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O 活動與新聞報導

2025年6月11日00:04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O 活動與新聞報導
1.
首爾國際書展即將在6月18日開幕,臺灣身為今年主題國,今早開了行前記者會。
在文化部長李遠和主辦單位文策院董事長王時思致詞後,我也以承辦單位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長,以及從去年起個人以策展顧問參與的身分致詞。
2.
我從三十多年前第一次參加首爾國際書展,到大約七、八年前,印象最深的是許多童書和直銷出版社。
但是近年來,卻眼看著這個書展蛻變為一個大量年輕獨立出版人參展,(去年)觀眾更是百分之八十都是二十到四十歲年輕女性的書展。過去的許多童書出版社隱沒,因而也促成去年十一月另有釜山國際兒童書展的登場(也是主辦首爾國際書展的單位策劃的)。
也因此,繼逐年參觀人數都大增之後,我聽說今年網上開放購票之後,第一天銷售票數就是去年一個星期的銷量。而他們為了控制現場觀展品質,網上售票結束之後,現場就不再售票。
這實在是一個里程碑。
我相信這次臺灣主題國館也立下了另一個里程碑。
過去首爾國際書展臺灣館的參展出版社大約在10家左右,今年有25家,從臺灣去的人數過去大約不會超過一百人,今年則高達300人。
3.
感謝文化部和文策院在去年就接受了我建議的「臺灣感性대만감성」主題。
會想到這個主題,是借用대만감성在韓國社群媒體上這個熱門詞。
用這個詞在IG上找一下,會看到大量韓國人拍下他們眼裡的臺灣情景,也就是他們對臺灣的印象。
這些情景和印象,大致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很日常、很巷弄、很溫暖,但又不是懷舊。
而這些印象又和他們很多人認為臺灣是亞洲最安全的地方、有禮貌的地方、有美食的地方相聯結。
大致來說,這就是대만감성這句話的意思。
我想我們應該借力使力,善用這句話,但,不要被這句話所束縛。並且,希望這次書展能讓韓國人看到一般觀光客所看不到臺灣其他感性的層面。
因此建議這次主題國館的「臺灣感性대만감성」是由六個不同面向的感性共同融合出來的。
也就是
文學的感性:文學與小說的力量
圖像的感性:繪本與漫畫的國際視野
生活風格的感性:多元且溫暖的臺灣生活
土地與旅行的感性:自然與人文的魅力並現
飲食與娛樂的感性:五感快樂加最接近現實的童話
歷史的感性:戰後八十年臺灣與韓國的歷史共感
我們希望透過這六個面向,幫助韓國觀眾既看到他們熟悉的대만감성,又看到他們不知道的대만감성的角度。
4.
今年文策院有20位參展作者的名額,一律採報名評選的辦法。入選者共有
文學類創作者
吳曉樂、阿潑、唐福睿、馬尼尼為、張嘉祥、陳思宏、陳雪、楊双子、鄧九雲、薛西斯、瀟湘神
圖像類創作者
Pam Pam Liu、PONY(廖軒毅)、周見信、林小杯、林廉恩、張筱琦、陳沛珛、黃一文、貓魚(蔣孟芸)。
此外,臺文館徵選三位文學類創作者:
平路、吳明益、夏曼.藍波安。
總共組成23位作家的空前陣容。
昨天我去看韓國Aladin 網路書店,他們已經做好很豐富的臺灣來參展作家的網頁。
5.
今年臺灣在首爾國際書展能成為主題國,還有個特別的意義。
台北書展基金會在2004年成立後,2005年第一次承辦台北國際書展時,就邀請了韓國當主題國。
現在在二十年之後,終於我們有機會去首爾國際書展當主題國,成為Guest of Honor .
今天記者會上有人問我這件事情怎麼會發生。
實在是太多人共同努力敲門,加上機緣匯聚,時機成熟。
二十年來文化部始終如一的支持。
文策院主事者從去年開始就積極的規劃。
台北書展基金會歷屆董事長與同仁和首爾國際書展建立的友誼,尤其最近一屆董事長吳韻儀的努力。
加上韓國人近幾年來對臺灣普遍日增的好感,還有國際氛圍的變化。
所以我希望這次臺灣主題國館不只是過去二十年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也是接下來臺灣「友韓」行動的新起點。
感謝臺文館的合作,Croter 為這次臺灣感性畫的主視覺,Bryan的禾育佶公司做展館設計,以及眾多協助、幫助的人和單位。
6.
在臺灣主題國館的入口處,有一段話再向觀眾說明什麼是「대만감성臺灣感性」。
대만감성은 자유로운 바람이다.
대만감성은 열린 품이다.
대만감성은 캠퍼스 안의 반얀나무다.
대만감성은 바닷속 고래와 돌고래다.
대만감성은 골목 안의 일상이다.
대만감성은 축제의 환희이다.
대만감성은 먹고 마시는 즐거움이다.
대만감성은 여행자의 자유다.
대만감성은 마이크로칩 속의 통찰이다.
대만감성은 글과 그림 속의 깊이와 찬란함이다.
대만감성은 이 세계를 연결하는 열정이다.
대만감성은 모든 사람의 독립과 존엄을 믿는 마음이다.
臺灣感性是自由的風。
臺灣感性是開放的懷抱。
臺灣感性是校園裡的榕樹。
臺灣感性是海洋裡的鯨豚。
臺灣感性是巷弄裡的日常。
臺灣感性是慶典裡的歡樂。
臺灣感性是飲食的愉悅。
臺灣感性是旅人的自在。
臺灣感性是晶片裡的前瞻。
臺灣感性是文字和圖像裡的深沉和絢麗。
臺灣感性是聯結這個世界的熱情。
臺灣感性是相信每個人的獨立與尊嚴。
我們一起出發。
互相加油,也一起歡迎韓國的讀者與觀眾。
這一張照片可以約略說明韓國人來臺灣看到的「臺灣感性 대만감성」的印象。
Croter 畫了三張圖。
印贈給韓國讀者和觀眾的主視覺海報正、背面。
23位作家:
文學類創作者
平路、吳明益、夏曼.藍波安、吳曉樂、阿潑、唐福睿、馬尼尼為、張嘉祥、陳思宏、陳雪、楊双子、鄧九雲、薛西斯、瀟湘神
圖像類創作者
Pam Pam Liu、PONY(廖軒毅)、周見信、林小杯、林廉恩、張筱琦、陳沛珛、黃一文、貓魚(蔣孟芸)。
韓國Aladin 網路書店,他們已經做好很豐富的臺灣來參展作家的網頁。
文化部長李遠致詞:希望這是一次文化的造山者運動。
文策院董事長王時思:這次臺灣館有來自85 家出版同業,共計 550 本以上的書。還有23位作家、20 位版權人,以及破紀錄超過300人參展。展期有超過 60 場精彩活動,包括1場台灣之夜。

2025年5月15日23:55

F 文化相關O 活動與新聞報導
高雄最棒的創意平台,放視大賞,今年是第十五年了!
連續三年來,每年都有不同的收穫。
開幕典禮開始致詞的三位年輕世代裡,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楊漢軒。他講自己當年在商專裡讀程式,出來找工作的碰壁,加上後來新學其他技能也不受肯定,但是最後他終於把所有才能疊加一起,結合出新的能力,成為Nvidia的產品技術專家。
呼應他的話,教育部長鄭英耀也說,教育是前瞻與面向未來的,即使保守批評,對的事要交給時間證明。
蕭美琴副總統的出現給今天活動多了熱點。她特別提醒賴政府的圓夢計劃可以是許多學生面向國際的燈塔。
我看到從日本來一位專家,展出一款為身障者設計的特別輪椅。明天會再聽他細說原由。
臺灣的許多學生繼續熱情奔放地發表各種想像。
也看到動畫、圖像技術的提升。
放視大賞認真思考如何幫助學生面向產業,提供很多課程規劃與延伸平台。我看到夢想動畫與許多其他企業都來找人才。
主辦的產策會執行長趙逸秋真的很用心,很厲害。
晚上的交流活動在展場對面的承億酒店。
可以看出這家酒店很努力地想把台灣的文化與藝術融為一體。他們願意給無障礙房特別寬敞的空間,值得一提。本來看浴室淋浴處地上有突起物覺得很怪,怎麼這麼不方便,但後來一試,是軟膠條,輪椅可以壓過去。住高雄很多家飯店的無障礙房間浴室固然地面平,但結果都溢水,有的水都溢到浴室外。承億這個設計倒可以避免。
期待明天到會場看得更多。
@放視大賞

2025年5月10日23:37

K 健康/醫療/社會L 人物O 活動與新聞報導
1.
有些人是一眼就可以看出很瘋狂的人。
有些人是怎麼看都不像瘋狂,但實際卻真的很瘋狂。
蕭菊貞是第二種人。
2.
2017 年,蕭菊貞有天夜裡在台東火車站外看到一幕被打動,於是在當時她要奔波花蓮老家、新竹清華、台北工作三地,還要再多去台東拍池上稻米紀錄片的工作之外,又加上了一部紀錄片《南方寂寞鐵道》,結果拍了六年完成。
而就在這個過程中,她還又同時進行了另一個工作。
那就是她從2018年開始觸及一個新主題,後來下定決心開工,結果同時又了六、七年時間拍另一部紀錄片。
這部紀綠片是《造山者》,講臺灣半導體產業怎麼誕生、成長到現在的經過。
今天,《造山者》辦了正式試映會。
這六、七年時間我知道蕭菊貞一直很忙,但實在不知道忙得如此瘋狂。
3.
蕭菊貞說她真正開始拍這部片,是2019年去出席胡定華的追思會受到感動,想趁著許多關鍵當事人還在,趕快把1970年代臺灣怎麼在一個以勞力密集產業為主的經濟體裡,往技術密集產業轉型,並且從半導體播種、開花、奔放。
她說,只是沒想到,原來是想拍「史詩」,沒想到幾年下來到今天,隨著臺灣的半導體產業和全球變化莫測的政治議題息息相關,她成了在拍「時事」。
4.
《造山者》的片名,應該是指造護國神山的人。
不過,今天大部份人提到護國神山想到的是台積電,《造山者》拍的則遠不只是台積電,還包括了造台積電的工研院的人,以及造工研院的人。
看電影裡當年去美國RCA取經的人談到當時肩負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責任固然印象深刻,同樣深刻的還有他們到了美國,因為每天所有食宿費用只有18美元,連麥當勞都不敢買的現實。然後從那個現實裡先是英雄造時勢,後來再時勢造英雄。
5.
《造山者》的副題是:「世紀的賭注」。這不只是談臺灣過去下的賭注,也是在看今天又來的新的賭注。
所以這是一部不只看臺灣過去,也在讓我們想臺灣未來的電影。
《造山者》會在6月13日正式上映。
上片前我再多做些功課,上片後我會再看一遍,到時再多整理一些心得。
6.
謝謝菊貞這六、七年來如此瘋狂地工作。

2025年5月3日23:31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M 漫畫與小說O 活動與新聞報導
1.
拿坡里漫畫節,從1998年創辦以來,這個漫畫節已經和安古蘭漫畫節、盧卡漫畫節並列為歐洲最具影響力的漫畫與流行文化盛會。
近年來,拿坡里漫畫節發展得日益蓬勃。2023年開始,漫畫展不只五月初在拿坡里開一個,六月下旬還會在義大利北部的Bergamo再開一個。
我很好奇這個漫畫節的生命力。
前天,今年的拿坡里漫畫節開幕了。
看到同事傳來的照片,我忽然好像明白了。
相對於安古蘭在寒冷的一月底,盧卡在陰冷的十月底,而位在南義大利的拿坡里,尤其在五月,光陽光的力量,就可以催動漫畫迷的魂了吧!
2.
臺灣駐義大利代表處,近幾年來對開發義大利的漫畫市場非常用心。
先是規劃了2022到2024連續三年在盧卡漫畫節設臺灣館。盧卡雖然和安古蘭不同,並不是以版權交易為核心的書展,但其文化影響力與綜效卻為臺灣漫畫進入義大利市場帶來突破性的進展。
2022年之前,臺灣漫畫授權到義大利的作品只有 7 種,但在2022至2024年間,透過參展推廣,新授權作品數量增加了 17 種。
今年代表處又規劃要到拿坡里漫畫節設臺灣館之後,我們把目標設定為在義大利南部地區找到喜歡臺灣漫畫的讀者和出版者。
義大利的北部以文化、工業、時尚著稱,不論波隆那書展還是盧卡漫畫展都在北部,過去購買臺灣漫畫版權的出版社也都主要在北部;南部地區則所得比較低,發展比較慢,所以需要新的探索。
也根據這三個方向設計了建館與展出內容。
為了讓義大利南部地區讀者、出版社接觸臺灣漫畫,我們擴大展位,籌畫了一個八位臺灣漫畫家的展。
為了協助已經買了臺灣漫畫版權的義大利出版社可以賺錢(以便樂意買更多版權),八位臺灣漫畫家有五位是都已經有義大利文出版的。
簡嘉誠、柚子、常勝、阿尼默、周見信(有義大利文版),以及鄭問、吳識鴻、陳沛珛。
其中簡嘉誠和柚子兩位是參展畫家。
也很感謝大會主席Claudio Curcio 和藝術總監Matteo Stefani及他們的同事,從一開始知道我們的方向後,就給了充分的協助和合作。包括把我們展位安排在這兩年出版許多臺灣作品的TOSHOKAN出版社附近,以便許多活動可以聯結。還安排了許多媒體採訪,以及現場和讀者的互動活動。
3.
臺灣館開幕,駐義大利代表蔡允中親自出席,Claudio也來參加。
第二天,Claudio還特地趁義大利文化部長 Alessandro Giuli 巡視展會的時候,帶他來臺灣館參觀,也對設置臺灣館促進文化交流表達歡迎之意。當時柚子去忙活動,幸好簡嘉誠在。
聽說過去幾年大會請Alessandro Giuli 部長來參觀都沒成功,今年終於來還來看了我們的展覽,很榮幸。
4.
這次臺灣館實際執行及領隊工作,是小毛。
我問小毛這兩天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
小毛說,一是義大利口味跟法國有點不同,並且拿坡里的讀者,比盧卡還更年輕,更熱情。
昨天簡嘉誠和柚子跟Matteo Stefani等人有一場座談。
簡嘉誠以溫潤的口條說明他如何將歷史織進人物情感中,而柚子提到她為何選擇毛筆作畫,以及有個小冊子「幹人書」專門記錄她的憤怒,現場義大利讀者聽了也都非常有共鳴。
後來柚子被問到喜歡追什麼劇,她回答Friends 之後,聽眾還會追問是其中哪個角色。她回答是Chandler 之後,聽眾就給她熱烈深有同感的掌聲。
簡嘉誠也被問到喜歡什麼電影,他回答《回到未來》之後,聽眾又追問是哪一集。他回答是第一集之後,聽眾又給他熱烈深有同感的掌聲。
二是她學會了一句義大利文:Bellissimo。
進到臺灣館看了展覽,拿到DM之後,很多人都會說Bellissimo(太美了)。
也謝謝小毛和平稑、文倩的辛勞,以及當地工作人員雲敏惠還有口譯Chiara Bartoletti的大力協助。
明天5月4日是最後一天,如果有人正好在拿坡里附近,請不要錯過。簡嘉誠和柚子也有一場Showcase的活動,大家可以共襄盛舉。
@簡嘉誠
臺灣館開幕,蔡允中代表致詞。
臺灣館開幕,(左起)小毛、駐義代表處鄧美容組長、蔡允中代表、柚子、簡嘉誠、拿坡里漫畫節主席Claudio Curcio.
蔡允中代表與Claudio主席。
這次臺灣館實際執行及領隊工作,是小毛。
開幕後的兩位畫家的活動。

第二天,Claudio還特地趁義大利文化部長 Alessandro Giuli 巡視展會的時候,帶他來臺灣館參觀,也對設置臺灣館促進文化交流表達歡迎之意。當時柚子去忙活動,幸好簡嘉誠在。
聽說過去幾年大會請Alessandro Giuli 部長來參觀都沒成功,今年終於來還來看了我們的展覽,很榮幸。
右起:小毛、Claudio、Alessandro Giuli、簡嘉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