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 1 月 5 日,08:32

P 隨筆

1月5日在香港明報發表,同日台北蘋果日報也刊登(但標題被更動)

台灣新價值觀形成的起點
-在2016台灣大選之前給習近平主席的信

習主席:

新年好。

兩年前的三 月九日,我曾經就兩岸服貿協議的發展,寫了一封信給您。

那時我不知道十天後會有太陽花學生運動發生。只是就我當時對台灣民情的體會,建議您如何避免在兩岸越走越近的同時,卻越離越遠。後來,我也很高興看到中國大陸開始對台灣三中一青的重視。

十天後台灣選舉在即。對於這次選舉結果,很多人都預測會有明顯的政黨勝負。我相信您對情勢也都有瞭解。

今天寫信,是想和您分享一些看法。

我花了兩年多時間,訪問台灣社會裡許多領域的人寫了一本書。最近又再訪問了許多年輕世代的參政者,印證他們所看到或代表的民意。

我體會到的是,雖然台灣朝野政黨仍然把這次選舉的主調訴諸於 政治或經濟路線之爭,但事實上這是一場大致以三十五歲年齡線為界,前後世代不同的生活觀、價值觀之爭。

這麼說,是因為今天台灣所面臨的問題,不論政治、經濟、環境、教育、兩岸等,每個領域都來到了一個臨界點,不能因循以待,也不能再個別應對。新世代的年輕人越來越體認到:台灣面對的是結構性問題,不能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因此需要審視過去所有引以為常的思維和習慣,需要從新的生活觀、價值觀裡思索答案。

所以這次選舉最重要的意義,不在於個別政黨的興衰起伏,而在於這將是台灣社會開始思辯,並形成新的生活觀和價值觀的起點。

過去,台灣都是政黨來形塑大家的生活觀和價值觀。從這次選舉開始,將有越來越多的人以自己相信的生活觀和價值觀來參與政治。

在這個新的生活觀、價值觀形成的過程中,我們會不可避免地把兩岸關係當成一個重要的指標來審慎檢視。但中國大陸不必把這些審慎檢視看作兩岸關係的倒退,也不必將之與所謂的反中畫上等號。

當然,如果中國大陸對於台灣新的選舉結果有些新的政策,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我對您在2014年9月底接見台灣 一個政黨時候的所言,也印象深刻:「兩岸選擇不同的政治發展道路,台灣同胞對於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的選擇,大陸予以尊重;對於台灣政治發展道路對其自身社會政治穩定、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大陸無意評論,但希望台灣方面尊重大陸13億人民的選擇與追求。」

以中國大陸之大,猶希望台灣能尊重大陸13億人民的選擇與追求;以台灣之小,希望大陸能尊重台灣兩千三百萬人的選擇與追求,想必也可以被理解。

兩年前寫給您的信裡,我曾經提到:以中國大陸今天巨大的經濟實力,以銀彈而非砲彈淹沒台灣並非難事; 但事實上這可能不但不利於台灣,也不利於大陸。

因為台灣對中國大陸而言的真正價值,在於彼此可以進行「較勁的合作」。

對台灣來說,只有較勁而沒有合作,會形成無謂的衝突;只有合作而沒有較勁,會在不知不覺中養成倚賴而被淹沒。「較勁的合作」的價值,不言自明。

對中國大陸而言,經濟力量大到可以吞併台灣卻不為,讓台灣持續成為「較勁的合作」對象,也有價值。

台灣經濟的活力,相當程度立足於不同於中國大陸的政治與社會體制。中國大陸如果只想借由強勢的經濟力量就把台灣沒入,將發現不過多了一個相當於大陸三線省市,不如雞肋之地。相反地,當時我說,「中國大陸如果真正尊重一個『通過實力的較勁而相互合作』的台灣,那我們也可以提供中國大陸任何其他省市都無法提供的資源和動能。」

從這個角度來看,最近中國大陸一家IC 集團為了要投資台灣IC設計產業的許多動作與發言,不無令人遺憾之處。

該集團有中國的國家隊背景,其負責人購併美、韓等國的廠商不得,進而想整合兩岸IC產業的資源,其急切可以想像。

但是該負責人聲言「台灣 如果不讓我們投資,那我們就禁止台灣生產的產品在大陸銷售」,則有多重爭議。

其一,這種發言語帶威脅,是 中國大陸不可能對拒絕其購併企業的美國、韓國所說的話。但卻對台灣說了。

其二,兩岸之間的往來,包括簽署ECFA 而不是一般WTO的貿易協定,本來是要證明彼此的來往,可以立足於優於WTO的原則和基礎。現在中國大陸把不會對其他WTO貿易伙伴所說的話卻拿來對台灣說,從根本動搖兩岸好不容易建立的互信基礎。

當然,這種發言也不符合您三個月前在新加坡發言時所強調的:兩岸有能力、有智慧解決自己的問題。

而事實上,如果兩岸能體會較勁而合作的作用,不只IC產業,許多產業都可以共同開展大不相同的新局。

對中國大陸而言,有一個較勁而合作的台灣的價值,應該還不只在經濟層面。

近三十年來,中國大陸與台灣,一直在走兩條不同的路子。
中國大陸在經濟發展與國力躍升上展現了「有用之用」的極致。台灣則在政治民主與社會多元價值的發展上一路探索「無用之用」的力量。

今年2016年,是文革五十周年。

在五十年前,兩岸軍事力量尖銳對立的時刻,很難有人相信台灣這個蕞爾小島在經濟上的種種努力,將在日後對中國大陸的發展有什麼大用。

今天,兩岸經濟力量差距對比明顯的時刻,可能也很難有人想像台灣即將展開新的生活觀、價值觀的調整,以及包括憲政在內的改革,對日後中國大陸有何可用之處。

但是如果我們彼此都多相信一些時間的作用,再五十年後回顧,很可能又有今天回顧五十年前之感。

我會寄一本我寫的《如果台灣的四周是海洋》給您,得便或請過目。

如果您想要多瞭解一些台灣這次選舉與生活觀及價值觀的變化,也歡迎到我的臉書來看一下我們對一些年輕世代參政者的訪問。

新年,祝
如意

郝明義  謹啟

2016年1月5日

註:2014年3月9日
<在越走越近與越離越遠之間- 給習近平主席有關兩岸服貿協議的公開信> http://bit.ly/1RVSRgB

郝明義Rex How 的相片。

Comments

Previous
2016 年 1 月 4 日,20:57
Next
2016 年 1 月 5 日,10:30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