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隊總會打出特別節奏的原因

F 文化相關

*本文另有一版本刊於0822中國時報.這裡是完整版.

 二○○四年雅典奧運後,我和一位同事為了中華棒球隊有一場爭辯。

那年中華隊意外輸給排名墊底的義大利,被罵翻之後,第二天僅以一分「小負」日本,再加上後來得到第五名,所以又頗獲好評。我同事就說,「我們還贏過得銀牌的澳洲呢!」何況,中華隊吸取教訓後,一定可以脫胎換骨,重獲新生。

我有不同的意見。那幾年看中華隊下來,我發現他們在一連串的比賽中,總會打出一種很特別的比賽規律。

規律大致是這樣的:先以一兩場勝利拉高球迷的期待與亢奮,然後再以一兩場完全意料之外或莫明其妙的失利,把球迷的心情打入低潮或谷底。但是等大家都咬牙切齒地認為這樣的球隊必須嚴加檢討的時候,我們的中華隊又會打一場(或兩場)雖然失利但可以被稱為「像樣的好球」,或甚至可以得到讓人印象深刻的勝利,把球迷的心情再度安慰一下。於是,要他們檢討的聲浪消退,不久之後,我們的中華隊就再度滿懷球迷的期待與祝福又一次出發,然後就再一次重複這個規律。

中華隊一再用這種規律讓人心情大洗三溫暖之餘,躲開檢討,終究難有長進。而我同事說的是,「你太苛責中華隊了。」

四年後的北京奧運,中華隊輸給今年墊底的中國隊,被說是「國恥」之後,第二天僅以一分「小負」古巴,被媒體稱之為「終於打出像樣的比賽」,再加上最終又能打敗加拿大,拿到第五名,一切都「似曾相識」。

今年那位同事離職了,辦公室裡少了和我爭辯的人。但我仍然好奇於中華隊到底如何一次次打出那麼「精準」的比賽規律。以及,如果要檢討,到底該怎麼檢討。

我想到中國大陸有一個和我們類似的痛:他們的足球隊。舉國支持的足球隊,多少年來一再讓他們寄予希望又一再希望破滅,看他們如何檢討,也許可以參考一下。我看到網路上高昂的檢討之聲中,中國足協主席謝亞龍被點名,然後有一位電視評論員這麼一番話:

「中國足球已經到了必須全面推倒重來的程度,國奧提前出局或許是好事。對於中國足球,這麼多年,我們大多數時間都靠幻覺打發日子,但幻覺什麼也無法改變,中國足球需要一個新的開始。」

看著這段話,我把「中國足球」換成「台灣棒球」,把「國奧」換成「中華隊」之後,覺得讀來十分通順。也突然想到,他們檢討問題的源頭,追到了「中國足協」,以及他們的主席謝亞龍。那我們呢?

我想起我們有一個「中華民國棒球協會」(以下簡稱「棒協」),這個協會應該有一個理事長之類的人。曾經,這個理事長位置上,有過謝國城這樣的人物。我們曾經看著謝國城從無到有,一路培養出台灣的三級棒球,成為台灣最熱門也最自傲的運動,最後還開花結果出一個職棒聯盟,讓我們大有躋身棒球先進國家之感。我想,有關中華隊歷來的種種表現與討論,「棒協」網站上總該有資料與紀錄,也許有助於解決我的疑惑,於是昨天早上去了。

歡迎你去看一下。從那個網站來看「棒協」,可真的是無聲無息,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看「活動訊息」欄吧,只有兩則,最新一則還是去年十二月的訊息。看「歷屆成績」欄吧,只看得到二○○八年八月十二日到二十日的十二條混合新聞。

看著那個空洞而草率的「棒協」網站,我想,那麼多人把棒球看成是我們的「國球」,輸了球是「國恥」,可能是個美麗的誤會。沒有一個把棒球當「國球」的國家,棒球協會的網站會是這個樣子。一個國家的棒球協會的網站與資料長成這個樣子,指望他們進行什麼檢討都是不切實際的。

北京奧運期間,我不時從NHK看轉播的甲子園棒球大賽。對照著甲子園歷經多少年對一個外國人都仍然魔力無窮,我才突然想到,曾經令台灣熱狂的三級棒球何在?如果我們誠實一點地面對自己,應該承認,台灣棒球的根莖早已消失,而今只剩下一個擺脫不了詐賭陰影的職棒花朵。

中華隊的表現,和誰是總教練沒有關係,和哪個球員狀況如何沒有關係,而和這一支沒了根,又帶著腐敗氣息的花朵有關。

所以,終於,今年我對中華隊怎麼總是能「精準」地打出那種起伏不定的比賽,然後又能躲得開檢討,不感好奇了。

Comments

Previous
有關「藥」的這些問題,問問自己–醫藥觀察系列六之二
Next
希望地圖給馬英九總統的公開信20080829
  • 150萬的國光獎金,我不曉得他們會以什麼樣的心情領取。

    許多人會說勝負乃兵家常事、球是圓的,關於這種說法,又有誰不懂?隨便抓一個人來問,都能朗朗上口。但「樂觀」這項能力如果錯用,時間一久會有嚴重後果--魯迅筆下的阿Q可謂這類人物的代表,現在還有多少人能立即區別出「雖然先天條件不如人,但透過努力可以彌補」與「輸了就是輸了,天底下沒有必勝的戰役」有何不同。

    「樂觀」的態度比較大的程度是針對客觀條件的適應,而非純然是對結果的接受,任何病症皆以「樂觀」這帖藥方鎮之,難保不會產生「反省不足」的副作用。

    正當巴西男足丟掉金牌、他們的總統大罵丟臉之際,我們可曾想過,對於追求榮譽的執著以及羞恥心所應涵括的範圍,我們做的,是不是有不足之處?亦或是總要以「不過是場球賽,他們的總統未免過份認真,天下哪有必勝的比賽」作結?

  • 我哥的msn暱稱是這麼說的:「帶了四個捕手,確實太多了……」

    疑,有四個嗎?陳峰民、高志鋼、葉君璋,還有嗎?

    有啊,洪一中。

    言下之意就不明說,請意會。

  • 我早預測韓國可能在最後一屆拼命締造不敗全勝的驕人紀錄,讓所有棒球隊都飲恨而歸。如今已經七勝了。與之對照下,中華隊出國前每一個都搏版面說大話,結果從爭取第一到爭取不最後一名,簡直令人難以想像……然而最重要的可能是國人的心態,中華隊的人也是國人,國人普遍的一種心態締造了中華隊無與倫比的節奏。

  • 用成敗論英雄,不是嗎?只是我們在面對強隊時,以「少輸」當為「贏」,特別節奏自然就發酵了。
    所以,同意tsou所說,輸了就是輸了,再多的藉口只是自我安慰的逃避用語,就像我們總期待,「又是高志綱」的出現。2003年是美好回憶沒錯,但當那個lucky ball飛躍三壘手的之後,我們繼續自嗨,隔天,被日本0:9,然後又是「我們棒球水準不如人,本來就該輸日本」的言論發酵;那韓國呢?他們知道有一拼的機會,所以不放棄,雖然03年最後輸了,有了那份憤怒,因此變成現在的韓國。所以,到不覺得輸給中國是壞事,怕的是我們過不久又喚了失憶症,繼續阿Q下去,沒有保持輿論的熱度。
    不過,我倒是很好奇韓國體育的崛起,有人說民族性,有人說經濟起飛…這些立論或許都對,但有點零碎籠統,可不可以請郝先生以曾經在韓國生活的經驗分享給讀者?謝謝。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