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P 隨筆

2021 年 5 月 5 日,20:43

P 隨筆
食物是身體能量的來源;閱讀是大腦能量的來源;祈禱是心靈能量的來源。
所以要祈禱的話,最好在早上。因為到了晚上會打瞌睡,不是補充心靈能量的好時間。

2021 年 5 月 3 日,22:15

B 閱讀C 出版P 隨筆
5月,因為有母親節,所以很容易聯想到是個女性的月份。
只不過,今天女人的面貌已不同以往:
一方面,「成為母親」已不再是女人的必經之路;
另一方面,「身為母親」也可以不再是過去所習慣認知的女性。
當然,這其中變化的發生,閱讀的作用肯定佔個特別的位置。
閱讀帶來的本來就是思考的滾動,和行動的參考;身分的覺醒,和實踐的勇氣。
對女人來說,當然又格外不同。
所以,在今年5月,image3 非常圖像空間就定了「女人無懼」的主題,並特就12個和女人相關的子題,挑選了12本圖像語言的書(以及延伸書目),請大家參考。
我也在5月8日,星期六下午3點,在這個空間為大家做導覽。
「女人無懼」的12個子題是:
#世代無懼《台女》|生猛、婉約、勇敢、熱情的台北女子群像 / 攝影師登曼波、林建文+時尚雜誌編輯李昭融紀錄20名女子。
#傷㾗無懼《失能旅社》|台灣圖像創作新秀Gami首部圖像小說★ 當暴風雨來臨,你有面對的勇氣嗎?
#身體無懼《黑色斑點》|怎麼洗刷都退不了的斑點,挖掘那些難以言喻的深刻感受
#成長無懼《織毛線的女孩》|以編織毛線與世界連結,敞開心胸面對他人
#城市無懼《暫時先這樣》|平淡而深刻的日日時時,屬於她們的都市絮語
#空間無懼《房間》|不論多少次,為了活下去在各個「盒子」裡移動
#同志無懼《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在成長過程中面對真實的自我,勇敢愛自己所愛
#社會無懼《任正華漫畫集》|犀利無比的剖析人性之作
#文化無懼《我的日本夢》|法國╳日本在彼岸畫下的鄉愁,寫給童年的情書
#愛情無懼《白花之愛》|關於擁有與失去,感受愛情綻放與結束
#親情無懼《我要和你在一起》|愛與情感的複雜性,是人的一生中永遠的難題
#冒險無懼《愛麗絲幻遊奇境》|探討幻象和現實的邊界,關於夢中之夢的「書中之書」
此外,我也會介紹
☞ 幾米與紐伯瑞兒童文學金獎得主 傑瑞・史賓納利合作 ★ 充滿希望與夢想的歡樂之書|《我會做任何事》可愛好玩硬頁紙板書
☞ 史丹佛最夯的生涯規畫課★以設計思考重新打造工作生活藍圖|《做自己的工作設計師》
☞ 名醫杜李威第一本書 ★ 改變中醫不科學印象,體現中醫全人醫療精神|《中醫到底行不行》
☞ 莎娣‧史密斯 Zadie Smith最新中文譯作 ★ 夾在夢想家與天賦者之間的我們,如何突破陪襯的角色?|《搖擺時代》
祝福所有女人在五月,及不只五月的其他時間都身心安好,一無所懼~
歡迎光臨。
時 間|2021年5月8日(六)15:00
地 點|臺中國家歌劇院 5F image3 非常圖像空間
臺中市西屯區惠來路二段101號
*報名聯結在下方留言區
特刊封面照片出自《台女》|登曼波、林建文攝影、李昭融文

2021 年 5 月 3 日,19:07

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到底是什麼樣的情感挫折,讓人67年不洗澡?
「因為長期沒有清理自己,身上已經覆蓋著厚厚一層肉眼可見的灰塵,幾乎和沙漠融為一體,他說不洗澡是因為他怕水,而且他認為洗澡會讓他生病。
「奇怪的是,雖然全身上下沒有一個地方是乾淨的,但哈吉確實沒有生病,身體十分健康⋯⋯
「他曾表示,因為年輕時經歷過一些情感上的挫折,所以選擇了這種生活方式。」
NEWTALK.TW
世界上最髒的男人!伊朗87歲阿公67年不洗澡 | 新奇 | 新頭殼 Newtalk

2021 年 5 月 2 日,21:07

P 隨筆

今天想到一種吃刨冰方法:冰料分離,這樣隨吃隨加,就不會吃進太多冰了。(這是老人家的顧慮吧?)

 

 

 

如果你需要一份藏寶圖

B 閱讀C 出版P 隨筆
【如果你需要一份藏寶圖】
1.
小學一年級左右,看了一部電影,對結尾印象深刻。
英勇的主角戰死,但仍然要人把他屍體固定在馬上率眾出征…..
在韓國,電影片名直接音譯,聽起來像是「 艾西德」。
直到長大後,才知道那部電影講的是《熙德之歌》(El Cid)的故事,台灣電影譯名為《萬世英雄》。
但直到我讀《溫德斯談藝術》,才注意到這部電影的導演是安東尼.曼(Anthony Mann )。
溫德斯說他最早的人生志向是當一名畫家或作家,後來卻成為一名電影導演,而影響他走上電影之路的,正是因為有一年夏天,他在法國電影圖書館連續看了安東尼.曼一部又一部電影。
『安東尼.曼是「導演的導演」。
(我的意思是,
很多人從他那學到了東西。
有些人將他視為典範,
卻沒有人真正地認識他……』
安東尼.曼影響溫德斯成為導演最關鍵的一部電影是《西部人》(Man of the West)。
我跟著溫德斯的推薦去找了這部電影。
雖然是1958年的電影,但真是歷久彌新,今天看來也讓人目不轉睛,並且跟著溫德斯可以偷學到好多東西:
『每個景框都是如此深刻入石,
而每個畫面都是如此簡潔,
且言簡意賅。 ….
『一個畫面接著一個畫面,
安東尼.曼自信地運用了同樣的空間…..
與人物的角色層次,
一如經典的荷蘭繪畫,
還有驚人的景深呈現。』
2.
溫德斯在書裡還寫了另一個人:彼得・林德柏格(Peter Lindbergh) 。
在溫德斯筆下,他給這位在1990年代開啟「超模時代」的攝影師提出了一連串的問題:
『在彼得・林德柏格的照片中,
那些絕美的女性散發出優雅與耀眼的光芒,
卻「毫不遮掩」,
沒有那道常用以示人的表面「高牆」。
他就像是從牆的一旁繞了過去,
但這難道就不是種褻瀆嗎?
儘管呈現的是率真的一面,
魅力卻「絲毫不減」。
那些女性毫不裸露,
更不袒胸露背,
甚至完全相反。
這就是神奇之處,
亦即我在開頭所說的,
彼得・林德柏格科幻電影般的傑作,
以及他的烏托邦。』
我之前對彼得・林德柏格所知不多,跟著溫德斯說的去查,
看到彼得・林德柏格在2019年去世時,所有的超模給他真誠流露的留言,才體會到這個人的能量有多大。
所以這篇文章的標題,就是<這男人是如何做到的? >
3.
其實,這本書的書名如果叫《這些人是如何做到的?》,副標「溫德斯談藝術」可能會更好。
溫德斯選了包括英格瑪.柏格曼、愛德華.霍普、碧娜.鮑許、小津安二郎 、詹姆斯.納赫特韋、山本耀司、塞尚等共十五個人。
而貫穿整本書的主軸是,從畫家到電影導演到舞蹈家到攝影師到時尚設計師等等,「解讀各個不領域的創作者從什麼角度創作,為什麼,以及如何與眾不同的秘密。」
因為溫德斯自己的創作地位,由他來寫這本書,具備了至少三個特色。
一是他自己就是傑出的創作者。觀察、分析的角度犀利又深刻。
二是因為他的創作者身分,所以和許多人發展出特別的情誼,寫起來現場感特別強。
三是因為溫德斯自己本來就想以寫作為志業,文字的書寫當然是很有韻味的。
這樣綜合起來的特色,看他怎麼寫愛德華・霍普這位畫家就知道了:
『對於畫中的靜物,霍普更像是敘述者,而非畫家。他不只捕捉了美國的表面形象, 更深掘了美國夢、探索了裡頭表面與實際之間極端差距的美國困境。可能一部關於美國的電影巨作便 包含了這些所有的問題,而每個問題都包含了不同的故事…..
『從霍普的畫作可以明顯看出,他相當為電影院與白色銀幕著迷,像是他在工作室中經常面對的白色畫布, 即是他的好友同盟。他為所有事物都描繪了具體的形象,並賦予了具體的位置,透過將事物捕捉到白色平面上來克服空虛、焦慮和恐懼:這便是他的作品與 電影院的共通之處。這讓霍普成為他畫架銀幕上的偉大說故事者,與電影銀幕上的偉大畫家並肩齊驅。』
4.
我該懺悔一件事。
其實四月初我剛看了書裡兩個人就想趕快推薦給大家看這本書,但是又想等全部看完再寫。
但後來發現實在不能等全部看完再說。
溫德斯描述的人和創作,讓我一個一個地挖下去,牽聯下去。
光是讀安東尼.曼、彼得・林德柏格、愛德華・霍普、詹姆斯.納赫特韋四個人就花了我一個月。(詹姆斯.納赫特韋是一位戰地攝影記者,我從他身上又去認識了Josef Koudelka) 。
總之,溫德斯介紹了十五位很特別的人,每個很特別的人又牽連出其他特別的人事物,很像是畫了一幅巨大的藏寶圖,所以當真是流連忘返,真不能等到全部看完才說。
(就像我剛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再整理一下彼得・林德柏格的資料,發現他竟然也是Tony Scott在1983年的電影Hunger電影海報的攝影。Hunger 由大衛.鮑伊、凱撒琳.丹尼芙、蘇珊.莎蘭登合演,是我看過只能說最「驚心動魄」的一部吸血鬼電影。三十多年前看過一遍之後,至今不敢再看,或者說不忍心再看。)
如果你想探索許多不同藝術創作領域的秘密,又想找一位大師級的人物來幫你選題、分析,請不要錯過《溫德斯談藝術》這幅藏寶圖。
1990年,彼得.林德柏格為Vogue雜誌拍的這張照片,開啟了「超模時代」。 由左至右是 Naomi Campbell, Linda Evangelista, Tatiana Patitz, Christy Turlington, Cindy Crawford。 『在彼得.林德柏格的照片中, 那些絕美的女性散發出優雅與耀眼的光芒, 卻「毫不遮掩」, 沒有那道常用以示人的表面「高牆」。 他就像是從牆的一旁繞了過去, 但這難道就不是種褻瀆嗎?   儘管呈現的是率真的一面, 魅力卻「絲毫不減」。 那些女性毫不裸露, 更不袒胸露背, 甚至完全相反。 這就是神奇之處, 亦即我在開頭所說的, 彼得.林德柏格科幻電影般的傑作, 以及他的烏托邦。』 https://bit.ly/3gSsMle

 

『從霍普的畫作可以明顯看出,他相當為電影院與白色銀幕著迷,像是他在工作室中經常面對的白色畫布, 即是他的好友同盟。他為所有事物都描繪了具體的形象,並賦予了具體的位置,透過將事物捕捉到白色平面上來克服空虛、焦慮和恐懼:這便是他的作品與電影院的共通之處。這讓霍普成為他畫架銀幕上的偉大說故事者,與電影銀幕上的偉大畫家並肩齊驅。』 <紐約電影> 1939,Edward Hopper   https://bit.ly/3gSsMle

 

安東尼.曼的《西部人》。1958年的電影,今天看來仍然精彩動人。 https://bit.ly/3gSsMle

 

當年《西部人》在臺灣上映的廣告。  https://bit.ly/3gSsMle

 

貫穿整本書的主軸是,從畫家到電影導演到舞蹈家到攝影師到時尚設計師等等,「解讀各個不領域的創作者從什麼角度創作,為什麼,以及如何與眾不同的秘密。」 博客來:http://bit.ly/38WwV2S  誠 品:http://bit.ly/3r4d08e  金石堂:http://bit.ly/2OM9fr3  讀 冊:http://bit.ly/3bZZhes  MOMO:https://bit.ly/2OFx7g9  大 塊:http://bit.ly/30Y4hKk  https://bit.ly/3gSsM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