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 12 月 18 日,13:07
P 隨筆
【當上帝要和心臟醫師算總帳的時候…..】
(更正時間,重新貼的)
1.
有兩個近的理由讓我很期待魏崢大夫所寫的《知心》這本書。
第一,是今年連續有朋友因為心肌梗塞而離世。上半年有鄭問,快年底有翁嘉銘。尤其天氣一冷,新聞上不少因為心臟出了問題而死亡的人。怎麼想,都覺得要對心臟多些了解。
第二,是前一陣子王唯工教授去世,我讀他的《氣的樂章》,從他說的血液循環的共振原理,讓我對心臟增加了好奇。想從另一個角度多知道心臟。
2.
也有一個遠的理由。
就是實在期待很久了。從五年前我們主編劉鈴慧開始邀魏大夫寫這本書,很早就等待這本書面世。
魏大夫是醫治心臟的專業權威,由他來寫一本幫助一般人了解心臟的書,不作第二人想。
但是一如他醫治心臟時講究的精細與深入,他在寫這本書的時候也是如此。還不只寫作,對插畫如何才能做完整的表達,以及最後的圖文版面如何搭配才方便讀者領會,魏大夫都親自注意到每一個細節。
所以現在能在五年後出版這本書,已經是很令人開心的事了。
3.
魏大夫在序裡寫他為什麼會同意寫這本書的理由:
「在行醫的過程裡,我確實也感受到民眾對於醫學常識的不足。比如說,醫師為了治療便秘,開立每天兩顆的軟便劑,下次患者來主訴是拉肚子,他們壓根沒想到那是藥物造成的。……
「固然病人要遵從醫囑,但是自己也應具備醫學常識,否則不多做了解、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甚至被醫療所害。雖然我們都說隔行如隔山,但是我覺得為了自己,基本的醫學知識是必要的,也因此答應出這本書。」
因此,他說他寫書的理由,其實也就是讀者為什麼應該讀這本書的理由。
確實,「鋼筋水泥鑄造的房子平均也只能使用 50 年,而人體的引擎心臟,每分每秒不停止地工作、沒有一例一休,從不喊過勞,更不會罷工,每天高高興興地輸出大約七公噸的血液到全身,那是何等奇妙的器官?」
但顯然,大部份人都沒有好好認識自己身上形同總開關的這個器官:「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公佈的資料顯示,心臟血管疾病仍是造成全球死亡的頭號殺手,每年全球大約 1,710 萬人因此而死亡,占全球總死亡人數 31%。」
也因此,魏崢說:「人雖然沒辦法違逆春榮、秋枯、老、病的自然現象,但若能即早發現問題,做正確的診治,還是可以遠離病痛的折磨,保有健康與好品質的生活。」
4.
《知心》這本書有許多篇章。有些是認識心臟的,有些是認識心臟疾病的,有些是了解如何治療及術後保養的,有些是預防和健檢,以及如何和平共處、自我評量的。這本書可以全盤認識,也可以挑自己特別關注的篇章閱讀。
魏大夫治療了這麼多心臟,回顧起來,他這麼說:「心臟醫學的發展,在醫學範疇中算是較稚齡的一門學科,過去說到心臟手術,是不可能、而且神聖不可侵犯的禁地」,但是最近「短短數十年裡面,由於器材與藥物不斷地進步,讓心臟醫學的發展,締造了無數的里程碑」。
也因此,他說:「醫學常常違背上帝的意旨,把該到天堂去的人又留了下來,心臟壞了可以修補,修補不了的再加個機械馬達,再不行,就換個其他人身體不需要、但也堪用的心臟續命。我擔心,我們醫師到了天堂的時候,上帝會跟我們算總帳。」
這麼說,我就又看到他說了一句話:「為了避免心臟成為我們的心頭大患,不妨先從瞭解它、與它成為『知心』朋友做起,不要把所有違背大自然的責任都讓醫師承擔。」
12月20日(星期三)早上十點,在振興醫院的行政區 第一會議室,有一場《知心》的新書發表會,歡迎大家參加。
振興醫院:台北市北投區振興街 45 號
(昨晚貼的那一則錯把 12月20日寫成 周二,應該是周三。所以重新另貼一則在這裡。)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