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1 月 2 日,10:09
G 政府與政治P 隨筆Q 前瞻條例
【別在海裡丟鉛球 】(系列之一)
*今天在蘋果日報發表這個系列的第一篇文章。
——————————————————-
1223反《勞基法》修惡晚上六時之後的遊走行動,一群和傳統的工運與勞團無關,不是大學生就是剛畢業沒多久的年輕人,沒有組織也沒有章法,卻以小博大,寫下街頭運動的新頁。把民進黨年輕黨工罵得抬不起頭來的是他們,蔡英文總統新年前夕喊話的對象也是他們。
這些人為什麼可以形成不成比例的影響?因為他們代表的是年輕世代的憤怒。而那天的行動,「這才是開始」。
然而,蔡總統只強調改善低薪,可能還是沒有看清問題的本質。低薪是問題的結果,而不是原因。並且,如何改善的本身,就是問題的核心。
41所大專院校的學生組織反《勞基法》修惡的聲明裡,除了抗議「勞動處境修惡」、「踐踏勞工健康生命」,背離民進黨選舉時的承諾與精神之外,還指出「這樣的修法,不但無法改善年輕人們的未來,更是將青年推入更大的壓力與絕望之中」。蔡總統應該認清這「更大的壓力與絕望」的源頭。
3年前出版的《如果台灣的四周是海洋》裡,我有一章專寫「被遮蓋希望的年輕人」。如果經濟發展像是接力賽,現在我們的問題是太長時間沒有新的下一棒。我們重視以代工為主的製造業太久;只靠半導體、電子業支撐太久;也迷信土地開發與房地產業太久。台灣的年輕人除了要面對長期的低薪問題之外,更嚴重的是對內看不到自己在社會裡的流動性,在工作和居住上都被日益嚴重的「資本密集」所擠壓;對外則眼看全世界各種新經濟起飛,我們政府卻只知道依循老舊思維守護既有的產業,年輕世代沒有創造自己成就的環境和條件。
民進黨曾經被年輕世代認為有機會改變這些。但他們上台後的1年半時間裡所推出的經濟與產業政策,卻把年輕世代推進「更大的壓力與絕望」。為什麼?
蔡總統與其挑個別的「國機國造」計畫強調創造了700多個工作機會、中科院新聘了將近1500名員工來希望讓年輕世代有感,不如回頭看看為什麼政府推出前瞻計畫這個8年8800多億元的國家建設計畫讓年輕世代無感,為什麼《勞基法》越修越惡引起年輕世代的憤怒。
前瞻計畫除了編列草率、肉桶政治、立法程序的爭議之外,最為人詬病的就是名為前瞻,但其實許多內容是「為舊有工業模式敞開資源的大門」,其中將近一半用在軌道建設上是最明顯的代表。並且,投資如此巨大的國家建設,林全院長都承認短期內無助於解決低薪問題。
政府推動這麼大的國家建設都沒法改善低薪問題,沒有信心講出一些可以使年輕世代感到振奮的展望(還不是承諾),那政府強推前瞻計畫的目的是什麼?真要讓年輕世代覺得政府為他們改善未來,蔡總統為什麼不聽身兼總統府資政與幫她撰寫競選經濟政策雙重身分的陳博志的建議,緩下軌道建設而換成更有前瞻性的計畫?
而《勞基法》這次修惡,不只是在那些勞動條件的惡化,更在於又再次讓大家看到政府在經濟與產業政策上完全沒有前瞻視野、沒有改變的勇氣。今天的《勞基法》根本沒法兼顧新經濟與知識經濟的需求,是眾所皆知的。但這次修法不但看不到應有的調整,所謂彈性調整也更多是方便了「為舊有工業模式壓榨人力資源」。
許多學者都指出,這會耽誤許多產業應有的轉型和升級,背道而馳,造成更大的危機。以林宗弘為代表,他認為政府若不針對結構性問題進行產業轉型及升級,若不解決少子化造成的缺工問題,只是把壓力推到勞工頭上,「即便修了法,中小企業一樣撐不了幾年。」
而年輕人所感受到的,就是政府形同以這種修法只給了他們兩個絕望的選擇:「不是窮死,就是過勞死。」
近幾年,我一直說台灣社會的核心問題,不在政黨之爭,而在(一條大致以35歲為界的年齡線畫出的)不同世代的「陸地思維」對「海洋思維」之爭。這兩種思維之爭,主要在於今天世界的變化之劇,陸地世代的典範與規則不斷被打破,海洋世代的年輕人看不出需要遵循的價值,卻要被繼續壓迫接受。
國民黨就是因為看不清這種衝突的本質,到了海洋裡還堅持丟鉛球而終歸沉沒。而民進黨執政這段時間,世界變動更急劇,過去的典範不只碎成粉末,還化為蒸氣。但是曾經說是要傾聽年輕世代的民進黨,結果卻繼續毫不客氣地堅持過去世代的思維和遊戲規則。這是掌握權力和社會資源的年長世代的傲慢,也是虛幻。年輕人怎麼會不感受到絕望和憤怒?
民進黨不應該又在海洋裡丟鉛球。(系列之一結束)
相關閱讀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