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思考策略
A 工作
佛教有一句話:「迷時師渡,悟時自渡。」
在一個企業裡,晉升為高階主管之後,也有點類似狀況。一般而言,在工作上,這時已經沒有人能夠,或應該指點你什麼了。
一切,要靠自己的體會與摸索。
由基層幹部而中階主管,我們主要在鍛鍊的,是技術面的身手。
成為高階主管之後,最重要的,卻是要摸索到策略面的眼界。
換句話說,就是要在以往勝任愉快的技術身手之外,再增添策略視野。
這種新的鍛鍊如果成功,能夠掌握到對策略的體會,那麼過去精嫻的技術身手,就會如虎添翼。如果不能成功,那麼過去勝任愉快的技術身手,往往會變成故步自封的阻力。
當然,高階主管有高階主管要練習的技術面能力,但是,我們對高階主管之期望所以有別於中階主管,畢竟在於他策略面的思考與眼界。
策略究竟是什麼?
在我剛承擔起一家公司的經營責任之後,這個問題真困擾了我很久。
問別人嘛,不是不好意思開口,就是問了也聽不明白。買書來讀,各種策略管理、策略分析的書,說得精彩,但是要套用到自己身上,總是隔靴搔癢。
然而,當時儘管什麼都模模糊糊,有一點卻是很清楚的,那就是策略再怎麼難懂,卻絕不能不懂,再怎麼難以掌握,卻不能不掌握。
於是有好長一段時間,每做一件事情,都要揣摩一下這究竟是技術面的事情,還是策略面的事情。
真有點蹣跚學步的掙扎與痛苦。
後來,大致可以把技術和策略區分開,也了解策略是怎麼回事。不過,了解策略是怎麼回事,和是否能夠思考出策略,尤其有效的策略,則又是不同的兩回事。
這又是一個永無盡頭的追尋。
為什麼?
因為策略就是:不以一時的勝負為勝負。
不以一時的勝負為勝負,究竟要以何時的勝負為勝負,只有你個人最清楚,最明白。所以,策略是別人很難替你置喙的。
隨著你對自己資源、空間、時間了解程度的不同,對勝負的設定也會有所不同,你策略的思考,自然也會跟著不同。
我也只能如此隔靴搔癢。
我們只能不斷地練習。
—-摘自《工作DNA》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