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o hero

便宜觀光團式的健保 你滿意嗎?–醫藥觀察系列六之五

K 健康/醫療/社會

本文同時刊載於 2008.09.29 聯合報

有「台灣人對健保的滿意度名列世界前茅」的說法。這裡的「台灣人」不知道是誰,但一定不是醫護人員。

醫護人員對健保體制最大的不滿,就是專業報酬的不合理。不論醫師、藥師、護理人員、技術師應有的專業待遇,都無法從健保給付制度反映出來。以醫師的門診費為例,由於沒有疾病複雜程度以及初複診的區分,不論哪一科的醫師看哪一種病人,不論他用一個小時還是兩分鐘來看一個病人,健保支付一律是二○七點。

對於醫護人員的這些不滿,享受著看診便利、保費便宜的病人,很可能無動於衷。因為:一、覺得醫生的不划算,就是病人的划算。二、覺得醫生的收入本來就高,所以他們所說的「不合理」是無病呻吟。三、現行的健保體系及醫院制度造成醫病間的種種糾紛和嚴重對立,根本不覺得有必要為醫生著想,甚至覺得活該。四、覺得現在健保體系問題的複雜已經超出自己能理解的範圍,無能為力。

病人到底需不需要關心健保制度下醫護人員的報酬?可以打一個出國觀光的比喻。

出國觀光,有各種方法。有些人以為最划算的,是參加團費愈低愈好,去的觀光點愈多愈好的觀光團。其實,這種觀光團雖然便宜,但是有兩個問題:一、吃住安排都很差,產生糾紛。二、旅行社會另外安排很多shopping,從中賺佣金回扣。

現在台灣的健保體制,就像那種收費很便宜的觀光團。旅行社從團費賺不到利潤只能另玩花樣,醫院在現行健保制度下都會玩到病人的身上。不同的是,旅行社犧牲的是觀光品質,而健保體制和醫院犧牲的則是生命的品質。

「全民健保」的初衷,是為提升健康而設,為照顧弱勢族群而設。而健保實施了這麼多年的實情到底又如何?

由於醫師待遇的不合理,醫生選擇科別,愈來愈往輕鬆的傾斜。二○○六年台大內科住院醫師一年升二年時,百分之四十跑去其他輕鬆的科。排名第一的是皮膚科。婦產科醫師也愈來愈少,二○○六年全國醫院招一百二十名婦產科醫生,第一次只有四個人報名。小兒科醫生,個人開業的雖然還很多,但是在醫院上班的愈來愈少。離都會區愈遠愈慘,有的縣,夜裡找不到一個小兒科醫師。

普遍來說,貧富差異或城鄉之間的健康差距,絲毫不見縮小。「台東居民今日之健康狀態,比台北市市民三十年前還不如。」國家衛生研究院的溫啟邦教授說。

國民的整體健康情況與指標只有惡化,看不到往上的跡象:吃藥過多或吃錯藥的情況不受重視;台灣的洗腎率名列全球第一;提早洗腎,不但影響數萬人之生活品質,因洗腎而得C型肝炎,後果比洗腎嚴重得多;把便宜的健保當成看病吃藥的靠山,繼續吸菸、嚼檳榔、肥胖不運動的人,比比皆是;癌症在一九八二年頭一次成為國人死亡人數排名第一的病因後,不但持續蟬聯第一至今,一九九六年死亡人數超過第二名加第三名總和,二○○二年死亡人數更超過第二加第三加第四名總和。

相較於美國癌症患者,從一九九○年代開始逐年下降,今天已減少一半,我們的健康落後,是十分顯著的。

最後,還有一個課題。任何行業都會良莠不齊,不免有害群之馬,醫生也是。但是現行的健保制度,卻是從機制上造成劣幣驅逐良幣,以及醫療糾紛層出不窮的結果。「台灣病人死於醫療錯誤之人數可觀,至少每年八千人。」溫啟邦說。

你對便宜的觀光團式健保制度,仍然覺得很滿意嗎?

讓我們開始來練習對待政見

F 文化相關G 政府與政治H 我們的希望地圖

本文同時刊載於08.09.26《中國時報》


 馬英九總統承諾在新政府就任後,對「我們的希望地圖」的回應,有了進一步發展。九月十五日,行政院來函,從我們的<綜合分析報告>中,選擇了四十一個希望正式回應。 
政府在當前要面對、處理的事務如此之多、之急的情況下,仍然撥冗注意這件事情,把一項政府與公民的對話行動,又往前推動一步,非常感謝。也想就接下來的情況,做些說明。  在這個行動一開始,選前和兩位總統候選人溝通之前,我們就說明了初衷:「如何監督政治人物(不只國家領導人),使他們不要亂開空頭支票,並實踐自己做過的承諾,是民主社會一個很大的課題。傳統的大眾媒體不是不能做這件事情,但是畢竟有其局限,一來主動權在媒體身上,二來媒體可能因為突發的其他新聞等因素而轉移焦點。」何況,除了突發事件的新聞版面排擠威力之外,政治人物自己也懂得如何「生產」新聞來轉移大家的注意焦點。事過境遷,大家很容易就忘在腦後。

幸好我們置身於網路時代,可以利用新的工具,嚐試做些過去的公民所沒法做的事情。掛在網路上的東西,不必擔心新聞排擠的問題,不必擔心大家一時的忽略就難以重拾記憶。因此,我們的設想是:如果「我們的希望地圖」上的某些希望是新總統承諾實現的,那可以掛上網站,然後讓網友每年回來一次,和新總統進行溝通,了解這些希望被實踐的情況,這樣,追蹤、監督政治人物的政見與承諾這件事情,就可以有更進一步的意義與作用了。 
此外,在什麼時候把這些希望送給總統候選人,也是個重點。我們不想在選前就把希望整理出來送給他們,以免爭搶選票、奔波趕場的政治人物只是飢不擇食地,或是心不在焉地全盤答應,事後又七折八扣。所以,我們的「遊戲規則」是,即使候選人答應參加這個行動,我們還是會在他當選之後,才把整理出來的希望送給他過目,給他一段思考時間,然後請他選擇出可以回應的希望,再把這些希望掛上網站,當作未來追蹤、檢驗的標的。 這就是選後我們把希望地圖的<綜合分析報告>送給馬英九總統當選人,然後在新政府就任後近四個月,由他的內閣充分考慮、選擇之後,做了針對四十一個希望回應的由來。  所以接下來我們要進行的事情是:一,即日起,把行政院的這些回應放在網站上(http://hopemap.net/forum),以供網友進行滿意度的評分,投票期間至10月20日止。111日再彙整投票結果,在網路上公布。二,「此後,每年520那一天,網友將回來看新政府提出的這些政策的進度與表現,進行滿意度的評分。新總統對於這些評分如果覺得需要答辯,可以在網上提出解釋。然後,希望地圖的網友根據他的答辯,再來提出一次滿意度的評分。」而這樣做的目的是,「如此一年,兩年,三年,四年的累積,希望地圖的參與者就可以根據這些希望的政策實踐程度,當作給這一任總統打個考績的基礎了。」 因此,應該可以這麼說,「我們的希望地圖」固然重視許多希望的被重視,但更重視的應該是一個如何促使政府和公民雙方,都練習對待政見,以及政治人物承諾的一個機制。 這種一年一次的對話,對政府固然有壓力,也有意義。首先,政府每年定期就自己的施政承諾做一次檢驗,可以持續有機會進行自我管理的提醒。第二,政府可以就政見的實現情況,養成和公民定期對話的習慣,有助於民主政治往更理性的境地提升。不必總是要到競選期間,才比賽聲嘶力竭,然後在聲嘶力竭中開出一些下次任期難以兌現的支票。 最後,這種練習對我們公民也有意義。過去,我們就聽過「政見是可以不必兌現」的說法,所以,「政見」到底應該如何對待,顯然對我們公民來說都還是個課題。而一年一度和政府理性的溝通,溫和但是堅定而持續的監督和檢驗,應該有助於許多人從「選民」過渡而成為「公民」。 

現在,政府的回應來了。接下來的,就看我們公民如何回應了。歡迎大家到「我們的希望地圖」網站來回應。

換一個擁抱的姿勢

E 人生回顧F 文化相關G 政府與政治

本文同時刊載於08.09.19《中國時報》。這裡的文字略有調整。

我十八歲從韓國來台北。那天晚上,飛機到了台北,出了松山機場,外面天黑黑的,下著雨。有一個朋友的姐夫來接他,問我有沒有人接,我說沒有,他們就邀我去他家住一晚,第二天再送我去學校宿舍。
我的台灣記憶就是這樣開始的。那個一切都未知,未知裡有黑暗,黑暗中卻充滿著各種可能的印象,是永不會消失的。

一九八七年,我在松山機場附近上班。冬天的台北,早晨上班等在紅綠燈口的時候,抬頭看到的天空雖然是灰濛濛的,但卻可以感受到臉頰為之微微發麻的震動。解嚴前後,台灣的空氣之中,充滿著可以實質感受到的震動。

一九九○年,我去中國大陸出差。回來的時候,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出國之前鬧得不可開交的國民黨主流與非主流之爭,有什麼最新發展。偏偏一路就是沒有台灣報紙可看,勉強拿起香港報紙來翻翻,看不到什麼相關新聞,但是等飛機一落桃園機場,就知道從報紙到電視,從大街小巷到計程車,沒有人不在繼續為政治熱加溫。

我那是第一次體會到,台灣幾十年的政治禁忌打開之後,像是開閘的洩洪,不可能在幾年之內停止。而大眾媒體基於為「大眾」的興趣服務,難以不為政治熱加溫。但,那也是window 3.0風光登場,微軟才剛要開始改變這個世界的時候。所以想到身為書籍的出版者,可以,也應該避開一些大眾話題,以政治熱之外,政治熱之後的議題,為讀者做點事情。於是我出版了一個Next系列。

我的心底,一直在好奇,台灣的政治熱到底會燃燒多久。到底什麼時候我們才會邁出這個政治熱,而進入下一個階段?五年過去了,十年過去了,四周絲毫沒有任何停止的跡象。政治熱仍然在到處都燃燒得很歡。即使是今年的總統大選也仍然如此。

所以前一陣子,有天中午和朋友吃午飯的時候,倒突然有個感受。
談論著最近不論大家是屬於哪一個陣營,都為政治人物的種種而感到失望、疲累、無力,我頭一次覺得等待了快二十年的答案,終於浮出來了。任何事情,都不會發生得沒有另一面的意義。大家為政治人物的種種而感到失望、疲累、無力的時候,也是政治熱可以開始降溫的時候了。

在我自己的心裡,倒把今年,二○○八年,和一九八七年那個感覺到空氣中有震動的台北連繫到一起了。我跟朋友說,「今年才是我們的解嚴元年吧。過去二十年,不過是『後戒嚴』的二十年。」過去二十年說是「後戒嚴」,因為太多人為之燃燒的熱情、借用的工具、偽裝的外衣,都仍然是取之於「戒嚴」。而只有當這些延續自「戒嚴」的熱情、工具、外衣都耗用到難以繼續使用的現在,我們才可能真正開始準備進入「解嚴」的時代。

就算從一九五○年算起台灣也「戒嚴」了四十年。如果我們才只花二十年就能渡過「後戒嚴」的階段,那是很快的一段時間。

朋友看我說得開心,就問我自己準備怎麼開始面對這個新的階段。

我把十八歲來台北的那個晚上的感覺說了一遍。我還是覺得我看到的是一個天黑黑,下著雨的晚上。但是未知裡有黑暗,黑暗中又充滿著各種可能。
我回答他:「我還真不知道要怎麼擁抱這種可能,但是我知道一定要改變我的擁抱姿勢就是了。」
也因此,把這段對話記了下來。
 

病人要提出「我們的主張」–醫藥觀察系列六之四

K 健康/醫療/社會

本文同時刊載於 2008.09.15 聯合報
台灣的醫療機構裡有兩隻看不見的手,一隻叫「健保給付體制」,一隻叫作「醫院(佣金導向的)利潤中心體制」,形成了許多問題。要說明這些問題,先得從「健保」談起。

到底什麼是「健保」?我們想想「健保」沒有出來之前是什麼情況吧。把醫療比為消費行為來看的話,那時候病人(買家)和醫療機構(賣家)是直接交易的。所以當時買家最擔心的是生病的費用重,買不起;另外,醫療機構則擔心病人付不起,所以住院還要先收押金等等。有了「健保給付體制」,就是在買家和賣家之間,出現了一個政府出面設立的「中間人」。由政府出面來成立健保這個「中間人」的立意良好,幫病人解決自己買不起的問題,幫醫療機構解決病人付不起的顧慮。

Keep reading

繼續前進!卡恩

F 文化相關

*本文同時刊載於2008年9月12日的中國時報

我是在二○○二年知道卡恩(Oliver Kahn)的。

那年世界杯足球在韓國和日本舉行。韓國有荷蘭的神奇教練希丁克領軍,加上佔了地主國之利,場場有數萬名「紅魔」加持,一路過關斬將,把義大利、葡萄牙、西班牙隊都踩到腳下。這些比賽雖然不乏爭議,也有歐洲隊憤怒地抗議裁判不公,但是「淺底鍋」個性的韓國人毫不理會,越發為一場場勝利而自我沸騰起來。到了準決賽遇上德國的時候,韓國人瘋狂地搶訂去東京的機票,因為他們相信,最後的決賽一定是韓國和巴西之間的決戰,甚至,有人興奮地期待最終將由韓國拿下冠軍盃。

世界杯本來就是令人瘋狂的。那年韓國隊所形成的勝負,更給瘋狂中添加了一些歇斯底里的因素。

這樣,在韓國要和德國開打的前夕,外電訪問德國隊門將也是隊長卡恩的一段話,讓我像是在一個亂哄哄不可開交的屋子裡,突然聽到一個低沉卻又清楚的聲音。卡恩被問到要怎麼面對氣勢沸揚的韓國隊,他只簡單地說了幾句:「他們進一球,我們就進一球。他們再進一球,我們就再進一球。」他沒加任何形容詞,想像句,誇張語,光是從外電翻譯而來的文字,就可以感覺得到他那巨大如磐石的冷靜與堅定。我馬上就知道,要認識這個人,要好好地看德韓之戰。

卡恩真沒讓我失望。我目睹了在全韓國(場內加場外)人瘋狂的吶喊加油聲中,一個門將隊長不但發揮一夫當關的氣勢,更率領他的隊友有條不紊地有攻有守,澆熄了韓國人的狂熱。那年,德國隊雖然最終在決賽中輸給了巴西,但是卡恩的傑出表現,仍然使他成為世界杯有史以來,頭一名以守門員身分而得到「金球獎」的人。

我這樣成了卡恩的粉絲,追蹤他的許多光榮足跡。隨著看他一幕幕撲、擋、搥、拍看來必進之球的神奇身手,看他像頭大熊(另有人形容像獅子)一樣對敵手怒吼,對自己隊友嘶喊的神情,也比較知道他為什麼又有「卡恩大帝」(ing Kahn)之稱。

卡恩的二十年球員生涯中,2000年至2001年德甲聯賽的最後一場比賽,最可以看出他的價值。卡恩所屬的拜仁慕尼黑隊和漢堡隊之戰,拜仁慕尼黑隊只要打平,就可以積分勝過另一隊沙爾克04足球俱樂部,而拿到冠軍。輸球,則得拱手讓人。球賽進行到九十分鐘的最後一分鐘,漢堡隊踢進了一球,於是在另一個球場守候結果的沙爾克04足球俱樂部狂歡慶祝,以為冠軍到手。然而,就在拜仁慕尼黑隊挨了這致命一擊,軍心渙散之際,卡恩卻嘶吼著衝出來,不停地喊叫「繼續前進!繼續前進!」把一個個洩氣的隊友從草地上拉起來,鼓舞他們利用還有三分鐘的傷停時間再戰。而奇蹟也的確發生了,拜仁慕尼黑隊在傷停時間的最後一分鐘,得到了一個間接自由球機會,整個球季沒有進球的一名球員,把球踢了進去。拜仁慕尼黑隊硬是把冠軍盃從沙爾克04足球俱樂部手裡搶了回去。而卡恩從此以他的「繼續前進!」(Keep On Going!)聞名於世。事隔多年,我看著當時的報導,仍然為之心神激動。

上個星期,九月二日,是卡恩的引退賽。卡恩戴著拜仁慕尼黑隊隊長的袖標,和德國國家隊踢了他生涯最後一場比賽。現場有近七萬名觀眾,加上貝肯鮑華、穆勒等許多德國足球史上的傳奇人物出席,共同紀念這場盛事,對卡恩表達歡送、致敬與致謝。

比賽在第七十五分鐘時暫停,一名歌手站到球場上唱起《Time To Say Goodbye》,卡恩則身披拜仁慕尼黑隊旗,繞場一周向球迷告別。觀眾不停地呼叫他的名字,亮出一張張對他致意的手寫牌,球場邊的廣告告示牌則都打出了「謝謝你,奧利(卡恩的暱稱)」的字樣。卡恩的致謝詞說得簡短,仍然不見任何激動。他一個人離開球場,一路獨自走回休息室。外面的球賽又接下去了,但沒有人在意這場最後11结果的比賽,全場觀眾一心一意繼續在高呼的,仍然是卡恩的名字。卡恩只有在進休息室的門口前,拭了拭眼角,然後進去,浸身在外面呼喊他名字的聲浪中,脫下了他的球鞋。

卡恩,我沒看過你現場踢球。但是我知道那麼多人為什麼要不停地呼喊著說要謝謝你。那不只是因為你表演了二十年飛身撲球的五指神技而已,不只是因為你創下那麼多光榮的紀錄,更是因為你能在別人都放棄希望的時候,仍然能高聲嘶吼著「繼續前進」鼓舞起大家。

謝謝你,卡恩。

youtube上的卡恩引退場面,可以看下面或是這裡http://tw.youtube.com/watch?v=L-dQv7Ek9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