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C 出版

2025年8月5日22:40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
<不只是破解共軍行動,也不只是一本圖像推理小說>
溫約瑟大學是讀音樂系。他說:許多音樂系學生一生最輝煌的高峰就在辦畢業作品發表的那天,之後就要轉換人生跑道了。
然而,2021年,由於疫情的影響,他的畢業典禮沒能舉辦,連發表畢業作品的這一刻也沒享受到。
也就在那年6月一個夜裡,他寫自己在聯想起晏幾道詩句「紅燭自憐無好計,夜寒空替人垂淚」的氛圍裡,打開了電腦上網亂逛,卻在無意中發現了Google My Maps可以製作出專屬自己的地圖。
於是他冒出一個想法:何不找出繞台頻繁的共機共艦到底都來自哪裡,做一張可以標示出他們基地的地圖?
四年後的今天,他找出了七千多個解放軍各種基地營區、建立了多面觀察解放軍組織、動態的知識架構。
和許多音樂系畢業生一樣,溫約瑟也轉換了人生跑道。他不只成為研究中共解放軍的軍事達人,並且又進了研究所讀東亞研究,還受兩個單位延聘為專業研究員。今年更全球首次破解、公布解放軍的一個神祕單位的編制:信息支援部隊。
《請支援搜尋!你也可以用公開資訊破解共軍行動!》這本書是溫約瑟寫他怎麼一路走來,並分享他的專業知識,邀請大家一起加入這個有多元意義和收穫的行動。
而我看到這本書有四個閱讀的面向。
 
 
 
溫約瑟今年二十六歲。
近十年來我一直寫臺灣社會的根本問題是年長世代的陸地思維和年輕世代的海洋思維之衝突。
他寫自己學校裡的標語:「國高中享受六年,將來辛苦六十年/國高中辛苦六年,將來享受六十年」,那是典型陸地思維的教條。而他從網路上的亂逛會駛向自己人生的另一番天地,那是典型海洋思維乘風破浪的實例。
溫約瑟的成長經歷,正好可以讓年長世代的人得以一窺今天年輕人的掙扎和機會各有哪些。同樣是年輕世代的人,也方便借由溫約瑟的人生路線,找出自己的座標和方向。
我也很感謝他寫出自己怎麼從國中時期對中共體制很好奇也有好感,還愛寫簡體字,轉而後來成為破解共軍行動的心路歷程。
對了解今天臺灣少年、年輕世代,那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
 
 
閱讀這本書的第二個面向,是當推理小說讀。
溫約瑟在書裡分享大量自己如何經由一則新聞,一張照片的觸發,一路追根究柢找出解放軍各種空軍、海軍、陸軍、火箭軍等基地,並追蹤演訓;如何經由車牌研讀部隊單位,進行分析出中共各種部隊編制;甚至如何根據照片或影片來觀察中共軍方座位與習近平的視察等等。
每一個案例,都是他身為「偵探」破案的過程。
他會拿出一張照片、一段影片,講出他看到的線索,如何限縮思考範圍,又如何延伸聯想,最後從新聞裡只是空泛的「陸軍某旅進行防化演訓」、「炮兵演訓 」一句話,精確地找出演訓地點、基地。
所以這本書可以當一部推理圖像小說來讀,一本以圖像為主的推理小說。Google Map、網路上其他各種Map、衛星圖、照片、影片,以及各種地形、建築、招牌、車輛、太陽光影呈現的蛛絲馬跡,像萬花筒裡的拚圖,在溫約瑟的推理中一步步、一點點越來越清楚,終於呈現全貌。
圖像在這本推理小說中佔如此重要的份量,又再度說明海洋思維和陸地思維的不同。年長的世代加陸地思維,普遍善長於用文字說故事,很難想像年輕世代用海洋思維加上網路,可以善用各種圖像把這件事做出什麼不同於之前的成果。
 
 
 
第三,這是一本可以開發自己使用「公開來源情報」(OSINT, Open Source Intelligence)專業能力,也更有覺知能力的書。
溫約瑟在書裡寫了這麼一段話,「不同於大眾在傳統上對『情報』二字的想像,『公開來源情報』的資訊來源與駭客入侵等非法手段無關,乃是往往從日常可見、合法公開並免費的內容著手,如新聞媒 體、社群媒體貼文、公部門網站公告、企業年報、學術論文、線上論壇討論串、地圖與衛星影像……等等。這些公開的資訊流如同散落在各處的拼圖,玩家需善用工具與自身的推理能力,從海量的零碎線索拼湊出完整且有用的資料。」
他說自己從公開來源情報裡選了「解放軍」這一寸土壤來耕耘,而顯然每個人都可以使用公開來源情報的廣袤土壤來進行自己專業的開墾。其中包括他不無感嘆地說自己無緣的「追星」上的運用。
我也體會到,善用「公開來源情報」其實也就是在善用自己的覺知。讓自己在所謂資訊泛濫、造成資訊焦慮的時代裡,如何保持耳聽四方、目看八方的同時,又有強大的聚焦與自律,因而可以煉沙成金。
溫約瑟每天分三個時段看中國的央視新聞、解放軍報、人民日報以及其他的公開資料。這些堅持和習慣,都是他能煉沙成金的基礎。
 
 
 
 
溫約瑟大約在第一年建立800個解放軍基地的時候就被新聞媒體注意,受到邀訪,因而出了一陣風頭。
後來他說就不再想上媒體,因為建幾千個基地或再多的量對他都不再是挑戰。
在破解解放軍情報這件事情上,我問過他如何評價自己在全球標準上的能力。溫約瑟說世界上還是有其他高手,其中有一位匈牙利人尤其突出。他說西方人儘管在閱讀中文的條件上不利,但是有時候在搜尋圖像定位基地上還是比他還快。所以他的挑戰是在全球標準上做出沒有任何其他人做到的突破。
今年,溫約瑟做出了這個突破。
從2024年4月中共成立解放軍「信息支援部隊」之後,由於相關資訊在中國國內受到格外嚴格的審查,成了一個最神祕的單位。 溫約瑟破解了這個信息支援部隊,把這個單位產生的源起、戰略、編制、人事任命、任務導向、各地布署,做了百科全書式的分解說明。
這個部份,是產生於臺灣,有助於全球進一步研究中共這個單位的貢獻。
 
 
 
 
我第一次見溫約瑟是在兩年前。初見最深的印象就是他說話不疾不徐,完全和他的年齡不相稱。
他一方面是圖像高手,一方面對文字和言語又有極高的敏感度。對話中總會隨時注意、調整自己用字遣詞的微細變化。
最有意思的,是最近和他通話,我從他的聲音中又聽出和之前不同的一種音感。比他二十六歲年齡又更深沉些的音感。
很高興在等了他兩年後看到這本書出版。
請支援搜尋!你也可以用公開資訊破解共軍行動!
歡迎!
 
 
 

2025年8月4日22:48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
1.
《日圓王子:從日本失落到國際金融危機 , 你不知道的真相》是一本不只得罪了葛林斯潘,也是近二十年來國際金融界的禁忌之書。
為什麼日本經濟的泡沫化是他們央行刻意操縱的結果?
為什麼從東亞金融風暴到歐債危機,背後都有同樣的手?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希望這本書不要被出版?
我們終於出版了臺灣版。
 
 
 
 
2.
這本書的書名是《日圓王子:從日本失落到國際金融危機 , 你不知道的真相》,但是內容絕不只是和日本有關。
書的主題:金錢、權力和責任,不分國界,是世界各國在建立經濟治理體系時都會遇到的共同問題。
日本經濟從1990年代開始遭遇失落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原因都在這些日圓王子,以及幕後影響這些王子的人身上。
這不只是日本遭遇的事,也是1997東亞金融風暴相關的事,也是2009年歐債危機相關的事。
也可能是和我們相關的事。
 
 
 
 
3.
《日圓王子:從日本失落到國際金融危機 , 你不知道的真相》最先於2001年在日本以日文版上市,日文版書名是《日圓的支配者──是誰讓日本經濟崩壞的?》。當時引起美日政經人士的注目,轟動一時,並且在暢銷書排行 榜上連續六週領先當年暢銷書《哈利波特》。
英文版的出版則遭遇出乎意料的難關。一再有大出版公司爭取出版,並保證不受外力干擾之後,都打了退堂鼓。
屢經波折之後,終於因為作者同意刪節有一章名為 〈葛林斯潘的祕密〉的內容,才得以在2003年出版,並預警歐元區將出現信貸泡沫與銀行危機。但出版後因各種原因流通不易。
而日文版在原出版社被其他出版社併購之後,即已絕版。
2016年,作者取回版權,自己成立出版社,出版了新的英文版,才終於把〈葛林斯潘的祕密〉那一章加回,目前只由他個人發行。
 
 
 
 
4.
讀《日圓王子:從日本失落到國際金融危機 , 你不知道的真相》,像是看宮鬥片。
眼看著大藏省和日本銀行的相互鬥法,最後日本銀行如何在權力鬥爭中逐漸佔據上風,消滅了大藏省的存在。
也像是在看驚悚片。日本銀行可以如何在這個過程裡,把日本從1980年代不可一世的經濟高峰拉入失落的十年,並持續二十年、三十年。
也像是在看推理片。看作者如何抽絲剝繭,帶讀者走一遍日本戰後經濟,把所有的脈絡以方便理解的語調述說給讀者。也用東亞金融風暴,以及歐債危機的例子加以佐證。
演出者裡,有日本的大藏省、日本銀行,有美國的財政部、聯邦儲備,有東亞各國、歐洲各國的政府和中央銀行,也有世界銀行、各國商業銀行、地區小銀行,以李嘉圖為代表的許多古典經濟學家。
演出的物件,除了有日圓、各國貨幣,還有將登場的數位貨幣。
 
 
 
 
5.
這本書的作者是理察.韋納(Richard A. Werner)。他生於德國,讀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經濟系之後,取得牛津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曾在英國溫徹斯特大學、法蘭克福歌德大學、南安普敦大學、東京上智大學、復旦大學、莫斯科國立大學等大學任教。
曾任亞洲怡富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美國貝爾斯登資產管理公司高級常務董事與投資組合經理、亞洲開發銀行資深顧問,及日本大藏省與日本銀行的訪問研究員。他也曾經是日本開發銀行第一位「下村研究員」。
2014年,他首次以實證研究證明「銀行在放貸時能無中生有創造貨幣」,並稱其方法為「科學經濟學」,採用自然科學中常見的歸納研究法。
在網路上可以找到許多他演講及討論的影片。
 
 
 
 
6.
本書臺灣版不只包括最完整的英文版內容,並且作者今年重新審訂內容,還在全書二十章之後新加〈後記〉,也寫了給臺灣讀者的新序。
如果你對這個世界在喧嘩的各種媒體所遮掩的真實運作的面貌,包含但不限於經濟和金融的面貌感興趣;如果你對如何保護自己的財富和金錢感興趣,請不要錯過這本書。
 

2025年7月30日21:57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M 漫畫與小說
1.
今天看到脆上有一位媽媽說,她兒子一直很擔心竜樹諒的預言,結果好不容易等到終於可以開心地去日本北海道觀光,卻在特急列車上被要求緊急停車,就地疏散到一個避難中心。
原來俄羅斯堪察加半島外海發生規模8.8強震,俄羅斯和日本都發布海嘯警報。
 
 
 
 
2.
竜樹諒預言7月5日會發生在日本、臺灣周邊地區的大地震、大海嘯雖然沒有發生,但是光七月發生在日本千島、阿拉斯加到今天的這些地震;以及這個月裡從巴黎、紐約、日本到中國、日本、韓國各地的暴雨成災,就可以知道:無論如何,地球都進入和過去我們所習慣的地球不一樣的階段。
 
 
 
 
3.
從這個角度看,《我所看見的未來》預言的7月5日大災難雖然沒有發生,但竜樹諒所警示的事情還是很有意義的。
這也是我們強調:預言固然有值得我們參考之處,但我們不該活在預言中。
活在預言中,那一天之前可能過於驚慌;那一天之後可能可能過於鬆懈。
而地球的現況告訴我們:問題的重點不在7月5日那一天,而在於我們已經處於需要隨時警惕地球和氣候異變的狀態了。
 
 
 
 
4.
臺灣也是。
7月5日會發生在東邊海洋上的海嘯、大地震雖然沒有發生,但是從七月初風災和雨災就襲擊南部,到月底今天彰化、南投、嘉義也都是暴雨成災,這些都在提醒我們不能再用過去的觀念來面對氣候的異變。
從政府到個人,都要有新的應變準備。大家居安思危,並且提醒互相幫助。
 
 
 
 
5.
六月我們編了一本免費贈閱的《我們防護與超越的未來》,方便大家參考。之前有PDF版,現在有 epub 版
 
 
 
﹏﹏﹏﹏﹏﹏﹏﹏﹏﹏﹏﹏﹏﹏﹏
 
本書主題之一,「#專家訪談
﹋﹋﹋﹋﹋﹋﹋﹋﹋﹋﹋﹋﹋﹋﹋
是透過專訪地震地質專家陳文山教授、海嘯防災體系專家吳祚任教授,以及曾參與 921 災後安置工作的吳崑玉先生,讓讀者掌握從地震與海嘯預防到災後復原的關鍵注意事項與行動方向,進一步提升防災意識與準備能力。
﹏﹏﹏﹏﹏﹏﹏﹏﹏﹏﹏﹏﹏﹏
 
主題之二,「#預防與應變
﹋﹋﹋﹋﹋﹋﹋﹋﹋﹋﹋﹋﹋﹋
是希望提供一套實用、具體可操作的防災準備與應變指引,涵蓋災前準備、環境安全檢查、避難包與防災卡準備、地震應變重點,並特別關注身障者、重病患者、孕婦與嬰幼兒等需要特別照顧族群的避難需求,協助讀者提升自身與家人、社區的防災能力。
﹏﹏﹏﹏﹏﹏﹏﹏﹏﹏﹏
 
主題之三,「#徵文
﹋﹋﹋﹋﹋﹋﹋﹋﹋﹋﹋
是透過公開徵文,邀請社會大眾分享面對災害時值得參考的個人觀點與省思。書中收錄了林政宏、阮茗鈺兩位作者關於「如何防護未來」的建議,以及林子豪、于翎、Wolke Lin、橘君四位作者「如何超越未來」的思考,展現多元視角,激發更多行動與反思的可能。
﹏﹏﹏﹏﹏﹏﹏﹏﹏﹏﹏﹏
 
最後,本書的「#附錄
﹋﹋﹋﹋﹋﹋﹋﹋﹋﹋﹋﹋
整理了國內各政府機關防災避難相關的參考資料與網站,方便讀者依照自身所在地區進一步查詢與準備。所有防災行動仍應以政府最新公布的指引為準,書中所收錄之專家訪談內容、編輯整理資料與徵文觀點,均供讀者參考使用。
 
⇲ ​ 各大電子書平台 下載連結請見留言處 ⇲
 

2025年7月18日22:21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O 活動與新聞報導
【 周末活動—-台北與花蓮 】
»» 台北 07.20 (日)
☁️✨ 赤川明《被雲踩到了!?》新書分享會&簽畫會 ✨☁️
「如果被雲踩一腳……會是什麼樣的感覺呢?因為雲實在太大了,所以會有點害怕,應該也會很驚嚇!可是雲應該很柔軟,被那樣的東西踩住的感覺(不會痛)……應該很酷吧!我本人也很想被雲踩一腳看看,所以就做了這本書。」
《被雲踩到了!?》是日本繪本作家赤川明於2023年參與台灣「書店裡的手製繪本展」的作品。清楚表現出赤川明天馬行空、同時充滿赤子之心的想像力和創意,他透過雲朵與人類之間滑稽可愛的互動,打開了孩子們對世界的無限想像,讓人在一邊歡笑的同時,一邊感受到童心的純粹與魅力。
赤川明的畫作奔放爽快,讓人一讀就會噗嗤笑出來,看完心情好得不得了,不管重看幾次都還是很開心。豪爽的筆觸佐以繽紛的色彩,再搭配上絕對出人意表的故事情節,赤川明的繪本總是讓人看了過目不忘,在心中回味無窮。 ​
這個 7 月,赤川明將來台,親自分享這本讓人捧腹大笑的精彩繪本!
兩場新書分享會即將登場,誠摯邀請大小讀者們一起跟著這位「繪本探險隊」隊長的腳步,一起走進他的異想世界!
﹏﹏﹏﹏﹏﹏﹏﹏﹏
✸⋯ #活動資訊 ⋯✸
﹋﹋﹋﹋﹋﹋﹋﹋﹋
噗泥!姆妞!轟!——《被雲踩到了!?》新書分享會
▧ ​ 時間 | 07.20 Sun 15:30-17:30
▧ 地點 | 中山六號藝文工坊 (台北市大同區南京西路64巷12-1號)
▧ 講者|赤川明(本書作者)X黃郁欽 (繪本作家)
⟣ 免費報名,自由入場
⋯⋯⋯⋯⋯⋯⋯⋯⋯⋯
»» 花蓮 07.19 (六)
・゚🐋 ⋯《藍鯨與龍少年》新書分享會 #花蓮場🐋 ・゚
閱讀海的聲音-藍鯨、少年與海,跨領域的海洋故事分享會
這是一本關於尋找自己的漫畫,不同的是連結海洋與山海經的故事,故事場景設定在花蓮,花蓮的街景、港口,突然像是日本漫畫裡的浪漫場景,令人嚮往,想一看究竟。
這次,作者 #吳冠熊 將回到《藍鯨與龍少年》的誕生地花蓮,與作家、同時也是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董事的 #張卉君 攜手對談,一起從創作到海洋與人的關係,共同探討環境變遷和對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
﹏﹏﹏﹏﹏﹏﹏﹏﹏﹏
✸⋯ ​ #活動資訊 ​ ⋯ ✸
﹋﹋﹋﹋﹋﹋﹋﹋﹋﹋
🌊 時間:07.19(六) 14:30-16:00
🌊 地點:豐盛書店(花蓮縣壽豐鄉中山路七段86-1號)
🌊 講者:吳冠熊(本書作者)╳ 張卉君(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董事、作家)
參與活動的花蓮朋友們!都有機會獲得精美A3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