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o hero

介紹一位會思考台灣國防政策的立委參選人

G 政府與政治P 隨筆

【介紹一位會思考台灣國防政策的立委參選人】

1.
五年前,我在寫《如果台灣的四周是海洋》的時候,有一天看到一則和徵兵有關的新聞。

當時中研院一個中國效應研究小組,持續做了多年民調之後,新加了一題:「您贊不贊成台灣為了增加軍事力量而恢復徵兵制度?」結果不但總數是贊成的以六○・一%明顯勝過反對的三六・三%,細分各年齡層也都是大致如此(後來知道,連女性也是)。

因為這個調查結果和一般人認為的情況差別很大,勾起我的好奇,就在網上找尋相關資料,看到一個很特別的網站:「壯闊台灣」。這是個以台灣的國家及國防安全為主題的網站。當時的首頁上很顯著地寫著Beta版,但是一些文章的角度和深入,都令人印象深刻。

於是我就設法聯絡站主,約了某天傍晚一見。
那是我第一次見到吳怡農。

2.
吳怡農講話的音量很適中,笑容淺淺的,禮貌也剛好。走在路上,你會以為他也是個很陽光的鄰家男孩。
但是從他平靜地告訴我的經歷中,可以知道他並不是那麼鄰家。

「我在金融業十年,主要為高盛在亞洲投資,並管理旗下的資產。這些項目讓我跑遍亞太地區——蒙古、中國、紐澳、東南亞、印度等,也給了我機會從企業、經濟發展的角度觀察不同國家的制度、公共政策。」怡農說。

當時他回來,要為台灣做點事情,於是做了「壯闊台灣」這個網站。

這是一個談國防政策的網站,不是一個軍事迷的網站,沒有聳人聽聞的消息,而只有一則則或是從主題帶出細節,或是從細節帶出主題的深度分析報導。不論從內容,到視覺,都形成一種簡潔的風格。

吳怡農說,他為了讓自己有比較深刻的認知,實際去陸軍特戰部隊服了剛過一年的義務役。他講了些他觀察到的問題,大有駭人聽聞之感。
我曾經問他要不要寫一兩則。吳怡農回覆我不要,除了說當過兵的人多有類似的故事,不見得有興趣之外,他這麼說,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最主要的原因:這些是一個長期忽視國防的社會、幾十年沒打過仗的軍隊會有的現象。我們希望大家對國防的重要性開始有共識、重視國家安全。軍隊及軍人開始對自己的任務和角色有期許,為自己的工作感到驕傲,也很關鍵。提這類很多人已經知道的「好玩」現象,只會加深一般民眾對軍人的不尊敬、擴大社會與軍隊之間的疏離、加劇軍人的自我孤立。這或許不是我們要的?」

所以,吳怡農說,他要做的事情是:

● 針對國防政策,包括外交,以及和台灣國家安全有關的國際新聞做解析,讓一般人有些基本認知。
● 成為討論國家安全議題的平台。
● 希望國防政策更好。

而他寫在一篇文章裡的話,就是他的宗旨了:「無論對台灣的未來有什麼不同的期望,不論政治立場是藍還是綠,台灣的國防是大家共同的課題。」

3.
我們不只討論了前面那條新聞裡的調查,吳怡農還告訴我:之前清華大學還另外舉辦過一場「台灣國防政策與軍事轉型」研討會。

當天一位前國防部長問了在場的清華學生,假使中國對台灣用武,有誰願意冒著生命危險,扛起槍,在前線保衛國家。
吳怡農在現場目測至少有八成的聽眾毫不猶豫地舉手。

此外,他還提醒我中研院的調查報告還有第二題,也要我看一下。那一題是:「您贊不贊成台灣為了增加軍事力量而增加稅金?」面對這一題的回答,則不分年齡層或男女,都是反對的遠多過贊成的。

「你看出什麼意義?」我問他。

吳怡農覺得我們需要思考如何解讀這些現象:洪仲丘事件,十幾二十萬人上街頭抗議;符合資格的青年大都選擇替代役;募兵制招募不到願意成為職業軍人的年輕人;政治人物認為提當兵是義務就會落選;但是六、七成民眾似乎支持公民服義務役的原則,連清華的所謂菁英、高材生,都表示有保衛國家的意願。

「或許不是年輕人不愛國,或自私、不願為家園犧牲。也許問題出在制度太差,浪費時間及生命,沒讓國民感覺到為國家付出的這種義務有任何意義。而政治人物不知道怎麼推動改革,只好做出最便利的選擇,乾脆讓大多數人免役。」吳怡農說。

然後,他又提出了一點:拋開公民義務、社會正義等考量先不談,為了讓多數人免役的募兵制,其實需要財政來支撐。「但中國效應研究小組民調的第二個題目顯示,民眾其實並不認同付錢了事。所以我們還是回到最關鍵的問題:制度怎麼改?又如何推動?」

國防制度怎麼改?又如何推動?

這真是個複雜的問題。那天我們當然沒有答案。
雖然沒有答案,後來我是這麼記下一段結論:

「不過,也正因為這個題目如此複雜,所以想到那天傍晚在細雨中和一個年輕人分手,他安靜地繼續思考國家安全與國防安全的議題,繼續做如何壯闊台灣的研究,感到很溫暖。」

4.
寫《如果台灣的四周是海洋》的時候,我訪問了許多不同行業和領域,各有熱情和專業的年輕人。
吳怡農應該是最低調的。

在和他談話過程中,因為對他的經歷和見解的來由感到好奇,我一直設法打探他的背景,他都沒透露。

直到後來我整理討論的筆記,在電郵的往返過程中,有一次他提供我另一份參閱的資料,才提到那份資料的作者是他父親。我也才明白。

吳怡農說他一向謝絕媒體採訪,本來也要求我不要把他寫進書裡:「在還沒做出任何成績的情況下,實在不配被報導。如果您覺得《壯闊臺灣》的目標值得和您的讀者分享,您的支持對我們團隊將是很大的鼓勵。可是千萬不要將我寫進您的書中,畢竟我目前一事無成。謝謝您的諒解。」

但是基於我實在無法在書裡引用許多重要的觀察卻歸之於一位無名氏,後來我總算好不容易說服了他。

5.
那之後,有段時間,我們還交換電郵。
我查一下,最後一次收到他的信是2017年3月,然後我們就沒再聯絡。
後來去看《壯闊臺灣》的網站,也是在那時就沒有再更新文章了。

所以去年聽到吳怡農要參選立委,和蔣萬安打對台,實在意外也不意外。
看到他在新聞上談國防、展現肌肉,覺得熟悉也不熟悉。

我很想知道他中間這兩年多時間有什麼心路歷程,讓他跨出這麼大和過去不同的一步。
我相信這其中有他一以貫之的信念,也有某些變化。

去年我在臉書上發簡訊給他,想約他方便時一談,他們編輯說會轉告他和團隊,但顯然太忙而還一直沒有回音。

本來我想那就等選後再找時間談好了,但是在選前最後兩天,我想到也許可以先整理過去我對他的認識,記在這裡。

一方面,五年前他講給我聽的那些見解,今天看來仍然關鍵而重要。他提的那個問題「國防制度怎麼改?又如何推動?」到今天也仍然在迴盪。

另一方面,也是提醒他勿忘初衷。

向大家介紹我所認識的這位會思考台灣國防政策的立委參選人。

壯闊台灣 吳怡農
壯闊台灣網站 http://www.thrivetw.org/

 

 

 

星期五晚上來歌劇院的侏儸紀公園吧

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星期五晚上來歌劇院的侏儸紀公園吧】

一月份image3非常圖像空間展出六位台中地區圖像創作者的作品,並邀請他們分享創作的心得,上星期先有了蔡志忠的一場,而這個星期五,1 月10日晚上七點半,是徐至宏。

這次六位創作者各有自己的特色,我們稱之為「阿宏」的徐至宏,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有兩件事。

一件是他熱愛以田野觀察的方式周遊全台灣。他的工作室在故鄉豐原,但是這兩年我聽到他不斷地移動在大里、高雄、台南、蘭嶼、基隆、馬祖各地,並且經常是長達幾個月的駐村。

周遊全台的人很多,但是像他這樣每個點都駐留比較長時期來觀察的人,卻不多見,起碼在我認識的人裡。他到底看到的,以及從中享受到的是什麼,令人十分好奇。

另一件,是他除了愛畫台灣之外,也愛畫恐龍,並且親自動手做恐龍(陶作雕塑),每個恐龍都有名字和成長背景的故事。
這次他在我們空間除了有展三幅恐龍的原畫之外,也有一個區域專門展他的立體恐龍。阿宏把侏儸紀公園帶到了台中國家歌劇院。

星期五晚上,請來聽聽阿宏說什麼,看看阿宏的創作。

台中創作者系列講座 · 畫圖、駐村生活,有時與恐龍共舞
——徐至宏 HOM 的藝術人生。

時 間:2020 年 1 月 10 日(五)19:30-21:00
地 點:臺中國家歌劇院 5F image3 非常圖像空間
講 者:徐至宏
報 名:https://reurl.cc/dr3mAV

image3
Image3 非常圖像空間

 

蔡英文支持者,應該把政黨票多投給時代力量的理由

G 政府與政治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蔡英文支持者,應該把政黨票多投給時代力量的理由】

看新聞,吳念真支持時代力量不分區立委王婉諭(小燈泡媽媽)進國會,理由說得很好:『台灣選舉如果夠成熟,應該是總統選舉跟國會選舉分開看,「他們(民進黨)人已經夠多,不需要我去站台,我寧願跟這些小黨的小朋友們一起努力。』

他也說:『因為他們身上沒有大黨的負擔,反而可以把自己最重要的意見講出來,當他們進入國會可以成為關鍵的少數。』

而吳念真說的還是一些基本面的理由。

從更積極的方面來看,越是支持民進黨和蔡英文的人,其實越應該樂於多用政黨票來支持時代力量。

所以,還有另一個很簡單的理由:時代力量壯大一些,才有力量監督民進黨,讓民進黨謙虛一些,這樣對民進黨長期發展才好。

在許多民進黨支持者眼裡,把時代力量對民進黨的監督看成是「揭瘡疤」,因而覺得還是不要揭比較好,免得越揭越多,反而對國民黨有利。

像前瞻計畫的時候,就是許多民進黨支持者明知不對,但是都不敢公開批評,因為他們怕「家醜外揚」,讓國民黨佔到便宜又捲土重來。

但他們因為對民進黨的「呵護」而選擇沉默,結果是什麼?結果是2018年九合一大選的山崩,反而真讓國民黨又佔到便宜,他們最擔心的事發生了。真是「愛之適足以害之」。

因此,民進黨應該把時代力量當作「諍友」,不應該看作「眼中刺」。

越是熱情支持蔡英文的人,這次選舉越應該用政黨票支持時代力量。讓時代力量以關鍵少數發揮監督的力量,民進黨才會謙虛,對民進黨長期的發展才會是正面。

(圖片及新聞,取自蘋果日報 http://bit.ly/37LjWxI )

 

不明白他為什麼好意思叫人投他政黨票

G 政府與政治P 隨筆

【不明白他為什麼好意思叫人投他政黨票】

台灣民眾黨一直在跟時代力量競爭政黨票。上星期我寫了篇文章,說這兩者是無法相提並論的。http://bit.ly/2MPPhr0

今天來圖解一下。

政黨票比的就是哪個黨推出的不分區立委人選的能力和形象,以便選民判斷要不要支持這個政黨進國會去發揮力量。

比較一下時代力量和台灣民眾黨的FB粉絲頁,兩者的Banner都在訴求政黨票。可時代力量清楚地列出他們的不分區立委參選人是哪些人,台灣民眾黨卻只有柯文哲一個人。

這不只是人才多寡的比較,還有兩個問題:
一,柯文哲如果自己參選,倒也罷了,他根本並不參選。他是繼續當台北市長來遙控。

二,台灣民眾黨推出的人選,主要是柯文哲的隨從、跟班,這倒也罷了,他連這些跟班的臉都不肯讓他們露一下。

一如林濁水所言:「凡民眾黨黨員經過提名當選的立委,問政時,一切要以柯的意志為意志…….這實在太怪了,太扭曲了,從政黨員不應服從由黨的公意支持的黨紀,卻必須百分百服從柯一人的鋼鐵意志,這不只怪而己,而是任何人要和柯或民眾黨在政治上合作肯定都會怕怕。」http://bit.ly/2rOgmDN

看台灣民眾黨FB粉絲頁Banner,真是把林濁水的文字給具象化了。

台灣民主發展了幾十年,哪需要再出現一個自以為是太上皇來主宰黨員的政黨?

台灣的立法院需要大力改革,民進黨需要有力制衡,哪能靠一些不見面目的跟班來聽他們主子的遙控?

真不明白柯文哲為什麼好意思叫人投他政黨票。

參閱
台灣民眾黨 http://bit.ly/2Fp9gsQ
時代力量 http://bit.ly/37GIqZb

圖像裡可能有7 個人、文字
郝明義Rex How
作者

一個發生在花壇的故事

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一個發生在花壇的故事】

昨天下午蔡志忠要到image3 非常圖像空間演講,早上我就先陪他回彰化老家看看。那是花壇鄉,從歌劇院四十分鐘左右的距離。

我們到了花壇,看他住到十四歲去台北的老厝。也去和他的四位小學同學一起午餐。一路聽他講很多小時候的故事,其中有些他也在下午的演講裡有提到。很動人。

他說他很小就對學校和老師失望,是因為小學和中學各發生了一件事。
小學時候,是有一天班上同學都買了字典,男同學藍色封面女同學粉紅色的字典後,其中有一人的字典丟了。並且當天下午發現被人撕了之後丟到田裡。顯然是有人為了什麼事報復。

第二天早上,老師跟他們全班同學說:請大家都閉上眼睛,不能看別人,然後請那位作了這件事的同學自己舉手。老師知道是誰做的就好,不會告訴別人。蔡志忠說他也閉上了眼睛。

可是過了兩天,老師叫蔡志忠和另一位同學一起去某某某家。去告訴那個同學的爸爸,他家孩子做了撕人家字典的事,要他爸爸好好管教。

蔡志忠一聽就知道是怎麼回事。因為那個同學乖得不得了,一定是被另外那個人霸凌,所以想到這個報復方法。哪想到和老師自首之後,卻被出賣。

蔡志忠說,如果老師只叫他一個人去通知,他一定就不去,然後回去跟老師說已經去過了。但是因為還有另一個同學一起去,那也是個聽話得不得了的同學,他們就還是去了。

蔡志忠說,他到現在都記得那天下午他們去找那個同學的時候,那個同學看到他們來,老遠就嚇得哆嗦的樣子;也記得他們離開之後,那個同學被父親追打的慘叫聲。

他永遠沒法原諒那個老師,不但出賣自首的學生,還叫另兩個學生去人家裡扮演告發的角色。

到中學的時候,他因為寫字工整秀麗,被指定寫班誌,每天記上課的情況。他寫完班誌,每天要給導師簽名,然後去掛到校長室門口。

有一天,他怎麼找導師都找不到。他如果不管導師有沒有簽名,直接掛到校長室門口的話,第二天校長找導師問,會責怪老師,所以他就為了導師著想,直接代老師簽了名。因為那個老師的簽名很簡單,好摹仿。

結果第二天導師找他,問他這是誰簽的。蔡志忠就一五一十說了。
老師拉著臉說:你不知道這是不該做的事嗎?然後說:要打十下手心,伸手出來。

蔡志忠伸出兩隻手。那個老師就狠狠地用力抽了十下,使他手心腫得老高。

所以,等他因為熱愛漫畫,自己修練出功力,投槁台北一家漫畫社得以錄取後,他就毫不猶豫地決定離開家鄉了。

他說得知錄取的那一天,他先去找媽媽說。他媽媽說好啊,你要去跟你爸爸說。
蔡志忠又去找他爸爸。他爸爸是花壇鄉書法寫最好的人。

他爸爸在客廳裡看報。蔡志忠走到他爸爸身後,說他要去台北畫漫畫,他爸爸問他何時去,他說明天,他爸爸就說好。蔡志忠說他說了十四個字,他爸爸說了十三個字,一直頭也沒回。

第二天他就拎著皮箱搭火車去台北了。
他跑到最後面那一節車廂外頭,坐在火車地板上,兩隻腳盪在外頭,看著鐵軌在眼前離家鄉越來越遠,「我心裡一直在叫,再也不回來了,再也不回來了。」

後來我問他:你第二天就走,都沒有辦什麼休學手續嗎?

「我才不管哩。」蔡志忠說。

真是個動人的故事。
一個傳奇也就如此開始。

昨天他講的主題是:「每個小孩都是天才,只是媽媽不知道──每個人都能厲害100倍,只是自己不相信。」而他說他媽媽是最了解他的。

他的總結是:永遠要相信孩子,鼓勵孩子做他們想做的。

 

蔡志忠的房間,就在這張小窗子後面。

 

蔡志忠和小他三歲的妺妺。 「修身齊家」這一間屋子,是他爸爸為了他娶親成家而建的。

 

我們到花壇鄉公所。環境很好。

 

中午,蔡志忠和他四位小學同學。 「這都是我們班上的菁英。」他說。

 

和小學同學說話,蔡志忠七情上面。

 

下午到image3 非常圖像空間演講,和現場聽眾互動熱烈。

 

他不能沒有咖啡。

 

會後,他為我們空間手繪帆布袋,留給日後讀者購買。

 

我們要回去之前合照。

 

在這次台中六位圖像創作者特展的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