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1 月 3 日,07:29

G 政府與政治P 隨筆Q 前瞻條例

【別把毒藥當補藥 】(系列之二)

*今天在蘋果日報發表這個系列的第二篇文章。

——————————————————————-

民進黨完全執政之後,不只在經濟與產業政策上擺脫不了陸地思維,很奇異的是,他們在行政和立法的政治領域裡,也一再上演國民黨時代他們自己所反抗的戲碼。

民進黨政府不只離最會溝通的政府越來越遠,根本把民意毫不放在心上。

蔡英文總統在選前說人民有不同意見可以拍桌子,當選後說她聽到了就別再那麼大聲,已經被譽為名言。

這次《勞基法》修惡,台教會一早就正式發出聲明,要求政府懸崖勒馬,「別走向產業發展、勞動保護與世界潮流的逆勢風頭」,但民進黨沒有任何理會。台教會的發聲都落得如此,其他人可想而知。

此外,民進黨政府對立法程序的破壞,簡直可說是常態化之中。

不談許多其他案例以免模糊焦點,光以最近一次《勞基法》修法為例,委員會還沒討論完畢,民進黨就強行中斷送出委員會,就是破壞立法程序的代表。國民黨掌握立法院時期許多被抨擊的鴨霸手段,民進黨立院過半之後有樣學樣,有時還變本加厲。

蔡總統說:「既然社會多數的民意,已經把執政的責任和國會過半席次交給了我們,民進黨就有責任讓國家往前走。」但她卻忘了,身為民主國家的執政黨,還必須有責任「以前瞻而民主的政府運作方式」讓國家往前走,而不是仗著國會多數就為所欲為。

民進黨以為這就是自己終於在立院單獨過半,完全執政的大力丸補藥,卻不知道是毒藥。

說毒藥,有兩個原因。

第一,這是破壞我們立國與立身之地:民主與法治。

今天對岸形成的各種壓力與威脅如此之大,唯一支持我們昂首而立的基礎,就是台灣不同於對岸的民主與法治。

民主與法治最重要的根本,就是程序。所以民進黨在立法院破壞立法程序,形同破壞我們立國與立身的基礎。

前瞻計畫立法的時候,民進黨連遺漏落日條款這麼明顯的重大疏失,都能視若不見,被人提醒之後還強詞狡辯,不做彌補,其他事情可想而知。

這麼看,1223遊走會發生連戒嚴時期都未曾見的情況,協助陳抗的維權律師都被違法逮捕丟包,事後政府卻還能振振有詞,繼續硬拗,也就該知道其來有自,上行下效。

第二,這也是破壞施政基礎。

民進黨一直在強調行政與立法要「團結合作」,卻忘記立法院對行政院該有的制衡與監督。

過去國民黨時代把立法院視同行政院的立法局,民進黨完全執政後也要來個復刻版。民進黨立委在黨紀的壓力下,重新扮演國民黨時代被抨擊的投票部隊。少數民進黨立委有不同意見,就有打手出來霸凌。

他們以為這樣可以像碾土機一般掃清障礙,有助於政策的推動,卻不知適得其反。純就立法技術而論的話,民進黨應該想想:《勞基法》第二次修法出現這麼大爭議,不就是因為第一次修法有「一分瑩」的硬幹嗎?第二次拍板修法的幅度被批評是五毛給一分,不就是因為相信可以再來一次「林靜音」,相信人多就可以硬闖,所以才在同樣的地方跌第二跤嗎?

蔡總統也可能沒注意到:一味要求立法與行政部門團結合作,最後的火會燒到自己。

民進黨執政之後,行政部門許多本該借由立法院監督而大刀濶斧整頓的官僚體制和作業,反而因為立法院的護航而得到因循苟且的機會。

前瞻計畫又是個例子。這個第一版八年八千八百多億元的計畫,在權責單位不明、總體效益評估只有兩頁的情況下也敢送進立法院,還得到一路護航,根本就形同昭告全國公務員:政府決策破壞行政體制是沒有問題的;草率、浪費是沒有問題的;不理會民意是沒有問題的。

而接下來最大的危機在能源政策。

蔡英文總統雖然到目前仍然以非核家園為旗幟,但是因為民進黨政府遲遲對台電的經營管理不進行根本改革,所以由火力發電而造成空污的壓力,已經給支持續延核電的人新的發聲空間。

台灣的缺電與空污,都是不必訴諸核電為解決手段的,只要台電能決心改革管理上的積弊,根絕十匹狼的存在。但民進黨執政後一再蹉跎,小心坐視自己能源政策的泡沫化。

民進黨復刻國民黨威權時代行政、立法一條鞭的思維,還變本加厲地破壞立法程序來為行政部門護航,像是這麼一幅景象:他們不但要在海裡撿起鉛球繼續揮舞,並且還擔心體力不夠,猛拿毒藥當補藥。

十分魔幻寫實。(系列之二結束)

相關閱讀

(系列之一)【別在海裡丟鉛球 】

(系列之二)【別把毒藥當補藥 】

(系列之三)【2018年的意義 】

郝明義/「全面檢視『前瞻計畫』」連署發起人之一民進黨完全執政之後,不只在經濟與產業政策上擺脫不了陸地思維,很奇異的是,他們在行政和立法的政治…
TW.APPLEDAILY.COM

Comments

Previous
2018 年 1 月 2 日,20:27
Next
2018 年 1 月 4 日,07:30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cent Comments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