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o hero

2017 年 2 月 5 日,22:24

P 隨筆

【我們不是依法起訴部】

川普有關難民與移民的禁令被華盛頓州地方法院裁決暫停執行之後,台灣媒體報導了很多美國三權獨立的實證。

但即使在行政部門,美國政府裡的人如何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台灣的報導還少了一點。

代理總檢察長葉茲的案例及後續發展,就是一個例子。

美國的行政、司法、立法三權分立,但司法部還是屬於行政部門。不過即使在行政部門裡,司法部仍然是最獨立的,立場要保持獨立於總統之外。

2015年葉茲要接受代理總檢察長的任命來帶領司法部的時候,在參議院聽證會上被問一個問題,就是如果總統的命令有法律問題的時候,她是否應該說NO。

葉茲的回答是:她相信這個位置的職責就是要遵守法律及憲法,給總統獨立的法律建議。而當時問話的參議員,就是現在川普開除她之後要來接任的 Jeff Sessions.

川普簽了有關難民和移民的行政命令後,司法部內部先是有激烈的討論,最後以認為有問題的居多。葉茲本來要以辭職來表達立場,後來則選擇發聲更清楚的一條路。她雖然知道自己代理時間也不過再多幾天,也可能隨時被撤換,還是寫了封信給司法部所有工作人員。

葉茲在信裡表示,她認為司法部的職責是「永遠尋求公正並站在正義的一方」(always seek justice and stand for what is right),而她不認為為這個行政命令辯護和他們的立場是一致的,也不認為這個行政命令是適法的(Lawful)。

之後稱讚她真正展現了勇氣,以及認為她應該辭職而不需要當烈士的意見都有。

星期五,另一位聯邦檢察官Eric Miller辭職。Eric Miller在聯邦檢察官辦公室負責帶領佛蒙特州這一區,手下有二十名檢察官。他在信裡沒有說自己辭職的理由,但說他在這個職位上最常想到的是葉茲的一段話。

「雖然我們最重要的工作裡許多都和起訴犯法的人有關,但我們不只是『Department of Prosecutions (依法起訴部)』而已。甚至我們也不是『Department of Public Safety (公共安全部)』。我們是『Department of Justice』。」

過去我們都把美國的 Department of Justice 翻譯為 「司法部」,但是從葉茲的話來看,可能另有譯法比較好。畢竟,再怎麼極權的國家在欺壓他們人民的時候,也都會主張他們是在依法行事。

從葉茲的例子又可以來追蹤「吹哨者保護強化法案」(Whistleblower Protection Enhancement Act,WPEA)。

歐巴馬在 2012年簽署的這個法案,保護除一些特定情況外,聯邦政府所聘僱的人可以舉發上級的不法及管理不當等情事,而不致遭到秋後算帳。所以,雖然像葉茲層級的人是政務官,不適用這個法案,但如果是助理檢察官層級的人發表類似葉茲的聲明而被開除,他就可能有立場用這個法案來保護自己。

行政部門裡的人如何保持自己的獨立性,眼下最值得觀察的是美國國務院裡有一千人連署的那封信了。

美國從1970年代起,對外交系統的官員,以及國務院這種單位所聘僱的民間人士,就設有「異議管道」(Dissent Channel),讓大家可以表達對政府政策有建設性的批評。

去年六月,歐巴馬政府經由這個管道收到國務院同仁對敘利亞政策不同意見的信,是五十一個人連署的,當時已經說是創紀錄。

而這次對川普難民及移民禁令,國務院連署的不同意見的信,據報導在全球已經有一千人連署,會在新任國務卿到職後放到他桌上。

白宮發言人對這件事已經說過:政府裡的人如果不願意接受,可以走路。而這些人的層級,卻又都是受吹哨者保護強化法案所保護的。

所以,後續發展值得期待。

相關閱讀:

Miller’s resignation goes into effect Feb. 10. He did not cite a reason for his resignation, but he did reference former acting Attorney General Sally…
RAWSTORY.COM

2017 年 2 月 4 日,11:40

P 隨筆

幾年前看周星馳的「西遊記降魔篇」之後,就一直期待第二集。這次的「伏妖篇」因為台灣沒有上演,正好紐約的AMC戲院上演,今晚趕快去看。

實在無趣得令人訝異。周星馳+徐克這兩個人,一加一不但沒等於二還遠小於二。並且最奇怪的是問題顯然出在劇本上。別的人只顧造型和特效而不顧劇本倒罷,這兩個人怎麼會出現這個問題?

準備再找一部電影來滿足想娛樂卻沒有被滿足的遺憾。

2017 年 2 月 3 日,15:43

P 隨筆

回顧過年時間的照片,選西城這家義大利餐廳來曬一下。

這天晚上的考驗很大。披薩、干貝、羊排、冰淇淋都是一流的。幸好我都控制著只吃一點。

這段時間統算下來,體重保持不增不減,算是鬆一口氣。

圖像裡可能有食物

圖像裡可能有食物

圖像裡可能有食物

圖像裡可能有甜點和食物

圖像裡可能有室內

2017 年 2 月 2 日,12:25

P 隨筆

【美國面臨的燈塔和燈籠的問題】

春節前整理了我自己的9和6 的糾葛之後,這幾天看美國目不睱給的新聞,發現他們的問題也可以用燈塔和燈籠來解釋。

重視全球化發展、難民與人道的,可以說是比較像燈塔,9的特質之一。
重視自己國內市場、先求清理門戶保障自己安全的,可以說是比較像燈籠,6的特質之一。

川普之所以能上台,是因為美國之前是全球化的倡導者,9的燈塔照得太亮,卻沒照顧到國內許多人的需要和疑懼,所以川普正好打著6的燈籠來填補了空檔,讓那些人覺得看到了光明。他講「優先買美國的東西,優先用美國的人」,都是圍繞著6而強調的思路。

而川普上台後馬上發佈對難民與移民的禁令,引起這麼多抗爭,甚至連不輕易在政治上表態的許多指標性企業經營者也表態站到對立面,正是因為川普又走到另一個極端,只顧打6的燈籠,一副把9的燈塔毀掉也不惜的樣子。但偏偏以網路科技為代表的許多企業,不只市場是全球化,人才也全球化,是圍繞著9而運作的。

以今天的美國來說,不能不重新重視6的國內需求,但也不可能切斷過去多年來建立的9的全球化發展。

何況,回頭看一下歷史的話,會發現美國跟6和9的糾葛,其來有自。

美國從獨立建國,尤其得天獨厚地東西各有太平洋和大西洋屏隔掉世界其他地區,發展 6 這種獨善其身的燈籠思路的土壤本來就肥沃。

但美國又是移民國家,並且有融合各種族的「大熔爐 Melting Pot」文化特徵,這又提供了發展 9 這種兼善天下的燈塔思路的土壤。

所以美國在6和9之間的擺盪是一直存在的。只是這次擺盪到最大的極端。

未來可能的解答,一定落在如何兼顧6 和9的平衡上,如何讓燈塔和燈籠的光各有所及。

參考閱讀:�

【燈塔與燈籠—-369的故事】
http://bit.ly/2kUNvWh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2017 年 2 月 1 日,14:53

P 隨筆

【矽谷大咖出戰房地產總統】

川普上周五簽了有關中東地區的入境及難民禁令之後,各方抗議聲中,一些指標性企業如何表態成了吸睛焦點。

原本紐約時報有一篇報導,說許多企業經營者都因為不想當川普的推特沙包,或是成為消費者抵制的對象而選擇沉默,要發言也頂多選擇以「這個行政命令不是我們支持的」來當標準答案。但事實上看這兩天的發展,美國許多企業的表態,是很可觀的。

谷歌的共同創辦人之一 Sergey Brin直接參加舊金山機場的抗議活動。

星巴克的Howard Schultz宣佈要在全球增聘一萬名難民身分的員工。

蘋果的Tim Cook說:沒有移民就沒有蘋果。
臉書的Mark Zuckerberg說:美國的大門要對有需要的難民開放。
Netflix的Reed Hastings 更直接點名,說川普的行動傷害了他們分布全球的同仁, 「也非常『不美國』( un-American),造成大家的痛苦。」

亞瑪遜的Jeff Bezos在1月30日星期一給全體員工發了一封信,說他們公司律師已經準備了一封公開信,要支持華盛頓州的總檢察長Bob Ferguson對川普的行政命令提出訴訟。

微軟及網路旅遊公司Expedia也在支持Ferguson的行列之中。

一些傳統行業的表態,雖然不像網路及科技公司的突出,也還是很引人注目。

可口可樂的Muhtar Ken說他們反對這個行政命令。奇異電器的Jeff Immelt 說他們會讓行業的聲音讓新政府和國會聽到。

高盛集團Lloyd Blankfein的發言也出人意外。儘管Lloyd Blankfein給所有同仁的語音郵件所說的重點是「這不是我們支持的政策」,但由於川普政府延聘不少出身高盛的人,所以他的表態仍然受到注目。

但相較之下,矽谷培植出來的網路及科技企業接下來的行動,還是最有看頭。

美國網路及科技公司不但以全球為市場,也吸納全球人才工作,所以對川普行政命令的反對,是必然的。他們預期川普還有下一步動作,所以也在準備下一步動作。

今天一則新聞,透露谷歌母公司Alphabet董事長Eric Schmidt 的發言,也很重磅。谷歌本來就以「不作惡 Don’t Be Evil」為公司精神。Eric Schmidt在上星期四,川普發佈行政命令的前一天,在總部的週會中提醒大家:川普政府會在移民事務上作惡,就可能會在其他事情上也作惡。

接下來的發展,有幾台好戲。網路與科技企業一起大戰房地產出身的總統川普(並且他還這麼善用推特),是其一。精彩可期。

Amazon and Expedia have joined a lawsuit in federal court in Seattle, asking for key parts of the executive order to be declared unconstitutional.
NYTIM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