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o hero

2016 年 3 月 19 日,17:00

P 隨筆

「這篇報導說我生氣的時候會丟拐杖,你們記得有這種事嗎?知道是誰說的嗎?」
看完這期壹周刊的報導,我在主管會議後問大家。

「絕對不是我,我是你扔書的那個階段,你扔拐杖我也沒趕上。」第一位回答。她跟我一起工作時間最長,三十三年。

第二位回答:「我在想,你如果把拐杖丟掉,應該會摔倒吧?」

「我是你扔文件的那個階段。」第三位說。

第四位和我一起工作的時間最短,十八年。他的回答是:「別問我噢,我認識你的時候你都開始坐輪椅了。要問我的話,我會說你都在練習丟輪椅。」

南無阿彌陀佛。
先向我壞脾氣曾經波及的人致歉,真心地。
再來慚愧,我的修行實在還差得太遠了。

ps. 補一個鏈接,壹周刊這篇報導的:http://www.nextmag.com.tw/magazine/people/20160311/36259726

郝明義Rex How 的相片。

2016 年 3 月 18 日,22:40

P 隨筆

『吳介民表示,儘管蔡英文曾表達台灣經濟不應過度依賴中國,卻對兩岸貨貿談判不表態,選舉期間這樣的「不表態」可以理解,但現在大家還是不了解民進黨的真實態度為何? 若未來要重啟服貿談判、接受貨貿結果,恐會面臨公民團體的質疑,以及「天然獨」青年世代的抗拒。』

http://www.storm.mg/article/89983

經濟民主連合18日舉行318學運兩周年的座談會,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吳介民表示,民進黨執政後,如何處理台灣與美國、中國的關係,是新政府…
STORM.MG

2016 年 3 月 18 日,10:08

P 隨筆

獨立出版聯盟七年前第一次參加台北國際書展,連續每年都以他們別出心裁的展位設計和活動規劃,成為書展吸睛焦點之一。

最近台北書展基金會在進行比較大規模的參展者意見調查和訪談,以為下階段的改革做準備。我也被授權進行一些工作,因此請南方家園的子華幫我聯絡獨立出版聯盟。

他們約我在一個很特別的地方見:中華路一家KTV。等我和書展基金會的同事到達,一開門,有二、三十人。原來這個聯盟從最早只有一人、逗點、南方家園開始,到今年已經有24個成員,而出席KTV會議的就有15家。

他們對今年書展的成效感到滿意,所以那天準備在展後第一次內部會議後歌唱慶功,因為我們說要訪問,所以特別讓我們來中間插花。只不過我們討論得太熱烈,竟然從六點半到八點半,幾乎把他們原定的歡唱時間全部佔用。

我有一年多沒進KTV了。看大家拿著唱歌用的麥克來開會,也是新突破。

我們聽了很多熱情的回應,很有啟發的建議,感謝不盡。
最後我無以為報,只能唱一首《向前行》獻給他們。不過那天沒有事先喝點酒,所以真成了亂吼一頓。:)

逗點的夏民事後寫了一則帖子,把他那天在現場談他參加書展的感動用文字再陳述了一遍,真誠感人。他也邀請大家在3月24日晚上七點半去他的「讀字書店」聽他和衛城的莊瑞琳對談書展。
他們說是要「談我們深愛的書展,談我們心目中的書展,談未來的書展。」還提供了這麼一段演講資訊:「救苦救難機器神,現身吧,地方的出版社需要您!——從台北國際書展出發,搜尋台灣閱讀市場的動力引擎」。

https://www.facebook.com/sharkychen/posts/10153461438877083?pnref=story

再次感謝獨立出版聯盟的各位朋友。

郝明義Rex How 的相片。

2016 年 3 月 17 日,19:41

P 隨筆

在靜宜演講完之後,謝英俊來接我和陳季芳去他在日月潭邊伊達邵的「秘密基地」。這是我們去年訪問他的時候就訂的約,今天終於成行。

在路上,我一直在好奇一件事:謝英俊這麼頻繁地飛行對岸和世界各地,為什麼每次回到台灣還要從桃園去豐原,再開大約一小時的車回到這裡?我雖然也常飛,但回到台灣就不想再移動。

我問他,他說:「你到了就知道。」

還真的。我們到了都天黑了。但仍然一下子被這裡迷住了。

謝英俊本來是為竹科設計高科技廠房的建築師,九二一地震之後,他為災區工作,一路研發出新的工法,成為蔣勳所說的建築業的「救贖」。

謝英俊從九二一災區重建開始就住在這裡,一住十七年。這些他為災民蓋的房子也就是他的家。

簡樸、便利、粗獷、大自然、生命力,又加上Wifi 可以讓他用一台筆記電腦就和世界各地一起工作,混合出一種不可抗拒的魅力。

他帶我去看看今晚要借住的房間之後,生起火烤肉,我趕快拿出電腦,體會一下在大自然中工作的快感。

2016 年 3 月 17 日,07:13

P 隨筆

「警總」不該主持轉型正義

林全組閣,蔡英文說是「改革內閣」。到底是不是,接下來我們可以看一個指標:看他們任命的原能會主委是什麼人。

很多工商大老期待新政府拚經濟,提升台灣的經濟力量。但是今天要看台灣的經濟,不能不同時看能源和生態環境。

過去的思維,突出開發至上、出口至上的經濟政策,把能源政策看作是配套,生態環境則不惜當作是這些配套下的犧牲品。

今天要改革,不能再因循這種思維,而要三位一體,同時為經濟、能源、生態找出解答。其中,能源尤其在一個關鍵位置上。我們幾乎可以說,只有當能源政策有翻轉性的、突破性的思考,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才可能達成和諧的均衡。

然而,能源政策想要有翻轉性的、突破性的思考,首先要進行一場轉型正義,先好好地檢討過去的能源政策出了什麼問題。

台灣的能源政策一直被兩個單位綁架:台電和原能會。

台電的問題,是他們的名稱明明是「台灣電力公司」,卻把自己搞成了「台灣核電公司」。如果說核電的發電比例有多高倒也罷了,卻偏偏只有百分十多一點。

原能會的問題,是他們明明是「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卻把自己做成了「台灣核電公司的原子能委員會」。原能會身為台電的主管監督機關,卻縱容屬下的核研所去承攬台電的大筆業務,裁判兼球員,自毀立場。
然而即使2012年監察院針對核研所在那之前三年間承包台電及其相關基金會共四十四件,總計八億元以上計畫提出糾正案,他們仍然我行我素,次年照樣承攬。說他們「恬不知恥」、「目無法紀」,毫不為過。

過去原子能委員會和台電膽敢如此,是因為有擁核的國民黨政府,以及國民黨過半的國會所包庇。現在民進黨完全執政,首先該體現改革的,不在這裡,更在哪裡?

所以,不論是為了實現非核家園的主張,還是要加快腳步適當地處理核廢料、開發替代能源,蔡英文政府都該進行能源政策的轉型正義。其中第一件事情就該打破能源政策的黑箱,徹底拆穿台電和原能會之間的勾結實況,這樣才能切斷台電和原能會的利益輸送,進而讓原能會恢復主管監督機關應有的作用。

新政府可以賦與原能會的任務和角色有多種可能,讓它恢復台電主管監督機關的作用只是最基本的一步。

所以,我們雖然不知道什麼人適合當原能會主委,但可以確定一件事情:原能會既有系統的人,尤其是出身核研所的人,不適合當原能會主委。

為什麼?
想想看:政治的轉型正義,你能指望過去在警總的高官來主持嗎?

同理,在能源政策的轉型正義中,怎麼可能指望過去和台電勾結的原能會出身的人,尤其是實際承攬台電業務的核研所的人,來主持原子能委員會?
過去置身於這個利益輸送網絡裡的人,怎麼可能打開黑箱、揭發內幕、切斷相互的掩護?要他們來推動非核家園,不是請鬼拿藥單是什麼?

有人說:原能會的主委,不找原能會出身的人,不找有核工背景的人能找誰?

不妨想想看:我們曾經如何推動國防部長文人化?為什麼要推動國防部長文人化?

我們期許不是軍伍出身的文人來當國防部長,從消極面是為了避免軍人干政、推動軍隊國家化,從積極面是推動軍隊現代化管理,並提出超脫傳統的戰略思維。同理,為了避免能源政策被核電綁架,為了真正推動非核家園、超脫傳統思維開發新能源,為什麼不能在過去原能會系統、核工以外的人裡找到主委人選?

內定政務委員的張景森前兩天主張核一核二廠趕快進行目前的乾式儲存案,已經引起劉黎兒等人的抨擊。張景森稍微用功一點,看看民進黨立委鄭麗君去年十二月辦的公聽會,就該知道這個乾儲案有什麼危險。

所以,張景森會提出這種主張到底是他個人的懶惰,還是民進黨執政了之後就換了位置換腦袋,接下來看看林全選什麼人當原能會主委就比較清楚了。

希望還沒上台的蔡英文政府是真心準備改革。

林全組閣,蔡英文說是「改革內閣」。到底是不是,我們可以看一個指標…
APPLEDAILY.COM.TW|作者: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