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 10 月 13 日,21:32
P 隨筆
敲、敲、敲諾貝爾的大門 Knock, Knock, Knockin’ on Nobel’s Door
近幾年,每到諾貝爾文學獎要頒發的時候,村上春樹都是熱門人選之一。因此,三年前的此時,紐約時報有一篇文章的開場,也在談村上,並指出當代作家裡,受 1960 年代流行文化與音樂影響者,無出其右。
接著,這篇文章的筆鋒一轉,說既然如此,諾貝爾獎與其頒給其他人,怎麼不頒給那個年代真正有影響力的一個人:鮑布狄倫。
三年前這篇文章指出了許多鮑布狄倫應該得獎的理由,足可以為今年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上所用。如果只摘一段話的話,我看這一段很好:「狄倫先生的作品一直特立獨行,不受道德框架所限,不一本正經,但也絕不賄賂聽眾。他寫的詞其美無比,他關心的主題歷久彌新,能目睹自己有這麼大影響力的詩人,任何時代都少之又少。」
這篇文章的標題很好,引用鮑布狄倫的名曲曲名,改了一個字: Knock, Knock, Knockin’ on Nobel’s Door. 而三年後,諾貝爾獎的大門真的被敲開了。
至於我為什麼會出鮑布狄倫的《搖滾記》?有些書是永遠只能有一本的。鮑布狄倫只有一個,他寫自己的傳記也當然只有一本。這樣的書怎麼能不出?記得當時的出版計劃裡,他還要再寫一本,只是後來他一直沒寫。如果他不寫,照他的個性,得了諾貝爾獎也不會寫吧。
但我真正被《搖滾記》震撼到的,是在出了這本書五年之後。2011年鮑布狄倫來台北演唱,我沒趕上,但是在北京卻去趕上了。看他數十年如一日地巡迴全球演唱,不預告曲目,不重複唱法,每一首歌都可以唱出新的生命,真是震動。覺得那是對所有創作者,不論任何形式創作,的啟示。我趕快重新把《搖滾記》找出來看,想要知道他生命之火的根源。
「前方的道路將會崎嶇艱難,我不知道它通往何方,但我還是踏上這條路。眼前即將出現一個奇怪的世界,亂雲罩頂,閃電頻傳。那個世界,許多人不理解,也從來沒能弄懂。我卻直直走了進去。那是個寬廣的世界。」這樣寫的《搖滾記》結尾,多少可以幫我們了解他一些。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