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G 政府與政治

【蔡英文的困境與兩種機會】

G 政府與政治P 隨筆Q 前瞻條例

【蔡英文的困境和兩種機會】

蘋果日報邀我寫一篇回顧蔡英文總統就任一周年的文章,今天發表了。

前天我在自由日報寫的文章,集中焦點談前瞻條例的問題。今天在蘋果的文章,則是寫我所看到蔡英文執政這一年困境的原由。

蔡英文的困境與兩種機會

郝明義

最近,我認識的一個年輕音樂人需要存錢,應徵去新加坡警隊下屬單位簽約兩年,當配槍執勤的輔警。台灣年輕人因為低薪而寧願出走當外勞,又多了一個例子。

蔡英文總統在就職演講中說:「雖然我沒有辦法立刻幫所有的年輕人加薪,但是我願意承諾,新政府會立刻展開行動。」只是一年後回顧,台灣去年平均每月總薪資的成長率只有0.62%,創三年以來新低;實質總薪資則減少0.77%,倒退比十六年前還少。而十天前,林全院長更承認短期之內無法解決低薪問題。

近幾年來,執政者很容易以為自己的困境是政黨之爭、政策之爭所導致,卻沒注意到真正的根源在不同世代的價值觀衝突。

今天的台灣,有一條大致以三十五歲為界的年齡線(1987年政治解嚴出生的人現在正好滿三十歲,再加上五年的彈性),區隔了前後世代的價值觀。年齡線之上,前後代之間的價值觀雖然有變化,是量變,基本上呈現一種「陸地思維」;年齡線之下,則是質變,呈現的是一種「海洋思維」。兩者差異如附圖。

陸地思維就是相信穩定與秩序、尊重權威及自上而下的分配;海洋思維就是相信變動與自由、重視個人意志與公平透明的分配。

國民黨上次執政八年一路崩盤,就是沒看清自己的思維和價值觀站到了越來越多新生選民的對立面,而以為是方法出了問題。結果,他們越執著於使用自己相信的方法,越形同在海洋裡揮鉛球,自我沉沒。

國民黨掌權人物都在三十五歲年齡線以上,民進黨也是。國民黨長期執政下建構了陸地思維和價值觀,民進黨也不可避免地受其薰染。攤開政治、經濟、能源、生態、土地、教育、兩岸各個領域的價值觀,民進黨除了在政治和兩岸關係上有比較清楚的不同之外,其他領域則不然。即使有差異,經常也分選前選後——選前一回事,選後不是換了面目,就是搖擺不定。

蔡英文總統執政第一年站上了啟動許多改革的位置,但卻落得左支右絀,民意也一路下跌,一方面固然是因為備多力分,但更根本的原因也在於只看方法,卻忽略了許多政策之間價值觀與思維的混亂。結果有時候會左手打右手,有時候會後手打前手。

前瞻基礎建設條例和計畫,就是個例子。

前瞻條例的爭議,除了產生程序不明,甚至不合政府體制之外,沒有及早啟動公民參與機制是違反了海洋思維的價值觀,計畫的內容則是陸地思維明顯壓過了海洋思維。

未來八年舉債八千八百多億元的前瞻計畫裡,已經有學者指出比較具有前瞻性的綠能建設、數位建設,兩者合起來只佔不到百分之八,其他絕大部份都在做以交通建設為主的實體建設。實體建設有助於改善年輕世代的就業和薪水待遇倒好,但是就在推動前瞻計畫的爭議高潮上,林全院長承認短期內無法解決低薪問題,並因為一些相關的發言而引起議論。

如果政府推動這麼大的建設都沒有信心講出一些可以使年輕世代感到振奮的展望(還不是承諾),那前瞻計劃的目的是什麼?已經有人批評這是為舊有工業模式敞開資源的大門。如果再加上影響年輕世代巨大的國土規劃、居住正義等課題都不見政府考慮在內,前瞻計劃爭議如此之大,不是沒有原因。

總之,蔡總統執政這一年的困境,反映的是民進黨,同時也是台灣許多行業枱面上長期掌握資源者的思維和價值觀的困境。這可能不是用老綠男換掉老藍男就能解決。

因此,蔡總統有兩種機會可以把握。

第一種,是現實的。

今天,全球都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習慣於陸地思維的執政者找不出海洋思維的解方,所在多有。

所以蔡總統可以就繼續這樣走下去。前瞻條例再怎麼有爭議也不理會。

這樣做,蔡總統的民意支持度可能會繼續掉,但是以目前的情勢看,也不必擔心執政會受到挑戰。

因為國民黨不但更執著於陸地思維,在沉到海底之後彼此還繼續忙著練舉重、丟鉛球。

時代力量比較適應海洋,但還不敢走得太遠。

所以,蔡總統可以繼續把握這種現實的機會。只是要小心將來一旦有海嘯爆發,臨時處理不來的責任。

第二種,是有氣魄的。

正因為我們處在一個全球性政治機制失靈,典範破碎的時代,蔡總統可以決心以她領導的民進黨所完全執政的台灣,不只做一次前所未有的改革,還當全球的示範。

只是這種改革必須大破大立。而大破大立的重點不在方法,在根本而全面地改變思維與價值觀。

能解決年輕人看不到未來的問題,低薪的問題自然會解決。年輕人看得到未來,國家自然可以看到未來。

蔡英文執政周年 台灣還好嗎(四之三) …
APPLEDAILY.COM.TW|作者:蘋果日報
 

Keep reading

【前瞻條例涉及的一句話】

G 政府與政治P 隨筆Q 前瞻條例

【前瞻條例涉及的一句話】(本文發表於今天自由時報)

蔡總統:

最近,您說不明白國民黨究竟反對「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的哪一項。

我不了解國民黨是怎麼想的,但是在看了許多學者專家的發言,也親自訪問了一些人之後,倒是比較明白民間另一批人反對,或至少擔心的是什麼。

我們可以從您說的一段話開始:「既然社會多數的民意,已經把執政的責任和國會過半席次交給了我們,民進黨就有責任讓國家往前走。」這段話的後半,您如果加上一句話可能會更好:民進黨就有責任「以前瞻而民主的政府運作方式」讓國家往前走。

這次前瞻條例之所以引起這麼大爭議,主因應該就是缺少「前瞻而民主的政府運作方式」。會這麼說,是因為幾點。

第一,「前瞻條例」產生的程序不明,甚至不合政府體制。

這麼一個重大的政府建設計劃,跨越八年八千億,應該是過去的經建會,現在的國發會所負責的。

但是看黃國昌立委對國發會主委陳添枝的質詢,聲稱已核定的「前瞻計畫」(註1),竟從來沒有在國發會正式討論審議,也沒有經過行政院院會當討論案審議通過。國發會主委對這些內容如何拼湊起來,也不明究理。

結果這次前瞻條例為人詬病之一,就是計畫書厚達三百六十多頁(註2),其中有關總體經濟效益的評估卻草草只有兩頁,並且內容也空泛。而立委拿到的整本計畫的首頁,連負責單位是誰都沒有印。

媒體報導,這次前瞻條例是一位政務委員直接和地方縣市長直接喬出來的。

有人為此辯護,說此次前瞻計畫與過往最大的不同,在於過去的大型建設計劃都是「由上而下」,這次則是「由下而上」,「政院方面只是制定整合大方向,計畫是由地方縣市政府所提出,善用地方的智慧,不僅更貼近地方的實際需求,也是賴以加速決策的策略。」

如果此說成立,那政府現在可以開始撤銷中央機關了。何況,現在看來,可能正因為其中沒有中央部會的充分討論,地方政府又各有視野侷限,所以不只難以評估總體經濟效益,也無法兼顧相關領域需求的平衡。

這兩個月來,還得您和林全院長分別見一些團體,再交待主事者與他們溝通,把這些人關注的議題納入前瞻條例,只是問題的一個現象。

第二,前瞻而民主的政府運作,應該事前及早就啟動公民參與機制和程序,讓相關利害關係人在規劃前期就納入討論。這次卻沒有。

辯護這次政府的計劃是「由下而上」的人,忘了這上下不該只是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而必須以人民為先。

否則就如同政大教授徐世榮所說的,是繼續維持威權時代計畫行政程序,排除其他價值及人民參與,也難免將繼續進行浮濫徵收導致人民迫遷等問題,「不合理、不民主、不尊重基本人權」。

一個產生體制和程序都不明的計劃,又沒有讓人民有事前足夠的參與,會被人抨擊是政治人物的分贓,不是沒有原因。

第三,前瞻之為前瞻,是因為肯回顧與檢討。但這次看不到民進黨政府在這方面的用心。

前立委林濁水跟我說,民進黨第一次在陳水扁總統執政的時候,曾經發生廣建機場而後來荒廢,廣建許多地方文化中心而後來落為蚊字館的問題。當時那也都是以「平衡區域發展」為名而做的事。

林濁水提醒:今天民進黨政府再推前瞻條例,需要了解當年那些有問題的計劃是怎麼形成,在誰的手上形成的,以免重蹈覆轍。

何況,很多人的疑慮是:佔了前瞻計劃最重頭戲的輕軌建設一旦因為考慮不周而難以繼續經營,後果遠比蚊子館嚴重。

可偏偏過去陳水扁政府、馬英九政府在此類擴大公共建設投資的特別條例中,都有追究官員疏失的「究責條款」,這次在前瞻條例中卻消失了。這會被人詬病,也不是沒有原因。

第四,前瞻的標準不明,內容與比例有爭議。

目前政府回應外界的質疑,主要挑國民黨來回,並且「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拿國民黨政府當年的作為來反唇相譏。

但如果只拿國民黨過去的作為來比較,那許多人可能就不知道為什麼期待政黨輪替,選民進黨上台了。

何況,民進黨政府需要認清:今天我們面對的世局不同於過去。

過去國民黨執政時,有一個相對穩定的世局。而今天,全世界都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正因為我們處在一個風雲詭譎、沒有任何典範可以依循的環境裡,我們格外需要善用自己僅有的資源,殺出一條生路。

殺出生路,也就是如何提升國家競爭力。因此,雖然這次舉債的額度也是充滿爭議,但如果當真是有助於提升國家競爭力,相信大家還是會支持。

只是這次前瞻條例雖然也在軌道系統之外,也包括數位、綠能,乃至於水資源等建設,說起來像是四足鼎立,但就像台大教授鄭秀玲在公聽會所言,綠能建設、數位建設這兩個比較具有前瞻性的建設,卻「分別只有二百四十三億元及四百六十億元經費;相較之下,交通建設佔了四千二百四十億元」。

鄭秀玲認為:「光做實體建設的思維很落伍」。另一位不具名的教授的說法則是:「這個計劃只是為既有的工業生產模式打開資源的門。」

也許,政府還另有計劃。可能,政府對前瞻的標準是什麼,內容及比例該佔多少,說得再清楚一點會消除許多疑慮。但這都不是目前權責單位不明、計畫的總體效益評估(註3)也只有兩頁的前瞻條例所能回答的。

以上請您參考。很期待政府「以前瞻而民主的政府運作方式」,來推動這前瞻條例的下一步。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102499

註1: 此處原寫「前瞻條例」,應為「前瞻計畫」。
註2: 這裡改為註明是計畫書。計畫書總頁數應是三百六十多頁。本段另一處同。計畫書可以來這裡下載:http://achievement.ey.gov.tw/cp.aspx?n=1E42BEB0F68720CB
註3: 這裡加了「計畫的」三個字。語意比較完整。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圖像裡可能有文字

圖像裡可能有1 人、文字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2016 年 12 月 5 日,14:45

G 政府與政治J 核電與能源P 隨筆

小心「非核家園」實現不了

在勞基法、婚姻平權、川普電話等熱門新聞下,最近《電業法》公聽會的登場,相對比較不引人注意。但如果「非核家園」是一場戰役,那現在從《電業法》修法等事情上,可以看出政府打這場戰役的戰略、戰術和主帥都出現問題。

今天我在《自由時報》上發表一篇文章。這裡歸納一些重點。

「非核家園」的目標雖然說是在2025年,但真正的關鍵點在明年 。這好比歐戰雖然要打下柏林才結束,但是關鍵點在諾曼第登陸。諾曼第登陸不了,後頭的免談。同樣的,明年台電核一核二可能全停,加上有許多新舊發電機組交替,供電管理要特別注意。明年渡得過,「非核家園」就實現了三分之二;渡不過,2025也很暗淡。

正因為明年是「非核家園」的諾曼第之戰,從現在到明年五月這短短六個月還不是用電高峰的期間,正該是政府全力備戰,監督台電改善電力供需管理的黃金時間。

政府應該把如何改革台電,解決缺電風險當作戰略,然後看怎麼修《電業法》來當戰術。但是現在政府卻把《電業法》的修法當戰略,然後以為修了這個法之後就可以解除缺電風險。

事實上,《電業法》再怎麼修,如果不先改革台電經營管理上的問題,仍然會一直喊缺電。

台電夏天會喊缺電,秋天也會。前一陣子像大林這種老舊機組出問題喊缺電,而未來即使林口電廠的新機組完全啟動,仍然可能因為輸配電線配合不上送不出電來而喊缺電。現在說太陽能發展不足所以喊缺電,但是如果台電的太陽能饋線問題不解決,絕大部份仍然是兩個月來一次手抄表,那將來太陽能裝置容量擴大得越多,瞎子摸象的可能還越大。

林全院長說:「台電球員兼裁判,不可能發展綠能」。他的話只說對了一半。就算要另外發展綠能,仍然要先改革台電球員兼裁判的角色。

關鍵的六個月時間裡,迴避對台電的改革,卻把心力用到《電業法》修法上,就是戰略錯誤的問題。

戰術上出的問題,第一個是要修《電業法》,卻始終講不清為什麼要這樣修、修了有什麼好處。結果造成各種不同立場的人都一致主張退回法案。第二個,是主導修法的單位是能源局,層次太低,並且形同台電的「圍事小弟」。

至於主帥的問題,則顯示在打這場戰役的決心不足上。也正因為決心不足,所以會增添亂局。

其他詳情,則請看內文。

附註:除自由時報電子報之外,也可以看這裡:http://opentaipower.net/?p=538

郝明義/ 「開放台電」聯絡及協調人 民進黨政府雖然一再保證實現「非核家園」,但是看這一陣子的發展,我擔心實現不了,可能反而在變
TALK.LTN.COM.TW|由自由評論網上傳

2016 年 12 月 5 日,10:41

G 政府與政治J 核電與能源P 隨筆

小心「非核家園」實現不了

如果「非核家園」是一場戰役,那現在政府的戰略、戰術和主帥都出現問題。

先說戰略。

「非核家園」的目標雖然說是在2025年,但真正的關鍵點在明年 。這好比歐戰雖然要打下柏林才結束,但是關鍵點在諾曼第登陸。諾曼第登陸不了,後頭的免談。同樣的,明年台電核一核二可能全停,加上有許多新舊發電機組交替,供電管理要特別注意。明年渡得過,「非核家園」就實現了三分之二;渡不過,2025也很暗淡。

正因為明年是「非核家園」的諾曼第之戰,從現在到明年五月這短短六個月還不是用電高峰的期間,正該是政府全力備戰,監督台電改善電力供需管理的黃金時間。然而,僅有的這麼一點寶貴的時間,現在政府卻用到《電業法》修法上。

政府應該把如何改革台電,解決缺電風險當作戰略,然後看怎麼修《電業法》來當戰術。但是現在政府卻把《電業法》的修法當戰略,然後以為修了這個法之後就可以解除缺電風險。

事實上,《電業法》再怎麼修,如果不先改革台電經營管理上的問題,仍然會一直喊缺電。

台電夏天會喊缺電,秋天也會。前一陣子像大林這種老舊機組出問題喊缺電,而未來即使林口電廠的新機組完全啟動,仍然可能因為輸配電線配合不上送不出電來而喊缺電。現在說太陽能發展不足所以喊缺電,但是如果台電的太陽能饋線問題不解決,絕大部份仍然是兩個月來一次手抄表,那將來太陽能裝置容量擴大得越多,瞎子摸象的可能還越大。

林全院長說:「台電球員兼裁判,不可能發展綠能」。他的話只說對了一半。就算要另外發展綠能,仍然要先改革台電球員兼裁判的角色。

關鍵的六個月時間裡,迴避對台電的改革,卻把心力用到《電業法》修法上,就是戰略錯誤的問題。

戰術上出的問題,是要修《電業法》,卻始終講不清為什麼要這樣修、修了有什麼好處。

有一次,我當面問林全院長為什麼非得現在修《電業法》不可。

他的回答是:像Google就希望在台灣開發綠能,但是因為投資大,所以必須在自用之外,還可以對外銷售。所以他說:《電業法》不修,Google沒法對外賣電,也就沒法吸引Google來台開發綠能。

但是,看Google對外的說法,他們在台灣並沒有這些準備,甚至還都沒有購買綠電。

那政府這次修法要鼓勵開發綠能的到底是什麼樣的企業?

政府應該以實例來說明:《電業法》修法之前,這類企業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有哪些?修法之後,可以做的事有哪些?期待他們在自用發電之外還賣多少電?是否也要歸到再生能源躉購制度之下?賣電的時候怎麼跟台電競爭?

然後,政府期待這次修法之後,到明年五月底之前到底可以增大多少綠能?可能彌補明年多大的供電缺口?

這些都不講清楚,造成各種不同立場的人都一致主張退回法案,不足為奇。

主導修法的單位是能源局,這本身也是個戰術錯誤。

「開放台電」的結案報告裡,我們指出台電的管理問題之沒法改善,有一個原因在於直接負責督導台電的能源局,「看起來卻像是幫台電在圍事的小弟」。這次台電工會代表在公聽會上說,能源局和他們是「同一國的」,可以當作旁證。

所以我們在「開放台電」結案報告裡認為:由能源局這樣本來就擺脫不了舊有問題的人來擬這個《電業法》的修法版本,主觀上我們就打一個問號。何況,要修法,「需要謹慎以對,不論就能源政策、中央及地方的參與、台電本身適當的處理,需要更透明而完整的討論。」

這次公聽會有學者批評《電業法》的修法是被台電綁架,也不足為奇。

主帥的問題,則顯示在打這場戰役的決心不足上。

最近政府一面說一定會在2025年實現「非核家園」,一面又說如果明年缺電,就要重啟已經停機的核一廠一號機和核二廠二號機機組,就是決心不足。

想想看,艾森豪會在發下豪語一定要打下柏林的同時,又說諾曼第如果打不下來就暫時退回來嗎?

也正因為決心不足,所以會增添亂局。

十月份,出現一個奇觀:「非核家園」的政府官員,講話的立場竟然像是「擁核」政府官員,說核一廠一號機和核二廠二號機是「被政治性停機」,所以造成供電缺口。

這樣,同一段時間會看到商業總會理事長說「在綠電可以穩定供電以前,不能輕易廢除核電廠」; 又看到江丙坤出面建議,要解決缺電危機,應該重啟核四,就都又不足為奇。

明年夏天的用電高峰,不到六個月就要來了。台電為了做用電需求管理而推出的住商型簡易時間電價,推一個月才達到萬分之5的目標,連媒體都在批評台電推廣不力,卻不見政府官員要求台電如何改進,也可以看出主帥打這場戰役的決心不足。

時間實在緊迫。再不調整,小心「非核家園」實現不了。

(本文發表在12月5日的《自由時報》

 

http://opentaipower.net/?p=538#more-538

2016 年 11 月 24 日,10:30

G 政府與政治J 核電與能源P 隨筆

林全對核電的記憶力不好

林全談的重點是:明年夏天缺電的話,會重啟核一核二廠已停止運轉的機組。

說他記憶不好的第一個理由是:才沒過多久,他就忘了今年六月那場風波、其後他和「開放台電」小組花了兩個月開過的會,以及他回應我們結案報告說要做的事情

「開放台電」結案報告很清楚地提醒林院長:台電一直在喊的「缺電之狼」,其實共有十匹狼在作祟,目的就是希望造成一種膝蓋反應:他們一喊「缺電」,你就想到要找「核電」。這樣一來可以掩護核電繼續存在,二來那些應該被改革的十個管理問題也就可以繼續躲在暗處逍遙。所以,要解決缺電危機,首先得解決這十匹狼。

否則,報告裡寫著:「如果我們任由這十頭狼繼續存在,那可以說,我們不但可能缺電,並且台電根本就會成為一個製造缺電的機制。」

當台電本身就是製造缺電機制的時候,不但夏天要喊缺電,秋天也可能喊缺電;不但大林電廠老舊鍋爐出問題可能喊缺電,新的林口電廠機組全部啟用還是可能會喊缺電;不但 。

現在,沒看到林全要解決缺電十匹狼的行動,就準備在明年夏天再重複今年六月的戲碼,是否覺得遍地烽火還不夠多?

說林全記憶力不好的第二個理由,是他身為行政院長,忘了如何督導他的屬下。

今年六月會爆發那麼大的風波,是因為有屬下給林院長看了四張他說看不懂的紙,相信了只能重啟核一。但後來我們的發現已經證明這是誇大危機,有人把屬於台電調整歲修機組的問題一路拉抬成非重啟核一不可。林全已經要求明年起不能發生這種事情,但是今年誰該為製造這場風波負責,從沒看林院長追究過。

本來想他可能是謀定才後動,但是到了十月份,很奇怪地看他手下一名政務委員因為台電一個老舊機組故障,就又喊起「缺電」危機。不但如此,他還放言核一廠一號機和核二廠二號機都是「被迫政治性停機」,才造成供電缺口。

核一廠一號機停機是除了把手還有燃料池爆滿的問題,核二廠二號機是避雷器爆炸原因還在調查中。一個打著非核家園旗幟的政府閣員,不知強調核安的重要,竟然說這是「被迫政治性停機」,這種心態和國民黨擁核政府的官員有什麼不同?林院長坐視這種發言,不是忘了怎麼督導他的屬下,就是忘了現在是民進黨執政。

還不只如此。同樣也是那段時間,台電推出住商型簡易時間電價,但新制推出滿月僅501戶申請,「佔目標用戶萬分之5,離台電內部設定每月2萬戶目標也差很大」。這個現象,連媒體都在批評台電推廣不力,「別再把好球打歪、再用『恐嚇』、『警告』、『呼籲』渡過每一次供電危機」,卻不見林院長要求他的閣員責成台電如何改進。

台電不肯用心推廣時間電價,正是十匹狼裡排名第一,「不做需求管理」的那頭狼在作祟。而台電老舊機組及那位閣員發言的問題,至少呈現缺電十匹狼裡另三匹狼的踪影。

林院長一直強調非核家園會實現,並說他明年夏天重啟核一核二的理由是:「現在是結構轉型期,明後年是轉型關鍵,過了就可供電無虞」。但是如果台電推廣新制時間電價達成率只有萬分之五都可以我行我素,如果閣員的心態本身就有問題,轉型只怕是空中樓閣。

戒毒的人,不能說熬不過去了,先再吸兩口再繼續戒,同樣地,既然要向非核家園邁進,就別回頭張望已經停用的核電機組。更何況,別忘了,核二廠一號機燃料棒護套破損的危險,從十月開始就曝光,到林全的訪問刊登出來後,原能會更有人爆料相關單位欺瞞的內幕。核安危險已經是在進行式,如果重啟老舊有問題的核一核二機組爆發問題,那已經完全執政的民進黨政府有要如何向國人謝罪?

為免林院長再忘記,我就再提醒一遍:不先解決台電的缺電十匹狼,哪一年都免不了喊缺電的危機,哪一年都免不了一喊缺電就要呼叫核電。

不論是為了應急渡過明年夏天,還是要真正實現非核家園,都請面對缺電十匹狼,徹底解決這些問題。重啟危險的老舊核電機組,不是負責任的政府該考慮的選項。

現在到明年夏天還有大約半年時間,敬請不要蹉跎。

(本文發表於11月24日蘋果日報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forum/20161124/996061)

 

http://opentaipower.net/?p=535#more-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