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O 活動與新聞報導

一份問卷和邀請

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一份問卷和邀請】

上個星期,image3非常圖像空間開幕。

為了讓這個空間可以開展得更好,我們準備了一份問卷。原由是這樣的:

長期以來,我一直有個夢想,就是有一個特別的空間,絕不是傳統的書店,而是用一種新型態的空間概念,容納各個門類、各種形式的圖像出版品、商品、藝術原作、數位形式、演講、遊戲,讓進入這空間的人可以有一種綜合的圖像體驗。如此可以讓讀者感到新奇,可以讓創作者相互激盪,可以和世界聯結 。

現在,我們終於跨出了第一步,在臺中國家歌劇院的五樓,開設了「 image3 非常圖像空間」。我們希望透過這個空間,和更多的圖像愛好者交流。

如果您願意多了解這個空間,願意和我們一起使這個空間發展得更為開放、絢麗、力量,歡迎填寫這份問卷。也請大家告訴大家。

問卷請看這裡👉
https://image3.typeform.com/to/CkG93r

Image3 非常圖像空間
image3

IMAGE3.TYPEFORM.COM

image3非常圖像空間希望提供大家前所未有的綜合圖像經驗,已經在9/28開幕!如果您是圖像的愛好者,請來讓我們彼此互相認識!

2019 年 10 月 3 日,16:00

G 政府與政治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馬英九可以尊孔,可以批判民進黨切斷台灣與中華文化的傳承與源流關係,可以遺憾總統府不再紀念孔子誕辰,可以批評蔡英文年年缺席祭孔儀典;但以「中國重新重視孔子,30年來大陸改邪歸正,重視儒學」而為對照反觀,簡直是找了個最羞辱孔子的人來挺孔子。的確,中共不再以文革那一套批判孔子,他們只是發現更好的做法,就是利用孔子來愚弄別人,甚且藉由儒家思想,只為美化共產專制。一如趙紫陽秘書鮑彤針對孔子學院曾在推特上說的「現在遍及全球的孔子學院,都是糟蹋這位先哲及其學說的屠宰場,」「它們全姓共,不姓孔。」』

關於這個網站
UPMEDIA.MG
選在教師節,前總統馬英九參加完祭孔典禮後在臉書上貼出一文,說:「中國大陸在文革時期嚴厲批判孔子&helli……

文華高中的老師帶來馬雅印記的祝福

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文華高中的老師帶來馬雅印記的祝福】

台中文華高中的潘如玲老師,是我在2007年出版《越讀者》之後,去她們校園分享的時候認識的。

後來我們一直保持聯絡。我體會得到她的教學熱情,到去年,也出版了她因為受馬雅印記啟發而寫的《認出光速小孩》。

也在讀她的前言時,知道在她三十年的教學生涯中,遭遇過多次瓶頸,而當年她聽我那次演講,列為她三次認出自己的機會之一。潘老師還說,那次經驗啟動了她的閱讀能量,然後自發性地開始了兩百多場「為班級多孵一個夢」的演講。

所以很榮幸。

而這次來台中國家歌劇院開設 image3非常圖像空間,我當然要邀請她來參加開幕前的Party.

我們聯絡的結果,是她在那天晚上帶來一個特別的活動。來賓到場都要先抽一個紙條。而其中有十二位幸運兒,會得到潘如玲老師和她六位朋友當場解釋馬雅印記的機會。

馬雅印記也是圖像,正好接上 image3 非常圖像空間的意味。

這個活動成為當晚熱門的餘興節目。

不只如此,潘老師還在現場唱了一首馬雅的祝福歌給我們。非常動人。大家向她致謝,也恭喜她完成了在國家歌劇院登台演唱的壯舉。:)

過了兩天,我收到潘老師一封來訊。其中有一段這麼說:

「讓我表達對你的勇敢表示感謝的心意,你在沒聽過我唱歌,也沒看過馬雅老師是否怪力亂神的狀況下,讓我和你的image3連結

「我只能說
你的天線很敞開而通暢了…….

「天地生死一直重複
除了體驗,擴展以及感恩,還有什麼比這更好玩^_^ 」

非常感謝潘老師和她的朋友,以及來自馬雅印記的祝福。

相關貼文:
馬雅解讀者范馨予的貼文:http://bit.ly/2nEqYmU

【十年之約 + 認出光速小孩】http://bit.ly/2pltizx

——-

【一位記者對我們的觀察,以及和她的對話】http://bit.ly/2plNzFa

【辦公桌+任務】http://bit.ly/2pee6Ea

【開幕日的圖像】http://bit.ly/2ouzvZD

【開幕+記者會】http://bit.ly/2ouyyk1

 

潘如玲老師在為我們唱祝福歌。

 

潘如玲老師和她的朋友們。 (從左至右)范馨予,潘如玲,鄭雅尤,鍾舒琪sabine,林庭鈺,薛雅倫,王宜寧,林義哲 還有一位先離開沒來得及拍照的吳曉萍。

 

馬雅印記的解讀工具。

 

在夜巡貓旁邊展開的馬雅印記解讀。

 

2019 年 10 月 2 日,20:37

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好一陣子沒發和時事相關的貼文。實在是忙到也沒有空看新聞網站。
今天看了幾處,要轉發首選的話,還是這一則十一全紀錄。

關於這個網站
THEINITIUM.COM
十一國慶,有網民呼籲多區遊行,警方高度戒備。下午多區發生警民衝突,警方施放多枚催淚彈,拘捕多人,更有示威者被實彈擊中。

一位記者對我們的觀察,以及和她的對話

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一位記者對我們的觀察,以及和她的對話】

謝謝 Openbook閱讀誌 佐渡守的這篇報導。把image3非常圖像空間 10月份發生的事情介紹得很完整。

她來訪問我的時候,說她聽到我說接下來想聯接台中的工具機資源而好奇。我也好奇她為什麼對這一點好奇。原來她當年讀機械。

訪問之後,佐渡守另找了時間來,自已逛了一圈空間。
她再來問我的一個問題,讓我很高興她有注意到。她也寫在報導裡。

『在開幕前的一天夜裡,郝明義(據說是在員工催逼下)為每一面書牆的選書寫下幾段話,用小黑板代替他與前來參觀的每一位群眾「聊聊書」。

『例如《我們在閱讀時看到了什麼?》,他反問讀者:「為什麼曹雪芹並沒有把林黛玉與賈寶玉畫出來,但是每個《紅樓夢》的讀者心中都清楚看到一個屬於他的林妹妹與寶哥哥?」』

那的確是在記者會前一天同事臨時交付給我的任務。時間緊迫,我只能隨手寫。寫到《我們在閱讀時看到了什麼?》( What We See When We Read) 這本書的時候,我想這要怎麼用兩三句話介紹啊。可後來突然就亳無停頓地寫下這塊黑板上的問句。而最後一句話我寫的是:這本書回答這個問題。

佐渡守問我:這種介紹法和一般書店裡看到的寫法不太一樣,是不是因為我是老闆才能這樣隨意寫?

她在報導裡,也談到我用一面書牆來介紹一本書的做法很特別。一面牆介紹一本書的事,的確是因為我決定的策略才這麼做。不同的經營者有不同的決策思考。

但是在一個營業空間裡用一面45元小黑板來寫一本書和產品的介紹,我覺得那應該是任何人都可以自由揮灑的。

我們在這個空間裡練習做些放大起來的事,也想練習做一些往小處做的事。

請看一下佐渡守這篇報導。
也歡迎台中的朋友,以及來台中的人,實地進入我們的非常圖像空間,告訴我們這個空間還可以如何更有意思。

如果對我那些小黑板寫了什麼感興趣的話,可以參閱我昨晚寫的另一則貼文。裡面有把各個小黑板都拍下來。請大家指教。
http://bit.ly/2ooSYL1

關於這個網站
OPENBOOK.ORG.TW
談起與台中歌劇院的合作緣起,大塊文化公司董事長郝明義說,「感覺對了,事情就這麼定了下來。」原先經過一段很長時間的尋尋覓覓,卻在偶然之間,透過媒人焦元溥與貝多芬(無誤)的牽線,和已成台中重要文化據點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