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B 閱讀

2025年1月29日21:28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
有一千個理由要讀的書
1.
很多經典都是傳說中的書。傳說中的書指的是人人都耳聞其名,也可以把書名琅琅上口,但很少人當真完整讀過的書。
《皮諾丘:木偶奇遇記》也是一本傳說中的書。
但其他經典,大多是因為大家被書名所代表的深奧所震懾,所以望之卻步。
而《皮諾丘:木偶奇遇記》卻相反。因為迪士尼改編的動畫太成功,加上太多為了兒童改寫的簡化版本、圖畫書版本,所以很多人自以為對內容都已經了解,因而不需要再讀原著。
就算小時候讀過改編的簡化版,長大後對這本書記得的,大概也就是一個說謊話的時候鼻子就會變長的木偶小孩。
我就是如此。
近年來,我和皮諾丘的相遇,先是發生在亞歷山卓.桑納(Alessandro Sanna)畫的《皮諾丘前傳》(Pinocchio prima di Pinocchio)上。在這本無字繪本裡,皮諾丘從天地雷火之間破空而出的爆發力,讓我認真想像卡洛迪(Carlo Collodi)的原著可能洋溢的魅力。否則無從解釋為什麼世世代代有這麼多畫家願意為之引伸、重新詮釋。
我第一次有了想要找原著來讀的念頭。
2.
2019年,我在波隆那兒童書展讀到馬托蒂(Lorenzo Mattoti)畫的卡洛迪全本原著《皮諾丘:木偶奇遇記》(Le avventure di Pinocchio)。
雖然是義大利文,沒法直接閱讀,但這本書激起我更大的好奇。
首先,光看馬托蒂畫的圖,一幅幅本身就是藝術創作的圖像,讓我目眩神馳。
再來,從馬托蒂留在書裡的一些草圖,我看出畫家本身的童心,以及對這本書由衷的喜愛。並且,在書裡為這個版本寫了篇導讀的高瑞俠(Grazia Gotti)告訴我,馬托蒂至少為皮諾丘畫過三個版本。當時這是最新的版本。(詳情請見本書第287頁)。
從1985年馬托蒂第一次畫兩張皮諾丘的圖,當時是完全不顧原著的自由發揮,歷經三十多年時間後,到他第三個全書版本選擇了和原著並駕齊驅,但兩者角度迴異之路。一方面他設法讓自己的創作更接近科洛迪的原著;但另一方面,科洛迪是用文字語言進行故事的描述、深入勾動讀者的情感,馬托蒂則是用圖像語言、用顏色來推進故事,讓讀者進入一個奇異又令人感到溫暖的世界。
我愛上了這個版本。心底也有了皮諾丘那樣的問句:如果我能讀這本書有多好啊!如果有一天我能翻譯這本書有多啊!
3.
最終,我當真決定親自來翻譯這本書,並且從英文版來翻譯,先要感謝高瑞俠。
她不只鼓勵我,願意提供她一切協助,最重要的是,她為我引介了丹妮耶拉·馬爾凱斯基(Daniela Marcheschi)。
義大利在1962年成立了卡洛.科洛迪國家基金會(Fondazione Nazionale Carlo Collodi),以《皮諾丘:木偶奇遇記》為核心來推廣屬於兒童,並且為兒童服務的文化。這個基金會負責研究科洛迪的生平和作品、收集科洛迪作品的各種版本、辦展覽、辦童書寫作和繪畫比賽,也負責管理皮諾丘紀念碑、皮諾丘公園及相關聯建築。2009年,基金會並特地再成立了卡洛·洛倫齊尼國家版本編輯委員會(Edizione Nazionale delle Opere di Carlo Lorenzini)。(卡洛·洛倫齊尼是卡洛.科洛迪的本名。)
丹妮耶拉·馬爾凱斯基就是卡洛·洛倫齊尼國家版本編輯委員會的主席。
丹妮耶拉說,就他們的收藏來看,從1927年以來,皮諾丘有大約40個中文翻譯版本;其中,至少有12個是在1961年至2016年間在臺灣出版的。她聽我想嘗試再翻譯一個新譯本,說她會盡全力協助。
我說我不懂義大利文,但是從英文翻譯有把握。因此請丹妮耶拉從他們所知道的各種英文版本裡,選一本最值得推薦給我的當參考來翻譯,然後當我有疑問的時候,可以向她請教。
丹妮耶拉都答應了,也都做到了。
沒有丹妮耶拉,不會有各位現在看到的這個譯本。有關她為這本書寫的介紹,請見本書第283頁)。
4.
丹妮耶拉推薦我Gloria Italiano Anzilotti 的英語譯本。
她推薦的理由是:科洛迪的小說是用19 世紀義大利托斯卡尼地區的口語來寫的,並且有許多成語、習慣用語。「這些表現方法今天只有一部份容易懂,並且只限於托斯卡尼一部份地區。」丹妮耶拉說這個英文譯本「在19世紀的義大利和今天美國的現實及文學風格之間取得了平衡」。
我在翻譯過程中的確看到這些優點,但是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之處。有些基本地方,譬如把原著的公制尺度都改為英制,公里成為哩;原著最後高潮出現的角鯊,改為殺人鯨;也有些微細的地方,譬如把托斯卡尼地區的cibreino菜式(相當於小菜拚盤)譯為omelet(煎蛋捲)。
於是我盡可能把我在翻譯過程中覺得可能有問題的地方都整理出來,請教丹妮耶拉。
她不只同意協助我,還更進一步,她拿卡洛迪國家版本編輯委員會的2012年版本,逐一比對義大利文,對那個英文版新做了一次詳盡的審閱。並對我後來繼續以一個又一個問題來問她,也都連耶誕夜和新年除夕都在詳盡回覆。
我對丹妮耶拉誠心的協助與投入,無盡感謝。
經由這樣一個英文譯本和工作方法,我希望盡量拉近直接從義大利文翻譯的距離,剩下的就是如何做好中文翻譯了。
5.
翻譯這本書,是我今年下半年最愉快的事情之一。
我常有一個習慣,就是在工作忙碌、壓力大到無以復加的時候,再多加一個任務,反而會使自己輕鬆起來。但前提是我要非常非常喜歡那個任務。
因為喜歡,我會從看似不可能中設法找出時間來做;也因為如此,我就會自動把其他要做的事情一起安排好料理的順序。
翻譯《皮諾丘:木偶奇遇記》,就是這樣一個任務。
幾乎從一動筆,我就被這本書吸進去了。
不只是卡洛迪講故事的方法讓人停不下來,也讓我不斷地從那個木偶的念頭和遭遇中看到自己兒少時期的身影。
不只是因為他的文筆是我最喜愛的風格:簡單、生動中卻蘊含著任你想像的無限可能,還因為其中有著我認為寫作中最難達到的一種效果:讓讀者看著看著不由自己地笑起來。那不只是一般所謂「幽默」的力量,也不只立足於科洛迪對當時義大利許多負面社會現象所做的戲謔針砭,而是結合並超越其上的一種綜合能力。
卡洛迪的原作是為了在雜誌上連載,一章一章寫出來的。
我翻譯這本書也是為了配合也調節自己的工作節奏,一章一章翻譯出來的。不論白天的工作有多忙,是在臺灣還是出差到外國,每天早上、晚上找一些時間來翻譯。翻譯完一章,就歡欣鼓舞地打開下一章。
翻譯工作的挑戰,在於如何(不漏過作者任何一個用字)「完整」地,(找到自己文化裡的對應表達方法)「自然」地,並(使用作者的風格與語氣)「體現」原作想要讀者感受到的樂趣、思索和感動。
這樣,現在我非常開心也榮幸地寫這一篇譯者的話,來和大家分享我經過的這段路程。
我也終於發現了為什麼全世界這麼多人愛讀,以及馬托蒂為什麼會用了三十多年時間畫了三個版本的原因。卡洛迪寫的故事,真是好看。不需要多說的好看。
「皮諾丘全身煥然一新登場。他有一條亮皮製造的新韁轡,配著黃銅扣和鉚釘,兩隻耳朵上各插一朵白色山茶花,鬃毛梳分成許許多多小捲,一一用小小的紅綢蝴蝶結綁起來。他的腰間繫著一條寬寬的金銀兩色腰帶,而他整條尾巴上都編織著藍色和深紅色天鵝絨絲帶——這真是一頭人見人愛的小驢子。」
這一段描述讓我想起《紅樓夢》裡一些描寫賈寶玉出場的段落。
而不知怎麼,整本書最觸動我的一段文字,其實不在結尾,而在倒數第二章,皮諾丘背著他爸爸傑佩托,從角鯊嘴巴裡朝大海一躍而下,開始向前游去的那一段:
「大海平靜得像油一樣,月光明亮地照著,角鯊繼續酣睡,連炮聲都吵不醒他。」
如果照高瑞俠所推測,卡洛迪原先是打算寫一個黑暗的故事,到第十五章皮諾丘吊死在老橡樹的地方,其後都是新填加的發展;那麼卡洛迪新的故事光是寫到這第三十五章結束,其實也已經足以讓所有讀者的心裡都有一面平靜得像油一樣的大海,大海上有月光明亮地照著。
6.
感謝大家一路讀到這裡。
雖然我已經盡了最大努力設法翻譯出一個好的中文版本,但是翻譯不免疏誤之處,請大家諒解,也請在發現後務必告訴我。
在翻譯上,一方面我就卡洛迪的用字遣詞盡力思索中文相對應的用法,一方面也盡量保持他原始的表現方法。
譬如前一段說的「大海平靜得像油一樣」,直接用中文相對應的話,我可以譯為「大海波平如鏡」,但我選擇了用卡洛迪原始的形容,以免翻譯太過逸出。
科洛迪在這本書裡,很喜歡用「一千」為單位來形容事情。
木偶戲的大帳蓬上,有一千種各種顏色;一千隻啄木鳥來把皮諾丘變長的鼻子啄回原形,等等。
在第19章結尾的地方,皮諾丘在逮呆瓜這個城市被關進牢裡四個月之後,遇到年輕皇帝大赦。但是所有其他罪犯都得到釋放,皮諾丘卻沒有。直到他承認自己也是個混蛋之後,獄卒才說:「哦,這麼說的話,你就有一千個可以放出去的理由了。」
所以,最後,我也想借用卡洛迪的話來說:
請大家來讀這本書吧。這是一本有一千個理由要讀的書。
#皮諾丘 @image3
 

2025年1月27日 21:57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P 隨筆
1.
「他是個忙到上洗手間沒時間沖馬桶的人。」
賈伯斯有個長大後才相認的小說家妹妹。這是她以賈伯斯為原型寫的一本小說的開場。
喜歡工作的人總會把自己搞得很忙,但是會忙到這種境地還是很誇張。過去我這麼想。
但是去年最後兩個月,我終於體會到實際為什麼可以忙成那樣子。所以等年前終於把所有工作告一段落,我決定趁春節假期無論如何要出國休息一下。
但是,沒有我預期那麼順利。
2.
主要原因是手機。
雖然到了有陽光,有海灘,可以游泳的地方,開始的幾天我沒有享受多少。
說是放鬆了嘛,但也花很多時間在看手機,看影片、看北極熊和企鵝、看大衛.林區相關的講話、看AI相關的新聞,直到我警覺到忘了這次休假最重要的事情——運動和休息。
2024年是我終於走出自己低潮的一年,尤其下半年。但也因為走出低潮,這一忙就不可收拾,而相對地,除了少了休息,就是少了運動。所以這次出國前告訴自己,無論如何就是要運動,並且因為運動而產生自然的休息。
但結果竟然因為耽溺於手機而浪費了好幾天大好假期。
3.
所以,春節假期我還是要推薦大家讀《失控的焦慮世代》。
這本書談的實在不只是成長期的孩童和少年要注意的課題。成年人也一點不少。
我整理了一下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對比。
未成年人因手機而陷入失控的焦慮,主要是因為三個因素的交互作用。
一是父母過度保護而封閉了孩子在真實世界裡成長的機會。
二是父母過度放縱孩子在虛擬世界裡的活動,導致他們遭遇許多意料不到的危險。全球性青少年大幅上升的自殘與自殺比率,只是例證之一。
以台灣來說,還有三,就是考試教育的壓力太大,學生不可避免地把手機當作考試監獄中最渴盼的放封出口,和第二點相互滾動加大。
我拿自己來分析成年人的情況,也是受到三個因素的交互作用。
一是太重視因為手機而產生的諸多聯絡、溝通機能。
二是太忙碌,所以沒有時間去進行實體世界該做的許多事情,不只是人際的互動,甚至連自己的運動和休息都大量減少。
三是工作的壓力大,手機成了要放封、舒壓的時候,下意識就拿起來了。像我前幾天就是。
成年人這樣下去的危機是什麼?當然也是焦慮世代這本書裡的四個癥狀:社交障礙(同溫層)、睡眠剝奪 、注意力碎片化、上癮。
我曾經自以為這四個癥狀並不嚴重,但是細想一下,光是上癮這件事就夠可怕。
在它面前,我已經不自覺地把這個假期本來放在最上位的「運動」和「休息」自動降級了。
4.
COVID-19是帶來人類生理疾病的瘟疫,手機和社群媒體則帶來我們心理疾病的瘟疫。
《失控的焦慮世代》不只是幫我們關心子女和下一代如何避免這場心理疾病的瘟疫,也可以幫每一個成年人都檢視自己為什麼比過去更難以思考、不容易專心,過度看重自己而忘了關心他人並建立親密關係。
《失控的焦慮世代》是協助各個世代重新找回正常人類生活的書。
我們也在準備一個大家可以如何一起行動的網站,會再跟大家分享。
很高興有這些體會之後,我開始把握這個難得的假期和機會。
今天小年夜,祝大家新年每個人都能當手機的主人(而不是讓手機當自己的主人),並能給自己補充好休息和養分。
 

2025年1月25日 23:17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
1.
從前從前,有一位老師沒有班級可以教了。
她踏上了旅程,來到一座濱海的小鎮。
「這裡有我可以教的班級嗎?」她問了一位漁夫。
「應該沒有喔!」他微笑著說,「我們這地方,小孩子不去上學,而是去捕魚!」
他向她指了指學校,老師看到漁網被鋪開在課桌椅上晾乾……..
2.
去年在法蘭克福書展上,才剛打開《老師想起來了》,心裡就一陣波動。
當時,我們正在準備兩個月後出版《失控的焦慮世代》,我馬上覺得這是一本應該接續其後出版的書。
《失控的焦慮世代》談的主要是今天孩童及青少年在社會環境和手機科技的影響下遭受的壓力和迷失。
《老師想起來了》的故事,說的是在今天在社會環境、手機科技,以及孩童與青少年的焦慮中,老師所遭受的壓力和迷失。
3.
那個沒有班級可教的班師,不只去海邊沒有找到要上學的孩子,她去了山上,山上只有山羊和土撥鼠在上學;她去了都市,都市裡學校一所又一所,班級一間接一間,那裡成堆破舊的東西,什麼都有,就是沒有孩子的蹤影。
但是老師是個性格堅韌的女子。
「即使我只遇到一個想學習的孩子,」她對自己說,「我也會是他的老師。」
她不想放棄。她繼續自己的旅程。
只是走著走著,她流浪、尋訪了半個世界之後,有一天,她卻忘了自己為什麼展開旅程…….
4.
臺灣的教育體系裡有多少流浪教師,這些流浪教師又扮演多麼重要的角色,發揮多麼重要的作用,是大家都知道的。
《老師想起來了》不只是一本獻給流浪教師,也是所有老師的書。
義大利兒童文學名家薩賓娜.科洛雷多(Sabina Colloredo)以非常動人的文字,講述了一個關於教學「冒險」的故事。
這場冒險又在瑟琳娜.馬比利亞(Serena Mabilia)淡雅的筆觸之下,散發出「教學熱誠」的柔光,把「學生都不見了」的世界又重新照亮。
因此,《老師想起來了》會讓人嘆息,也會讓人流淚,只是淚水會讓我們的心底溫暖起來。
 

2025年1月24日 22:06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
好看的書,不分給小孩還是給大人。
好看的書,第一眼你就會知道。
好看的書,從第一頁的好奇,會一口氣展演出最後一頁的驚奇。
去年的一個星期一,郭孚去高雄參加好繪芽獎回來,拿了一本書稿給我看,問我的意見。
我看了之後,就是前面說的那三個感受。
「當然要出啊!」我回答她。
我非常好奇這一部一氣呵成的作品是怎麼誕生的,很希望見到作者朱品璇了解。
後來見面朱品璇,也問了她近幾年的創作過程後,明白在這一部作品的行雲流水的背後,她做了多少準備和摸索。難怪這次會創作出這部作品。
我跟朱品璇說恭喜。雖然之前她也有作品,但這部《我的頭頂長了一朵香菇》是新的里程碑,也是全新的出發。
感謝朱品璇帶給大家這麼一個美妙的故事,也因為小塊出版了第一部本土創作而感到快樂無比。
也謝謝好繪芽媒合了我們看到朱品璇。
這是適合春節和孩子一起看的書,也適合自己一個人讀的書。
畢竟,每個人都會有煩惱,頭頂上都會長香菇的。
(本文貼圖是朱品璇特地為上市和讀者見面時候而畫的。)
 

2025年1月23日 21:53

B 閱讀C 出版L 人物O 活動與新聞報導
介紹羅倫佐.馬托蒂(Lorenzo Mattotti),有兩條路。
一條,是列出他的豐功偉蹟。
他的插畫出現在從《紐約客》(The New Yorker)、《世界報》(Le Monde)到《共和國報》(La Repubblica)等歐美各大頂尖媒體上。
他的漫畫從前衛的科幻,到濃洌的愛情、歷史,每部作品都激發全世界的注意和議論。
他的繪本題材,從但丁的神曲,到童話,到皮諾丘,總是詮釋,也是藝術。
他的個人展覽,從羅馬到米蘭,從荷蘭到歐洲各地。
他的海報創作,已經豐富到成為美術研究的標的。
他為別人設計動畫,自己也拍攝動畫,廣受各方注目。
但這一條路的麻煩是,他的創作太過豐沛、跨界,難免掛一漏萬,也難以總結。
另一條,就是只用一句話。
那會是什麼話?
我說:他是畫出靈魂與世界形貌的人。尤其,用色彩。
是因為他有這個能力,才因而釋放出那麼多不同領域、風格、媒材、題材的作品。
2025年台北國際書展,義大利是主題國,他們代表團特地邀請馬托蒂前來參展。
得知消息後,我實在大喜過望。
這是馬托蒂第一次來臺灣。
而我這幾個月忙得昏天黑地,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為了迎接他來而出版兩部作品。
一部是他探索了三十多年畫出的《皮諾丘:木偶奇遇記》,一部是《汝色》(Colors of You),這是一部臺灣企劃,全球獨家首發的作品。
曾經讀過他《但丁神曲》(其中之煉獄篇)、《漢塞與葛麗特》的人,請一定要來台北書展見他。
以下是他所有活動:
—————————–
2月5日(星期三)
義大利與台灣:圖像語言的文化交流之夜
晚上7點 | 台北101 双融域
主講人 | 羅倫佐·馬托蒂(Lorenzo Mattotti)、大衛·卡利(Davide Calì)及其他創作者
主持人 | 郝明義(大塊文化董事長)
主辦單位 | 大塊文化、義大利經濟貿易文化推廣辦事處、双融域、双融藝
Ⓞ限以邀請函入場 | 現場直播
——————————-
從但丁神曲到漢賽與葛麗特,從皮諾丘到愛情:
義大利國寶級畫家羅倫佐·馬托蒂首次來台新書發表會
2月8日(星期六)
上午11點45分 | 台北國際書展 主題廣場
主講人 | 羅倫佐·馬托蒂(Lorenzo Mattotti)
主持人 | 郝明義(大塊文化董事長)
主辦單位 | 大塊文化
Ⓞ自由入場,進入展場需門票,活動可免費參加。
———————–
羅倫佐·馬托蒂新書簽名會
2月8日(星期六)
中午12點45分 | 大塊文化展位 B610
Ⓞ活動須知:
1.活動當天2/8開館後可領取號碼牌,請至大塊櫃台出示「Lorenzo Mattotti在大塊文化出版作品」即可領取,專屬號碼牌共有80張,一人限領一張,請勿代領。
2.活動於主題廣場舉行,會後簽書於大塊簽書台進行。
3.號碼牌僅代表簽書順序,會後簽書時請等候工作人員叫號排隊簽書,過號者請待最後叫號完畢再依指示上前。
4.每張號碼牌限簽「Lorenzo Mattotti於大塊文化出版作品」。
———————–
介紹《皮諾丘:木偶奇遇記》
2月8日(星期六)
下午6點 | 義大利館
主講人 | 羅倫佐·馬托蒂(Lorenzo Mattotti)
主持人 | 郝明義
———————–
情人節前夕,我們談愛情:汝色(Colors of You)
2月10日(星期一)
晚上8點 | 誠品松菸店
主講人 | 羅倫佐·馬托蒂(Lorenzo Mattotti)
主持人 | 郝明義
Ⓞ活動須知:
1.本場活動使用應援科技報名,名額有限,額滿即報名截止;報名成功者,即可獲得一張簽名號碼牌。
・簽名號碼牌於活動當天發放,共有50張,一人限領一張,請勿代領。
2.活動開始前30分鐘開放入場,會由現場工作人員驗票,並審核報名資格。
3.簽名號碼牌僅代表簽書順序,會後簽書時請等候工作人員叫號排隊簽書,過號者請待最後叫號完畢再依指示上前。
4.每張號碼牌限簽「Lorenzo Mattotti於大塊文化出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