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6日20:56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
1.
.無法妥善控制情緒,不分場合隨便發怒。
.堅信「自己絕對是對的」,完全不認同反對意見。
.凡事「全有或全無」、「非黑即白」,只有極端的兩種分類,毫無中庸或彈性。
.對電視名嘴的言論全盤接受,毫無自己的主見。
.無法好好整理想說的話與想法。
.害怕改變,把自己封閉在固定常規中,不敢嘗試新挑戰。
.總擔心「自己做不好」、「都這把年紀了」,缺乏挑戰意願。
.總是只看自己的缺點,態度消極悲觀,無法享受人生。
以上檢查,你有幾項?
《60歲開始越活越聰明!》,副書名說的是「大腦與心境的瞬間保養法」。
上述那些自我檢查項目,雖然是六十歲以上的人用來檢查自己是否老化的指標,其實也適用於年輕人。
即使年紀才二、三十歲,如果你這些檢查都是負面的話,顯然老化的風險已經很大。

2.
這本書的重點是:人類的老化就是從情緒控制下降開始。久而久之,帶動大腦的其他功能、身體與外表的退化。
而人類的前額葉負責情緒、意願與創造力,一旦功能變差,就容易情緒失控,缺乏感 性,甚至變得消極。
所以,從醫學角度來看,大部分人的老化是從前額葉開始老化的。
也因此,如果能鍛鍊前額葉,幫助它保持活化,人就能更年輕、更聰明。
於是問題來了:那到底怎麼定義聰明?什麼是聰明?
我覺得這本書回答得很精要:所謂的「聰明」,追根究柢其實是讓自己獲得幸福的能力。
3.
《60歲開始越活越聰明!—大腦與心境的瞬間保養法》的作者,是日本高齡權威醫師和田秀樹。
他在書裡解釋:
.大腦的功能為什麼絕對有可能變得比年輕時更好。
.為什麼只要活化前額葉,大腦與身體都能維持青春。
.比起益智遊戲,為什麼前額葉更喜歡沉浸在興趣或戀情之中。
.與討厭的人事物保持距離,為什麼能讓大腦不再老化。
.為什麼健康檢查並不是唯一的健康指標。
.為什麼孤獨也是很美好的一件事。
………….
他強調不論幾歲,只要改變日常習慣,就能讓大腦重新啟動,越活越聰明。
因此這本書講的是每天都能做的「生活變聰明法」:不靠補品、不用死記!從飲食、人際交流、習慣到思考方式,本書一步步教你在日常小事中訓練大腦。
「千萬不要過度依賴他人或環境,而要勇敢開創屬於自己的幸福。」
「唯有相信『現在的自己就能辦到』,並一心一意付出努力的人,才能讓大腦、心靈、身體與外表逐漸保持年輕。不僅如此,也能克服各種難關與逆境,迎接光明的未來。」
4.
日本作者寫這種主題都深入淺出,很生活化。
適合年過六十的人自己讀;適合買給年過六十的父母或長輩讀;也適合年紀雖然還沒到六十,但是自己已經覺得有些疲憊的人讀。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