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o hero

25人推薦的98 種+書

B 閱讀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25人推薦的98 種+書】

這次同事為台北國際書展期間的講座活動,策劃、邀請了共25位講者。現在書展延期,他們除了策劃其他講座之外,也推出「閱讀推坑不斷電」活動,請原先約好的各位講者各自在要講的書之外,再提供一份其他推薦書單,讓大家閱讀不斷電。總共有至少98種涵蓋了各家出版社的豐盛書單。

感謝這些講者的熱情回應:

張淑英 📣 清華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
陳怡如 📣 作家、女農
盧郁佳 📣 作家
江家華 📣 「雜誌現場」創辦人
柯倩華 📣 兒童文學研究者
吳曉樂 📣 作家
楊隸亞 📣 作家
蔣亞妮 📣 作家
朱宥勳 📣 作家、文學評論者
海狗房東 📣 繪本工作者
楊虔豪 📣 韓半島新聞平台創辦人
陳沛珛 📣 漫畫家
61 Chi 📣 漫畫家
馬世芳 📣 樂評人、廣播人、作家
沈邑穎 📣 中醫師、古典針灸派傳人
李瑋恩 📣 漫畫家
周慕姿 📣 作家、諮商心理師
王恬中 📣 作家、獸醫師
幾米 📣 繪本作家
楊富民 📣 作家、社區工作者
劉克襄 📣 中央社董事長
常勝 📣 漫畫家
陳小雀 📣 淡江大學拉美研究所及西班牙文系教授兼國際長
黃崇凱 📣 作家

請參閱他們提供的書單,也感謝我們同事一路的努力!

圖像裡可能有文字

大塊文化

🌿|閱讀推坑不斷電|#書展延期閱讀不停息

終於,大塊版本的「閱讀推坑不斷電」書單來啦!

原本預計要在台北國際書展跟大家見面的 #25位講師 聯名推坑,讓你不斷電讀好書 ⋯⋯

更多

過招:阿鼻劍前傳連載之第十八回 下篇

C 出版M 漫畫與小說P 隨筆

【過招:阿鼻劍前傳連載之第十八回】下篇

王風一點也不像他的大塊頭看來那麼笨重,倏然而至。

我急退。他的劍跟進。我還是不知道該怎麼回自己的劍,他再進,嗤然在我袖子上劃開一個口子。

「好啊!」一夥圍觀的人轟然叫好。

我臉更紅,往旁躍開。王風緊追不捨,又是一劍,我章法大亂。他劍鋒一轉,差點刺中我大腿。

「好啊!」一夥圍觀的人又轟然叫好。

我覺得額頭上滿是汗水。因為狼狽不堪,也因為驚恐。

剛才自己覺得行雲流水似的走劍感覺,全然消失。我提醒自己:要拿回自己的劍,可不能死在自己的劍下。但是耳邊嗡嗡然的響聲讓我沉不下氣來。

「三招之內,要你斷一條胳臂。」王風有點笑嘻嘻的。

「兩招!」「一招!」此起彼落的聲音。

王風一劍又來。這次我閃開。他的劍如影隨形地跟來。

我想再閃的時候,突然想起勿生那一劍。他眼看女惡兩把彎刀就要砍上自己,卻一劍劈向他腦門。

你要不怕死,才能不死。

眼看劍往我的左胸刺來,我揮手一劍就劈向他的脖子。

王風咦了一聲,急急回劍擋開。

噹然一聲。

好像是我那把劍在誇讚了我一聲。也好像告訴我:要拿回它,就得先贏了它。

我穩住了腳步,深吸口氣,不等他再來,我先出劍。

早聽人家說,要會打架,先得會看人家的拳頭怎麼打過來的。要比武,先得會看清劍是怎麼一路一路來的。之前跟人家比劃的時候,都強作明白人,覺得這難不倒我。

在這個生死關頭沉著下來之後,卻真正體會出心得了。

王風躍開出劍。之前我先看到的是劍刃光芒,現在卻突然先看出他劍的來路。不知怎麼,王風的劍的速度,在我眼前似乎慢下來那麼一眨眼的功夫。而這多少來的一眨眼功夫,足夠我多想一下如何反擊。

我就這樣和他連拆了五、六招。

周圍的人先是鼓噪起來。「過了三招啦!」「二哥你難看啦!」

再接著,聲音比較小了。

我可不管他們。只覺能夠把對方劍招的來去盯在自己眼下,越來越清楚,一劍劍回擊又能越來越自在,有種通體逐漸舒暢的感覺。

王風的額頭有汗水了,我幾乎看得清一顆一顆的,還有那突起的青筋。

「噹!」王風好不容易擋開我一劍,腳下卻一個踉蹌,差點摔倒。那個姿勢有點引人發笑。果然聽到人群裡有些動靜。

「他媽的!笑什麼笑!」王風大喝一聲。我瞄了旁邊一眼,其實沒看到什麼笑的人。「還不快給我上!」他又大吼了一句。

這下子猛地就有三、四個人圍了上來。

嘩啦啦的,鍊子鎖、長槍、長刀的,什麼都有。

不知是這些兵器的光芒刺眼還是什麼,我的眼角又急劇地抽搐起來,一下一下的。

我大喝一聲,先劈向那個使刀的,沒等招勢使老,轉身一劍,把使長槍的手裡的槍柄喀嚓一聲砍斷。可鍊子鎖可沒閒著,呼嘯一聲長鍊帶著一個鎖頭掃過來,我剛剛仰身躲過,使刀的又一刀砍過來了。

我再一劍格開。旁邊另有一把不知什麼時候打哪兒出來的鉤子伸了過來。我仍然可以每一招都看得挺清楚的。但,人家幾個人同時招呼,我真是忙不過來。現在,這把鉤子好像就剛好等在那裡,看來是躲不過去了。等我奮力一擊,把鉤子擋開,可這時候補進來的一劍,卻是再怎麼樣也要把我從胸膛劈開了。

我看到那一劍是王風出的。連他臉上猙獰的表情都看得挺清楚的。

嬋兒。

我想起了她。

那個星空也浮現在眼前。
我以為找到的歸宿、夢想,就這樣永別了。

————————————–

上一篇:【過招:阿鼻劍前傳連載之第十八回】上篇
http://bit.ly/3bhyOqs

下一篇:【都是你:阿鼻劍前傳連載之第十九回】上篇

如要討論,歡迎加入 阿鼻劍 社團頁。

 

這到底要大家怎麼看待他們?

K 健康/醫療/社會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這到底要大家怎麼看待他們?】

「瑞德西韋是由美國吉利德科學公司(Gilead Sciences, Inc.)開發的一種新型實驗性廣譜抗病毒藥物,目前在本美國有效治愈一列新冠病毒患者。……..

「2月1日有消息稱,瑞德西韋治療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臨床試驗將於2月3日在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啟動。

「2月2日,中國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CDE)正式受理瑞德西韋的臨床試驗申請。

「另據外媒報導,美國公共安全衛生部門經特朗普特批,同意將該藥物專利豁免,向中國緊急公開藥物分子結構至4月27日。按計劃,試驗將從2月3日開始,總樣本量270例,入組輕、中度新冠肺炎患者。

「但2月4日,武漢病毒所發布文章稱“在抑制2019新型冠狀病毒藥物篩選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並稱“對在我國未上市,且具有知識產權壁壘的藥物瑞德西韋,我們依據國際慣例,從保護國家利益的角度出發,在1月21日申報了中國發明專利(抗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用途),並將通過PCT(專利合作協定)途徑進入全球主要國家。”」

美國新冠病毒特效藥「瑞得西韋」被武漢病毒研究所搶注發明專利 By Bericht on February 5, 2020 瑞德西韋是由美國吉利德科學公司(Gilead Sciences, Inc.)開發的一種新型實驗性廣譜抗病毒藥物,目前在本美國有效治愈一列新冠病毒患者….
BERLINERBERICHT.DE
美國新冠病毒特效藥「瑞得西韋」被武漢病毒研究所搶注發明專利 By Bericht on February 5, 2020 瑞德西韋是由美國吉利德科學公司(Gilead Sciences, Inc.)開發的一種新型實驗性廣譜抗病毒藥物,目前在本美國有效治愈一列新冠病毒患者….

 

三本在路上讀的書

P 隨筆

【三本在路上讀的書】

每次出國參加書展,反正都會看到許多書,還要帶回來,所以手邊帶出去的書很少,以免增加重量。

這次出國,我卻刻意挑了三本書隨身帶著看,先加重了行李。一本《移動在瘟疫蔓延時》,一本《極地》,一本《歐美隱藏記》。

一路讀的結果,也確實沒選錯。
今天回到台北,書展延期,就呼應鄭麗君部長說的網上貼書單,也談一下我這路上讀的三本書。

1.
《移動在瘟疫蔓延時》是我在2003年編輯、出版的書。
因為是十七年前的書了,所以這次我想帶在旅途上重讀,應該會有不同的感觸和收穫。

就像每個人的成長都是起自於從搖籃往外的攀爬、挪移,整體人類文明的進化也是伴隨移動方式的變化而發展。而人類移動得越便捷,各種疾病的傳播也就越快速。所以人類在移動中製造瘟疫,也必須在瘟疫中重新認識、思考移動。

這本書一秉Net and Books 主題書的特色,有中西歷史圖表解析,有名家從理性、感性不同角度書寫,也有推薦閱讀的五十本書。

這次重讀,我自己最先受吸引的是褚士瑩寫的<重拾對距離的敬意>。確實,人類把移動方式發展到無比便利的時候,容易從無處不可去之中產生自己無所不能的錯覺。

另外,看我當年寫那篇<傳染病和近代中國>,寫伍連德的故事,也是感觸萬千。
文章是這麼開頭的:

「我們對這場傳染病的最新了解起自於……當香港遭襲,從而接受細密的觀察。……香港的傳染源在廣東是幾乎不必懷疑的,廣東早在幾個月前就爆發過猛烈的疫情…..而廣東又是被最早據信是起自於雲南的一波傳染高峰所波及。……(感染案例的)報告很少…..中國人對疫情採取隱瞞政策…..隱瞞感染案例比隱瞞死亡案例來得容易很多。…….接下來….台灣也遭到傳染,疫情十分嚴重……

以上這段文字,並不是2003年有關SARS疫情的什麼新聞報導或分析,而是1911年版《大英百科全書》,就1894年爆發於香港,起自於中國大陸的一波鼠疫的紀錄。」

很意外地,看這本書的插圖也是驚喜。我想:這麼美妙的插圖,當年是找誰畫的啊?
是BO2!他的畫風真是十八變,封面這張圖尤其是極致了。

2.
《極地》,則是我們在2000年出版的。20年前了。今年一月正好重新出版。

會想到放在行李中,是因為我覺得在今天這種世事多變,很容易讓人覺得窒息的各種壓力中,很容易讓人覺得陷入黑洞看不到出路時,這本書的主人翁和他的夥伴們發生的事,一定可以帶來鼓舞和啟發。

1915年,英國一個探險隊出發去南極。在那個人類充滿著熱情和信心去征服世界各種極地,包括南北極和聖母峰等的時代,他們只剩下一個還沒有人突破的紀錄:穿越南極大陸。

然而他們才剛進入南極不久,就隨著名為「堅忍號」的探險船被冰塊所困,不得不棄船。那是沒有網路,沒有現代通訊設備的年代,沒有人知道他們被困在哪裡。包括水手、軍人、科學家等不同身分背景的二十八個人,就此只能自己在冰寒的極地求生。

他們在南極撐了多久才終於找到救援呢?
二十二個月。

也因此,「堅忍號」是一場失敗,但卻是比成功更光榮的一場失敗。

始終冷靜地率領這二十八個人脫困的領隊薛克頓(Ernest Shackleton),成為傳奇。最早征服聖母峰的希拉瑞(Edmund Hillary)說:「薛克頓是我心目中最偉大的英雄。」

薛克頓不只有條不紊地讓他的隊員鍛練身體、求生覓食,還有娛樂節目調劑身心,在名符其實的絕境中,沒有被恐懼、慌亂擊垮,安渡了二十二個月。

更難能可貴的是,隨船還有一名攝影家,用最精細的影像紀錄了極地之美,他們求生之尊嚴。

這次重新出版之後,我想仔細體會薛克頓的領袖特質與力量,所以就帶在身邊看。而事實上,閱讀的收穫也實在太大了。我只怕我的體會還不及萬一。

3.
會帶《張妙如手記:歐美隱藏版》,是因為我要來法國。

又是2000年,20年前的事。我在出版《交換日記》系列第三集的時候,想到請張妙如和徐玫怡來法國住一段時間,寫了《請問法國在哪裡》。

此後,張妙如和徐玫怡兩位各自的人生都有新的篇章。而近年來,我和玫怡相見的時間和機會都比較多,但是和張妙如則因為她日益「隱士」化而越來越少。

到去年,我都是在她每年過春節回台灣的時候找個機會碰一下,但是今年春節則在年前寫信給她沒見到回音,春節期間我又要去安古蘭漫畫展,所以看來是沒有機會看到她。

因此就想帶著這本新出的書出門,看她的書,當作聽這位老朋友跟我聊天。

她還真是滿足了我不只聊天的期待。太多驚喜了。
竟然有一篇「口罩風波」!竟然有一篇「民生之亂」!
看來張妙如近年當隱士當得也修成了巫女或仙女之法!

這本書一如張妙如堅持《交換日記》手寫字圖文的風格,每個字都是她的墨寶,每張圖都結合了版型設計。她描述自己定居在美國西雅圖,及旅遊歐洲體驗的文化衝突。

不只讓人跟著一個台灣「歐巴桑」(她常跟我說的自稱)用放大鏡來檢視台灣和歐美文化、生活中的差異,不時讓人哈哈大笑,也可以體會她近年隱修中的沉思。譬如這一段話:「美國教育將『道德(ethic)』定義為『事實/真相』。人不必立下什麼豐功偉業來追求道德,單單認清並陳述事實就是道德。」

和她合寫了二十年《交換日記》的徐玫怡說:「感受上,我不應該去回答『你覺得妙如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只會說她在走自己的道路。此外,什麼說法都覺得有點膚淺。」

我也確實覺得如此。
也因此,這就是她寫這本書,並且把書名定為《歐美隱藏版》的意思,或者目的了吧。

Miao,很想念你。

 

每次出國參加書展,反正都會看到許多書,還要帶回來,所以手邊帶出去的書很少,以免增加重量。   這次出國,我卻刻意挑了三本書隨身帶著看,先加重了行李。 今天回到台北,書展延期,就呼應鄭麗君部長說的網上貼書單,也談一下這三本書。

 

《移動在瘟疫蔓延時》是我在2003年編輯、出版的書。 因為是十七年前的書了,所以這次我想帶在旅途上重讀,應該會有不同的感觸和收穫。   就像每個人的成長都是起自於從搖籃往外的攀爬、挪移,整體人類文明的進化也是伴隨移動方式的變化而發展。而人類移動得越便捷,各種疾病的傳播也就越快速。所以人類在移動中製造瘟疫,也必須在瘟疫中重新認識、思考移動。   這本書一秉Net and Books 主題書的特色,有中西歷史圖表解析,有名家從理性、感性不同角度書寫,也有推薦閱讀的五十本書。   這次重讀,我自己最先受吸引的是褚士瑩寫的<重拾對距離的敬意>。確實,人類把移動方式發展到無比便利的時候,容易從無處不可去之中產生自己無所不能的錯覺。   另外,看我當年寫那篇<傳染病和近代中國>,寫伍連德的故事,也是感觸萬千。 文章是這麼開頭的:   「我們對這場傳染病的最新了解起自於……當香港遭襲,從而接受細密的觀察。……香港的傳染源在廣東是幾乎不必懷疑的,廣東早在幾個月前就爆發過猛烈的疫情…..而廣東又是被最早據信是起自於雲南的一波傳染高峰所波及。……(感染案例的)報告很少…..中國人對疫情採取隱瞞政策…..隱瞞感染案例比隱瞞死亡案例來得容易很多。…….接下來….台灣也遭到傳染,疫情十分嚴重……   以上這段文字,並不是2003年有關SARS疫情的什麼新聞報導或分析,而是1911年版《大英百科全書》,就1894年爆發於香港,起自於中國大陸的一波鼠疫的紀錄。」   很意外地,看這本書的插圖也是驚喜。我想:這麼美妙的插圖,當年是找誰畫的啊? 是BO2!他的畫風真是十八變,封面這張圖尤其是極致了。

 

《極地》,則是我們在2000年出版的。20年前了。今年一月正好重新出版。   會想到放在行李中,是因為我覺得在今天這種世事多變,很容易讓人覺得窒息的各種壓力中,很容易讓人覺得陷入黑洞看不到出路時,這本書的主人翁和他的夥伴們發生的事,一定可以帶來鼓舞和啟發。   1915年,英國一個探險隊出發去南極。在那個人類充滿著熱情和信心去征服世界各種極地,包括南北極和聖母峰等的時代,他們只剩下一個還沒有人突破的紀錄:穿越南極大陸。   然而他們才剛進入南極不久,就隨著名為「堅忍號」的探險船被冰塊所困,不得不棄船。那是沒有網路,沒有現代通訊設備的年代,沒有人知道他們被困在哪裡。包括水手、軍人、科學家等不同身分背景的二十八個人,就此只能自己在冰寒的極地求生。   他們在南極撐了多久才終於找到救援呢? 二十二個月。   也因此,「堅忍號」是一場失敗,但卻是比成功更光榮的一場失敗。   始終冷靜地率領這二十八個人脫困的領隊薛克頓(Ernest Shackleton),成為傳奇。最早征服聖母峰的希拉瑞(Edmund Hillary)說:「薛克頓是我心目中最偉大的英雄。」   薛克頓不只有條不紊地讓他的隊員鍛練身體、求生覓食,還有娛樂節目調劑身心,在名符其實的絕境中,沒有被恐懼、慌亂擊垮,安渡了二十二個月。   更難能可貴的是,隨船還有一名攝影家,用最精細的影像紀錄了極地之美,他們求生之尊嚴。   這次重新出版之後,我想仔細體會薛克頓的領袖特質與力量,所以就帶在身邊看。而事實上,閱讀的收穫也實在太大了。我只怕我的體會還不及萬一。

 

會帶《張妙如手記:歐美隱藏版》,是因為我要來法國。   又是2000年,20年前的事。我在出版《交換日記》系列第三集的時候,想到請張妙如和徐玫怡來法國住一段時間,寫了《請問法國在哪裡》。    此後,張妙如和徐玫怡兩位各自的人生都有新的篇章。而近年來,我和玫怡相見的時間和機會都比較多,但是和張妙如則因為她日益「隱士」化而越來越少。   到去年,我都是在她每年過春節回台灣的時候找個機會碰一下,但是今年春節則在年前寫信給她沒見到回音,春節期間我又要去安古蘭漫畫展,所以看來是沒有機會看到她。   因此就想帶著這本新出的書出門,看她的書,當作聽這位老朋友跟我聊天。   她還真是滿足了我不只聊天的期待。太多驚喜了。 竟然有一篇「口罩風波」!竟然有一篇「民生之亂」! 看來張妙如近年當隱士當得也修成了巫女或仙女之法!   這本書一如張妙如堅持《交換日記》手寫字圖文的風格,每個字都是她的墨寶,每張圖都結合了版型設計。她描述自己定居在美國西雅圖,及旅遊歐洲體驗的文化衝突。   不只讓人跟著一個台灣「歐巴桑」(她常跟我說的自稱)用放大鏡來檢視台灣和歐美文化、生活中的差異,不時讓人哈哈大笑,也可以體會她近年隱修中的沉思。譬如這一段話:「美國教育將『道德(ethic)』定義為『事實/真相』。人不必立下什麼豐功偉業來追求道德,單單認清並陳述事實就是道德。」   和她合寫了二十年《交換日記》的徐玫怡說:「感受上,我不應該去回答『你覺得妙如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只會說她在走自己的道路。此外,什麼說法都覺得有點膚淺。」   我也確實覺得如此。 也因此,這就是她寫這本書,並且把書名定為《歐美隱藏版》的意思,或者目的了吧。    Miao,很想念你。

 

過招:阿鼻劍前傳連載之第十八回 上篇

C 出版M 漫畫與小說P 隨筆

【過招:阿鼻劍前傳連載之第十八回】上篇

我那天晚上怎麼進衙門的,完全沒有印象。後來要上刑場的時候,也糊里糊塗。現在走進來往裡看,跟以前家鄉的衙門沒什麼兩樣,院子比較大一點。

身後門關起來。王風跟那幾個捕快、衙役之外,朱大爺有三五個朋友也一起進來了。

朱大爺看著我的眼神,多了種興奮。其他人都被擋在外頭,可聽得見嘈雜的人聲。

王風說:「小李,給他一把劍。」接著說:「朱大爺,您先寬寬衣。等一會兒就跟他輕鬆走幾招玩玩。您慶壽,一直找不到適合的禮物,安排這個節目,希望您當意。」

「這好這好。以武會友!以武會友!」朱大爺一面脫外袍,一面說:「這比送什麼禮都好。」

等他整理好,內院出來了一個人,端了把劍給我。

我拔出劍來,握起來沒那麼趁手,劍也沉得多,揮動一下也還可使。

四周一陣金鐵之聲,院子裡除了王風之外,所有的人也都把自己的兵器亮了出來。朱大爺一手持劍,一手捏著劍訣,特別聚精會神。

「沒什麼,觀戰。」王風說。他退了幾步,揮揮手,其他人也都撤出了一個空間。

從剛才看到我的劍掛在王風腰上的那一刻,有一件心事突然明白了。

我以為是為了保護嬋兒回來取劍。重新看到劍,才知道對那把劍放不下才是真的。

不只因為這是我人生的啟蒙。

對那位不肯當我師父,但事實上恩重如山的人,我也沒法交代。

這把劍不能就這樣不明不白地消失。

現在想著要把劍贏回來,我只覺初出家門的興奮和勇氣都回來了。

朱大爺看著我,謹慎地說了聲「請」,探了一劍。

我側身避過,也輕送一劍。朱大爺才要接招,我劍鋒轉向,斜削他左胸,他再回手要擋,我已收手而退。

看我這第一招,王風已經「咦」了一聲:「三才劍法?」

我知道行走江湖的人用這種腔調說一聲「三才劍法」的意思。像是湯麵,吃是能吃,用是能用,總有點俗,不登大雅之堂。

我才不管他們。為了讓手裡這把劍使得趁手,我先拉開圈子,不和朱大爺近身相搏,一貼即退。跟平常練劍的時候一樣,默誦起我的詩。

東海有勇婦
何慚蘇子卿
學劍越處子
超然若流星

朱大爺以為我怕了他,高喝一聲,快劍向前。我見招拆招,左右挪移,心底繼續默誦那首詩。逐漸,劍使順了,我的攻勢就多起來。相反地,朱大爺開始有些手忙腳亂。

捐軀報夫仇
萬死不顧生

就在再過了兩回合,他一個踉蹌的時候,有人跳進來架了一劍,把朱大爺護在身後。

「哈哈哈哈,這下子有什麼好說的呢?」是王風。

「怎麼了?」我摸不著頭緒。

「你輸給了朱大爺,有什麼好說的呢?」王風說。

我愣了一會兒,氣血上湧,先說不出話來,再接著大叫起來:「你們要不要臉啊!誰輸給誰啊!」

王風仰頭哈哈一笑:「誰輸給誰都一樣。反正你是出不了這個門。」

「不是說打贏了他,就開大門送我出去的嗎?」我急著又補了一句:「你說話不算話,不怕被天下人笑話嗎?」

王風仰頭哈哈一笑:「我說,開大門送你出去。沒說是送你直著還是橫著出去。」

我臉脹得發燒。「放,放你媽的屁!」我那時還不會罵髒話,半天只迸出這麼一句。

「我媽的屁都給你放。」王風慢條斯理地說。

那一夥兒人敞聲笑了起來。朱大爺和他的朋友也都是。

王風抽出了劍,我的劍。

我的心頭一緊,眼角也突然沒來由地抽搐起來。我要和自己最寶貴的劍一戰,心情翻騰不說,有些手足無措。

————————————–

上一篇:【取劍:阿鼻劍前傳連載之第十七回】http://bit.ly/3bjPwpc

下一篇:【過招:阿鼻劍前傳連載之第十八回】下篇

如要討論,歡迎加入 阿鼻劍 社團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