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o hero

2020 年 10 月 31 日,21:56

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看了一天書,剛準備上網看看今天同志遊行新聞,卻看到了史恩康納萊過世。
不滅的007。並且可以不只是007的007.
感謝他在銀幕上帶來的愉樂,也感謝他在銀幕下帶來的啟發。
Sean Connery: James Bond actor dies aged 90
BBC.COM
Sean Connery: James Bond actor dies aged 90
He was the first to bring James Bond to the big screen and played the role seven times.

2020 年 10 月 31 日,09:58

B 閱讀C 出版P 隨筆
這個周末本來就為這些時間的安排在傷腦筋:
一個出版計劃的簡介要寫,
一個出版計劃要討論,
一個網站改版計劃要整理,
手邊七本書要看,
一個攝影展要去,
一個不能不出席的餐聚,
再加上不能忘了自己的小說要寫。
偏偏今早一打開這本書,就根本放不下。
真是苦惱啊。不過苦惱中有快樂。
這真是很萬聖節的早上啊。

你同意的句子是否超過七個

B 閱讀C 出版P 隨筆
【你同意的句子是否超過七個】
以下十二個句子裡,看你同意的是否超過七個:
1. 常看到主持人滔滔不絕或搞笑損人,很少傾聽來賓想說什麼或鼓勵來賓深入話題, 因而話題往往流於膚淺。
2. 人之所以覺得寂寞,就是因為不被傾聽。
3. 現代生活鼓勵我們要傾聽自己的內心、傾聽內在的聲音、傾聽直覺,卻很少鼓勵我們仔細、用心地傾聽他人。
4. 我們在聚餐、工作會議,甚至跟家人吃晚餐時, 進行著一場又一場充耳不聞、雞同鴨講的對話,一心想要主導對話,而不是聽對方怎麼說。
5. 沒空聽人說話或根本懶得聽。傳簡訊或 email 還比較快,因為可以視留言的重要程度決定要投入多少心思;如果覺得無趣或尷尬,直接忽略或刪掉即可。面對面說話太麻煩。
6. 傾聽的重要性絕對不遜於表達。因為缺乏傾聽而引發戰爭、傾家蕩產、友誼破碎的例子所在多有。
7. 從來沒有人因為傾聽過頭而丟了工作。
8. 母親的溫柔安慰、情人的呢喃細語、良師的指引、上司的責備、 領袖的信心喊話、對手的嬉笑辱罵,都是形塑我們的力量。不懂得傾聽、選擇性傾聽, 或是拒絕傾聽只會阻礙我們瞭解世界,也剝奪了我們進步提升的機會。
9. 大自然給人類 一張嘴、兩隻耳朵,無非是要我們多聽少說。
10. 傾聽並不是在別人滔滔不絕時保持沉默那麼簡單。剛好相反。所謂的傾聽,很多時候關乎你如何回應, 能不能引導人清楚表達出內心的想法,並在過程中也讓自己的想法成形。
11. 要是有人講一件事超過三十秒,你的頭就會低下來,不是低下來沉思,而是讀訊息,尤其是跟你意見相左的人。
12. 「你認識的人裡,誰會傾聽你的想法?」聽到這個問題,你會愣住。很久才能想出一個人,或者還是想不出來。
如果你同意的超過七個,應該讀這本書:《你都沒在聽》 。(以上所有句子的觀點和論述,都出自於這本書。)

2020 年 10 月 29 日,21:29

B 閱讀C 出版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海狗房東說:
「這星期六會到台中歌劇院的非常圖像空間裡,用不同的角度再來看這本書。在這一場講座中,會一次看到十個不同版本的《漢賽爾與葛麗特》繪本,我覺得特別適合以下的朋友一起來參加、討論:
1. 對比較不同版本作品有興趣的研究型讀者
2. 對特別版本有興趣的獵奇型讀者
3. 希望靈感獲得刺激的插畫家或文字工作者
4. 尼爾.蓋曼的書迷
5. 單純喜歡聽故事且想要體會故事魅力的任何人
6. 以前喜歡收看玫瑰瞳鈴眼或藍色蜘蛛網節目的人
(關於最後一點,沒看過沒聽過的人請保持沉默,請不要炫耀你們的青春)」
—————————
■ 講題|重返糖果屋──從尼爾.蓋曼的《漢賽爾與葛麗特》談起
■ 時間|10/31(六) 15:00-16:30
■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5F image3非常圖像空間
■ 講者|海狗房東(繪本創作者)
〈一起來聽海狗房東說故事〉
相信昨晚撥空來信義誠品夜講堂,聽

海狗房東 繪本海選

講《漢賽爾與葛麗特》故事的大小讀者們,一定深深感受到海狗房東說故事時,現場流竄著奧妙的氣氛、神奇的魔力,以及繪本的文字和圖像所帶來的、懾人心魄的強大威力。

感謝海狗房東用心準備,因此他說故事的當下,在現場聆聽的我們,彷彿就像團團圍坐……

更多

2020 年 10 月 27 日,20:51

P 隨筆
美國總統大選近在眼前,很多人為之激動。
有人問我怎麼都不說說自己的看法。
我也有看新聞,但是沒怎麼特別上心。
一來因為這畢竟是別人國家的事,二來我覺得不論川普連任還是拜登當選,台灣都不免各有得失,所以覺得還是好好忙自己的事情比較重要。
我們就好好祝福美國吧。

https://www.facebook.com/rexhow.dna/posts/3761111347256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