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o hero

2016 年 12 月 5 日,21:55

P 隨筆

今天得到的祝福

下午去台北商業大學演講,談「網路時代的閱讀」,對象大多是大一的同學。講完QA的時間,他們的問題很有意思,這種問答是我期望的。

結束後,大家來找我拍照的時候,有一位 廖靜如同學說是要轉達他們家人送我的一個禮物,是他們自己開發的琉璃元寶。當時人多,都忘了問為什麼想到要特別送我這個禮物。晚上看了一下,這叫「一錠銀:晶瑩透亮,心通透;用心專注,一定贏」。很感謝祝福。

我說請拍照的同學自己來Tag他們的名字,就把照片貼在這裡。
謝謝張瑞雄校長和林館長的邀請。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眼鏡、特寫和室內
圖像裡可能有5 個人
圖像裡可能有1 人、眼鏡和特寫
圖像裡可能有1 人、墨鏡、自拍、特寫和室內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自拍和特寫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眼鏡、特寫和室內
圖像裡可能有1 人、室內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眼鏡、特寫和室內
圖像裡可能有4 個人、微笑的人、室內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眼鏡
圖像裡可能有1 人、眼鏡和特寫
圖像裡可能有1 人、坐下和室內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微笑的人、眼鏡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眼鏡、特寫和室內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大家坐著、眼鏡、自拍和室內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眼鏡

2016 年 12 月 5 日,14:45

G 政府與政治J 核電與能源P 隨筆

小心「非核家園」實現不了

在勞基法、婚姻平權、川普電話等熱門新聞下,最近《電業法》公聽會的登場,相對比較不引人注意。但如果「非核家園」是一場戰役,那現在從《電業法》修法等事情上,可以看出政府打這場戰役的戰略、戰術和主帥都出現問題。

今天我在《自由時報》上發表一篇文章。這裡歸納一些重點。

「非核家園」的目標雖然說是在2025年,但真正的關鍵點在明年 。這好比歐戰雖然要打下柏林才結束,但是關鍵點在諾曼第登陸。諾曼第登陸不了,後頭的免談。同樣的,明年台電核一核二可能全停,加上有許多新舊發電機組交替,供電管理要特別注意。明年渡得過,「非核家園」就實現了三分之二;渡不過,2025也很暗淡。

正因為明年是「非核家園」的諾曼第之戰,從現在到明年五月這短短六個月還不是用電高峰的期間,正該是政府全力備戰,監督台電改善電力供需管理的黃金時間。

政府應該把如何改革台電,解決缺電風險當作戰略,然後看怎麼修《電業法》來當戰術。但是現在政府卻把《電業法》的修法當戰略,然後以為修了這個法之後就可以解除缺電風險。

事實上,《電業法》再怎麼修,如果不先改革台電經營管理上的問題,仍然會一直喊缺電。

台電夏天會喊缺電,秋天也會。前一陣子像大林這種老舊機組出問題喊缺電,而未來即使林口電廠的新機組完全啟動,仍然可能因為輸配電線配合不上送不出電來而喊缺電。現在說太陽能發展不足所以喊缺電,但是如果台電的太陽能饋線問題不解決,絕大部份仍然是兩個月來一次手抄表,那將來太陽能裝置容量擴大得越多,瞎子摸象的可能還越大。

林全院長說:「台電球員兼裁判,不可能發展綠能」。他的話只說對了一半。就算要另外發展綠能,仍然要先改革台電球員兼裁判的角色。

關鍵的六個月時間裡,迴避對台電的改革,卻把心力用到《電業法》修法上,就是戰略錯誤的問題。

戰術上出的問題,第一個是要修《電業法》,卻始終講不清為什麼要這樣修、修了有什麼好處。結果造成各種不同立場的人都一致主張退回法案。第二個,是主導修法的單位是能源局,層次太低,並且形同台電的「圍事小弟」。

至於主帥的問題,則顯示在打這場戰役的決心不足上。也正因為決心不足,所以會增添亂局。

其他詳情,則請看內文。

附註:除自由時報電子報之外,也可以看這裡:http://opentaipower.net/?p=538

郝明義/ 「開放台電」聯絡及協調人 民進黨政府雖然一再保證實現「非核家園」,但是看這一陣子的發展,我擔心實現不了,可能反而在變
TALK.LTN.COM.TW|由自由評論網上傳

2016 年 12 月 5 日,10:41

G 政府與政治J 核電與能源P 隨筆

小心「非核家園」實現不了

如果「非核家園」是一場戰役,那現在政府的戰略、戰術和主帥都出現問題。

先說戰略。

「非核家園」的目標雖然說是在2025年,但真正的關鍵點在明年 。這好比歐戰雖然要打下柏林才結束,但是關鍵點在諾曼第登陸。諾曼第登陸不了,後頭的免談。同樣的,明年台電核一核二可能全停,加上有許多新舊發電機組交替,供電管理要特別注意。明年渡得過,「非核家園」就實現了三分之二;渡不過,2025也很暗淡。

正因為明年是「非核家園」的諾曼第之戰,從現在到明年五月這短短六個月還不是用電高峰的期間,正該是政府全力備戰,監督台電改善電力供需管理的黃金時間。然而,僅有的這麼一點寶貴的時間,現在政府卻用到《電業法》修法上。

政府應該把如何改革台電,解決缺電風險當作戰略,然後看怎麼修《電業法》來當戰術。但是現在政府卻把《電業法》的修法當戰略,然後以為修了這個法之後就可以解除缺電風險。

事實上,《電業法》再怎麼修,如果不先改革台電經營管理上的問題,仍然會一直喊缺電。

台電夏天會喊缺電,秋天也會。前一陣子像大林這種老舊機組出問題喊缺電,而未來即使林口電廠的新機組完全啟動,仍然可能因為輸配電線配合不上送不出電來而喊缺電。現在說太陽能發展不足所以喊缺電,但是如果台電的太陽能饋線問題不解決,絕大部份仍然是兩個月來一次手抄表,那將來太陽能裝置容量擴大得越多,瞎子摸象的可能還越大。

林全院長說:「台電球員兼裁判,不可能發展綠能」。他的話只說對了一半。就算要另外發展綠能,仍然要先改革台電球員兼裁判的角色。

關鍵的六個月時間裡,迴避對台電的改革,卻把心力用到《電業法》修法上,就是戰略錯誤的問題。

戰術上出的問題,是要修《電業法》,卻始終講不清為什麼要這樣修、修了有什麼好處。

有一次,我當面問林全院長為什麼非得現在修《電業法》不可。

他的回答是:像Google就希望在台灣開發綠能,但是因為投資大,所以必須在自用之外,還可以對外銷售。所以他說:《電業法》不修,Google沒法對外賣電,也就沒法吸引Google來台開發綠能。

但是,看Google對外的說法,他們在台灣並沒有這些準備,甚至還都沒有購買綠電。

那政府這次修法要鼓勵開發綠能的到底是什麼樣的企業?

政府應該以實例來說明:《電業法》修法之前,這類企業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有哪些?修法之後,可以做的事有哪些?期待他們在自用發電之外還賣多少電?是否也要歸到再生能源躉購制度之下?賣電的時候怎麼跟台電競爭?

然後,政府期待這次修法之後,到明年五月底之前到底可以增大多少綠能?可能彌補明年多大的供電缺口?

這些都不講清楚,造成各種不同立場的人都一致主張退回法案,不足為奇。

主導修法的單位是能源局,這本身也是個戰術錯誤。

「開放台電」的結案報告裡,我們指出台電的管理問題之沒法改善,有一個原因在於直接負責督導台電的能源局,「看起來卻像是幫台電在圍事的小弟」。這次台電工會代表在公聽會上說,能源局和他們是「同一國的」,可以當作旁證。

所以我們在「開放台電」結案報告裡認為:由能源局這樣本來就擺脫不了舊有問題的人來擬這個《電業法》的修法版本,主觀上我們就打一個問號。何況,要修法,「需要謹慎以對,不論就能源政策、中央及地方的參與、台電本身適當的處理,需要更透明而完整的討論。」

這次公聽會有學者批評《電業法》的修法是被台電綁架,也不足為奇。

主帥的問題,則顯示在打這場戰役的決心不足上。

最近政府一面說一定會在2025年實現「非核家園」,一面又說如果明年缺電,就要重啟已經停機的核一廠一號機和核二廠二號機機組,就是決心不足。

想想看,艾森豪會在發下豪語一定要打下柏林的同時,又說諾曼第如果打不下來就暫時退回來嗎?

也正因為決心不足,所以會增添亂局。

十月份,出現一個奇觀:「非核家園」的政府官員,講話的立場竟然像是「擁核」政府官員,說核一廠一號機和核二廠二號機是「被政治性停機」,所以造成供電缺口。

這樣,同一段時間會看到商業總會理事長說「在綠電可以穩定供電以前,不能輕易廢除核電廠」; 又看到江丙坤出面建議,要解決缺電危機,應該重啟核四,就都又不足為奇。

明年夏天的用電高峰,不到六個月就要來了。台電為了做用電需求管理而推出的住商型簡易時間電價,推一個月才達到萬分之5的目標,連媒體都在批評台電推廣不力,卻不見政府官員要求台電如何改進,也可以看出主帥打這場戰役的決心不足。

時間實在緊迫。再不調整,小心「非核家園」實現不了。

(本文發表在12月5日的《自由時報》

 

http://opentaipower.net/?p=538#more-538

2016 年 12 月 4 日,20:24

P 隨筆

晚間對話

「你快笑死我了。怎麼最近發言、貼文都這麼熱血、直白,和以前的你不一樣了?」

「有嗎?我以前難道不直白喔XDDDDD
那我以前太弱了XDDDD」

「以前是溫文儒雅。」

「哈哈哈哈,然後po一堆可愛動物」

「現在是 熱血仗劍」

「因為根本沒有溝通可能了,放棄溝通」

「是婚姻平權這一件事,還是整體?」

「婚姻平權」

「Got it.」

「講到現在 還在買廣告造謠
那還需要溝通嗎」

「剛才還看你寫馬拉松還是巴拉松。hahaha」

「XDDDDDD
她還好意思在這個時候po
(火力全開)
這段時間真的感覺
太溫和就是被欺負
或者讓敢說的人得逞
只好挺身反制了」

「太對了」

(大爆炸)

「可你馬拉松那個沒法share, 。。。可惜。」

「因為會直接share蔡英文的圖」

「我來試試看。」

後來我就把他發言+蔡英文的圖一起截圖下來。

免得有人看不清楚,我把YuanPu Chiao的發言原文貼在這裡:

「就算要把百米跑成馬拉松,道路的終點目標是什麼?這個總該現在就說清楚吧!否則誰知道最後是馬拉松還是巴拉松?」

圖像裡可能有1 人、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