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o hero

Dana的故事

E 人生回顧L 人物P 隨筆
Dana的個性非常熱情又開朗,英文又很流利,所以和她交往這麼多年,我完全沒有意識到一件事:她是1956年生,是在捷克屬於東歐共產鐵幕時期長大的人。
那天出了機場在等車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來,也跟著對一些問題好奇起來:Dana對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記得什麼?她流利的英文又是怎麼來的?於是這就成了我來布拉格吃第一頓飯的餐桌話題。
1968年,Dana已經13歲。那年1月的布拉格之春運動,她沒講很多,但說了8月的事。
那個夏天,她離開布拉格去祖母家度暑假。
「我記得很清楚,那天晚上我本來已經睡著了,可是突然就醒了。」她說,「我出去看,看到大人在陰影裡抽煙煙頭的火光,也聽到廚房裡有人在哭泣的聲音。」
Dana以為是有什麼親人發生了意外。接著她聽說了是蘇聯軍隊入侵了布拉格。
「怎麼可能?怎麼可能?」她瞪大了眼睛,「從我懂事以來,只知道德國人會侵略我們,怎麼可能是蘇聯?俄羅斯人?我們學的,我們讚揚的,都是俄羅斯的美好、偉大、先進,俄羅斯人怎麼會侵略我們?」
第二天早上,男人都出去了,她跟著祖母去山上教堂。教堂在一圈圍牆之內。但神父不在,村子裡的女人都來了,擠在牆內的空地上。
「過了一陣,我們聽到很大的噪音。轟隆轟隆的。」Dana說,「我們越過圍牆可以看到一個個黑黝黝的東西過去。是坦克車。」
然後,其中有一輛停了下來,砲口慢慢轉過來,瞄準了她們。奶奶、媽媽們把孩子緊緊地藏到裙子後。等了一會兒,砲管又轉過去,坦克繼續前進。再過了一陣子,神父才來了,帶她們禱告。
「所以從那之後,我再也不相信俄羅斯人了。」Dana說。
蘇聯鎮壓了布拉格之春。Dana說她雖然也沒想過共產黨的高壓統治還能持續多久,但她總相信總有一天她可以出去。所以她選擇學了英文。
時間過去,1989年,東歐的鐵幕終於倒下。然而Dana的生活要再過兩年才發生變化。
1991年,Dana 在國家圖書館當一個主管。有一天,加拿大一所大學來了兩個人,希望請人去幫助建立他們的捷克藏書。館裡沒有人會講英文,只有她。所以 Dana 就去了。
「可是我雖然學了很久英文,到了加拿大才發現完全聽不懂,也沒法講。所以我是從那時開始真正學英文。」她笑著跟我說。
我說我完全理解。東方人學英文經常學的是啞巴英文,沒想到歐洲人也可能如此。
我們認識,大約在那之後五、六年的事。當時她已經回到捷克,幫捷克出版協會創立了書展公司,成為布拉格書展主席。
Dana再次謝我來這一趟。
我跟她說:「感謝你在我抵達布拉格的第一個中午就講了這麼動人的故事給我聽。」
要離開餐廳的時候,我看到牆上一幅壁畫很好,就問她。
Dana說:「這也是蘇聯時期的作品,工農至上。」
我心裡想,布拉格的藝術底蘊果然不同。同樣是受蘇聯共產主義重視工農兵的影響,這幅畫的韻味和我們經常看到的一些大不相同。
我就請Dana站在壁畫前留一張影。


布拉格的夜

P 隨筆

春天,布拉格的夜已經黑得很晚。晚上九點半了,天還沒有黑透。

春天來布拉格

E 人生回顧P 隨筆

來布拉格參加書展。書展主席 Dana Kalinova 是二十年的老朋友了。她來參加台北書展多次,一直要我也來布拉格書展看看。我多年前就跟她說好,卻都沒能成行。
 
去年在法蘭克福書展我答應今年一定來,所以這次遵守諾言而來。Dana來機場接我,跟我說她太開心了,因為她決定退休,我能來參加她主持的最後一屆書展實在太好了。
 
她沒有浪費任何時間,就在陪我去飯店的路上跟我說了其中經過。我們都覺得這樣也好,在她把布拉格書展辦到最巔峰的時候離開,也是一大快事。
 
Dana說,現在有兩隻同年生的猴子終於在布拉格相逢,她要讓我這隻來自台灣的㺅子除了看書展之外,好好觀賞一下布拉格的春天。

一個年輕公務員的勇氣和行動

N 談論過的新聞與文章P 隨筆

一位署名「魚凱」的公務員,寫了一封題為「公務員也想實踐夢想」的信,給準行政院長林全。他說:
 
『身在公部門中,看到一些行政制度、行政文化上的問題,讓跟我同時期進入公部門的年輕人們,對於政治改革不敢期待。這種狀況下,現在每年,卻有超過10萬的年輕人,以進入政府為人生目標。
 
『因此,冒著被標記的風險,我想提出一些這幾年來的觀察讓您了解,也希望未來進公部門的年輕人,能夠有一個更好、能夠發揮的公務環境。』
 
昨天,新聞說,『準行政院發言人童振源說,林全與總統當選人蔡英文都看到了,也希望所有閣員要讀。』

年輕公務員拿出勇氣來建言了,希望新政府不只是讀,還能在讀了之後有行動。
 
給林全院長的一封信——公務員也想實踐夢想
http://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9718/1668883
 
公務員寫的一封信 蔡英文林全都看到了http://www.cna.com.tw/news/aipl/201605060443-1.aspx

有的歌需要小聲聽

P 隨筆

半夜工作戴久了耳機放下來,把音樂的聲量放到最小。

這時發現 Roberta Black 的 The First Time Ever I Saw Your Face 幽幽裊裊的歌聲、鋼琴、大提琴聲若隠若現,才真是迥腸盪氣。

有的歌需要小聲聽、遠一點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