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o hero

台灣人和物

B 閱讀C 出版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台灣人和物】
『台灣一度是「物世界」 (things world) 裡的超級大國,在上個世紀八○年 代,島嶼上櫛比鱗次的工廠,二十四小時趕工,生產著動輒以 「千萬」 和 「億」為單位的女鞋、雨傘、耶誕燈、傻瓜相機、高爾夫球竿頭與電子錶, 幾乎全世界每三個人,就有一人腳上穿的是 MIT 的鞋子。………
『台灣人對「物世界」的客觀知識的理解量 和儲備量,可能都是全世界最多的…….如果說未來的世界一定是「物聯網」的世界,那麼每一個「物」 裡面,都應該會烙印著台灣人的手印才對。』
上面這一段話,出自詹偉雄給《物裡學》新版書所寫的序裡。在同一篇文章裡,接著偉雄又這麼說:
『然而,隨著時代進展,我們對「物之所是」(things what) 的了解博大精深 之際,台灣人也逐漸明白,我們對「物之何是」(things why) 與「物之何用」 (things how) 的認識,才剛進入一個啟蒙的黎明。…….
『在成為代工王國的歷史,台灣人太早地將物的客觀理性 ( 測量、計算、分 析、管理、試誤 ) 放入生命的首要,使得經濟理性滿溢生活世界。我們大
量生產物,也對物有龐雜的數字化資料庫,但卻沒有從身體長出來的對物 的情意,沒能在生命歷程中咀嚼出物的況味,更遑論透過物來完成自身命 運的翻轉——我們都有這樣類似體驗:台灣人生產著世界最大多樣物,但生活裡卻過著最少物的一種乾涸、枯槁、遲滯的異星世界。』
也因此,詹偉雄在最後說,李明璁的《物裡學》是對這個時代的一種拯救,可以幫大家,尤其是年輕世代,望進物「裡」,也遙望台灣全新的運命。
這是一篇十分精彩的序文,論述在犀利中帶著溫暖,正好可以呼應李明璁在書裡自序所說的話:
『我對物人關係的探問之心,其實源自這樣苦澀的關懷、解放的想像。…….
『由此,自我和物件所共同構築的小小宇宙,是對我們所失去世界的小小補償。對物的收藏與解讀,成了一種建築工事,既是不同時間的堆疊、也是相異空間的混凝。在這裡頭,自我巧妙地被從外在世界的混亂與虛無中隔開,在記憶和想望的碎片中,悄悄而紮實地重建起來。』
而李明璁之所以寫《物裡學》的源起,正在於十三年前他研究室淹水之後,在清理善後過程中和他收集的一個馬口鐵玩具機器人的對話而起。(照片裡的這個機器人即是。)
3月6日,這個星期六,晚上七點,李明璁將和詹偉雄對談,談「個性人與她/他的物件世界」,也談「或許新大陸不在遠方,而在你重新發現事物的目光」。在台中的朋友,請特別不要錯過。
時間|3/6 (六) 19:00-20:30
地點|台中國家歌劇院5F image3非常圖像空間
講者|李明璁(本書作者、作家、社會學家)、詹偉雄(《數位時代》創辦人)
報名|https://reurl.cc/AgOqdZ(免費講座,歡迎報名)
物裡學 (2021復刻增修新版+全新攝影)

2021 年 3 月 4 日,12:25

F 文化相關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詹宏志感動表示,「誰說台灣人不讀書?台灣真是一個不斷創造驚奇之地。如果我們有一個理由和機會,我們確實有能力展現台灣最不功利的一面。我自己充滿對各方朋友的感激,但也感到惶恐,這12本帶著私人情感所選擇的小說,真的能符合眾人殷切的期待嗎?我已經把各種筆記、圖書攤在桌上,希望和大家一起創造一場讀書盛會。」
只有帶著私人情感所選擇的小說才符合期待啊。
還有幾天可以報名,大家把握機會:https://bit.ly/3e5FXOr
CNA.COM.TW | 作者:中央社新聞粉絲團
週三讀書會募資破百萬 詹宏志:誰說台灣人不讀書 | 文化 | 重點新聞 | 中央社 CNA
上善人文基金會董事長詹宏志將於台中中央書局辦理連續12週的週三讀書會,目前線上化募資已破百萬元,詹宏志驚喜表示,「誰說台灣人不讀書?台灣真是一個不斷創造驚奇之地。」

台北排隊奇譚兩則

P 隨筆
【台北排隊奇譚兩則】
1.
「請問這裡排隊的人這麼多,是排什麼隊啊?」
「啊,我也不知道。剛才走過來看這裡很多人在排隊,我就也跟著排起來了。」
2.
「哇,這裡排的隊好長啊,請問前面這一位排了多久?」
「我排了一個小時了。」
「那我可等不下去。謝謝。」
「不要走嘛,一起排嘛,一個小時滑滑手機,很快就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