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L 人物

2025年1月22日 22:07

B 閱讀C 出版L 人物
在宇宙間找到自己的席位
1.
邀四叉貓寫書,最早的起因是想請他談怎麼面對霸凌,怎麼調整自己的心理。
在手機與社群媒體普遍影響每一個人,而形成所謂焦慮世代的今天,焦慮的一個主要來源,就是霸凌。尤其是網路上的霸凌,尤其是對青少年的影響。
四叉貓的經驗一定很多。而我從新聞上看到他應對一些場面那麼泰然自若。相信他的心理建設和方法寫出來,對很多人會有幫助。
2.
第一次見面,四叉貓大概兩句話就說完了。
第一句是:「任何人都可能被霸凌,任何事情都可以成為別人霸凌你的理由。」
所以,霸凌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第二句是:「面對黑暗,我對待負面情緒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到心底,放著放著就忘了。」
所以,面對霸凌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但一定不只如此。
而隨著我一面和他繼續談,一面心裡逐漸有一幅景像浮現。
想起中學時候常看一些同學打乒乓球,發現有人就是善於不斷進攻取分,有人就是善於防守中求勝。
面對霸凌,或其他人生的壓力,四叉貓顯然不是防守型的,而是進攻型的。
只不過,他的進攻不是表現在軀體上(雖然他的個頭很大),也不是正面槓上(雖然他的聲量很大)。
他的進攻策略,也是方法,就是「我可能沒法在你制定的遊戲規則裡贏你,但是我可以讓你很不舒服到你不能不讓我。」
從他小學時對班導用過這一招之後,到從軍、當遊戲論壇板主、八卦板板主,到對抗反同,到成為今天大家熟悉的網紅和政治人物周旋,之後他的人生可以說都是在不斷延伸、不斷優化這個策略和方法。
3.
「我可能沒法在你制定的遊戲規則裡贏你,但是我可以讓你很不舒服到你不能不讓我。」這麼簡單的一句話,怎麼會這麼好用?
這很像武俠小說裡,一個高手跟別人解釋他的殺著,說得輕描淡寫,其實裡面有很多招式。
由我來分解一下四叉貓的絕招,其中至少有三個重點。缺一不行。
第一,是好奇和好玩。
他要戳別人的時候,基本上不是因為報復和仇恨,而是好奇到底戳你哪裡才有效,戳到了有什麼反應才好玩。所以你只要認輸,道個歉或請他吃個飯,他也就收手。看他寫蔡壁如請他吃火鍋那一段是代表。
第二,是熱情和直覺。
四叉貓說他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分心。所以想到要做什麼事,就要趕快做,不然等他熱情過了,或者有更大其他好玩的事出現,就不再會放在心上。也因為這種要做就快做的熱情背景,他很相信憑直覺行動。看他寫晚安小雞那一段是代表。
第三,是很理性學習新方法。
四叉貓都是一個人行動,沒有後台、沒有助理,沒有律師團隊支援。因此他對自己的發言要非常謹慎,以免被別人反咬一口。他要學習各種方法來搜集資料、查證資料,拿到任何資料都要反覆檢視,確認絕對沒有問題,才敢公開講出來。
他寫徐巧芯小時候住家那一段,是代表。他在那個過程裡,從網上學會了怎麼調閱建物測量成果圖,如何使用3D立體建模。四叉貓才更扛得起「理性、務實、科學」這個旗號。
在這三點裡,我覺得好奇和好玩最重要。因為好奇和好玩,他才不會被憤怒和仇恨蒙蔽了眼,而比較能有更廣的視角來看自己該從哪些地方下手去戳一戳。
這一點確實是很有貓性的。
也因為如此,四叉貓說他並不把自己定位成善良的人,或什麼正義使者。
很多人說他爆料高虹安的八卦,或查到民眾黨有七十幾個助理被浮報薪資,是幫大家出一口氣,但他說其實他只是覺得爆料很好玩。只不過剛好他討厭的人跟大家討厭的人一樣。
他說:「我不會說自己是在為什麼公正理念而做這些。我只是做我喜歡的事,而這件事剛好碰巧和一些人站在同一邊。」
4.
四叉貓從中學時候開始玩電話撥接上網的網路,一路見證了臺灣三十多年來的網路發展和網路生態。
身為一個老資格的網紅,四叉貓這本書不只寫他人生的歷程、重要轉折;不只寫他在這個路程上如何練成各種本領、絕招;不只有他對臺灣社會與政治環境的觀察;不只有他對所有有心也在網路上行走的人提供的各種建議;還有他對今天網路文化與每個人置身其中都該深思的課題的省思,尤其我們對小孩該有的幫助。
「網路世界的惡意太多了,你只能試錯……以前的小孩摔倒,他會知道下次怎樣才不會摔倒;現在的小孩要被網路騙過,才知道不能被騙……
「大部分的小孩摔一跤、破皮是可以承受的。但在網路上被騙、感受到他人的惡意,對一些人來說是難以承受的,有些小孩可能覺得自己一輩子都毀了。」
四叉貓提出了兩點建議:第一,預防,盡量告訴他們哪些東西可能是假的,讓他們不要受騙。第二,善後,要接觸他們,告訴他們這件事過個幾年回頭看,就會覺得真的「沒什麼」,幫助他們走出來。
我讀四叉貓寫到這裡的時候,不由自己地想起了一個問題:網路上的小孩如此,網路上的大人又如何呢?多少被各種政治人物迷惑的大人,不是也需要接受這些幫助嗎?
我也忽然發現:四叉貓寫的這本書,其實是在根本對照臺灣兩種截然不同的網紅文化,以及其影響力的對照。
四叉貓需要用自己的存在,證明為什麼他堅持的人設原則,才是更多其他網紅所該學習的。
5.
四叉貓說他除了不做與事實不符的事情之外,也不做和過去自己講過的話、做過的事矛盾的事情。
在這一點上,四叉貓可以說是幸運的。
因為他所有人設的源頭,他的網紅、政治網紅身分的源頭,都起自於一個原點:他對自己同志身分的認同。
小時候,他剛意識到自己是同志的時候,也剛好開始接觸網路;網路上的開放,使他身為同志的疑惑期很短,也很快在網上出櫃;也因為在網上出櫃的經驗,使他沒什麼顧忌就在軍中出櫃……
長大後,他第一次走上街頭,是因為看到有十幾萬人走上街頭反同,反對同志的存在,覺得不能不發聲。
第一次看到反同團體的活動後,他就知道要自己掌握話語權,並且只要做一些不一樣的事,就可以把反同人士辦的活動在媒體上蓋版。於是他開始做直播,並且以氣墊床、面膜、美人魚、聖誕樹的特殊造型,一再成為媒體焦點。
因為成為媒體焦點,得以有機會被延攬上了藍營談話節目;又因為討厭韓國瑜反同,所以開始去他場子數椅子,成為更大的媒體明星。因而又開始人生下一階段路程。
幾乎可以說,他人生的一切,都是因為對同志身分的認同和護衛。
把網紅的人設和自己人生的人設結合得如此天衣無縫,很幸運。
而我也很開心地看到他說,就在那個圖書館裡也找不到幾本同志相關的書的年代,他是因為讀到一些大塊出版的同志的書,而對我們有了最早的印象。
6.
四叉貓說:他把悲傷和黑暗都扔在心底,等時間久了就遺忘。所以他不會和別人說那些悲傷和黑暗的事。
但是他相信快樂是應該要分享的,並且快樂是藏不住的。
他說以前玩網路遊戲天堂的時候,找到各種bug,其中有些是可以賺到錢,賺到大量遊戲幣的bug。很多人問他為什麼不把這些bug當作自己的獨門絕活,自己賺就好,卻要寫出來讓大家都知道,最後遊戲公司也把bug修補了?
四叉貓的回答是:
「這就像是我知道某個祕密,但我不講出來的話,就沒人知道這是我發現、我想到的。
就算被我公佈出來,bug被改掉後就沒有了,但我還會發現新的。所以對我來講『發現』和『公佈』是很好玩的。
「快樂是藏不住的。快樂就是要跟大家一起分享,它才會是快樂。」
7.
四叉貓邀請一些政治人物為這本書做推薦的時候,他說他都跟對方說:「你現在幫我推薦了,那你也記得以後你不能貪污噢。」
我為這本書寫這篇前言也是。很希望四叉貓能一直記得他堅持的那些事情。
而這本書的書名《以貓貓之軀,讓宇宙完整》,起自於四叉貓的本名:劉宇席。
這個名字是他媽媽取的,意思是,在宇宙之間,有一個席位在等著他。
我覺得劉宇席真沒辜負他媽媽的期許。
對照臺灣傳統的教育和社會標準,他真的是已經是獨特而有一席之地的存在。
他走出自己的路,並讓一些頂著總統候選人、醫生、博士頭銜的人,在他面前也難以偽裝。
我希望他繼續堅持他相信的事情,光明地閃耀他的名字。
我也希望每一個人,即使遭遇再大的困難、孤獨,也都能記得自己獨一無二的珍貴,堅持自己的人生原則,圓滿地找到自己在宇宙間的席位。
(去博客來買書,有機會拿到紅色小椅子。去誠品買,有機會拿到彩色小椅子。^^)

2025年1月21日 09:55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F 文化相關L 人物O 活動與新聞報導
~如果你是圖像創作者、編輯,或版權人員~
臺灣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圖像創作受到國際注目,想要進軍國際的人也越來越多。
2025年台北國際書展,我們請來兩位在國際享譽的圖像創作專家,來說明臺灣的圖像創作者如果要望向國際、拓展海外市場的時候有哪些要注意的事。
一位是大衞. 卡利(Davide Cali)。至2024年,大衛.卡利出版了超過200本書(含繪本、漫畫、圖像小說和小說),與全世界大約100位畫家合作,有最會說故事的人之稱。
一位是高瑞俠(Grazia Gotti)。她是波隆那兒童書展顧問兼Accademia Drosselmeier學會共同創辦人。有三十多年觀察並參與圖像作品國際化的經驗。
這場講座分兩部分:
Part1: 【給臺灣圖像創作者望向國際市場的建議】
這不只適合進行圖像創作,並且想進軍國際市場的創作者聽,也適合出版社編輯及版權人員聽。
對談以英文進行,會提供現場逐步口譯。
Part2: 【與臺灣圖像創作者的實戰討論】
這場專門為圖像創作者而開。報名並入選者,可以拿自己作品請他們一對一指點、討論。每人十分鐘,共有十二人可以入選,分兩組和兩位講者對談。
對談以英文進行,會提供現場逐步口譯。
請不要錯過機會!報名網址如下:
————————
給臺灣圖像創作者望向國際市場的建議+
與臺灣圖像創作者的實戰討論
上午10點 | 台北國際書展 2樓 會議室4
主講人 | 大衛·卡利(Davide Calì)、高瑞俠(Grazia Gotti)
主持人|郭怡慧(Michelle Kuo)
引言人|郝明義
報名 |
給臺灣圖像創作者望向國際市場的建議
與臺灣圖像創作者的實戰討論
主辦單位 | 文化部BFT 2.0、大塊文化
————————

2025年1月7日 22:17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L 人物

1.
今天早上進公司,看到桌上有一個盒子。
我想起那是昨天有人來送給我的一盒司康。因為我不是司康迷,所以沒帶回家。
我拿了一塊之後,就分給同事吃。
結果吃下去之後,要後悔怎麼沒多拿一塊都來不及了。
2.
送我司康的人,是11/11活動裡抽中我幫忙算鑽石生命靈數的一位女士。她昨天來,這是她帶的一盒伴手禮。
進入2025的前後,我簡直忙到自己都無從想像。昨天更是從早到傍晚,連續四場內容不同的大場面會議。
所以到五點鐘還要幫人算鑽石生命靈數的時候,我倒沒覺得累,反而覺得咻~~總算可以鬆口氣。
而結果是,除了幫她算得很愉快之外,也有很多收穫。
3.
她的生命劇本是5,導演拍攝手法也是5。真是熱愛冒險,不按牌理出牌,不惜為愛走天涯的代表。聽她講了實際的人生後,真是果然把這個數字發揮得淋漓盡致。
不過她的第一主角是冷靜沉思的7,潛意識主角和平衡演員都是6,理性演員是3,所以後來際遇、心情都可能呈現另一種相反的狀態。
因此,本來她工作都是獨來獨往,並且跨越大地區移動、變動,但近年來趨向穩定,並且越來越重視團隊作業。我聽她談自己的工作,雖然只是公司裡的主管,但不折不扣是只有老闆才會有的思維和格局。
她說任何工作,都需要熱情投入。
她在服裝業工作。所以她對手下的業務說:我們賣的衣服材質是沒有生命的,但是因為穿它的人而有了生命;工作也是,工作本身看起來是很無聊的,但是因為做的人而可以高潮迭起。
她講的另一點也很棒。
她說:一般都叫「業務助理」。但她為了激勵手下,決定把這個職位改變稱呼為「業務管理」。一字之差,使那人表現得天差地別。
我好奇她這麼大格局的思維怎麼來的,發現原因和她人生第三幕子題是4/22脫不了關係。
4/22有建構大事業的潛力。最後我就給了她怎麼再善用這個數字的祝福。
4.
很開心昨天有這番對話,讓我在忙了一天之後感到沒那麼疲累。
也感謝她送了我那麼好吃的司康。
明後天我找個時間自己去買。
#鑽石生命靈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