情況。
近年來中國一直升高武統壓力,不只長期以一千四百枚飛彈瞄準台灣、頻頻以空中及海上武力脅迫,最近還強調要「掌握打贏各種形式生物戰的主動權」。世界其他各國也許只須擔心中國疫苗的品質問題,但我們在台灣不能不提防中國提供台灣疫苗有成為「木馬」的危險。
所以政府在歡迎企業、民間團體採購捐贈疫苗的同時,必須在政策和辦法中清楚地註明不能只是世界衛生組織認證的疫苗,要把中國疫苗排除在外。這樣清楚宣示才是合理的。
因為沒有把這一點講明白,所以只好想用「由政府出面簽約、出資」這句話來把關,結果又是徒增困擾。
這就是「該講的話,卻隱藏不提」的問題。
這些該講的話,越早講越好,越晚講越難講,越沒得講。
那最後要問一個問題了:為什麼要排除中國疫苗這麼一個簡單易懂的道理,民進黨政府卻遮掩不提,寧可給自己製造這麼多麻煩也要迴避不清呢?
往好處推測:有可能是他們自己又怕戴上「反中」的帽子。
但偏偏他們「反中」的話並不少講。如果在其他地方都不怕「反中」的帽子,沒有任何理由在這個真正需要對中國警戒的地方卻連話都講不清。
否則,別怪自己把火越燒越旺。
2021 年 5 月 26 日,13:08
G 政府與政治K 健康/醫療/社會P 隨筆
【為什麼中央政府不該同意地方政府自行向國外洽購疫苗,尤其不該購買中國生產或代理的疫苗?】(增訂版)
一. 不要讓中央政府脫責,並造成三個問題:
中央政府沒能及早準備好足夠的疫苗,日後需要問責, 目前應該要求中央政府全力改善、督促其達成任務。
因此目前在全國均缺疫苗的情況下,如果任由各地方政府自己洽購疫苗,至少有三個顯而易見的問題:
1.台灣各縣市政府爭相向外洽購,彼此競爭,各自購買數量不一,會進一步削弱中央政府統一向外採購的談判能力。
2. 形成多頭馬車,造成進一步混亂。個別縣市有個別特殊門路拿到疫苗,反而會造成其他拿不到的縣市更大的混亂。
3. 如此情況反而讓中央政府脫責,將來反而把責任都賴給地方縣市。
二,不該購買中國生產的疫苗的理由有三個:
1. 近年來中國一直升高武統壓力,不只長期以一千四百枚飛彈瞄準台灣,更頻頻以空中及海上武力脅迫,造成世界各國都日益關切台海情勢。
2. 就在今年四月,中國還強調要「掌握打贏各種形式生物戰的主動權」。在生物戰是現實發生中的今日,在目前中國對台灣有敵意相迫,並步步進逼中,我們不能不提防中國產製疫苗有成為「木馬」的危險。
以木馬疫苗拿下台灣的代價,遠遠小於飛彈及其他戰爭手段。不能不防。
地方政府可以不考慮國安問題,中央政府不能不考慮。
3. 何況中國國藥疫苗連自己國內專家自己都認為副作用太多,提供海外施打造成的爭議也已經很多。新聞很多,不多贅言。
三,不該購買中國代理疫苗的理由有一個:
在全球對治疫情的行動中,台灣長期無法參與世界衛生組織,不論對自身或對全球都有嚴重的影響。
正當這一年多來終於有越來越多歐美國家體認到這件事情的嚴重性,而願意挺身為台灣發言時,我們自己當然更要站得住腳。
此時如果購買中國代理之其他國家疫苗,形同自我放棄努力,承認台灣不必參加任何世界衛生組織,一切有中國代理即可。
這不但會辜負我們多年來的努力,不但辜負終於有這麼多國家開始為台灣仗義發聲,台灣更將從此沒有立場再請大家支持聲援。
這件事情的嚴重性,遠超過這次疫情本身的衝擊。
四,全台灣同命一體:
所以雙北爆發疫情,要全台灣一起三級戒備。
救人要緊,更要救全台灣所有的人。不可能分先後。
大家共同理性、平靜、沉著應變。
我們應該集中心力監督中央政府努力取得疫苗。
防疫不能三頭馬車
G 政府與政治K 健康/醫療/社會P 隨筆
【防疫不能三頭馬車】
1.
這兩天,一方面看著疫情確診人數每天不過增加一百來人,情況比想像中好很多而覺得輕鬆;另一方面又看到一些現象而憂心。
過去一年多來,台灣防疫成功的一個核心要素,就是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事權統一、政令清楚,人民也樂意配合,兩者形成良性循環。
但是看這幾天,因為防疫出了破口,病毒和傳染途徑都出現前所未見的情況,中央疫情中心看來有些亂了手腳,指揮官陳時中也出現信心不足的情況,決斷沒有以前明快,甚至模糊。
在這同時,雙北市長則以疫區的指揮官自居,趁機力圖主導,很多事情都逐漸要和中央各吹各的號。
代表性的例子就是: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明訂的策略是「14天內每天平均100人」或「超過一半找不到感染源」才啟動第四級警戒,也就是封城,今天確診過百人才第三天,台北市長卻在要大家要自動自發地封城,新北市長也在說他要「朝準四級準備」。
至於「蓋方艙醫院」也是,新北市和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顯然不同調。
台灣沒多大,在這個最需要大家冷靜面對問題,腳步不能亂的時候,最不需要的就是三頭馬車。
2.
如果說防疫像作戰,作戰沒有永遠不敗的。重要的是敗而不潰,然後整軍再戰。
所以我希望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指揮官陳時中趕快重整自己的信心。
我不認識陳時中。
我也不是贊同他所有的見解。
但他畢竟是主要帶領台灣防疫作戰一年多的人。
不論如何,我們在他擔任指揮官任內,享受了一年多全球沒有的防疫成績和美好時光,沒必要,也不能因為一場戰役的失利就抹煞他。
也因此,我希望陳時中在重整旗鼓後能做三件事:
一,誠懇地、透明地講出這段時間有何不足,為什麼造成今天的局面。
二,清楚地說出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接下來的戰略和方法,讓大家對未來有個務實的期待。
三,與地方首長溝通,接下來中央和地方有哪些要分權的講清楚,但請地方首長克制自己的主張和發言。
這樣我們才可能再度上下一心地面對新的難題和挑戰。
這不能以拖待變,必須馬上處理。
如果陳時中可以重整信心、重整旗鼓,我相信大部份人還是願意支持他的。
否則,他就真的需要認真考慮另找更能讓人信服的人出面了。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