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C 出版

阿媽的女朋友

B 閱讀C 出版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阿媽的女朋友】
1.
1978年,我大學畢業,因緣際會,住進西門町一個男的黑道兄弟居多,女的應召女郎居多的套房大廈。
和我同一樓層有一間,住了個黑道老大和他的女人。女人面貌美艷,一頭長髮,身材修長又豐滿,長裙飄逸,和老大很相襯。打照面的時候,會微笑一下。
後來有段時間,看她出入都是一個人。聽說黑道老大被抓進去了。
又再過一段時間,她身旁多了一個人。是個女孩子,個子比她小一截,年紀也小一些,很乾瘦,短髮,總是一件襯衫和牛仔褲。從沒看她笑過,總好像在皺著眉頭。打照面的時候,冷冷的好像根本沒看到你。
看她們兩個走在一起,女人不時親䁥地靠到女孩身旁,開始我以為是照顧她的妹妹還是什麼人,但是看那個年紀和個頭都比她小的女孩子冷然前行的樣子,覺得又好像她才是照顧另一方的人。女孩只有看那女人的時候,眼神是不同的。
那時我連Gay這個英文字是什麼意思都不知道,當然也不會知道拉子是什麼。只是兩個女人走在路上顯露的那種奇特的距離和關係,令我難忘。
2.
今年我剛得知《阿媽的女朋友》這本書的計劃時,並沒有太興奮。
畢竟,做出版這麼多年來,我出了很多和同志有關,或同志作者的書。女同志的書,在1990年代也出版過邱妙津的《鱷魚日記》。何況,今年是2020年,已經是同婚立法後的一年,所以即使是一群阿媽年齡的人要談她們的女朋友,好像也很順理成章。
但是等到我讀了書,心裡的波動很大。
這本書是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在2010年出版了《彩虹熟年巴士》,記錄了十二位中老年男同志的故事之後,再花了八年時間,採訪了十七位中老年女同志的故事。
我看這些人的生命歷程,不斷想起那句名言:「真實人生,往往比虛構的故事更戲劇化。」
以阿寶來說好了。
阿寶是一個 T,1938年生,17歲那年就和一群「同款穿褲」的結拜,十三個人裡排行老七。
短髮、全套白西裝,騎著孔明車 ,一群「穿褲仔」的「女生」,在台北最熱鬧的大橋頭鬧市街頭穿梭而過,並且也串聯了台中掛、基隆掛、艋舺掛。
喝酒,可以兩個人喝了三罐高粱,喝到燒肝。
女朋友,前後有十八個。
但這樣的阿寶,後來因為打賭,嫁給了一個年紀大二十歲的男人。
男人知道阿寶「交女朋友」,婚後不加限制。而阿寶也為男人生了四個孩子。
42歲先生過世,阿寶為了撫養子女,去日本非法居留,在酒吧櫃枱一做十一年…..
我一面看著故事的進展,一面想:這真是寫小說也難想出來的情節啊。
然而,一面想著,一面也另有一個感慨浮起。
要披著這麼多重重遮掩,又要進行這麼多劇烈的人生變化,這種飄零、孤獨、糾結,以及在翻騰的混亂中設法尋找自己穩定的掙扎,又哪是看故事的人所能體會的。
3.
今天我們辦了新書發表會。
我很高興去了又聽到許多事。
《阿媽的女朋友》是台灣第一本講中老年女同志故事的書,大家說是里程碑。
而這個里程碑又指向了下一個。
因為如同十年前《彩虹熟年巴士》裡都沒有女同志的故事,而激發了今年《阿媽的女朋友》的出版;同樣的,《阿媽的女朋友》裡的十七個故事,又只有一位「婆」的故事,其他全都是T的故事。
所以台上幾位主講者都說要期待下一本主要是「婆」的故事出版。
只不過,我聽到說,和男同志相比,女同志像是「櫃子裡的櫃子」。而女同志裡,「婆」又比「T」又更不願意現身說法。
我很期待那一天。
也祝福在去年同婚立法之後,更多人未來的路會更開坦。
而讀《阿媽的女朋友》,看一些女人在半世紀之前,那封閉黑暗的年代的歷程,不論是不是同志,都可以感受到她們的勇氣,以及對還在生命中掙扎的人的安慰與激勵。
今天去《阿媽的女朋友》新書發表會,得到一枚彩虹章別在胸前。 本文:https://bit.ly/2IdeLiZ

 

會後和我們主編及幾位主講人合照。 本文:https://bit.ly/2IdeLiZ

 

《阿媽的女朋友》 大塊 https://bit.ly/3iGKarn 博客來 https://bit.ly/3kx1aAT 金石堂 https://bit.ly/32IHvYF 誠品 https://bit.ly/3caAClO 讀冊 https://bit.ly/2FG6DX1 本文:https://bit.ly/2IdeLiZ

 

 

【阿媽的女朋友】 1….

Posted by 郝明義Rex How on Thursday, October 8, 2020

2020 年 10 月 7 日,21:56

B 閱讀C 出版P 隨筆
『在經歷過所有的空虛、焦慮與不確定後,找回繼續愛下去的勇氣。』
水晶孔寫在《四天》書封腰帶上的這句話,讓我好奇她是否牡羊座。只有牡羊座總會在撞得頭破血流之後,又繼續好了傷疤忘了痛,又繼續前進。
不過,在愛情這件事情上,不知道是否可能所有的人都是牡羊座。
《四天》,是水晶孔四個短篇故事集。
她在書的序言裡,講了創作的源起,把她的糾結、掙扎和希望,誠懇地像水晶般透明地披露:
『現代人的愛情,是什麼樣子的呢?
『我想要畫一本關於愛情的書,帶著這樣的想法開始動筆。在此之前,我從來不覺得愛情會是人生的一項課題,直到在畫這本書的過程中,經歷了數次的痛苦經歷,讓我感覺到要愛上一個人,而那個人剛好也愛上了你,然後你們還能順利在一起,接下來還能順利共度餘生,真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呢。
『我曾經跟我的心理醫生說:「我覺得我沒有愛人的能力了。」到底要怎麼好好地找到一個你愛的人呢?如果,最後跟我在一起的人,其實我根本不愛他,要怎麼辦呢?我真的能碰到一個夢寐以求的人嗎?我對此充滿了焦慮,帶著這樣的焦慮,我畫出了本書的第二篇故事〈交易〉。究竟在夢中的愛情是真的能夠實現嗎?還是到了最後依舊是一場空呢?
『急於證明自己還是有愛人能力的我,下載了交友軟體。跟朋友一起嬉鬧著看著配到的帥哥照片,緊張地回著訊息,甚至大老遠跑到紐約市與對方見面。在遇見對方的一剎那,我發現還處在情傷當中的自己,不應該將傷痛挪到一個無辜的陌生人身上。因此離開酒吧後,我將對方的號碼從手機中永遠移除。接下來的幾個禮拜,我繼續滑著交友軟體,看這一張張的臉被滑掉,我再也無法找到一個想讓我往右滑的人。真愛真的會在這數百數千張臉孔中出現嗎?每一張照片都像是被審核履歷一般地在幾秒鐘內被跳過,螢幕對面真的是可以開始一段戀情的人嗎?我默默按下了軟體刪除鍵,並開始動筆了第三篇〈螢幕〉。
『感情不順的我,開始了療傷之路。我在心理治療跟自我療癒中慢慢重拾生活機能,也跟以前的朋友有了更多聯繫。有一天,我的一位同志朋友告訴我,他跟他男友在中央公園被人丟了雞蛋。我破口大罵,憤恨地為他抱不平,他卻聳聳肩說:「我習慣了啦,被罵、被吐口水都是日常生活,只是雞蛋真的很噁心誒!」我真心為他感到心疼,氣憤在二十一世紀的美國紐約還能發生這種不公不義的事。「我們都還是要勇敢活下去啊!」在掛掉電話前,他對我這樣說。本書的最後一篇〈勇敢〉就這樣出現了。
『在療傷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總是汲汲營營地想找到一個能夠讓我愛上,也能愛上我的人,並且在一次次的落空之中心灰意冷。我仍然在痊癒的路上,仍然在學著怎麼分一點愛給自己。期許所有跟我一樣在療傷中的你,在經歷過之前所有的空虛、焦慮與不確定後,能夠在最後一章找回繼續愛下去的勇氣。然後能夠回到第一篇,將一切拋下,輕鬆自信地繼續自己向前走,直到一個對的人將「紅線」的另一頭撿起的一天。』
我很高興地知道原來第一篇是她最後畫的。
在愛情這件事情上,讓大家接受水晶孔的祝福,每一個人都能『將一切拋下,輕鬆自信地繼續自己向前走,直到一個對的人將「紅線」的另一頭撿起的一天。』
『我曾經跟我的心理醫生說:「我覺得我沒有愛人的能力了。」到底要怎麼好好地找到一個你愛的人呢?如果,最後跟我在一起的人,其實我根本不愛他,要怎麼辦呢?我真的能碰到一個夢寐以求的人嗎?我對此充滿了焦慮,帶著這樣的焦慮,我畫出了本書的第二篇故事〈交易〉。究竟在夢中的愛情是真的能夠實現嗎?還是到了最後依舊是一場空呢?……. 全文:https://bit.ly/36I6lua

 

『急於證明自己還是有愛人能力的我,下載了交友軟體。跟朋友一起嬉鬧著看著配到的帥哥照片,緊張地回著訊息,甚至大老遠跑到紐約市與對方見面。在遇見對方的一剎那,我發現還處在情傷當中的自己,不應該將傷痛挪到一個無辜的陌生人身上。因此離開酒吧後,我將對方的號碼從手機中永遠移除。接下來的幾個禮拜,我繼續滑著交友軟體,看這一張張的臉被滑掉,我再也無法找到一個想讓我往右滑的人。真愛真的會在這數百數千張臉孔中出現嗎?每一張照片都像是被審核履歷一般地在幾秒鐘內被跳過,螢幕對面真的是可以開始一段戀情的人嗎?我默默按下了軟體刪除鍵,並開始動筆了第三篇〈螢幕〉。…….   全文:https://bit.ly/36I6lua

 

『感情不順的我,開始了療傷之路。我在心理治療跟自我療癒中慢慢重拾生活機能,也跟以前的朋友有了更多聯繫。有一天,我的一位同志朋友告訴我,他跟他男友在中央公園被人丟了雞蛋。我破口大罵,憤恨地為他抱不平,他卻聳聳肩說:「我習慣了啦,被罵、被吐口水都是日常生活,只是雞蛋真的很噁心誒!」我真心為他感到心疼,氣憤在二十一世紀的美國紐約還能發生這種不公不義的事。「我們都還是要勇敢活下去啊!」在掛掉電話前,他對我這樣說。本書的最後一篇〈勇敢〉就這樣出現了。……. 全文:https://bit.ly/36I6lua

 

『在療傷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總是汲汲營營地想找到一個能夠讓我愛上,也能愛上我的人,並且在一次次的落空之中心灰意冷。我仍然在痊癒的路上,仍然在學著怎麼分一點愛給自己。期許所有跟我一樣在療傷中的你,在經歷過之前所有的空虛、焦慮與不確定後,能夠在最後一章找回繼續愛下去的勇氣。然後能夠回到第一篇,將一切拋下,輕鬆自信地繼續自己向前走,直到一個對的人將「紅線」的另一頭撿起的一天。』   全文:https://bit.ly/36I6lua

 

『在經歷過所有的空虛、焦慮與不確定後,找回繼續愛下去的勇氣。』 四天 大塊|https://bit.ly/3lkr9Ma 博客來|https://reurl.cc/9XRegX 金石堂|https://reurl.cc/R1W57n 讀冊|https://reurl.cc/VXNrjb 誠品|https://reurl.cc/Ez43Z1 Momo|https://reurl.cc/143dmG 全文:https://bit.ly/36I6lua

 

 

『在經歷過所有的空虛、焦慮與不確定後,找回繼續愛下去的勇氣。』 水晶孔寫在《四天》書封腰帶上的這句話,讓我好奇她是否牡羊座。只有牡羊座總會在撞得頭破血流之後,又繼續好了傷疤忘了痛,又繼續前進。不過,在愛情這件事情上,不知道是否可能所有…

Posted by 郝明義Rex How on Wednesday, October 7, 2020

10月9日,星期五下午,在臺中

B 閱讀C 出版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10月9日,星期五下午,在臺中】
國慶連假的第一天,10月9日下午,我們在臺中國家歌劇院五樓的 image3非常圖像空間,有兩場活動。
第一場在下午一點開始,是我導覽10月份的主題「分解想像力」。
這個月有奇幻作家尼爾.蓋曼和藝術家羅倫佐・馬托蒂聯手翻新格林童話經典,深入人性黑暗、撼動靈魂的繪本《漢賽爾與葛麗特》。
有安哲美麗又哀傷的深情無字繪本《阿河》。
水晶孔描繪人們跌倒後重新走向愛的短篇漫畫集《四天》。
向文藝復興大師達文西致敬的瘋狂科幻漫畫《達文西二號》。
以可愛畫風重現日式料理精髓《圖繪日本料理》。
想像力由黑白到彩色,四方奔射。
第二場在下午三點開始,是《阿河》新書分享暨簽書會。
《阿河》是安哲耗費三年創作的全新繪本,描繪一隻渴望離開動物園的河馬「阿河」,與一個天真活潑可愛的小男孩展開神秘探險的故事。
安哲說他的創作靈感來自2014年一則則媒體爭相報導著因意外死亡,過程中還因疼痛而留下眼淚的河馬「阿河」。在歷時三年的創作過程中,本書系列插圖2018年更入選義大利波隆那插畫展(Bologna Illustrators Exhibition)。
付費報名 https://bit.ly/3kjQu8D
費用:499元
可拿到包含《阿河》精裝版書一本、獨家《阿河》限量典藏級藝術微噴一張(尺寸:16.5cm x 21.8cm)、會後簽名號碼牌一張和10/9《阿河》新書分享暨簽書會入場權利。
期待和大家見面。

【10月9日,星期五下午,在臺中】 國慶連假的第一天,10月9日下午,我們在臺中國家歌劇院五樓的…

Posted by 郝明義Rex How on Tuesday, October 6, 2020

2020 年 10 月 5 日,22:47

B 閱讀C 出版L 人物M 漫畫與小說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千年一問」紀錄片本周四就要上片,大辣也已經出版電影書。
電影書不但收納完整的訪問紀錄,尤其珍貴的有鄭問家人拿出許多壓箱底的珍貴資料和照片。
在台灣、日本、香港、中國各地眾多受訪問者中,我覺得栗原良幸那一篇給人的印象特別深刻。
1989年,栗原良幸是講談社Morning 漫畫雜誌的總編輯,他回憶初見鄭問的場面就很有漫畫感:
『我記得我一看到《刺客列傳》這本漫畫,就說我要見這個人。透過出版社聯繫上漫畫家,見面後我嚇了一跳。他的眼睛⋯⋯嗯⋯⋯那雙眼睛直 視著我,像是要穿透對方一樣的眼神,有這樣的眼神的漫畫家並不常 見,那是好像面對著自己內心的眼神。鄭問先生是帶著這樣非常認真的 眼神出現,讓我嚇了一跳。 』
栗原描述他看鄭問漫畫的力量,也是非常簡潔又到位的:『在一個框格中停止時間的漫畫技藝,鄭問先生是用壓倒性的驚人方式表現「瞬間」的。如果這個不能說是衝擊的話,還有什麼能說是衝擊呢? 』
栗原對鄭問的肯定,又是非常深沉的。當年鄭問以《東周英雄傳》獲得「日本漫畫協會大獎」,栗原說他的心情非常複雜,得了獎卻有輸了的心情。因為首先,栗原說Morning編輯部當時並不打算做可能得獎的漫畫;再來,他認為,『所謂劃時代意義的作品並不是能獲獎的作品, 而是從這個作家的名字中,產生獎項這樣的程度的東西才對啊。在日本的所有獎項中,沒有配得上鄭問先生作品的獎。』最後,栗原說他甚至有過『咦,(你們)應該沒資格選吧。』類似這樣的心情。
栗原對鄭問的回憶,非常動人。
同樣是漫畫家的池上遼一,對鄭問的畫風則一句話就直指核心:『明明是寫實畫風, 用色卻毫不沉重。』
另外,剛才說鄭問家人提供的許多珍貴資料和照片,在電影書裡有最完整的呈現。
我看到《阿鼻劍》和《東周英雄傳》的許多名場面,原來鄭問是如此先『構圖』的,真是不能不感慨又哈哈大笑。
以前不覺得,後來因為寫《阿鼻劍前傳》的小說,我自己也要經常摹擬打鬥場面的動作方向,現在完全可以體會鄭問要事先做這些構圖的必要。
現在就來介紹這本書的一些內頁。
看書,和看電影可以對照,也可以有不同的收穫。
鄭問畫的美女,有一個唯一的模特兒,就是他太太王傳自。這次傳自把他們當年結婚照片貢獻出來,終於可以明白為什麼她是唯一的模特兒,以及當年鄭問為什麼看到她第一眼就要追,並且來往兩個月後就說要一起走下去了。 本文:https://bit.ly/2Sv0OOY

 

傳自還找出鄭問許多其他照片。 本文:https://bit.ly/2Sv0OOY

 

涵蓋了台灣、日本、香港、中國,四地和鄭問有關聯的人。 本文:https://bit.ly/2Sv0OOY

 

1989年,栗原良幸是講談社Morning 漫畫雜誌的總編輯。 栗原描述他看鄭問漫畫的力量,非常簡潔又到位:『在一個框格中停止時間的漫畫技藝,鄭問先生是用壓倒性的驚人方式表現「瞬間」的。如果這個不能說是衝擊的話,還有什麼能說是衝擊呢? 』 本文:https://bit.ly/2Sv0OOY

 

同是漫畫家的池上遼一,對鄭問的畫風則一句話就直指核心:『明明是寫實畫風, 用色卻毫不沉重。』 本文:https://bit.ly/2Sv0OOY

 

千葉徹彌也是一句話:嚇了一跳! 本文:https://bit.ly/2Sv0OOY

 

《阿鼻劍》的許多名場面,原來鄭問是如此先『構圖』的。 于景和勿生的洞中父子場面。 本文:https://bit.ly/2Sv0OOY

 

李三衣的這個動作是這樣出來的。 本文:https://bit.ly/2Sv0OOY

 

真沒想到《東周英雄傳》裡的美女的神韻,原來是這樣起頭的…. 本文:https://bit.ly/2Sv0OOY

 

對著大王說話的那個人…. 本文:https://bit.ly/2Sv0OOY

 

劉偉強導演一直想拍《阿鼻劍》,做了諸多準備,可惜沒能開拍。因為他做過一支《阿鼻劍》的動畫預告,電影製作團隊要我幫忙去和劉導接洽授權使用。劉導很慷慨地同意了。 目前《阿鼻劍》的電影、電視製作另外洽談中,另行和大家說明。 本文:https://bit.ly/2Sv0OOY

 

千年一問 大塊|https://bit.ly/33uDl72 博客來|https://reurl.cc/MdkxLn 誠品|https://reurl.cc/WLXZj9 MOMO|https://reurl.cc/Q36Ap5 金石堂|https://reurl.cc/7o3Q9b 讀冊 | https://bit.ly/3jCTdde 本文:https://bit.ly/2Sv0OOY

 

 

「千年一問」紀錄片本周四就要上片,大辣也已經出版電影書。 電影書不但收納完整的訪問紀錄,尤其珍貴的有鄭問家人拿出許多壓箱底的珍貴資料和照片。 在台灣、日本、香港、中國各地眾多受訪問者中,我覺得栗原良幸那一篇給人的印象特別深刻。 …

Posted by 郝明義Rex How on Monday, October 5, 2020

一個可以喘息、修補、獲得慰藉的平行宇宙

B 閱讀C 出版P 隨筆
【一個可以喘息、修補、獲得慰藉的平行宇宙】
在二十一世紀瘟疫加天災加戰爭陰影下的今天,讀《愛與哀愁的道程》,一本去世於七十年前的日本雕刻家高村光太郎的詩文集,有什麼意義?
1.
這本書由三個部份組成:<回想錄>、<智惠子抄>、<山之四季>。
高村光太郎是雕刻家,也是畫家、詩人,所以有日本現代美術、現代詩開拓者的美譽。而這本書的第一個部份<回想錄>,主要寫的是他的成長之路,如何在父親高村光雲的引領下,進入雕刻藝術的世界。高村光雲是明治維新時代的雕刻大師,曾經為西鄉隆盛等人雕像,在日本天皇御前揭幕。
高村光太郎的回想,不只是把時代背景、生活細節描寫得細緻動人,更精彩的在於透過雕刻的例子,把「職人」的思索和講究,寫得簡潔又深沉。
譬如這一段話:
『父親關於雕刻常常強調「收斂」的概念。以外國用語來說,或許跟「結構 (construction)」有關,但是跟他們所要表達的意思並非同一件事。如果真能做到 「收斂」的話,羅丹所謂「面(plan)」 自然能夠呈現出來。雕刻上與「面」相 當的觀念在日本是沒有的。「面」是歐美藝壇的觀念,但「收斂」如果能夠掌握好,「面」即可表現出來。父親所追求的無他,「收斂」而已。他常說雕刻作品最忌諱贅肉。如果還有贅肉,就是缺乏收斂…….』
又譬如這一段:
『所以不把一件事情漂亮做好,其他什麼事都不能碰。工作完成後,雕刻作坊清理得一塵不染、整整齊齊,像個閃閃發亮的舞台, 靜靜迎接明天的新工作。 』
總之,即使不是雕刻家,讀<回想錄>也會不斷地接受,也湧現對創作之美的感受。至少,會想到自己身為「職人」,如何讓自己一天的工作之後,清理出一個閃閃發亮,靜靜迎接明天新工作的舞台。
2.
<智惠子抄>,是高村光太郎紀念他妻子長沼智惠子的詩集與散文。智惠子是畫家,婚前身體就比較病弱,結婚近二十年時更出現精神分裂症,再過了幾年死於肺結核。而<智惠子抄>,就是高村光太郎見證兩人橫跨三十年的愛情。
一首首詩,都是他對智惠子永不止息的愛戀。
『雀鳥像你一樣黎明即起在窗戶上輕啄
枕邊的大岩桐花像你一樣默默綻放
『晨風像人一樣叫醒我的四肢五骸
你的氣息讓午前五點的臥室一陣清涼
『我推開白色床單張開雙臂
在夏日的晨曦中迎接你的微笑
『你輕聲耳語告訴我今天是什麼日子
你的立姿好像一位權威人士
『我成為你的小孩
你是我年輕的母親
『這裡那裡都是你
你化為萬物充滿我身
『儘管我認為不值得你愛
你的愛卻無視一切將我包容進來 』
這首詩名是「致亡者」。
這種迴盪,讓我想起相仿的感覺是聽John Lennon寫給 Yoko那首歌:
Woman
I know you understand
The little child inside the man
Please remember my life is in your hands
3.
這本書的第三部份<山之四季>,則是高村光太郎晚年隱居山林,獨自生活於岩手縣的山間小屋,自耕自食,寫下他看到的人、動物、植物、土地,是他生活美學、哲學的隨筆。
不像<智惠子抄>裡滿溢著愛情,<山之四季>則是悠然清幽。
明天是中秋節,我們就來看看他怎麼寫中秋節:
『中秋節多半落在十月上旬,滿月出現在恰到好處的方位,正好是人們抬頭仰望天空的角度。從我的小屋看過去,月亮自北上山系的餘脈——早池峰山偏南的低海拔山巒方向升起,一整個晚上掛在南天,緩緩地滑向秋田縣境連綿的群山。因為是纖塵也無的澄澈夜空,月光特別明亮。洗澡的時候,月光也盛滿了浴缸,出門走到原野上,芒花的穗浪泛著銀光。這種時候根本捨不得睡覺,我習慣沐浴在如此月光下,在杳無人跡的田野或山徑中漫步直到夜深。回到小屋後,或是切片西瓜,或是剝水煮栗子,也許吃吃小芋頭。那樣的夜晚我有一兩次還遇到美麗的狐狸。紅葉也到了開始掉落的時候,等月亮由圓轉缺,接下來就是蕈菇類盛產的季節了。』
4.
那麼,讓我們回到一開始的問題:在二十一世紀瘟疫加天災加戰爭陰影下的今天,讀高村光太郎的《愛與哀愁的道程》,一本去世於七十年前的日本雕刻家詩文集,有什麼意義?
這本書的譯者吳繼文,在譯後記裡做了回答:
『世人常說個性決定命運,但光太郎只是放下揀擇,像個一無所依、未被定義的赤子,堅守求道的初心,無悔地而行,活在真實中— 不是普世的真實,而是看住此時此刻,堪忍背負命運牢籠,在一切不自由與敵意之中,仍堅持「蝗蟲的尊嚴」………做自己的主宰,因而擁有的一切自由。或許有些孤傲, 而更多的是承擔。他拒絕教書,放棄家業,錯位而出,自我流放於每一條路的盡頭, 和完全信賴他的智惠子成為兩人世界的「同棲同類」,貧無立錐卻有充盈滿溢的理想與愛。……..
『然而光太郎也是一個美麗的失敗者。在這個被瘟疫— 疾病學上的瘟疫,或者 (全球化、追求數量、歌頌成功、讚美勝利的)貪婪的、傲慢的瘟疫席捲的時代,他低調、謙卑、邊緣、無目的,僅僅帶著良善、敬畏之心,守護本我的星火,以純真與夢想無意間為世人構築了一個可以喘息、修補、獲得慰藉的平行宇宙。』
高村光太郎的<智惠子抄>,在台灣曾經有過譯本,而我們出版的《愛與哀愁的道程》版本之特別,不只在於把<回想錄>、<智惠子抄>、<山之四季>合集在一起,更在於因為有吳繼文的翻譯。
繼文透過他的譯筆,以及他自己在走的人生之路的體悟,讓《愛與哀愁的道程》有了讓中文讀者方便進入那個平行宇宙的機會。
吳繼文在譯後記裡的結尾,這麼介紹了高村光太郎的作品: 『他晚年的大作,是如今樹立在十和田湖畔的《裸婦像》— 以記憶中的智惠子 為原型,兩位相對而立、上身前傾的裸婦,面容平靜而貞定,左手曲肘,平舒五指,手掌向前,與對方似觸非觸,於無盡的時間中流轉,山林、湖水、雨或雪、榮與枯、 喧囂或空寂,彷彿大自然恩慈呵護下的鎮魂之詩。在佛教中,這樣的手印稱之為「施無畏」。』 (圖片出自 日本青森縣觀光情報網站) 本文:https://bit.ly/2SeDSU1
高村光太郎《裸婦像》雕塑作品的另一景。(圖片出自 日本青森縣觀光情報網站) 本文:https://bit.ly/2SeDSU1

愛與哀愁的道程 大塊https://bit.ly/3grklts 讀冊https://bit.ly/31nVTEW 誠品https://bit.ly/3hs0Nq3 博客來https://bit.ly/2CXDF3N 金石堂https://bit.ly/31sogSm 本文:https://bit.ly/2SeDSU1

【一個可以喘息、修補、獲得慰藉的平行宇宙】 在二十一世紀瘟疫加天災加戰爭陰影下的今天,讀《愛與哀愁的道程》,一本去世於七十年前的日本雕刻家高村光太郎的詩文集,有什麼意義? 1….

Posted by 郝明義Rex How on Wednesday, September 30,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