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o hero

一個普通讀者如何閱讀一本「天才」之書

B 閱讀

彌爾自傳*最近為《我的知識之路–約翰.彌爾自傳》寫了一篇導讀,貼在這裡。記得最早讀約翰.彌爾的自傳,有點像是去看一場電影。

彌爾,以嚴復過去譯為「穆勒」的名字,而為我們所熟悉。但是過去從中學教科書上所知道的,僅限於他在十九世紀集政治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哲學家等於一身,以及閱讀過他的《論自由》(On Liberty)。

想要讀彌爾的自傳,是因為看了一篇報導艾德勒(Mortimer Adler)求學的文章。艾德勒早年因為想當記者,輟學去報社打工,後來為了改善寫作,去上大學的夜間部課程。這時他讀到了彌爾的自傳。知道彌爾竟然是在五歲就讀了柏拉圖的書之後,艾德勒不但從此為哲學所著迷,也開始了他在大學的正式求學,最後自己在教育領域卓然成家。

我因為想知道彌爾是如何在五歲就讀柏拉圖的著作(後來發現其實是七歲),所以也跟著去讀了他的自傳。一打開書,就如同搭上一列雲霄飛車,又好像置身三維立體電影銀幕之前,五色炫目,神馳心移。

Keep reading

2007年6月13日

E 人生回顧

事情總要發生的。只是不知什麼時候,不知如何。

十年後回頭看2007613日,會說就在那一天。

記在日記裡的話,貼到布落格上,當作立此存證。

他們真的這樣使用興奮劑

B 閱讀

《越讀者》裡,我在<中學的「我考故我在」>這篇文章中這麼寫了一段話:

教科書與參考書的本質究竟是什麼?教科書,是近代有了學校體制後,對學生心智成長所提供的濃縮維他命;考試參考書,是刺激考場上腎上腺素分泌的興奮劑。至於補習班?那不過是提供大量興奮劑的轟趴。

興奮劑當然有助於你衝刺考試,但,改變不了那是興奮劑的事實與本質。

沒有父母會要自己的子女在發育成長階段的六年時間裡,只以各種維他命過活,並且以整天要他們參加提供興奮劑的轟趴為樂為榮。但是在對待自己子女心智的成長上,卻很容易如此。

Keep reading

數位時代:「郝Style」的出版私房經驗

O 活動與新聞報導

The Secret of Imaginative Publishing

「郝Style」的出版私房經驗

數位時代第153期(2007.5.1~15)P.138~143
整理=李欣岳,
人物攝影=李美玲

《風格的技術》對談專欄

 

 

郝明義(右)1956年出生於韓國,台大商學系國際貿易組畢業,畢業後進入出版業工作。1988年擔任時報出版公司總經理,1996年離職並創立大塊文化,1997年到1999年擔任台灣商務印書館總經理兼總編輯。著有《工作DNA》、《故事》、《那一百零八天》、《他們說》,譯著有《如何閱讀一本書》、《二○○一太空漫遊》。

詹偉雄(左)現為《數位時代雙週》總編輯、學學文創志業副董事長,《美學的經濟》、《球手之美學》作者。   

Keep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