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開始改變工作基因

A 工作

病人最可怕的地方,在於不認為自己有病。認知有病,重病也總有治方以待。反之,小病也沒有治療的機會。

在工作基因改變的過程裡,也是如此。如果認知到自己的工作基因有需要改變,再漫長的改變路程,總有開始的可能。反之,不論把多少概念、方法、工具端到眼前,仍舊是白搭。

那麼,怎樣才能認知到自己的工作基因有需要改變?

選擇一個目標,不管是工作上的目標,還是人物的目標,然後比較一下自己要達到這個目標的距離。這個距離的本身,就可以喚起你需要改變的認知。

而這個目標,可以不斷地重新設定,重新前移。甚至,在理論上,是可以無限擴展的。

有人認為這是所謂的「眼界」,和一個人的天賦有關,不能強求得來。但我不認為如此。我認為可以透過訓練與磨練而達到。只要你覺察到有這種訓練與磨練的需要。

頂多,其中有時會牽涉到一點機緣。

一九八○年代初,我在一個雜誌社當主編。工作上,我相當努力,當老闆交代一些不可能的任務時,一方面努力以赴,一方面也會抱怨公司環境與支援條件的不足,和同事發發牢騷,喝喝小酒,唱唱當時剛興起的卡拉OK。家庭上,我已經結婚,有個小孩,努力儲蓄購屋,偶爾帶點對婚姻外的遐想。生活,也就是那樣了。

後來,有一天,一個日本出版社的高級主管來訪問。於是就請教他日本的出版業為什麼比台灣的出版業發達。他說:因為日本人比較愛讀書吧。為什麼日本人比較愛讀書呢?因為日本人比較有危機感吧。為什麼日本人比較有危機感呢?因為日本沒什麼天然資源。

我說:「可是我們台灣也沒什麼天然資源啊。」他笑了起來:「嘿,你們的稻米一年可以收成三次呢。」

我從沒想到稻米一年收成三次,也可以是日本這樣的國家所羨慕的事,當作比較的事。

會不會,我們再微小的公司和個人,再惡劣的環境和條件,也有些別人所沒有的特殊之處?值得欣賞之處?

強者既然可以有欣賞弱者的氣度,弱者當然不可以沒有超越強者的企圖。

那天晚上回到家,進了門,我倒在門口的地板上,望了天花板一兩個小時,一動不動。

從第二天開始,一直到今天,不論我做哪件工作,我都沒有提出過任何抱怨,我也不會因為公司環境和條件的不足而對自己的工作設過任何限制,頂多只是設定目標的先後。

回顧起來,我會說:多年前的那個夜晚,讓我覺察到自己工作基因有需要改變,而這麼多年來,不過是一個不斷改變這種基因的過程。

—-摘自《工作DNA》

 

Comments

Previous
傑伯斯的故事
Next
梁啟超的一句話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