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O 活動與新聞報導

禁書+秘苑+言論自由—–2019首爾書展導覽四之四

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禁書+秘苑+言論自由—–2019首爾書展導覽四之四】

這次首爾書展,我應邀參加了三場座談。其中有一場和言論自由有關。

今年「言論自由」是首爾書展的重點。除了有兩場場座談之外,還有一個亞洲地區的禁書展,還有IPA (國際出版人協會)頒發 的「伏爾泰獎」(言論自由)。

禁書展的主是是「竹林裡的幽靈」,邀請台北書展基金會、日本書籍出版協會、馬來西亞出版協會、土耳其出版協會、泰國出版協會及首爾大學等單位共同合作。

台北書展基金會請《台灣禁書的故事》作廖為民擔任選書顧問,總共提供了24種書。

言論自由的座談,分兩場。我出席的是第二場,同場有IPA 主席 Hugo Setzer、瑞典記者Jojie Olson,韓國KPA 資深研究員 Weon Ok Jung,慶熙大學教授Sungil Kim, 並由來自泰國的IPA 言論自由委員會成員 Trasvin Jittidecharak主持。

IPA主席 Hugo Setzer的發言強調今天言論自由仍然受到各種不同形式的威脅,因為他來自墨西哥,也特別以近幾年(忘了詳細年數)墨西哥有多達150名記者死於毒梟槍下為例來說明。

瑞典記者Jojie Olson則以香港獨立出版及書店,在中國的綁架、威嚇之下趨於死亡為主題,以桂民海、林榮基等人的遭遇為例,說明香港曾經很活躍的獨立出版和書店如何趨於滅亡。他曾經在北京、香港居住,現在則選擇住在台灣。

韓國的兩位則以發生於2012年的黑名單事件為例,說明即使威權政府不再,但是政府仍然可以透過設定一些黑名單條件,讓敢於站在政府對立面說話的出版社和媒體等拿不到政府的各種補助,以此達到威脅的效果。

輪到我發言,我先簡介了台灣禁書的類別和來由之後,也說明了今天台灣和韓國都是亞洲最具言論自由的國家。去年無國界記者選出台灣是亞洲言論自由度最高的國家,今年則是韓國。但台灣今天也面臨了言論自由新的威脅。

我說:過去在威權時代,大家爭取言論自由像是在監獄裡沒有空氣,必須衝撞,在牆上打出一個洞來,讓空氣流通。而今天已經完全言論自由,沒有任何高牆,你再用力衝撞也沒東西好衝撞。但是今天的危險是雖然有空氣,卻是空氣裡卻滿是毒素,被一些人別有用心地灌入毒素。過去我們要面對的是政治上的獨裁者,今天要面對的則是大財團。因為媒體幾乎全為大財團所擁有、控制。這些財團、有錢人有自己的算盤,有自己想操控的新聞,而所有寫作的人都要面對自己各種可能被收買的危險。

總之,以前言論自由的威脅來自槍彈,今天言論自由的威脅不只來自槍彈,還多了銀彈。

此外,今年IPA 的「伏爾泰獎」Prix Voltaire,頒發給埃及的出版人Khaled Lutfi。
他因為出版當局不喜歡的書籍,被判刑五年,現在還在獄中。這次由他弟弟代表前來領獎。

首爾書展把頒獎地點選在昌德宮的秘苑。當天昌德宮開放給一般遊客的時間結束後,我們有機會享受特別待遇進去參觀,然後去了不對外開放的「秘苑」。這是李朝時代國王賞詩作樂,選拔人才之地,所以他們說在這裡頒這個獎有特別意義。

現在就讓我導覽一下吧。

又,我另兩場座談,一場談網路時代閱讀紙本書的意義,一場談今天紙本書讀者的特別需求。台北書展基金會有整理相關報導如下,可請參考:

http://www.tibe.org.tw/tw/show_detail/14/18/330

http://www.tibe.org.tw/tw/show_detail/14/18/333

亞洲禁書展區,台灣的兩個書櫃外,立著「叛奴」兩個大字。

 

「竹林裡的幽靈」,是這個禁書展的主題。

 

台北書展基金會提供了24本可展出的禁書,但可惜他們只展出了十種。 本來和他們說可以讓讀者翻閱,他們還是謹慎地閉架陳列。

 

禁書共分 韓國、台灣、日本、馬來西亞、土耳其、泰國等區域。書展基金會執行長王秀銀和同事劉潔妃站在台灣區的說明文字前。

 

韓國的禁書,都開架陳列。

 

這是昌德宮的「仁政殿」。兩邊有各品官員出列之處。

 

從另一角看仁政殿。

 

昌德宮裡一景。

 

昌德宮另一景。

 

從這裡往前走,就是對外不開放的秘苑。

 

IPA 在秘苑裡頒獎的地點。當天有微雨,主辦單位有準備雨衣。

 

今年IPA 的「伏爾泰獎」Prix Voltaire,頒發給埃及的出版人Khaled Lutfi。 他因為出版當局不喜歡的書籍,被判刑五年,現在還在獄中。這次由他弟弟代表前來領獎。

 

言論自由座談會。我坐在最右邊。

 

「過去我們要面對的是政治上的獨裁者,今天要面對的則是大財團。因為媒體幾乎全為大財團所擁有、控制。這些財團、有錢人有自己的算盤,有自己想操控的新聞,而所有寫作的人都要面對自己各種可能被收買的危險。   「總之,以前言論自由的威脅來自槍彈,今天言論自由的威脅不只來自槍彈,還多了銀彈。」

 

另一場座談會,我談的是網路時代閱讀紙本書的意義。

 

我用了一張陰陽的圖來說明。 詳情請參考:http://www.tibe.org.tw/tw/show_detail/14/18/330

 

又一場座談,我談的是今天紙本書讀者雖然在減少,但他們呈現的特別需求。

 

我用這張圖來說明今天需要的行銷的觀念和方法要做的調整。 詳情請看:http://www.tibe.org.tw/tw/show_detail/14/18/333

 

 

台灣和韓國之間———2019首爾書展導覽四之三

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台灣和韓國之間———2019首爾書展導覽四之三】

前兩年台灣的甜點在韓國很紅,這次來,發現洪瑞珍三明治、豐盛號也都成為熱點。而最紅的是麻辣鍋,聽說韓國人現在只分兩種:一種是吃過麻辣湯(也就是麻辣鍋)的韓國人, 一種是沒吃過麻辣湯的韓國人。

我自己這次在書展則很高興遇到一位韓國出版人。在她的展位上先是看到一本「 平等婚姻證」, 覺得很有意思就買了一本, 買了後看到旁邊有一本邱妙津的《鱷魚手記》韓文版,我告訴她,這本書的中文版最早是我在時報時候出的。她說很高興。

後來我遇到陳夏民,以及一位嫁到韓國的翻譯人士陳雨汝, 他們也認識出版《鱷魚手記》的這家公司,就一起去找她拍了張照片。 聽夏民說,他遇到很多韓國人都跟他提起得知台灣通過同婚法律的事。

台灣館今年首次嘗試使用再生紙做的書架,也很受大家注意。 我就一再被問到這種書架怎麼做的。

 

我先注意到左邊這一本《平等婚姻證》,又看到《鱷魚手記》。

 

平等婚姻證一打開的首頁。內文有些有意思的設計,等另找時間說明。

 

和陳夏民及陳雨汝。

 

回去找鱷魚手記韓文版出版人。

 

台北書展基金會林訓民董事長主持台灣館開幕式。在林董事長旁邊那一位是台灣駐韓代表處易副代表志成。

 

各國書展主席一起前來出席台灣館開幕。 照片提供:台北書展基金會

 

來報導的韓國電視台。 照片提供:台北書展基金會

 

許多韓國父母帶孩子來看書。 照片提供:台北書展基金會

 

台灣館另一景。

 

頭一次用再生紙做的書架。很多韓國人來問這是怎麼做的。

 

亞洲獨立出版區裡台灣區有一塊說明。

 

亞洲獨立出版區裡台灣區的展出出書籍。 照片提供:台北書展基金會

 

黃群曾任台灣宏觀電視等在首爾的特派員,過去熱心報導台灣舘活動。今年他轉業了,但仍然前來參觀。

 

最後一天晚上,書展基金會邀請各國書展主席共聚。

 

出現—–2019首爾書展導覽四之二

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出現—–2019首爾書展導覽四之二】

今年6月19日到23日首爾書展的英文主題是 Arrival,而韓文主題則是「出現」。可能是意指一些新的情勢的出現。

開幕典禮上,特別強調這次書展有韓國出版協會+棒球協會+足球協會的共同努力,所以還有個「愛閱讀的運動選手」活動。

韓國的文化部範圍大,全稱是「文化、觀光與體育部」。可能和這有關。

今年各展位上的活動增加,新設一個亞洲獨立出版社區很值得看。而大出版社也有大出版社的氣派。

來為各位導覽一下。

開幕式上,韓國出版協會+韓國足球協會+韓國棒球協會共同發表推廣閱讀的宣言。

 

請來一個K Pop樂團表演。

 

分兩館,A館的大門口。

 

亞洲獨立出版社區

 

有邀請台灣+中國+新加坡+泰國+另一國(一時記不起)獨立出版品展出。

 

最多的還是韓國的獨立出版社。設計了許多小於標準展位的小展位。這些小展位免費提供一個,一個以上收費。 這是插畫和設計的展位。

 

一家專門出版建築材料的雜誌。

 

這位先生從光州來,主力經營和印刷歷史相關的書。我買了一本,他幫我簽名。

 

出了獨立出版社區,綜合區裡還是有許多小出版社的小展位,設計很具巧思。

 

看到一本專門以韓國歷史上的「英雄」為主題的季刊雜誌。已經進入第四年,很厲害。

 

這一家不知該說是書店還是出版社。就是「和書來一場Blind Date」。書架上的書都密封,看不到書名和作者名和價錢,只以一年365天按天陳列。所以你找自己的生日是哪天,看書架上那天是哪本書,買了就走。 我去看了一下,我生日那天的書特別厚重,加上提示是說和一位韓國運動選手有關,就沒買。

 

大會有些特別的活動區。這是夏天新書區。

 

夏天書區對面有個躺椅休憩區。

 

首爾地區圖書館聯合展區。其中有個活動是讀一本書,書前有許多香氣小瓶。讀完之後,從其中找出三種最能聯想到的香氣,混合噴在書籤之上帶走。

 

今年的創舉是引進大田地區一家知名的麵包店「聖心堂」,人潮洶湧。

 

聖心堂的炸紅豆餅,真是讓人抗拒不了的「美味毒物」。明知炸的東西不該吃,還是在試吃了Michelle的一口之後,抗拒不了買了一整個。

 

有個全國獨立書店綜合展示區。

 

裡面有「Best 地區書店」區。

 

還有個全球代表性書店區。誠品敦南店也在列。

 

親子教養講座。

 

直銷型教學推廣。

 

明星來簽書。

 

許多出版社都推出吸引會員辦法。

 

「文學園地」歷史悠久。

 

這本書的書名是「千年一問」。:) 不要誤會,副標是「今天,大韓民國對你的意義是什麼?」

 

這家出版社的吊牌特別。

 

周六的人潮比平日多很多。這一家童書出版社的人龍排得長。

 

這才是動畫的力量!

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這才是動畫的力量!

559,981 次觀看

一群熱愛香港的創作人,連夜炮製動畫,向政府重申五大訴求,並強調在未爭取到五項訴求前,香港人將「不撤不散」。

1 • 全面撤回送中惡法
2 • 反對定性暴動
3 • 釋放抗爭者 撤銷所有控罪 
4 • 追究濫權警察暴行
5 • 林鄭下台

(編按:創作者交給《立場新聞》發佈,表明不用署名,只求廣傳。)

管中閔也是媒體黨同伐異的煉金石

G 政府與政治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管中閔也是媒體黨同伐異的煉金石】

風傳媒前天有一篇社評:「管中閔成了政治與司法的煉金石」,主要質疑『對比眾多前例,「管案」被公懲會列為「指標性案件」,破天荒公開審理,很難不啓人疑竇,甚至認為別有居心。』

然後結論是:『民進黨蔡政府或許看不起大學校長,或許視奪了他們口中肉的管中閔為寇讎,但是,站上合議庭的不只是管中閔個人,更是代表台灣最高學府的台大校長,代表知識份子在「這個時代(民進黨主政)」的艱難處境,公懲會「公審」的不是管中閔,而是司法的良心。』

我在台大校長案的爭議過程中,只寫過兩三篇針對體制不合理的文章,對管中閔個人從沒寫過一個字。甚至沒提過他的名字。

我當然聽到對管中閔各種質疑的聲音,也認為有些質疑的焦點是十分嚴重的,但我一直沒有發言的原因,是因為我期待聽到管中閔自己的回答。

在這個過程中,管中閔持續選擇沉默,我也決定就繼續等待。

直到監察院三次約詢他的時候,我以為是個機會,但他都以眼疾等各種理由推拖不到。

他當上台大校長的時候,如果夠坦蕩,我認為那是公開說明的最好時機,但他沒有。

監察院以七比四通過對他違法兼職的彈劾,管中閔自己回應說『有需要時候自然會回應』,可他顯然至今也沒覺得到了需要的時候。

那麼,對這麼一個眾所注目的指標性案件而言,管中閔就以為船過水無㾗,可以永遠不面對嗎?我相信社會上不只我一個一直沒開口但不表示沒有疑問的人。

所以,不談他其他爭議,至少光以他目前已知的違法兼職這件事來說,公懲會公開審理管中閔,是再合理不過的事。因為這是唯一一個讓管中閔知道自己該說明的事還是得面對的機會,這是唯一一個透過公開審理讓關心此事的社會大眾明白情況的機會。

如果說台大校長「被」站上了公懲會的合議庭是什麼恥辱,那是管中閔自己選擇的。他一路放棄了所有為自己說明的機會,當然只能被公開審理。

公懲會審如果不公開審理此案,才是沒有司法的良心。

硬要把管中閔逃避問題說成是他「不想再蹚政治混水」,硬要把好不容易可以透過公開審理的司法程序來𨤳清事實的機會說成是民進黨政府操縱,不是媒體該做的事。

台大校長案爆發爭議的過程中,有些媒體傾向於從寬解釋管中閔的行為,如果在一定範圍之內的取捨倒罷,但是一味把管中閔的問題視而不見,凡有對他看來不利的情況都解釋為民進黨政府的操縱,則自失立場,形同成為管中閔個人的貼身護衛。

所以,管中閔不只成了政治與司法的煉金石,也是媒體黨同伐異的煉金石。

相關閱讀

風評:管中閔成了政治與司法的煉金石 http://bit.ly/2Rly0H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