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o hero

『 全面檢視「前瞻計畫」』連署聲明行動

G 政府與政治P 隨筆Q 前瞻條例

『 全面檢視「前瞻計畫」』連署聲明行動,目的有三個:

一,請蔡英文總統與林全院長正視「前瞻計畫」受社會各方質疑之處;

二,請各黨立法委員在臨時會期善盡職守,把連一個字都沒討論過就送出委員會的「前瞻條例」做七點應有之修正,之後再全面檢視「前瞻計畫」的項目,要求行政院各部會就各項補充七點內容;

三,連署聲明的行動,放在政府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http://join.gov.tw/…/d…/26976d28-1908-4bb7-b9e8-8df662af4f04
」,邀請各界關注「前瞻計畫」的人來連署。

根據「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實施要點」,如果60天內有五千人連署立案,政府各部會就得做出回應說明,因此不論立法院情況如何,大家都有機會從網路上要求政府全面檢視「前瞻計畫」,提供大家需要的說明。

請大家告訴大家來匯聚眾力。

我們催促立法院來監督,也讓我們在這𥚃監督!

也歡迎您繼續參與平臺中的討論或關注各項議題,讓我們一起彙集群眾智慧,讓台灣變得更好!
JOIN.GOV.TW

【為什麼需要全面檢視前瞻計畫】

G 政府與政治P 隨筆Q 前瞻條例

【為什麼需要全面檢視前瞻計畫】(發表於6月12日蘋果日報)

前言:郝明義發表〈前瞻條例涉及的一句話〉之後,因為林全院長的約見而在5月19日進行了訪問。他公布了訪問稿之後,再訪問了不同領域的人士,就各界對林院長的回應寫了四篇文章,對蔡總統一篇。本文是這個系列的總結。

林全院長:

訪問您之後,我再訪問多方回應寫的四篇文章,均已請您過目。這裡再綜合幾點大家對前瞻計畫的意見如下:

1. 政府的決策權責不清

這麼大的國家建設計畫,國發會不謀其事,卻要接受質詢,行政、立法機制均遭擾亂。前瞻計畫封面不見具名單位,混亂可知。

而這個計畫只經行政「院」,而不是「院會」核定通過,我問林濁水的意見,他說確實有違憲之虞。憲法第58條規定:凡涉及預算案,「及其他重要事項,或涉及各部會共同關係之事項,提出於行政院會議議決之。」

2. 準備時間倉促

前瞻計畫自蔡總統去年12月31日談話發端,到4月5日行政院核定通過,只有三個月多四天的時間。準備時間如此短暫,與計畫揭櫫之目標相較,太過倉促。

政府答辯其中大多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多年前就已經開始籌備,這次是統合進來。

但,一來有人質疑多年前就籌備的計畫,到完成時是否已經落伍;二來,以林思吾為代表,質疑地方政府如果只能侷限於軌道項目,是否缺乏對未來的想像。

也因此,林大涵有謂:「我不知道為什麼行政院都不怕別人看到這樣一份計畫會怎麼想。」

3. 前瞻視野不足,偏重工程

以楊志彬看水資源建設為例,指出這次政府不僅前瞻不足,對「基礎建設」的檢視也不足;在「基礎建設」裡,又過於相信工程手段,太少新的治理理念,也忽視非工程手段。

結果,「部會之間缺乏整合,導致政府看不出對水的整體思考,缺乏全面性的政策說明,沒法做施政視野的討論。」

今年年底政府就要公布國土計畫,涉及這麼多重大建設的計畫,理應配合國土計畫而行,現在要搶先於國土計畫之前。這也遭到多人質疑。

4. 預防公共工程的弊病不夠深切

台灣公共工程以延宕、追加預算為常態,又有大量淪為蚊子建設的慘痛教訓,久為人詬病。

這次前瞻計畫一面倒地偏向工程,卻不見防範機制,不但沒有強化究責條款,反而取消。

您回答「監察院本來就隨時可以追究」,但是長期追蹤蚊子館的姚瑞中,以監察院過去實際的情況,來請問您如何確保預算不致追加,如何期待監察院的追究。

5. 預算編列草率

以預算金額高達4,241億元,在前瞻計畫佔比近百分之五十的軌道工程為例,全部38個項目,除了一二例外,絕大多數內容都區區兩、三百字。以邱繼弘所質疑的新竹環線輕軌三百億元的計畫,不過158個字。我問林濁水這是否政府編列預算的常態,他回答未見如此草率。

您說預算是兩年一編,並且「也不是計畫就不可以停」。但是以徐世榮為代表,他表示預算框定,公務員就有進度考核,回不了頭。並且,說預算兩年一編,但「軌道建設怎麼可能做了第一段不做第二段?」

6. 公民參與不足

以徐世榮為代表所質疑的,是民進黨政府為什麼要延續威權時代的心態,「仍然是光重視經濟發展,卻破壞政府施政應有的程序,涉及的基本人權仍然沒有當一回事。」

因此,他雖然同意您承諾前瞻計畫不做區段徵收是進步,但仍然主張凡涉及爭議的土地徵收都要辦聽證會。總體而言,補救之道就是納入公民參與,建立回饋與修正機制。

我自己個人要再補充的,則有三個疑問。

第一個疑問是:我問您這次政府為什麼只做硬體,不做軟體的時候,您回答:「按舉債法,政府舉債只能做資本門的事。軟體,是每年都要做的,只能進經常門。所以這次特別預算只能做硬體。」

但事實上前瞻條例的第七條已經明言這次預算編製「不受預算法第二十三條不得充經常支出規定之限制。」換言之,是可做軟體的。 請問您所言和事實是否有出入?

在各方對前瞻計畫的質疑聲中,陳博志有個特殊的位置。他不只是總統府資政,更是蔡英文總統競選期間的經濟政策智囊與十年政綱撰稿人。所以我的第二個疑問是:現在如果政府連陳博志的建議與質疑都不理會,是否應該說明經濟政策出現什麼轉折?因何轉折?因誰轉折?

目前國家治理的困境,本來有一大焦點就是政府無法突破本位主義,中央和地方也無能整合。而我訪問您的時候,您也提到地方政府財政的種種病態現象,說那是您心中之痛。

所以我第三個疑問是:您最清楚這些問題,那是否曾經向蔡總統說明過,前瞻計畫以破壞中央政府決策體制來迎合地方政府,以草率編列的巨大預算來取得地方政府的擁護,日後可能造成更嚴重之後果?

弘一大師整理的箴言中,說「偶一失謀,而事幸成」是人生最大的不幸,因為「後乃視為故常,而恬不為意,則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我相信對政府也是如此。

因此這次社會提出這麼多質疑,希望執政者不要引以為忤。我們希望政府能以這次引發的大量公共討論為契機,吸納社會的建議,全面檢視前瞻條例和計畫,擘畫施政新局,也為國家開創新的未來。

附註:
6月12日早上十點,在台大校友會館舉行「全面檢視『前瞻條例』」連署聲明記者會 http://bit.ly/2r8gVCY

相關閱讀:

【對林全院長的回應之四:不能只想用錢、用工程解決問題】http://bit.ly/2rOgIWA

【年輕人為什麼不支持前瞻計畫】http://bit.ly/2senQyi

【對林全院長的回應之三:國土計畫不是建設計畫的下屬】http://bit.ly/2qZPejH

【對林全院長的回應之二:比八億元蚊子館大四十倍的疑問】 http://bit.ly/2sCdgyy

【對林全院長的回應之一:八億六千多萬元蚊子城的例子】http://bit.ly/2sBw2pJ

【林全院長的補充說明與我接下來回應的進程】http://bit.ly/2rSV71v

【在520的前夕訪問林全院長】 http://bit.ly/2rDev2T

【蔡英文的困境與兩種機會】http://bit.ly/2r8DjMA

【前瞻條例涉及的一句話】http://bit.ly/2qZM0wq

前言:郝明義發表〈前瞻條例涉及的一句話〉之後,因為林全院長的約見而在5月19日進行了訪問。他公布了訪問稿之後,再訪問…
APPLEDAILY.COM.TW|作者:蘋果日報

【全面檢視「前瞻計畫」連署聲明】記者會通知

G 政府與政治P 隨筆Q 前瞻條例

【全面檢視「前瞻計畫」連署聲明】記者會通知

這份新聞通知請沃草代發各媒體,也張貼在這裡,歡迎轉告大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以下簡稱「前瞻計畫」)費時8年,動用中央政府特別預算8,800億元,是國家重大建設,影響國家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深遠。

然而,前瞻計畫推出之後,成為多方質疑焦點。我們也觀察到許多問題。

由於立法院臨時會開議在即,因此我們決定發起一個連署聲明,希望邀集大家一起支持,以便政府重視。

我們希望政府能以這次前瞻計畫所引發的大量公共討論為契機,吸納社會的建議,擘畫施政的新局,也為國家開創新的未來。

6月12日早上10點,我們舉行「全面檢視『前瞻計畫』」連署聲明的記者會。歡迎大家參加。

連署發起人:(姓名筆劃序)

邱繼弘 (聖洋科技執行長)
林大涵 (貝殼放大創辦人)
林思吾 (Awoo 創辦人)
林祖儀 (沃草執行長)
林濁水 (前立法委員)
姚瑞中 (台師大美術系副教授,海市蜃樓-
台灣閒置公共設施踏查計畫發起人 )
徐世榮 (政大地政學系教授)
郝明義 (大塊文化董事長)
楊志彬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秘書長)
魏 揚 (太陽花運動參與者)

時間:6月12日(周一)早上10點
地點:台大校友會館 3A 室

圖像裡可能有文字

2017 年 6 月 10 日,10:49

P 隨筆

【掛在牆上很棒的畫不見得適合放進書裡】

昨天去高雄,和李瑾倫一起主持【南方故事Vol.7】波隆那圖像選物X看見台灣繪本之美。這也是第二季的第一場。主講人是柯倩華。

這次「台灣繪本美術館」在波隆那書展得以成形,特別要感謝倩華。書展基金會董事會交給我要另組這個館的任務之後,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去請教她的意見。那天聽說倩華去基金會談台北書展第三館的一件事,我就趕快殺過去攔截她一點時間。之後我們就一路合作愉快,她除了引介我去找 Page 鄒駿昇為這個新館策展之外,也提出「國際出版品計畫」的構想。最後我們聘了兩位法國的藝術指導,為台灣三個出版品計畫如何走進國際市場提供了諮詢顧問的服務。

昨天倩華主要談的就是她如何協助這三組計畫的推進,並把她的心得提供給聽眾。她很用心,所以事實上這次我個人在波隆那有些重要的觀念突破,其中有些關鍵點也受她的啟發。

和英國Walker出版社有長期合作的瑾倫,則從她個人的經驗,來說明她體會到國際性出版社的編輯和畫家之間的合作模式及重點。其中有一句話是她之前就講給我聽過的:「掛在牆上很棒的畫不見得適合放進書裡。」

確實,畫得好是一回事。能不能用多幅畫來說一個故事是一回事。能不能像倩華所說,讓故事有生命,又是另一回事。

多謝她們兩位無私、慷慨的分享。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微笑的人、大家坐著和室內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大家坐著

圖像裡可能有3 個人

圖像裡可能有植物和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