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o hero

2024年12月9日 22:29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K 健康/醫療/社會O 活動與新聞報導

1.
比爾.蓋茨提出今年耶誕節假期的四本推薦書單的時候,其中有一本是從他小時候一個習慣講起。
那個習慣就是當他感到不安或無聊,或者因為不乖而惹上麻煩的時候,就會躲進自己的房間,看書、整理自己的想法,常常好幾個小時不間斷。他說,「這種將閒暇時間轉化為深度思考和學習的能力,成為了我身份的一個基本部分。」
這個習慣一直跟著他走,到1990年代微軟光芒四射之際,比爾.蓋茨每年都會有一個與世隔絕的「思考周」。七天時間裡,除了和送餐的人有些互動之外,他連電子郵件都不收,全神閱讀、思考並寫作和未來有關的事情。
也因此,當他閱讀《失控的焦慮世代》的時候,他不由得開始思考:如果他是在今天的科技環境中長大,他還會養成這種習慣嗎?小時候當他一個人在房間裡的時候,當時如果有一個可以滑來滑去分散注意力的軟體呢?如果每次他坐下來寫程式的時候,都會彈出四條新消息呢?
也就是說,他在懷疑如果當時就有智慧型手機讓他上癮的話,他還會是今天的比爾.蓋茨嗎?
2.
讀《失控的焦慮世代》,也讓比爾.蓋茨想到了另一點。
他回顧了童年生活有多麼自由自在。「我父母一半時間不知道我在哪裡,那在當時是很正常的。雖然我在這些冒險中受過傷,也在許多其他冒險中惹過麻煩,但這些經歷的益處遠大於壞處。它們教會了我韌性、獨立和判斷力,這些是任何數量的監督和結構化活動都無法複製的。」
而《失控的焦慮世代》探索今天孩童心理問題的另一個焦點,正是從1980年代之後的父母太過愛護孩子,把孩子養成媽寶,失去了過去人類長期以來以遊戲為基礎的童年,而進入了以手機為主的童年。
而諷刺的是,如今的父母在現實世界中過於保護孩子,在手機和社媒世界裡,卻又異常放任孩子,讓他們幾近可以為所欲為。
其結果則是嚇人的。《失控的焦慮世代》裡說,不算學校作業或家庭作業,如今美國青少年光是進行各種屏幕娛樂活動,每天就要花六到八個小時。三分之一的青少年表示他們「幾乎一直」掛在社交媒體上。而這個情況顯然不只發生在美國。
這也就導致全世界的青少年都在面對睡眠剝奪、社交障礙、注意力碎片化、手機上癮的嚴重問題。
3.
比爾.蓋茨的推薦文裡很特別的一個角度是,他在文章後半指出,雖然所有這些問題都令人擔憂,「但我特別擔心對批判性思維和注意力集中的影響。我們的注意力跨度就像肌肉一樣,而社交媒體的不斷干擾和上癮性質使得它們的發育變得極其困難。如果沒有能力集中注意力並追隨一個想法,無論它帶你到哪裡,世界可能會錯過那些通過專注於某事並堅持下去而取得的突破,即使快速分心帶來的多巴胺刺激只需點擊一下就能獲得。」
這不僅在呼應他一開始說他小時候養成自己孤獨集中心力思考的好習慣,也說明了養不成這種好習慣不只是錯失了好習慣的機會而已,也會格外讓自己在面對手機多巴胺的時候毫無招架之力,只能任憑自己沉淪。
4.
《失控的焦慮世代》不只在世界各地引起以比爾.蓋茨為代表的各方人物注意、推薦,從出書上市以來,才只有十天左右的時間,在臺灣也已經引發從政界、教育界、家長、老師、心理師等各界的熱烈討論。
12月13日星期五晚上7:30,在誠品松菸店有一場立法委員兼親職講師陳培瑜,和諮商心理師陳志恆的對談。他們會從更多角度,以及臺灣的現實情況,再和大家一起分享他們的觀點,以及討論。
歡迎參加。
#失控的焦慮世代
陳培瑜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2024年12月7日 22:55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O 活動與新聞報導

「感謝作家與出版社不懈的努力,無盡的付出,讓我們可以成為幸福的讀者。」—yyy這是《Openbook閱讀誌》社長莫昭平在今天的年度好書頒獎典禮上說的話。
雖然每次來參加這個典禮看到她、李金蓮、周月英三個人分工合力的付出,都很感動,但今年心情特別有些激動。想起1990年代初的某一年,余紀忠先生在《開卷》頒獎典禮上談話的一幕,雖然恍若隔世,但也就因為如此,更覺得她們三姐妹孜孜不倦地一直堅持到現在有多麼不容易。《中國時報》早已不是當年的報紙,但這三個人卻始終相信她們當年做的事情、工作方法的價值,無論如何要持續下來,真是只能大力鼓掌。也很榮幸和她們合照一張。
Amy、金蓮、月英,我愛你們!
今年大塊有《前往天堂樂園》得到年度翻譯書獎,大辣有《悠哉日記》得到年度生活書獎,也與有榮焉。
看今年得獎書單又是很精彩,決定下星期都找來拜讀一下。
Openbook閱讀誌 有10場導讀講座,全部講座請見留言區。
感謝Openbook
感謝大家。

 

今年大塊有《前往天堂樂園》得到年度翻譯書獎,主編潘乃慧上台領獎。她希望大家在注意柳原漢雅這本書及《渺小一生》之外,也注意更早的《林中秘族》。
柳原漢雅是個很有個性的作者,不肯錄得獎感言。

2024年12月6日 10:25

G 政府與政治J 核電與能源K 健康/醫療/社會

致新北市民與北臺灣的朋友們:
大家好。
打擾大家,是因為有一件事現在唯一可能暫停它發生的人,就是各位了。
這件事就是今年十二月底台電核一廠的乾式貯存要啟用、核二廠乾式貯存要動工。
過去,當國民黨在中央執政的時候,民進黨曾經和反核團體一起反對核一廠的乾式貯存的啟用。
後來,八年前民進黨開始在中央執政,輪到國民黨籍的兩任新北市長反對其啟用。
反對的理由,朱立倫曾經指出兩點:
一是核安。台電拿出來的乾式貯存方案是室外而不是室內,位置有水土環境不安全的疑慮,卻又不按圖施工,也屢屢不照審查意見修正。
二是核廢料。乾式貯存只是「暫存」的方法,環評中必須載明未來永久的核廢去處,但台電卻是空白。這樣要在新北市放四十年,形同永遠。
到侯友宜接手後,也繼續堅持這個立場,他任內的新北市消防局副局長李清安接受公視《我們的島》節目訪問時,說的一段話也很有代表性:
「新北的環境
它有山腳斷層
它有很多的坡地
它有很多的土石流
在極端氣候
這種狀況真的很危急
你要在我這塊土地
這麼危險暫時給你放
心驚膽跳的讓你放
但是請問你要放多久
你要不要告訴我
你如果不告訴我
我請問
暫時給你放 會不會變成永遠」
(請看留言區的影片 8’44” 到 9’13”)
然後,今年大選之後,前幾個月新北市卻終於放行了,所以到今年十二月底(再不到一個月),核一廠的乾式貯存就要啟用,核二廠的乾式貯存也要動工。
這到底是台電今年突然找出什麼樣的令人滿意的處理方法了?
起碼,就目前新聞所知,核一廠的乾式貯存仍然是在戶外。那怎麼會不論在中央執政的民進黨,或在新北執政的國民黨對過去核一廠乾式貯存的質疑都消失了?
今年十月,山陀兒颱風來襲,給新北金山地區活生生上演前所未見的水患後,難道他們都沒有意識到:那些山腳斷層、坡地、土石流在極端氣候下可能危急的因素,現在不是變得更危急了?
何況,台電的「暫時給你放 會不會變成永遠」?不是更需要有效、有實質內容的回答?
政治人物既然都不想直面這個問題,我唯一想到的就是請各位一起來呼籲請政府要求台電暫停現在這個核一廠乾式貯存的啟用,先經過充分的公聽會來討論。
我知道核一廠面臨法律上除役,實質上卻沒法除役的困境,需要就核廢料進行乾式貯存。但是我反對目前台電這種在山坡地的戶外,沒有任何掩蔽體的乾式貯存,遇到意外而外洩的危險太高;並且以現在的方案,等同永久貯存。
那有什麼解方?
我在2015年就去瑞士實地參觀過一個先進的室內核廢料乾式貯存場。他們也是一個小國,也沒有永久核廢料處理答案,但是他們在建乾式貯存的時候,把各種天災、戰爭、意外的考慮都納入,包括將來如何順暢運送到可能永久處理的地點,都有很清楚的處理方案。
核廢料是該進行乾式貯存,也可以進行安全的貯存。但是像台電這樣在戶外山坡地貯存,一旦貯存下去就難以運送出去,那是在給我們製造災難。
台灣這麼小,核一核二廠離台北這麼近,這件事不只影響北海岸的居民,影響新北市民、影響台北市民,也至少影響整個北台灣的人。事實上,一旦出事,是全台灣都逃不過的。
有關核一廠戶外乾式貯存危險的詳細原因,以及瑞士核廢料場對照的鏡子,我把九年前寫過的一篇文章寫在圖說裡,也轉貼放在本文留言區。相關影片也放在留言區,請參考。
敬請大家一起發聲,分享給您北部的家人朋友及政治人物,請共同關注並呼籲暫停核一廠乾式貯存的啟用、核二廠乾式貯存的動工。公開討論與說明配套,給我們一個安全透明的核廢料貯存解方。

今年十月,山陀兒颱風來襲,給新北金山地區活生生上演前所未見的水患後,難道他們都沒有意識到:那些山腳斷層、坡地、土石流在極端氣候下可能危急的因素,現在不是變得更危急了?
何況,台電的「暫時給你放 會不會變成永遠」?不是更需要有效、有實質內容的回答?
幾年前新北市消防局副局長李清安接受公視《我們的島》節目訪問時,說的一段話也很有代表性:
「新北的環境
它有山腳斷層
它有很多的坡地
它有很多的土石流
在極端氣候
這種狀況真的很危急
你要在我這塊土地
這麼危險暫時給你放
心驚膽跳的讓你放
但是請問你要放多久
你要不要告訴我
你如果不告訴我
你要不要告訴我
我請問 暫時給你放 會不會變成永遠」 (請看留言區的影片 8’44” 到 9’13”)
2015年十月我去瑞士拜訪了一家專門處理核廢料的公司 Zwilag。他們的乾式貯存方式讓我大開眼界,也讓我對台電的作法深感駭然。
台電核一或核二的乾式貯存桶都在露天的山坡下,但 Zwilag 的桶子都集中放在一棟地面的掩蔽體裡。
他們這麼做的理由是:第一防地震;第二防飛機或飛彈轟炸。台電的乾式貯存桶都在山坡下,質疑受地震或土石流影響的人很多;台灣遭受戰爭的危險,也不知道比瑞士大了多少。但人家能設想到的顧慮,我們卻統統沒有,令人不解。
第二,Zwilag 這些桶子放在室內的另一個理由,是裡面的燃料棒仍然需要散溫,所以周遭溫度需要控制在攝氏23度左右,最高不超過35度。又為了避免停電的影響,所以建築物完全不用空調設備,只使用空氣的對流及氣囪效果。
相形之下,台電的乾式貯存桶放在戶外,核能專家賀立維早就質疑過,北台灣夏天,光水泥地面溫度就可能在攝氏50度,而水泥桶表面達80度,更不說貯存桶裡面的溫度。
現場目擊他們為了防止停電,所以乾脆不用空調備,只用空氣對流及氣囪效果就能達到保持室內23度的溫效果,印象深刻。
並月,儘管他們乾式貯存桶有重重防漏保護,但是為防萬一,廠房的地板都上了一層特別的塗料,避免任何外洩物滲出,進入地下造成污染,也方便清理。相形之下,我們的乾式貯存桶就在戶外的水泥地上,完全慮不及此。
相形之下,我們的乾式貯存桶就在戶外的水泥地上,完全慮不及此。
第三,Zwilag的(使用過但未處理過燃料棒的)乾式貯存桶設計,有兩層特殊金屬材質護罩(各厚15及25公分),再加一層外有防爆(Anti Crash)並有特殊塗料的鋼筋混凝土(厚20公分),其中並有二十四小時監測輻射外漏的裝置,需要的時候可以打開,桶子重量總共118噸。(註1)
台電的乾式貯存桶,最裡層的不銹鋼桶大約17 噸,先用焊接方式封閉頂蓋,然後移送到戶外再套上混凝土及水泥兩層外箱,最後每個重約210噸。反核人士就質疑:乾式貯存桶本來就是暫存,需要再處理,可是像台電這樣把桶子重重封住,將來要處理,或者萬一有問題要打開的時候要怎麼辦?Zwilag的設計,可以對比出台電的設計有多不合理。
Zwilag的乾式貯存廠,為了緊急疏散,廠房外都隨時停放著特別設計的運送車。不論是桶子或車,都經過特別的運送承載測試。
相對地,台電在這方面做了什麼準備呢?以核一廠來說,台電在廠區內,把17噸的不銹鋼桶從冷池移送到戶外乾貯地點,是使用「多軸油壓板車」。這種車的行駛速度是每小時 400多公尺,那段1.6公里的路要開4個多小時。那請問加了混凝土和水泥護套之後,總重210噸的乾式貯存桶,如果要運送到廠外,又要使用什麼車輛,以什麼速度行駛在什麼樣的馬路上?許多反核人士抨擊台電的乾式貯存根本不是暫時貯存,而是企圖就地永久貯存,從這裡可以看出佐證。

2024年12月5日 22:48

G 政府與政治O 活動與新聞報導

「陳梅慧犧牲了大量的私人時間,無償投入協助詐欺被害人及各種的公益工作。她主動、自發地帶領我們認識這個無人能解的難題,並致力於提出可行的方法,讓遭詐騙的被害人看到希望。」
哀悼。紀念她最好的方式,是大家接續前進。

2024年12月4日 21:03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

一個叫做「小塊」的故事主角,有個煩惱。
他生活在一個其他人都又高又大的世界裡,大家都喜愛冒險,並且做一些很棒的事。但他自己卻顯得小得可憐。
他想,自己一定是某個傢伙身上的一小塊。
於是,有一天他決定出發,去尋找屬於自己的答案。
一路上,他遇見了跑步的、強壯的、游水的、爬山的,在天上飛的……
每遇到一個,他都會問:「我是你身上的一小塊嗎?」然而,大家聽了他的問題,都反問他一句:如果他身上少掉一小塊,他還會這麼厲害嗎?
小塊急得哭了出來。「我一定是某個傢伙的一小塊吧?」 他說,「我要怎樣才能找到他呢?」
那麼,小塊究竟屬於誰呢?
《小塊》(Pezzettino)是20 世紀最出色的寓言大師——李歐.李奧尼(Leo Lionni)的經典繪本。
今年出版 50 週年,跨越世代的不滅傑作。
李歐.李奧尼運用了拼貼技法與色彩繽紛的小方塊,創作出這則充滿視覺魅力的寓言故事,並生動地捕捉了孩子們在大人世界中最深切的渴望。
書中沒有具象的角色,純粹運用簡單的色塊與拼貼來講述動人的故事,敘事簡潔卻深刻,洞察人性,意涵深遠。
更難能可貴的是,李歐.李奧尼巧妙地解答了每個人心中都懷疑過的問題:「我是誰?」「我屬於哪裡?」「為什麼只有我不一樣?」這些問題讓每位讀者都能在故事中解讀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關係。
​​這本書也是我們「小塊」 品牌外文名稱Pezzettino的靈感來源。
願這部美好的作品陪伴大小讀者,走過每一段追尋自我認同的旅程。
#小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