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7日23:37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L 人物
1.
『談及武俠小說,很多人或許會以為其與中國文化一樣源遠流長,但事實上,我們目前所熟悉的武俠小說特徵─ 即所謂「新派武俠」─ 其實是在短短一百年內形成的。……
『「新派武俠」在當時的香港、台灣帶起巨大熱潮。當年影響力廣大的報刊雜誌,無不以連載武俠小說作為吸引讀者的手段,數十年間連載了超過數千部武俠小說;遍布街頭巷尾、供應廣大民眾休閒的租書店,也因武俠小說的長紅而蓬勃發展。…..
『若我們比較數十年以來,台灣與香港的武俠小說發展,將能看出顯著的特色差異。香港武俠喜愛追求與中國歷史的強烈結合,而台灣武俠則多半刻意模糊歷史背景,且更注重故事情節的詭異曲折,也開發出許多實驗性的表現手法與強烈的個人文字風格。』
2.
拿到《文學關鍵詞100:給入門者的通關祕笈》,我先挑了「武俠小說」來讀。
一下子少年時期躲在棉被窩裡讀武俠小說的種種記憶、感受都浮上心頭。
我主要是讀台灣武俠小說長大的。臥龍生、諸葛青雲、伴霞樓主、司馬翎、柳殘陽、獨孤紅等等,當然還有古龍。
除了這些大家之外,到今天要說我最難忘的,是一部叫作《第三夢》的小說。一部武俠小說(中間情節不記得)大殺四方之後,結尾是主角做了一場夢醒來。師父叫他去練功了。
當時對這樣一個結局的驚奇之感,到今天都很清楚。
《文學關鍵詞100》說台灣的武俠小說『開發出許多實驗性的表現手法與強烈的個人文字風格』,的確如此。
3.
這本書的源起是這樣的:
『不少初次接觸文學的人,可能都遇過這類情況:明明自己讀過了某本書,讀完覺得還 算明白;但一翻看書評或推薦序,卻反而被這些專家的評述搞昏了頭。……..不瞞你說,每個看起來學識淵博的作家、學者、評論家,一開始接觸「文學」的專業知識時,大概都有和你一樣的困惑。只是,他們可能憑著強大的意志力,在漫長年月的跌撞摸爬裡,終於久病成良醫,熬出一套自己的心法。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有義務如此苦熬,也並不是只有這麼一條天堂路,才能讓人爬進文學殿堂。只要有適當的引導和說明,很多文學名詞,及其背後的理論體系,其實並沒有想像中困難。』
所以,六位青年作家與文學研究者,呂珮綾、班與唐、秦佐、陳泓名、陳冠宏、盞彧一起組隊,共同撰寫了這本文學的關鍵詞詞典。朱宥勳則當總顧問,寫了導言加最後的潤飾。
朱宥勳說:
『從文學圈「排資論輩」的習性來看,這些作者都稱不上資深,並不是文學史裡的名宿。然而,我認為這正是本書最大的優點—他們都是剛出一、兩本書,或者即將出書的新人作家/準作家,這也意味著,他們的閱讀品味、養成背景、用語習慣,最能貼近「新人讀者/新人作者」之所需。如果找一批中研院院士和國家文藝獎得主來編寫同樣一本辭典,或許能寫出功力精純、思想深邃之作,但這會不會又回到文章開頭的那種困境裡呢?』
4.
《文學關鍵詞100》不是一本不是「老師教你」,而是「學長姊帶你」的書。
並且不只是工具書,而是一本可以一路讀下去的書。
今年台北國際書展期間,我和朱宥勳、班與唐、陳冠宏、盞彧。

Comments

Previous
2025年2月26日22:48
Next
2025年2月28日13:14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