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o hero

2017 年 5 月 2 日,21:06

P 隨筆

【從美國總統嘴裡講出來話的可信度】

川普講話還真是奇特。今天連如果有適當的機會見到金正恩,他會覺得很榮幸的話都講出來了。

紐約時報這篇文章,引用歐巴馬任內的亞洲資深顧問Evan S. Medeiros 說的一句話:「這一連串前後不搭又充滿爭議的發言,產生最大的風險是:美國權威裡為大家公認最重要的一點被貶值了—從美國總統嘴裡講出來話的可信度。」(The most serious risk with this series of uncoordinated and controversial statements is that they undermine the most important currency of U.S. power: the credibility of the president’s words.)

President Trump‘s willingness to meet with the North Korean and Philippine…
NYTIMES.COM

2017 年 5 月 1 日,20:52

P 隨筆

【恭喜新人+分享喜氣與減肥秘訣】

我認識楨德書報羅賴堂董事長快三十年了,之前知道他做起生意來很衝,最近則連續發現他很多之前不知道的層面。

先是爲台灣繪本美術館找贊助的時候得知,羅賴堂之前已經連續三年支持台灣許多繪畫創作者參加波隆那書展。之前聽書展基金會說是嚴淑女教授洽接羅董的太太支持,所以打電話給他,結果才知道嚴教授一向就是和他聯絡,是他個人在支持。出版協會前理事長陳本源跟我說,羅董也有支持他在南投開設的養老院。

我跟羅董說:「你真是默默行善啊。」
他揮揮手說:「力所能及,沒有什麼。」

那天去看他的時候,注意到他瘦下來,體型保持得非常好。他說減了快二十公斤,是被大女兒激將的。問他秘訣,就告訴我了兩句。四個月來我用這個秘方還真減了四公斤。

上星期和他又通電話。因為今天他的小女兒文定,邀我上台講幾句祝福的話,所以我想多了解一點背景。一談之下,才得知他太太二十年前就帶四個子女去加拿大生活,孩子都在國外成長。小女兒Jenny 是要嫁給一位八年前當背包客去沖繩的時候認識的英國人 Michael Irvine。

「啊,你真厲害啊,二十年來自己在台灣奮鬥。」我說。
「要努力啊,不然怎麼養她們!」他在電話裡回答。

今天到婚宴上為新人祝福的時候,我也順便講了這些新近對羅董的這些發現。
下來後,高雄復文書局的楊太太跟我說:「還應該加一句:羅董的太太一個人在加拿大扶養四個孩子二十年,還能保養得這麼好,氣質這麼好,也是想不到的!」

總之,今天吃這喜酒分享了很多喜氣。再次恭喜Jenny 與Michael,還有羅董一家。

那最後我來說說羅賴堂教我的那兩句減肥秘訣吧。今天答應了要寫出來。

第一句:少吃。
第二句:體重很快地掉幾公斤之後進入平原期,再也不往下走的時候,那是個關卡。不要氣餒,繼續堅持。然後那條線就會再往下掉。

我覺得第二句特別中用。也一併與大家分享。

圖像裡可能有4 個人、微笑的人、大家站著和室內
圖像裡可能有5 個人
圖像裡可能有11 個人、微笑的人、婚禮和室內

2017 年 4 月 30 日,21:27

P 隨筆

【教父45周年的滿座巨星+一個不稱職的主持人】

紀念電影《教父》問世45周年,紐約 Tribeca 電影節今天在 Radio City 音樂廳辦了一場夢幻座談。柯波拉、艾爾帕西諾、勞勃狄尼洛、黛安基頓、詹姆斯卡恩、泰莉雅謝爾等人一字排開在台上,真是明星炫目。

我看昨天黛安基頓在她臉書上還特別張貼說她要在無線電城登台,但不是表演跳舞。

但可惜將近一個半小時的內容,被主持人糟蹋了。一來和這些座談的人顯然事前完全沒有任何溝通,二來現場也不知調節各人發言時間,像勞勃狄尼洛就只留到最後,近乎沒有講什麼。

不過看這些人在一起,還是很開心。也聽到了一些有意思的片段:

柯波拉說:他生命中有個星期天晚上很奇特。那時他住舊金山,當天晚上在家裡看紐約時報,注意到《教父》這本書。就在這時,有個叫 Albert S. Ruddy ,後來成為《教父》製片的人來找他串門子,然後他又接到馬龍白蘭度打來的一通電話,告訴他沒法接演 Conversation這部電影。這三件事同時發生,讓他覺得太奇特了。

麥可的角色,柯波拉一開始就鎖定了艾爾帕西諾,但是派拉蒙覺得他太矮,一直希望換人。柯波拉鍥而不捨,結果讓艾爾帕西諾試了六次鏡之後才說服了派拉蒙。

艾爾帕西諾說他當時本來已經簽約要去拍米高梅公司的一部電影,所以接演《教父》米高梅要來告他。最後雖然由(也來爭取演麥可的)勞勃狄尼洛去演了那個角色而擺平,但是到《教父》殺青,他一文不名還欠了一萬五千美元的律師費。

柯波拉說他要找馬龍白蘭度來演柯尼昂教父,派拉蒙也是激烈反對,說這個人太難搞。最後勉強同意他去試,條件之一是:馬龍白蘭度必須要同意試一次鏡。

柯波拉說去找馬龍白蘭度那天早上,他剛起來,穿個日本袍子,留個長髮。看到柯波拉來了,他就理理頭髮,換個襯衫,然後找了張紙摺摺塞在嘴巴裡,用那個唔哩唔哩的教父聲音說起話來。馬龍白蘭度很入戲,連中途接一通電話也一路那個聲音。柯波拉拍下這段給派拉蒙看,就過關了。

他開拍的第一場戲,就是電影開場的戲。結果派拉蒙認為他把光線拍得太暗了,很不滿意。柯波拉接到內線消息,說那個周末會把他炒魷魚,另找導演。他注意到片場有二十來個工作人員像是在收集資料以供未來接手之用,就先下手為強,在一個星期二早上把這些人先開除。然後他又去重拍了第一場,光線比較亮,派拉蒙後來就接受了。

不過柯波拉說:電影上片用的第一場,還是他最早拍的光線比較暗的那一場。

雖然這些話有一些之前也看過,不過聽這些巨星親自講來,還是很精彩。

再說一遍,可惜這個主持人準備工作不夠,現場處理也不好。不然一定會更精彩。有興趣的人還是可以找來看看。

2017 年 4 月 29 日,22:05

P 隨筆

【讓孩子引弓不射的台灣父母】

今天晚上在 小小書房講《尋找那本神奇的書》,結束後和聽眾的互動收穫很多。

一位媽媽問我:對岸的父母是否樂意讓中學階段的孩子看小說這種閒書。我說據我所知是。因為那裡的父母知道自己孩子面臨的考試壓力有多大,所以樂於讓孩子透過讀小說來紓解這種壓力。也因而造成那麼多校園作家的風行,並鼓勵許多人進行小說創作。

一位讀高二的年輕朋友承康,起來幫我補充回答。他在對岸的網站上寫小說,也和讀者討論過這個問題。

他從對岸讀者那裡聽來的說法很有意思。他們說:台灣的父母只想讓孩子看教科書準備考試,像是叫孩子一直把弓拉緊,卻不知孩子長期下去會受不了。而對岸的父母讓孩子看小說也寫小說,相當於讓孩子可以把箭射出去。這樣不但可以讓孩子不致於拉弓疲倦,也鍛鍊了孩子射箭的能力–自己寫作的能力。

承康也說:台灣的父母只相信孩子讀準備考試的書,像是要孩子吸收經過別人整理、歸納重點的知識。而讀小說,像是整理挾泥沙而俱下的內容,是在鍛練自己整理、歸納重點的能力。

圖像裡可能有5 個人、大家坐著和室內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大家坐著和室內

2017 年 4 月 28 日,21:42

P 隨筆

【一去不復返的清高】

今天看紐約時報這篇文章很有感觸。

文章一開頭,講1954年杜魯門總統卸任後,有家公司請他當掛名董事被他拒絕的事。當時的總統年薪是1萬3千5百多美元(相當於今天的12萬美元),那家公司開的價碼是 10萬美元。杜魯門儘管手頭拮据卻立即拒絕,因為他不想讓任何金錢交易把總統一職的尊崇地位給商業化。

美國總統這種清高的傳統,從福特去當二十世紀福斯和美國運通董事被打破,到雷根寫下收日本公司兩場演講兩百萬美元的天價。

福特和雷根都是共和黨的。民主黨的總統,本來是抵制這種趨勢,但是隨著民主黨離藍領越來越遠,越來越傾向於高學歷的專業精英,後來把這種趨勢擁抱得更緊。柯林頓夫婦含不郎當各種收入創下高達1億3,900萬美元的紀錄。而這次歐巴馬夫婦簽下寫回憶錄的預付版稅高達6,000萬美元,歐巴馬也接下華爾街一場40萬美元的演講。

所以文章的結尾在問歐巴馬和民主黨:你們到底站在哪一邊?

我感慨的則是以杜魯門為代表的那個傳統的一去不復返。而過去美國總統許多其他的「清高」,是否也會隨川普的打破也從此一去不復返?

It was once considered undignified to accept lavish pay from corporations…
NYTIM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