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o hero

2016 年 10 月 24 日,07:31

P 隨筆

來到了紐約。天高氣爽,心情也跟著高昂起來。常説「一年之計在於春」,其實應該説「新年之計在於秋」更恰當些。今天這種天氣就給人這種感覺。

2016 年 10 月 23 日,13:58

P 隨筆

收拾好行李去機場,又要離開法蘭克福了。天色漆黑,車燈把路照得寂寞又美麗,很呼應混合著告別與又踏上一段新旅程的心情。

2016 年 10 月 22 日,19:53

P 隨筆

書展需要體力

參加書展真需要體力,尤其是法蘭克福書展。不只是白天時間要走訪各個展館,談事情,還有晚上要參加各種活動。

1990年代是高潮。六點鐘展館的活動結束,就要去各個飯店。從展場附近的,到火車站附近,至少有五家飯店總有活動。

那個時候一來年輕,二來總想多認識人,能去的就去。最難忘的一次,是在Frankurter Hotel混到半夜三點,要走的時候竟然還看到有人興高采烈地從別的地方趕場過來,進門好像才剛參加第一個似的。

近年來我都沒有這些活動了。時代不同,以前開Party像流水一樣的許多出版社好像都撙節開支,一些熟悉的人又紛紛退休。
更重要的是,我連想都不想了。

經歷一天下來,筋疲力竭,我是寧可回飯店直接倒頭就睡。連晚餐都完全不想。

可這就成了個問題。我自己雖然少吃這一頓才覺得舒服,但是同事可不一樣。他們顯然都是累了一天,無論如何要填得飽飽的。所以我可以逃一天、逃兩天,總不能每天都不參加他們晚上這麼重要的節目。

昨天晚上的西班牙飯,就是這樣來的。我們一夥人去吃了很過癮的一頓,但問題是點多了,我多吃了一些之後半夜被撐醒,不好受。

所以,書展期間的晚餐真是個 To Eat or Not to Eat.的課題; 而 To Eat or Not to Eat.又真是個體力的課題。

2016 年 10 月 20 日,20:25

P 隨筆

玫怡的創作SOP— 南方故事 11月4日

謝謝許多朋友推薦,或提出他們希望的「南方故事」主講人選。
我和李瑾倫討論過後,決定11月4日這一場的主講人是徐玫怡。
徐玫怡和張妙如兩人創作的《交換日記》系列,今年將出版第20集,創下一個紀錄。

自1998年出版第1集,18年來這個系列陪伴太多讀者一起成長。玫怡和妙兩個人的畫風和文字風格也各自確立。而她們兩個人的生活也各有不同的發展。

張妙如由台北搬去西雅圖居住,而徐玫怡則從台北而法國而再回到台灣,又移動到台南居住。

所以請玫怡來「南方故事」的講座,她一定會帶來很不一樣的故事。

玫怡主講的題目會是「玫怡創作SOP」。每一個創作者的創作方式不同、方法不同、過程不同、痛苦不同,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樣子。玫怡想把她現階段的種種喜怒哀樂和心得跟大家分享,讓大家點點頭,說「原來如此」。

11月4日(星期五)晚上七點半,高雄MLD 台鋁 Reading Room。歡迎出席。
另外,如之前所說,那天下午瑾倫和我會先約幾位有意和我們討論創作的朋友先見,目前我們已經收到一些人的作品,會開始約詳細時間。

也歡迎更多人把作品(早期以繪本及圖像創作為主)寄到 south@locuspublishing.com

時間:11/4 Fri. 19:30-21:00
地點:MLD台鋁 Reading Forum(高雄市前鎮區忠勤路8號)
講者:徐玫怡
主持:郝明義Rex How(大塊文化董事長)
李瑾倫(插畫家、撥撥橘&本東倉庫創辦人)

圖像裡可能有1 人、文字

2016 年 10 月 19 日,22:45

P 隨筆

今年主題國荷蘭,設計得兼顧科技與傳統。展區分兩大塊。有一塊從遠處看是一大片海洋。往前看,海洋中像是有一棟棟樓房。但是走到投影幕的背後,是一排排書架。真是巧思。

另一大塊,像是用塑膠板質料堆起的一個個區塊。區塊裡有VR,有動畫,有電子書等。

這兩塊中間,有畫家在現場作畫,現場印出來送人。

我最喜歡那一大片海洋。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