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F 文化相關

連續三年

F 文化相關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連續三年】

去年諾貝爾文學獎沒有公布,今天一口氣公布了兩年得主。

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為波蘭作家奧爾嘉.朵卡萩(Olga Tokarczuk),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為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克(Peter Handke)。

大塊的 TO 系列很早就出版了奧爾嘉.朵卡萩的《太古和其他的時間》及《收集夢的剪貼簿》。
非常開心。

另一開心的是,回頭一看,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巴布.狄倫,2017年得主是石黑一雄,再加上2018年得主奧爾嘉.朵卡萩,我們的 TO 系列連續三年和諾貝爾文學獎有緣。

甘巴迭!

感謝 TO 系列的讀者!也感謝大塊所有同事的努力!

(另外補充一下。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Peter Handke 的作品,大塊雖然沒有出,但是我在時報的時候,1995年出版過他的「夢外之悲」。
所以和我個人有些關係。:)

相關報導:
一次揭曉兩得主!諾貝爾文學獎波蘭、奧地利作家獲得
http://bit.ly/2B1tir6

Olga Tokarczuk and Peter Handke win Nobel prizes in literature
http://bit.ly/2otzuFq

大塊臉書
http://bit.ly/2M3vtAD

故事之島和漫畫森林

F 文化相關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故事之島和漫畫森林】

法蘭克福書展又要到了。今天下午舉行台灣館行前說明會。

今年台灣館的主題是「故事之島」,並邀請夏曼藍波安和廖鴻基兩位以海洋為生命力量來源的作家前進法蘭克福。相信台灣的海洋書寫會讓大家眼睛為之一亮。

同時,今年台灣館也首開先例,在3館設立一個獨立的漫畫館。幾個月前書展基金會來邀請我當策展人,今天向大家簡報了我為什麼以「漫畫森林」為主題的三個著眼點。

一是想到「漫畫森林」可以和「故事之島」相呼應。

二是因為這個漫畫館比台灣主題館相比,面積只有40平米,小了很多,而隔隣就有韓國的大面積展位,所以地基不大,就只好往高處發展,用森林的概念很合適。

三是因為漫畫家涵蓋多個世代和特點,有鄭問的特展,加上中壯代的常勝,還有更年輕的HOM 和 Honey Chen。可以顯現森林裡多樣的生態。

下個星期就要出發了。今天先貼一下展館示意圖。

這次策展,感謝張士勇的設計,與小毛的協助。

 

由左至右: 作家廖鴻基、書展基金會林訓民董事長、文化部人文出版司陳瑩芳司長、我、漫畫家常勝、HOM、Honey Chen.

 

2019法蘭克福台灣漫畫館示意圖之一。

 

2019法蘭克福台灣漫畫館示意圖之二。

 

2019法蘭克福台灣漫畫館示意圖之三。

 

說明構想。

 

雙重喜悅

F 文化相關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雙重喜悅】

昨天金鼎獎頒獎,鯨向海的《每天都在膨脹》得到文學圖書獎,幾米的《不愛讀書不是你的錯》得到兒童及少年圖書獎,都由負責的同事林盈志代表領獎。

丁松青神父的《從彼山到此山》入選非文學圖書類優良出版品推薦名單,負責的同事張雅涵一起陪同領獎。

雅涵傳了一張照片給我看,我吃了一驚:「啊!金鼎獎這麼大手筆!每一本書都做成這麼大的書放在現場?」

「沒有啊,沒有做成大書啊!」她回覆。

「那大廳那根立柱旁邊的大書是什麼?」我問。

「郝先生,那不是立柱,那是獎牌。獎牌旁邊是我帶去的書。」她回答。

老花眼真是太嚴重了。

不過可以讓人哈哈一笑,也製造了雙重喜悅的效果。

恭喜金鼎獎所有得獎人。

 

鯨向海的《每天都在膨脹》得到文學圖書獎,幾米的《不愛讀書不是你的錯》得到兒童及少年圖書獎,都由林盈志代表領獎。 頒獎人是平路。

 

丁松青神父的《從彼山到此山》入選非文學圖書類優良出版品推薦名單。 丁神父特別盛裝穿西裝出席。 左邊的是譯者紋沛。 中間是負責的編輯張雅涵。

 

丁神父和幫他做做彩繪玻璃的江田。

 

就這張照片讓我以為在大廳的立柱旁邊有一本《從彼山到此山》的大書立牌。 老花眼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