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o hero

2023 年 2 月 28 日,20:48

P 隨筆

今天修好了運動輪椅、買了手套,鍛練了一陣。午餐要加顆蛋,沒想到吃到雙黃蛋!真是幸運的一天啊!

 

 

 

 

 

2023 年 2 月 28 日,16:51

G 政府與政治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根據69年4月8日國安局上呈蔣經國總統的「日報」指出:「美麗島被告家屬、黨外人士、台獨人士、國際有關組織皆不可能犯案;兇手可能是『鷹派軍方人物』所為,目的在嚇阻黨外活動、全面掌控及引發衝突,以乘亂奪權。」但三○七會報卻稱,林宅血案是「美國策動、大鬍子家博驗收、林義雄家人瞭解案情背景」,還虛構林奐均見過甚至認識兇手、林義雄羈押時出賣他人引來殺機等不實訊息,引導當時政府能掌控的媒體輿論。”

 

陳嘉宏專欄:闔不上的這一頁──記林宅血案43週年監察院調查報告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SerialNo=166844

 

 

2023 年 2 月 27 日,23:17

G 政府與政治N 談論過的新聞與文章P 隨筆
2014年,入侵克里米亞的軍隊沒有旗幟,沒有標誌。俄羅斯起先否認是他們,後來才承認。
2022年,俄羅斯從第一天就亮出旗幟,堂而皇之地入侵烏克蘭。
前後為什麼出現這種差異?
因為2014年俄羅斯入侵克里米亞的時候,對歐洲和美國到底會怎麼回應,怎麼制裁他們心裡沒譜,所以上演了一齣烏克蘭被不知名的國家或團體入侵的戲碼。
等他們知道西方社會的反應不過爾爾之後,就食髓知味,這次就大搖大擺地亮出旗幟入侵了。
2022年俄羅斯入侵之後,西方社會之所以團結支持烏克蘭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檢討出自己2014年的姑息導致八年後俄羅斯的肆無忌憚。
今天美國、歐洲等西方國家也是基於這個教訓,看到臺灣的四周有人軍演、飛機擾臺不斷,才一再警告對方不要輕啟戰端。
對有意侵略的人一再發出警訊,是不希望對方以為有姑息的機會可趁,跟俄羅斯有樣學樣。
發出這種警訊,不是挑釁,而是警戒對方不要誤判形勢。
身為當事者的臺灣人,我們更應該清楚地表達立場,捍衛得來不易的民主與自由的價值。

2023 年 2 月 27 日,21:24

P 隨筆

前兩天在這家店裡的對聯號召下,我喝了一杯「教父」的口味很好。

 

— 在 Rainma bistro 。

 

— 在 Rainma bistr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