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o hero

2017 年 4 月 23 日,21:05

P 隨筆

【台灣對「身障者證明」的偏執】

勞動部說:

『過去多以「身障證明」認定勞工是否為身障者,但有些人可能僅輕微身障沒去申請鑑定,而未取得證明。考量我國已簽署《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依公約精神,沒有身障證明的身障者若因此遭歧視,各地方勞動主管機關可對僱主開罰。舉例來說,若有勞工沒身障證明但外觀可見明顯肢體障礙,僱主以此為由歧視、不僱用,就可能挨罰。』

這讓我聯想到以高鐵為例的另一種情況。

有天我去高鐵買票,櫃台非得跟我要「身障證明」不可。
我說:我坐在輪椅上,這麼明顯,用肉眼就看得清楚,還非得要我出示「身障證明」才能買身障者的票嗎?

櫃台說不行,他們只認「身障證明」。

我相信台灣只相信「身障證明」的單位一定不只高鐵一家。

現在勞動部要改進他們對「身障證明」的偏執了,以高鐵為代表的這些單位能不能也改進一下?

http://www.appledaily.com.tw/…/a…/headline/20170423/37627342

【唐鎮宇╱台北報導】《就業服務法》規定,僱主不得歧視身障求職者或員工,違者可處30萬到150萬元;但身障者身分要如何辨識,勞動部過去一直認為…
APPLEDAILY.COM.TW|作者:蘋果日報

2017 年 4 月 22 日,21:49

P 隨筆

【慢動作的古巴飛彈危機要攤牌了】

從川普就任後,我也覺得朝鮮半島會出事的可能越來越大。

2月中旬川普第一場記者會雖然以他飆罵媒體佔了新聞版面,但我自己印象最深的倒是另一件事。那前幾天美國外海出現俄羅斯間諜船,所以有記者問川普要怎麼對應。川普說為什麼要講他要怎麼對應,就像他也在想怎麼對付北韓,但他不會講。

人家根本沒問他北韓的事,他也能這麼回答,不能不讓我聯想川普對北韓怎麼動手這件事可能念茲在茲。

川普政府之後轟炸敘利亞,以及對北韓講的一些狠話,就不多說了。所以當我發現4月15日公司旅遊去韓國要出發那天還正巧碰上北韓的太陽節,可能試射飛彈也可能試爆核彈的時候,真不知怎麼說才好。

後來雖然風和日麗地旅遊回來,卡爾文森航母的「異航記」好像顯得川普只是在唬人,但是我心情還是一直蠻沉重的。

過去朝鮮半島不是沒有緊張的時候,北韓也不是沒有挑釁過美國。1970 年代,兩名美國大兵在板門店被北韓軍人用斧頭劈死,是我記得情勢十分緊張的一次。

那之後,南北韓雙方儘管也有許多劍拔弩張的時候,但逐漸大家也都相信這是一場打不起來的仗。因為雙方誰也打不起。久了也習慣了之後,像這次要出發去韓國之前,我打電話回去打聽一下情況,聽到的是棒球照看、酒家照滿,沒有人當一回事。

但這次讓人心情沉重的是:就事態的發展上,是北韓和美國到了確實要攤牌的時刻。

看紐約時報,有一位國際研究專家Melissa R. Hanham 說:2013年聽北韓說要對美國一些大都市發動核彈攻擊,他們「差點笑得從椅子上摔下來」,但北韓經過這幾年的一些突破,再加上4月15日閱兵所展示的,今天這些美國専家已經不會這麼笑了。

另一篇報導,則把北韓可能把核彈投擲到美國本土的威脅比喻為「古巴飛彈危機的慢動作版」。因為古巴飛彈危機是發生在13天裡的事,而北韓的飛彈危機則是歷經多年一點點延展開來的。而不論是慢動作還是什麼動作,美國人提到「古巴飛彈危機」,那意味的就是他們無法接受的國家安全危機。

從這樣的角度看,就知道美國為什麼說他們所謂的「戰略性容忍」時代已經結束。因為現在北韓的飛彈真的可能射到美國本土了。這件事的本身,就使得接下來劇本的走向和過去完全不同。

現在雖然枱面上說可能又要仰仗中國來克制北韓,但我相信很難。北韓本來就難搞,金正恩在這件事情上,更一定不會退讓。他知道自己手上唯一可能讓美國在乎的牌是飛彈+核彈,很難讓他主動繳械。他終於靠著慢動作把飛彈危機推進到這個高潮,現在要他收手,太違反人性。

所以,我真的相信情勢會越來越險惡,火車對撞的可能越來越大。

這次卡爾文森航母的「異航記」,雖然不少人因而覺得川普可能是唬人,但我不認為如此,反而更因此而覺得情勢險惡。

因為如果川普果真是在「狼來了」,那「狼來了」的戲碼都沒什麼好下場。
如果不是「狼來了」,而只是美國海軍和白宮之間的溝通誤失,那太多戰爭的起頭,都在於誤失。

所以,很沉重。

延伸閱讀:

https://mobile.nytimes.com/…/north-korea-missile-crisis-slo…

https://www.nytimes.com/…/asia/north-korea-parade-missiles.…

圖說:1976年8月兩名美國軍人在板門店被斧頭劈死的地方。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xe_murder_incident

圖像裡可能有樹、天空、戶外和大自然

2017 年 4 月 21 日,21:02

P 隨筆

【這兩位教授眼裡的前瞻計劃】

昨天自由時報報導:
『曾在馬政府時期大力「反服貿」的台大經濟系教授鄭秀玲發言痛批「新政府與馬政府沒兩樣」,前瞻計畫舉債九千億經濟成效不彰,對下一代收益沒幫助,是「沒智慧、沒前瞻、沒計畫」,她也批民進黨不要認為已完全執政,「人民眼睛是完全雪亮,會找機會來算帳的。…..

『鄭秀玲強調,交通建設投入四千二百多億元正是違反推動生活圈建設的潮流,只有前瞻性的投資才可以幫助經濟全新轉型,而非浪費資源,「光做實體建設的思維很落伍。」』

今天蘋果日報刊登徐光蓉教授也談這前瞻計劃的文章,她提醒:

『重點是近9千億元的「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將靠舉債支付。…….

『提升台灣競爭力,應該改善政府結構與技術落實,不在更多基礎建設;舉債做不必要的建設,破壞財政紀律反而導致競爭力衰退;缺乏成本效益分析,規避討論公共建設要求之自償性;這樣缺乏正當性、不合格的計劃書,「林教授」應該立即退回,要求重新來過。 』

相關閱讀:

新政府推前瞻 鄭秀玲嗆:與馬政府沒兩樣
http://m.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1095699

看不到未來的「前瞻計劃」(徐光蓉)
http://www.appledaily.com.tw/…/a…/headline/20170421/37625285

2017 年 4 月 20 日,20:08

P 隨筆

【問答】

公司去韓國旅遊結束,回到了台北。
一位同事說她是「荷包搭上了失速列車」。

我問大家:比起之前去其他國家,這次是否特別失速?
另一位回答:「我覺得感受不夠清楚,下個月可以再辦一次員工旅遊嗎?」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大家在吃東西、大家坐著、表格、食物和室內

2017 年 4 月 17 日,20:11

P 隨筆

【國防部這些說法很高深】

國防部對防衞太平島的這些說法,很高深,讓我用常識無法理解。看哪一位比較了解。

說法一:「軍方內部有多種兵力應援的備案規劃,對於太平島遇到緊急狀況或有遭到空中攻擊之虞時,會緊急前運人員攜行式防空飛彈,或以東南沙偵巡任務的軍艦配備的防空飛彈來因應。」

我的疑問:你能在要打起來的時候緊急送去「 人員攜行式防空飛彈 」,為什麼不能事先配置?防衛,不是要預先防衛嗎?打起來的時候萬一送不過去呢?

説法二:「相關人士還指出,在太平島上常態部署防空飛彈是極為敏感的議題,軍方對外態度保留或是在公開發言時予以否認,是可以理解的事」

我的疑問:我們不是主張太平島是我們的國土,所以才要保衛嗎?保衞自己國土是極爲敏感的議題?要不要把台灣本土的防空飛彈也都撤了?

說法三:「太平島過去在由海軍陸戰隊駐守時,島上配有短程的「檞樹」防空飛彈,但在防務交給海巡署駐守後,檞樹飛彈的部署也被撤回,目前太平島上的防空任務僅有四○高砲。」

我的疑問:爲什麼過去海軍陸戰隊駐守時,島上配有短程的「檞樹」防空飛彈就不敏感?爲什麼現在太平島上有四○高砲就不敏感?

http://m.ltn.com.tw/news/focus/paper/1094799

或以軍艦上防空飛彈因應國防部已向海巡署提出十七項強化太平島防護的裝…
M.LT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