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7 月 22 日,18:50
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大事

大事
「不採這個陪審制的理由,其實有一點點的荒謬,譬如她(蔡英文)會問說人民如果沒有法官一起討論,人民可以審判嗎?能夠裁判嗎?這樣的問法是很奇怪,台灣人民這麼好的程度來看,會比200多年前的美國的人民差?會比100多年前的香港人民差?會比12年前的韓國的人民差嗎?」
林永頌認為總統根本沒有根據,就認為人民不行,如果人民不行就不要人民參與審判,但小英又要人民參與審判,他指出:「參審制也是一樣有6個人民啊!如果說法官可以,人民不行,那參審制不就是3個法官加6個嬰兒囉?你是法官要影響那些(人民)?那就不對了,那不是真正的參審,陪審跟參審都一樣要信賴人民!」
前大法官許玉秀這篇文章,談了一個新聞,還有一個一般人可能注意不到的重點。
「在這個民進黨強押著在野黨審查司法院參審制法案的同時,7月3日媒體揭露一個消息。柯建銘總召的二兒子柯鈞耀因為是一個來自美國郵包的收件人,該郵包的內容物是大麻膏,而遭檢方命十萬元交保。根據我國最高法院的見解(107台上3489),網購毒品構成運輸毒品罪,依照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4條第2項,法定刑為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還可以併科一千五百萬元以下罰金。……」
+
「處理法案向來從容的柯建銘總召,面對排除陪審制的質疑,顯得承受超乎預期的壓力,因為甚至讓他一向所忠心耿耿維護的民進黨喪失誠信,也似乎在所不惜。他的壓力到底來自何處?合理的下一個提問,應該是:誰最可能極力阻擋陪審制?
「反對陪審制的,一般或許以為是法官,但真正最可能極力抵制的,其實是檢察官。」
【來自國際的雙響炮】
『( 日本共同社集團旗下的財經媒體NNA) 在6月25至29日之間,針對日本派駐亞洲15國內的日企員工進行問卷調查,回收問卷有1318份。評價等級分:高度肯定、某種程度的肯定、即不肯定也不否定、不太肯定及不予肯定等5項。
『結果台灣對疫情的應對獲得高度肯定,名列15國之冠,93%受訪者對台灣持「高度肯定」,剩下的7%為「某種程度的肯定」,全部受訪者均持肯定零負評…..』
今天另一則報導則說:
『《彭博社》今天(20日)評比世界上75個前沿經濟體(Frontier Economies)的防疫表現……..以三大指標作為評量依據。第一為公共衛生,衡量過去30天相對於整體人口的確診死亡病例;二則是經濟活動,參考Google上的零售業、工作場所等活動與移動數據;最後是政策,例如公共債務、撥備覆蓋率(Provision coverage)以及信用評比等。
『在這份評比中,可以看出台灣防疫表現優異,拿下冠軍!』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