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o hero

2017 年 3 月 13 日,22:08

P 隨筆

【收納的苦中作樂】

為了找一袋資料,最近熱愛收納。連著幾個周末收納,平日下了班也趕回家收納。一收,兩三個小時就過去了。

扔的扔,整的整,今天還新買了些文件收納匣,終於把一面櫃子整好。

可是資料還是不見。收到這麼整齊還找不到,顯然有可能是真不見了。

這下子心情低落,似乎不如不收,那還可以安慰自己東西總在哪裡。

不過想想,事情還是要往好處想。現在整好的這一面櫃子裡的資料,看來清楚又好辨認,心情還是應該愉快。

祝大家收納快樂。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2017 年 3 月 12 日,21:32

P 隨筆

【蔡英文再繼續用這種白目】

張志軍說「台獨之路走到盡頭就是統一」之後,中央社冒出了個新聞,標題是:〈決策官員:張志軍從中作梗 兩岸沒進展〉。

新聞開頭就說:『決策高層官員認為,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昨天一席話,對台灣出言恐嚇、充滿惡意,不禁令人質疑兩岸關係至今沒有起色,是張志軍從中作梗,「我們認為張志軍要負完全的責任」。』

蔡英文上台之後兩岸關係冰涷,固然是個課題,但是她的政府裡會有個「決策官員」如此解釋冰涷的原因,兩次強調是張志軍「從中作梗」,則令人打從心底發毛。

對岸是什麼政治體制?習近平是何許人?一個國台辦主任要提幾個腦袋敢在台灣的事情上擅自作主,講出和上意不符的話?敢從中作梗?

之前我沒有細想為什麼會有這麼白目的「決策官員」(因為白目的實在不只一個),今天 林濁水 這一篇所分析的,我覺得很有道理。

白目的起源,就在於蔡政府裡有人自認為和北京有超過國台辦層次的關係,有人自認為了解習近平,並且如果能換掉張志軍,就可以解決兩岸關係沒進展的問題。

林濁水講的沒錯:這不是「令人誤會成台灣高層站在和張志軍同等地位競爭習近平的支持嗎? 」

蔡英文再繼續用這種白目,兩岸關係解不了涷不說,小心被對岸恥笑。她別忘了,她被恥笑,就是台灣全體被恥笑。

中央社的新聞: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703070488-1.aspx

只是當時美國是中國的盟主,而今天北京卻是以飛彈瞄準台灣的國家,怎麼可以這樣套用,這不會令人誤會成台灣高層站在和張志軍同等地位競爭習…
MY-FORMOSA.COM
 

2017 年 3 月 12 日,19:44

P 隨筆

【朴槿惠離開青瓦台之後的大事】

朴槿惠終於在今天晚上離開了青瓦台,回到自己家。

這兩天,媒體及倒朴的陣營一直期待朴槿惠能對判決結果表態,但朴槿惠沒有。剛才她透過發言人發了一個聲明,仍然只有簡短的四點:「沒能完成大家付託給我的總統任期深感愧疚;感謝支持並相信我的人;所有事情的結果讓我一個人帶走;雖然會花上一些時間,但相信真相終會揭露。」

剛才看直播,家外聚集了支持的人揮舞著國旗,有人還跪倒在地。鏡頭外是倒朴的人在嘲笑,鏡頭裡的支持者一面歡迎朴槿惠一面沒有耽誤任何時間地回罵。

照民意調查,支持倒朴的人有80%,而支持朴的人只有20%。雖然兩者懸殊很大,但是這20%也不是小數字。韓國人的個性激烈衝動,這兩天已經死了三個人,接下來兩個陣營的對立與衝突如何化解,才真是朴槿惠離開青瓦台之後的大事。

圖像裡可能有文字

圖像裡可能有1 人、文字

圖像裡可能有文字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和文字

2017 年 3 月 11 日,22:46

P 隨筆

【韓國總統難有好下場的肇端】

朴槿惠被罷免後,韓國總統經常沒有好下場又多了一筆。台灣很多媒體報導了像朴正熙被刺、全斗煥和盧泰愚坐牢、盧武鉉自殺等。但這個「傳統」是他們獨立建國之後第一任總統李承晚所肇端的。

李承晚出身名門望族,是花山李氏的後人。花山李氏的始祖李龍祥,是來自越南的王族。南宋時期,越南的李朝被權臣陳守度竄滅,身為七王子的李承龍就帶人出逃,一路經由台灣而抵達高麗,落足花山。

高麗盛情接納了他們,李承龍也有回報,後來兩次擊退蒙古的戰役中都厥功甚偉,因而被冊封為花山君。

因此李承晚不但自幼飽讀詩書,受過完整的儒家教育,還留學美國,讀到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博士,成為第一個在美國拿到博士學位的韓國人。

李承晚也很早就參與獨立運動,曾經入獄,一度被判死刑,學成回國被日本驅逐出境後,就持續在美國活動成為獨立運動的領袖。

1919年,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在上海成立,選出李承晚當總統。次年李承晚到上海,但是因為和其他領袖一直有矛盾,沒多久就又回美國再沒回來。

到了1925年,李承晚和上海方面的衝突越演越烈,上海成立了一個「臨時總統李承晚審判委員會」,以蔑視「大韓民國臨時憲法」等罪名,把李承晚給罷免,直到八年後才又讓他加入。(所以他們罷免總統還真是其來有自。)

但不論如何,李承晚長期奔走於歐美爭取他們支持韓國獨立,在西方是最有國際知名度的代表人物。和他相對的,則是一直在中國活動的代表人物金九。

二戰結束後,韓國獨立。到1948年舉行第一屆總統選舉,李承晚擊敗金九當選。次年,金九被刺身亡,很多人認為幕後主使就是李承晚。

之後韓戰爆發,李承晚又連續當選了1952年1956年第二屆和第三屆總統,但爭議越來越大。第一屆總統選舉,原來是先選出國會議員,再由國會議員選總統的間接選舉。但是到第二屆選前,李承晚因為沒法掌握國會多數,就臨時把選舉制度改成直選,因而當選。當時韓國總統最多只能兩任,李承晚不滿足,又策動修憲,繼續當了第三屆。

這段時間,李承晚屢屢恣意改動憲法,已經有獨裁之名,加上他的自由黨長期執政,貪腐頻傳,到1960年第三屆屆滿時,如果就此收山倒罷,但是已經高齡八十五歲的他,又來選第四屆。

1960年這一屆總統選舉,從頭就風雨不斷。政府先是把五月的選舉提前到三月,然後在野的民主黨候選人趙炳玉,竟然在選前半個月去夏威夷醫療回國的途中突然病亡。李承晚成了沒有對手的單一候選人。

因而這次大選的重點,就在副總統上了。自由黨的候選人是李起鵬,民主黨的候選人是張勉。副總統選舉不只決定誰將成為年歲已高的李承晚的可能接班人,也是對李承晚的信任投票。自由黨為了確保李起鵬能當選,動用黑道、買票、作票,無所不用其極。到3月15日開票出來,李承晚得票88%,比上一屆的70%還高不說,李起鵬也以79.2%的得票率遠勝過張勉的17.5%。

從選前就已經抨擊「不正選舉」的民意更加激動。第二天各地就開始示威。李承晚政府也強硬回應,宣布戒嚴。衝突中有人死亡,但政府宣稱都是受北韓鼓動而加大鎮壓。進入4月,馬山地區一名失蹤的學生浮屍海面,證實是死於催淚彈之後,各地的怒火一發不可收拾。到4月19日,全國大學生和中學生都一起湧上街頭,要求李承晚下台,並重新選舉。學生還成立武裝示威隊,從警察手裡搶到槍枝,在漢城街頭展開槍戰後逃入山區。

這個風暴持續了一個星期,4月26日李承晚在各方壓力下宣布下野,一個月後亡命夏威夷。也因此,這場學生發動的抗爭,被稱之為「419革命」。

李承晚直到五年後去世都沒能再回韓國,他的國父稱號也從此被剝奪。但他的下場不算慘。最慘的是那位因為不正選舉而當選的副總統李起鵬。

李起鵬在419革命當天就逃出家門,躲進一個陸軍基地。這段時間,學生一直要求追究李起鵬的責任,但是接手的看守政府決定放他一馬,也讓他亡命海外,所以李起鵬在4月27日回到家裡。

只是誰都無法想到的是,就在當天深夜,他家遭到滅門之禍,而兇手是自己的兒子。李起鵬的長子李康石,開槍把自己的父親、母親與弟弟一一擊斃之後,自己也飲彈自䀆。李康石深受李承晚疼愛,收為義子,當時是一名陸軍少尉。應該是受不了要被逐出國門的恥辱而讓全家一了百了。

所以,韓國的總統,真是從一開始就展開了血跡斑斑的史頁。也正因為419革命,後來造就朴正熙的崛起,以及軍人擅政和學生示威抗爭的一再重演;等朴正熙被刺,再有強人全斗煥的崛起……環環相扣。

而這一切,都是從李承晚開始的。如果不是他對權力如此貪婪和執著,韓國後來的歷史也不會這樣吧。

真的是要「慎始」。政治人物,一國領袖,更要如此。

參考資料:https://ko.wikipedia.org/wiki/%EC%9D%B4%EC%8A%B9%EB%A7%8C

https://ko.wikipedia.org/…/3%C2%B715_%EB%B6%80%EC%A0%95%EC%…
https://ko.wikipedia.org/wiki/4%C2%B719_%ED%98%81%EB%AA%85

https://ko.wikipedia.org/wiki/%EC%9D%B4%EA%B8%B0%EB%B6%95

圖片來源:東亞日報 https://ko.wikipedia.org/w/index.php?curid=555887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

2017 年 3 月 10 日,21:16

P 隨筆

大約在韓國人罷免了總統,台灣人要解散棒協的同時,埃及人在開羅的貧民窟裡發現了三千多年前的法老王大石雕,很可能是拉美西斯二世。

埃及的考古專家說:這是他們最重要的發現之一。

Archaeologists from Egypt and Germany have found a massive eight-metre statue submerged in ground water in a Cairo slum that they say probably…
INDEPENDENT.CO.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