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o hero

2023 年 4 月 2 日,22:47

B 閱讀C 出版P 隨筆
1.
去年世界盃足球賽,英國足球隊的陣容和表現都空前,不只引起各國注目,英國人自己更是興奮地期待他們可能繼1966年之後從沒有奪冠的遺憾。
來到八強賽,英法大戰。
英國隊隊長哈利.肯恩(Harry Kane)得到兩次罰球機會。
肯恩風華正茂,名列當今全球頂尖球員之列,也是當時英國隊有史以來進球數最高的球員。
肯恩第一球踢進,第二球卻射高。最後法國隊以2比1得勝,淘汰了英國。
電視畫面上,肯恩懊悔的神情難忘。
另一名球員退役的球評說,他也有過關鍵時刻踢飛的經驗,成為後來夜半醒來一再拷問自己的問題。
球評說,他相信這種感受會跟隨肯恩很久很久。
2.
人生,不免後悔。甚至,像推特上有人所說:「我的身體不是聖靈的殿,它存放的是後悔。」
但人們真正後悔的到底是什麼?有多少種後悔?
《後悔的力量》是丹尼爾‧品克(Daniel Pink)的新作。品克以《未來在等待的人才》等書而為臺灣讀者所熟知。
這次品克著手進行史上樣本規模最大的美國人遺憾態度調查計畫,並架設「世界遺憾調查」網站,從一百零五個國家、超過一萬五千人收集得來的後悔憾事,援引社會心理學、神經科學、生物學等領域的研究,寫成了《後悔的力量》(The Power of Regret)。
而這本書的重點,就是直視後悔和遺憾,了解核心的後悔有幾種?後悔的好處有哪些?如何面對?如何找到從後悔中推動自己前進的解方?
3.
品克把核心的後悔歸結出四種。
我們和別人談判什麼事情的時候,如果提出了什麼條件,別人毫不遲疑、順理成章地就表同意的時候,很多人也會十分懊惱。後悔剛才怎麼沒提出更好的條件。
這種懊惱並不在四種核心的後悔裡。
品克分析的四種核心後悔是:
第一種,是根基遺憾。( 年輕的時候不該喝那麼多酒;當年應該多存點錢;上學的時候沒有好好讀書….. )
第二種,是勇氣遺憾。(關鍵時刻沒敢表露愛意;有一個工作上的挑戰機會沒敢接受….. )
第三種,是道德遺憾。( 婚姻的出軌、友情的背叛…… )
第四種,是人際遺憾。(和父母、伴侶、子女、朋友的關係破裂,或無法修復…..)
他舉的勇氣遺憾的例子,讓我想起大約三十年前在報紙上看到一則一直無法忘記的新聞。
故事大致如此:一個高中畢業學歷的計程車司機,載了一個大學畢業的年輕女孩從台北去永和。他們一路聊得非常愉快,眾多興趣和喜好都投緣,女孩還鼓勵他不必因為沒有讀大學而難過。
司機開始想要女孩的聯絡電話,卻鼓不起勇氣。直到女孩下車道別之後,他突然意識到女孩可能在等他主動要電話,就瘋狂地回頭去找,但再也找不到。後來司機還去了派出所請幫忙找人。
4.
對於四種核心遺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態度。書裡也做了三種類型的歸納。
其中有一點很有啟發。
就是後悔會給人兩種感受。
一種是痛,像是被什麼尖銳的東西刺到。
一種是悶,像是被厚重的毛毯蒙住、壓到。
大家雖然怕痛,但痛倒不見得是壞事。
被厚重的毛毯蒙住,雖然不痛,但可能一路讓你頹喪,壓得你喘不過氣來,結果窒息。
覺得被刺到雖然痛,但卻可能發揮鞭策的作用,使人振作。
(由我來補充一句話的話,會說但千萬不要痛不欲生。)
品克說,兒童成長到大約七歲的發育臨界點的時候,決策能力會突飛猛進,讓他們體驗到何謂後悔。
所以,後悔本來就是人的成長動力。
品克也分析了這些動力是什麼,以及如何從後悔中找到推前自己的解方。
書裡沒有說,我相信在所有動物裡,人類也一定唯一感受到後悔。也因此人類成長為萬物之靈。
5.
後悔,都是因為人生的過程裡出現某些破裂。
《後悔的力量》講了日本陶藝匠人如何面對這種破裂的故事,也引用了歌手科恩(Leonard Cohen)的歌詞:
「裂痕無處不在,萬事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亮流入之處。」
確實如此。
(後記:最近我看哈利.肯恩的表現很好,希望他也找到了後悔的力量。)
後悔的力量:全面剖析「悔恨」背後的行為科學,將「遺憾」化為高效行動力     博客來:https://bit.ly/3TpGcXl 誠 品:http://bit.ly/3ljZjVU 金石堂:https://bit.ly/3yLuMDF 讀 冊:http://bit.ly/3JWdpGN MOMO:http://bit.ly/3JO9lIc 大 塊:http://bit.ly/3YSRpAM 誠品蝦皮:https://bit.ly/3K5cOT0

 

 

2023 年 4 月 1 日,20:31

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1.
「逐虎過澗。」
「為友報仇殺人,提頭直出鬧市,數百人不敢近。」
「使兩枝鐵戟,重八十斤,挾之上馬,運使如飛。」
《三國演義》裡,夏侯惇向曹操介紹典韋的時候,說了這些話。典韋的勇猛,撲面而來。
曹操聽了之後,又目睹典韋在大風中單手握住其他人都把持不住的大旗,「遂命為帳前都尉,解身上錦襖,及駿馬雕鞍賜之。」非常重視、厚愛。
然而,勇猛的典韋擔任曹操貼身侍衛之後,卻因為曹操好色而送命。
張繡降了曹操之後,曹操有天晚上喝醉酒,私問左右:「此城中有妓女否?」
結果曹操沒玩上妓女,卻玩上了張繡的叔母。這下子惹怒張繡,布下埋伏要殺曹操。
張繡的手下獻計,首要目標就是先解決典韋。典韋可怕的,就是那兩把鐵戟。所以要請曹操他們來吃酒,等他們喝醉了,先派人去偷典韋的雙戟。
後來張繡就按計進行。
且看羅貫中怎麼寫典韋應戰:
「到了將近二更,四下裡火起,曹操慌了,趕緊叫典韋。
「韋方醉臥,睡夢中聽得金鼓喊殺之聲,便跳起身來,卻尋不見了雙戟。
「時敵兵已到轅門,韋急掣步卒腰刀在手。只見門首無數軍馬,各抵長槍,搶入寨來。韋奮力向前,砍死二十餘人。
「馬軍方退,步軍又到,兩邊槍如葦列。韋身無片甲,上下被數十槍,兀自死戰。刀砍缺不堪用,韋即棄刀,雙手提著兩個軍人迎敵,擊死者八九人,群賊不敢近,只遠遠以箭射之,箭如驟雨。
「韋猶死拒寨門。爭奈寨後賊軍已入,韋背上又中一槍,乃大叫數聲,血流滿地而死。死了半晌,還無一人敢從前門而入者。」
那天晚上,曹操是靠典韋頂住寨門,才有機會從寨後上馬逃走。
也因此,一年後曹操路過此地時,忽然在馬上放聲大哭,說:「吾思去年於此地折了吾大將典韋,不由不哭耳!」
典韋真是猛士。
2.
不論寫作,還是繪畫,創作之奇妙,都在奇正相輔之間破格而出,讓人在不及想像之處大感意外、驚歎!
鄭問畫典韋,正是如此。
在《鄭問之三國演義畫集》裡,他畫出了各種英雄豪傑獨特的面目,所以到了要畫典韋如此勇猛之人,他到底會怎麼表現呢?
要畫典韋追趕老虎,連老虎都要竄逃?
要畫典韋在飛奔的馬上雙手舞動重八十斤的兩枝鐵戟?
還是畫他在護衛曹操,在寨門一夫當關?
且看鄭問怎麼畫典韋。
在鄭問筆下,典韋的形象,和身上的色彩,顛覆了所有人的期待,卻又完全體現了羅貫中的文字所描繪,以及還不及描繪之處。
你首先會驚訝:怎麼會在這麼一位猛士身上,看到理應在最美麗的女人身上才看得到的非袍、非紗——在如此奇異的緋色之中。
但再細想,也只有在這種奇異的緋色所舖展開的非袍、非紗之中,才能看出典韋「身無片甲,上下被數十槍,兀自死戰」,血流遍地的場面;才能看出即使他死後都沒有人敢從前門進入的氣場。
而典韋有若沉思的面容,也呼應了曹操一年之後對他的思念,甚至,典韋自己的感慨。
英雄如曹操,竟然為了想玩妓女不可得,去玩了降將的叔母,結果害得如此猛將送命。曹操自己想起來要大哭,典韋當然也只能默然不語。
鄭問真把典韋的英勇和嘆息,都畫活了。
3.
即日起到六月四日,臺中國家歌劇院 image3非常圖像空間展出「三國風流人物——鄭問複製畫特展」。
這次特展我們從《鄭問之三國演義畫集》裡挑選了十五幅展出。(每幅畫作限量銷售十張)
典韋是其中一幅。
其他不論是諸葛孔明、關羽、曹操、孫堅、呂布等人物,還是桃園三結義、關渡之戰、赤壁之戰等場面,鄭問都在繪畫中讓千古風流人物以文字描述不及的面貌重生。
4月8日(星期六)下午3點,我有一場導覽,談我對鄭問這些創作的體會。鄭問的公子鄭植羽也會一同出席,歡迎大家參加。
————
▍image3非常圖像空間主題導覽:三國風流人物/鄭問複製畫特展
▨時間|2023/4/8(六)15:00-16:30
▨地點|image3非常圖像空間(臺中國家歌劇院,台中市西屯區惠來路二段101號5樓)
▨講者|郝明義(馬利)
▨嘉賓|鄭問工作室負責人_鄭植羽先生
◎免費報名座位有限,連結請見留言處

2023 年 3 月 31 日,23:05

B 閱讀C 出版P 隨筆
1.
「視覺盛宴」雖然是常見的說法,但真正能當之無愧的,並不多見。
而《永別了,白雪公主》是其中之一。
長住巴黎的義大利畫家碧翠絲.阿雷馬娜,今年三月波隆那舉辦個展,其中「永別了,白雪公主」那面展牆是最核心也受人注目的。
白雪公主,這個再通俗、甜美不過的故事,在阿雷馬娜筆下,轉化成色彩的瀑布、深淵、風暴,潑灑出渲染的瘋狂與黑暗、殘酷與詭魅。
看完阿雷馬娜的白雪公主故事,你先是好一陣子不知怎麼形容那種奇異的感受。
過一會兒,你還是只能說出一句:XXX,好美。
2.
阿雷馬娜在畫展的解說中談到,她創作這本書的時候,自己是透過繪畫而找出一些呼吸空間。在這個過程中,她想要把自己內心一些狂野、邪惡的東西畫出來。但也就在這時,她發現如果沒有一個可以連結到童年的敘述,畫不下去。她需要找到一個經典童話來聯結。
而在書的前言裡,她說找到了〈白雪公主〉這個故事。
但她問自己,這個故事的真相究竟為何?誰才是真實的受害者或劊子手?在格林兄弟最初的想法中,善良出現在何處?
「所以,我想要翻轉文本的觀點,創造出關於受苦、嫉妒、報復的說法。我想要站在醜惡的這一邊,一如我們會想要理解瘋狂。我想要講述殘酷、黑暗、獸性,一如我們可以講述整個童年。我想要重新發現故事無法抗拒的深度,將惡夢和恐懼的電擊聲音賦予童年:這些故事是一種神奇、魔法與騷亂的混合體……..」
其結果,就是《永別了,白雪公主》這本書。而她波隆那個展的策展人則如此解釋這部作品:「阿雷馬娜為大家創造了一個下墜的深淵。她陪伴我們跨越深淵的時候卻又解除我們的防備,墜入深淵。我們不能不下墜,因為沒有回頭路……為了出來,你必須進入;為了找到出口,你只能在裡面迷路。」
3.
阿雷馬娜在書的序言結尾說:
『里爾克曾寫過:「美不過是恐怖的開始。」這種「恐怖」,我認為我們在任何年齡都可以體驗到,這種體驗伴隨著迷戀──我希望是如此──以及某種樂趣。 』
而《永別了,白雪公主》讓我們看到,恐怖也不過是美的開始。
美得嚇人的美。
連假期間,別錯過這本書。
4.
請參考國內外各界的評語:
☆「(本書)是一場視覺盛宴。插圖細節之多令每一頁都成為一種獨特體驗。這個現代化的版本引起當代讀者的共鳴,並鼓勵年輕讀者對童話故事中女性角色進行批判性思考。」—— 美國書評雜誌
☆「每一頁都是反映美麗的魔鏡,筆觸的表演堪稱最佳演員,美得令人起雞皮疙瘩。」——阿尼默(插畫家)
☆「你有想過白雪公主跟王后(後母)的心情嗎?公主只能蠢白可愛善良無害?母后注定要嫉妒壞心,血祭破功,含恨而終?當公主復仇成功,當童話裡的怨念輪迴,美麗與黑暗,塵歸塵,土歸土,我們的同情該迴向何處?」——尉遲秀(本書譯者)
☆「以瑰麗迷離色彩、顫觸肌理運筆,營造詭譎迷魅畫面,撼駭呈現童話故事背後,那超越美之領域的幕幕場景。」——藍劍虹(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阿雷馬娜以她獨特的方式重新詮釋了這個經典故事,創造出一個令人驚嘆的視覺世界,表達出令人深思的主題。」——法國《La Revue des Livres pour Enfants》
我一回到城堡就迫不及待問了魔鏡,白雪公主是不是終於消失了。 聽到真相時,恐懼緊緊抓住了我。 「這次我一定會找到辦法,帶你走向死亡!」我一字一句大聲地說。

 

白雪公主被放進水晶棺裡,棺材的側面用金色字母刻上她的名字和公主的頭銜。 然後,悲痛欲絕的小矮人們抬棺上山,日夜守護。 樹林結冰,野獸前來悼念白雪公主。

 

婚禮盛大隆重。 我也受邀出席。 我決定親赴現場。 我需要知道一切, 更需要看清我的嫉妒。

 

中文版豪華規格:25×34.5cm大尺寸,書名字燙金,裸背精裝,全書五色印刷。是繪本也是典藏畫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