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C 出版

2024 年 2 月 17 日,22:46

B 閱讀C 出版F 文化相關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Suzy Lee在台北與台中三場特別演講】
今年很高興邀請安徒生大獎得主Suzy Lee來台北書展。我們配合她的時間,安排了三場活動。
第一場是02月23日(五) 09:30 – 11:45 在書展出版力論壇,主講「Suzy Lee的創作與合作」。我擔任主持。
創作的部份,是談她怎麼去英國讀Book Art,到她怎麼成為國際大師之路。
合作的部份,是談她怎麼從2019年起每年舉行「夏天休假計劃」(Vacance Project),與為數不等的新進創作者一起互相刺激創作。
這場演講眾所注目,報名已經額滿,有意願的人可以到活動現場排隊候補。已經報到的人請記得在9:00攜帶名片報到入場。(地點在世貿一館 2 樓 R3 會議室。)
第二場是2月24日(六)14:15 – 15:15 在書展主題廣場,主講「Suzy Lee 的創作祕密——「邊界三部曲」如何跨越現實和幻想?」柯倩華擔任主持。
2002年,當時28歲的Suzy Lee以《愛麗絲幻遊奇境》在歐洲,乃至世界舞台上嶄露頭角。其後她持續探索書籍藝術化的前沿,並在2003年發表《鏡子》、2008年《海浪》、2010年《影子》三本書構成她的「邊界三部曲」,奠定國際大作家地位。2016年入選安徒生獎決選,並在2022年成為安徒生獎得主。後來她總結自己的創作過程分享給大家,就是《Suzy Lee 的創作祕密——跨越現實和幻想的「邊界三部曲」》。
這一場沒有報名的限制,歡迎大家參加。
=================
第三場是2月25日(日)15:00 – 17:00 在臺中國家歌劇院五樓的image3 非常圖像空間,主講「我這樣做圖畫書——跟著Suzy Lee一起閱讀與創作!」
image3非常圖像空間的租約在今年二月底屆滿,加上國家歌劇院到了需要就五樓該空間有幾個月整修時間,所以在綜合考量之後我們不再續租。
非常感謝國家歌劇院,以及臺中的讀者、創作者在過去四年間給我們的支持與協助。
因此我們這次也特別安排Suzy Lee來進行這場閉幕前特別演講,回饋臺中讀者。
目前報名也已經額滿,但有意願的人也可以到活動現場排隊候補。(憑Suzy lee邊界三部曲書籍可拿到一張簽名號碼牌,一人限領一張。)

Keep reading

2024 年 2 月 16 日,22:42

B 閱讀C 出版F 文化相關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2024年臺北書展,大塊文化的活動一覽表。
我先把逐日的活動統整貼在這裡,方便大家過目。開展後每天會另把第二天活動個別提醒。
感謝所有講者的熱情參與和分享!
先請大家看要來參加哪些場次,期待和大家相見!
(大塊沙龍是在我們自己的展位上 B910。其他地點請查書展現場導覽)
2/20(二)
▍在教室裡和學生一起練覺察,
POWER教師潘如玲三十二年教與學誠實心法
▧時間|14:15-15:15
▧地點|紅沙龍
▧講者|潘如玲(本書作者)
▍談性說愛 ——《男人的憂傷,只有屌知道》分享擁抱會
▧時間|16:30-17:30
▧地點|大塊沙龍
▧講者|梁秀眉(本書作者)
▍真實與虛幻之間——《雪棉》創作分享會
▧時間|16:45-17:45
▧地點|國際沙龍
▧講者|平凡(本書插畫家)、馬利(本書編劇 )
▍讓我寫這高貴遺書
▧時間|16:45-17:45
▧地點|紅沙龍
▧講者|陳偉霖(香港生命鬥士)、追奇(作家)
【獨立出版聯盟主辦】
====================

Keep reading

2024 年 2 月 16 日,12:27

B 閱讀C 出版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平凡以畫人著稱,與插畫家妻子陳淑芬共同出版過多本人物畫集,也時常受邀為言情小說繪製封面,替遊戲做人物設定。筆下寫實又唯美的男女角色,總能吸引讀者、玩家目光。
只是甫出版的繪本《雪棉》,不但封面沒有人物,全書更甚少出現角色面孔。 「其實最初的構想,是不要畫人。」平凡笑說是馬利的建議,「我一直以來都畫人物,如果整本書都不畫,應該很有趣,但後來還是畫一些。」
我怎麼敢要平凡放棄他最拿手的人物,是平凡自己要另走一條不同的路。但他畫的三張都可看出功力之深厚。
請看鏡週刊報導。
鏡週刊關於雪棉的報導出刊了
【插畫大師新畫風1】成名30載首試膠彩畫 平凡攜手馬利打造繪本《雪棉》
【插畫大師新畫風2】礦物顏料邊畫邊掉色 他用科技輔助找創作手感
【插畫大師新畫風3】寫漫畫劇情「腦海有分鏡」 繪本呈現畫家決定權更大
【插畫大師新畫風4】首次畫漫畫拍上千照片取景 「這原因」婉拒日本連載邀約
【插畫大師新畫風5】舊作重版逼近原稿質感 膠彩畫規格特殊印刷成本增

Keep reading

2024 年 2 月 15 日,22:31

B 閱讀C 出版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1.
「這一切就好像一群海怪在我們看不見的深海裡爭鬥,只有表面的泡泡會告訴我們海底有著激烈的爭鬥,但我們不知道他們在爭什麼。」
以上是《中國任務》書裡引用作家白修德(Theodore White) 在1960年代說的一段話。他是在感嘆那個年代外國記者不論多麼想了解中國發生的事情卻不得其門而入。
這種挑戰當然不只是存在於那時。
不過,近八十年來各國報導中國新聞的記者固然因為這種挑戰產生了挫折與沮喪,但是也激發了他們巨大的好奇與熱情,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寫下了他們對中國發展的註腳。甚至,也有些註腳推動了歷史的進展。
《中國任務》整理了從1945年起,一百三十多位各國駐華記者,以及與他們互動的外交官、學者及相關人員所形成的這些註腳。並且為這些註腳提供註腳。
2.
編寫《中國任務》的人是齊邁可(Mike Chinoy)。
看過1989年天安門事件前後新聞報導的人,對這位當時CNN派駐北京,持續在關鍵場面站在鏡頭前面的記者,應該都不陌生。
從2008年起,齊邁可參與南加州大學十二集《中國任務》系列紀錄片的製作,再整理出這本書。
由於時間軸橫跨將近八十年,相關人物眾多,交叉談論的主題又多,從國共內戰時期,到乒乓外交、開革開放、六四、南巡,再到近期的習近平時代、新疆、疫情,不小心會寫得非常龐雜,但是齊邁可卻寫出一道道層次豐富而容易進入的門戶,吸引人不停地穿梭其中。
就我個人來說,閱讀到至少三個層次的門戶。 Keep reading

2024 年 2 月 7 日,21:27

B 閱讀C 出版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從去年開始,「生成」成了熱門詞,但都和 AI 相連結。
2024年台北國際書展,我們以「生成」為主題,但希望聚焦在人類自己本身,每個人自己本身的「生成」。
AI 可以生成什麼固然厲害,但更根本也更重要的是我們每個人可以生成什麼。
是因為愛、創意、視野、想像、幸福,我們才生成為人。所以我們身為人,也更要生成愛、創意、視野、想像、幸福。
只重視 AI 的生成而忘了人的生成,那是本末倒置。
同樣的,在各種數位載具、影像媒介的相互激盪下,內容的生成千變萬化,但是我們也不該忘記珍惜紙本書籍這個生成內容的根本。
最近我們出版了韓國繪本創作者,也拿過國際安徒生大獎的Suzy Lee的一本書:《Suzy Lee 的創作秘密》。
這本書雖然主要談的是繪本、圖畫書的創作,以及如何閱讀,但是她也講出了不只於此,完全適用於所有其他文字書的一段話:
「如果有一種藝術形式『可以講述故事、形成親密的連結、 容易親近、直接、好攜帶、可複製、大量生產並具有普遍性,』 還有什麼比它更好的呢?我是這麼想的。而以上這些就是一本 『紙本印刷書』具有的美好特質。」
這是《Suzy Lee 的創作秘密》書裡,她敘述一本紙本印刷的繪本、圖畫書的美好之處。而這句話其實也完全適用於一切其他文字書。
書籍一直在為人間生成美好。

Keep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