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C 出版

2025年7月02日22:24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O 活動與新聞報導
今天見到了諸葛亮後代。
 
1.
第一次到大邱。立刻感受到為什麼說是韓國最熱的地方。
我下車的這一排戶外長長月台上,建了兩間有空調的休息室。裡面不但坐滿了人,竟然還有一隻鴿子進去避暑。
 
2.
大邱北部圖書館邀請我去演講,加「燦爛的不便」新書分享。
我看到館長名片說:「啊,你姓諸葛!」
她笑著回答:「是。我是諸葛亮第六十三代孫。」
很榮幸見到諸葛善熙。
她說我是第一位來他們圖書館演講的臺灣人。
這就更榮幸了。
 
 

Keep reading

2025年7月01日22:08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O 活動與新聞報導
1.
昨天晚上在首爾的新書分享會,非常愉快。是在南大門附近的崇禮門學堂舉行的。其實,南大門就是崇禮門的俗稱。
崇禮門學堂是一個培養讀書會的地方。舉行的活動有主要針對讀書會種子老師的,也有針對一般會員的。昨天這一場的性質,是對種子老師的。
因為這次的巡迴分享會到昨天已經是第四場,阿瑞說我的韓文表達得又更順暢了。我也覺得如此。
 
 

Keep reading

2025年6月30日22:51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
1
一七五二年,羅哈廷
十月底,某日清晨。總鐸神父佇立在門廊下,等馬車來。他習慣日出而起,但此刻卻覺得半夢半醒,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如何走到這裡的——獨自面對眼前的霧海。他不記得是怎麼起身的,如何穿衣,吃過飯了沒。他有些驚訝地看向袍子底下露出的堅固靴子,褪色羊毛大衣微微破損的下襬,和手裡的手套。他戴上左手的手套,內裡十分溫暖並且完美貼合手掌,彷彿手掌和手套早已相識多年。神父緩緩吸氣,如釋重負。他摸了摸掛在肩上的包,機械式地反覆摩挲包包四方形的邊角,堅硬粗糙就像皮膚上的疤痕,從而漸漸回想起袋中的東西——沉重、熟悉,令人愉悅的形狀。某種美好的事物,某種將他引導至此的東西,某些話語,某種符號——這所有一切都和他的人生有深厚的連結。對了,他已經知道那裡有什麼東西,而且這股意識讓他的身體漸漸熱了起來,霧氣似乎也因此變得稀薄。他身後有一道深色的門,一側門扉緊閉。也許寒冷的冬季即將來臨,寒霜甚至可能凍傷果園裡的李子。門上刻著模糊的文字——他即使不走近看,也知道寫了些什麼,畢竟是他自己要求訂製的;神父命令兩名來自皮德海齊的工匠細心裝飾,因此他們花了整整一星期鑿刻門板上的字母:
今日既往,明日無痕。
逝者已去,追猶不及。
 
 

Keep reading

2025年6月29日21:57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K 健康/醫療/社會
1.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一個社會裡當 65 歲以上人口占到7%的時候,叫做「高齡化社會」;到14%,叫做「高齡社會」;到 20%,就是「超高齡社會」。
臺灣是在 1993年達到高齡化社會;過了十四年,到2018年成為高齡社會;又過了7年,到今年2025年,成為超高齡社會,也就是每五個人裡就有一個人是65歲以上。同時,今年65歲以上的人口數,已經比19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口多出了大約70萬。
 
2.
照這個趨勢下去,我們接下來像今天日本一樣,每三個人裡就有一人是65歲以上那一天,也就很快會到來。
所以,今年臺灣進入超高齡社會,不只標誌了一個新的里程碑,也是未來接續發展的起點。在這個新起點上,不論從個人角度,或是從社會整體,我們都要思考如何重新定義過去所謂的「老年」,以及如何善用。
 
 

Keep reading

2025年6月29日09:22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O 活動與新聞報導
新人作家很高興在6月19日早上有一場和Suzy Lee的新書分享會。Suzy很仔細地讀過我的書後,準備了三頁的問題,那天因為只有一小時,大約只問了我三分之一。
我們之前對談都是用英文,那天全程韓文,其中最大的一個挑戰是她要我解釋什麼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Keep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