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K 健康/醫療/社會

2025年4月13日12:08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K 健康/醫療/社會

📺 追完影集《混沌少年時》,誠心推薦搭配《失控的焦慮世代》一起服用。
前者用一鏡到底的敘事,直擊青少年面對的社群霸凌、親子代溝、自我認同焦慮。
後者則從社會心理學角度,層層剖析問題,提出具體可行的改善解方。
🎧 這集Podcast, 大塊文化 董事長 郝明義Rex How 分享:
✔️出版《失控的焦慮世代》這本書的動機,來自他對台灣青少年心理健康惡化的擔憂。
✔️他點出,相較歐美社會,台灣孩子還承受著升學壓力、3C育兒的副作用,加劇手機成癮與親子溝通斷裂。
✔️最真實的是——他也坦承,曾在情緒脆弱的時期陷入手機無限滑動的循環。
那他是怎麼走出來的?
這個「自救法」,適用每一位家長與孩子。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FSHGnMhKj/?mibextid=WC7FNe

 

2025年4月12日21:03

A 工作B 閱讀K 健康/醫療/社會
 
性私密影像外流、網路霸凌、遊戲成癮……社群媒體正讓孩子處於自傷高風險之中】https://pse.is/7e9fe8
2021年,台灣國家衛生研究院曾針對全台10~18歲青少年進行大型網路行為調查,了解性私密影像散佈、網路遊戲成癮、網路霸凌、傳統霸凌(包含受害者與加害者)與自傷風險的關聯性。
調查結果發現,竟有1.3%學生曾有 #性私密影像外流 的經驗,進一步分析年齡層,國小生和國中生的盛行率皆為0.7%,高中生上升至1.9%。換算人數,這代表在受調查的8,446名學生中,約有110人曾發生性私密影像外流。
這些影像一旦外流,可能使孩子陷入暴力與性勒索的風險中,進而引發嚴重的自傷傾向與身心困擾。數據顯示,性私密影像外流者的自傷風險是一般孩子的5.16倍;若是有多重壓力的孩子,單單這項經歷,就會讓自傷風險增加4.3倍,其他的網路不當行為則會在其身心再累加自傷壓力。
根據調查,有1.1%的青少年曾是 #網路霸凌 的受害者,而0.9%曾是加害者。即使只單獨考量網路霸凌,被霸凌者的自傷風險評分高達6.54分,而加害者的自傷風險也達5.83分,顯示霸凌行為對雙方都可能造成嚴重心理創傷。
此外,調查也發現,國內青少年的 #網路遊戲成癮 率約0.7%,也是自傷高風險族群。判斷孩子是否有成癮問題,不能只看他們是否熱衷於網路遊戲,而是應留意是否出現以下徵兆:失控的症狀、日常生活功能受影響、持續一年以上等問題。
有些孩子可能本來就罹患憂鬱症,而遊戲則成為他們紓壓與調適情緒的方式。如果只是一味地限制遊戲時間,而不處理背後的心理問題,反而可能讓孩子失去唯一的情緒出口,這樣的做法既常見又危險。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李宛臻指出,青少年的自傷與自殺企圖行為逐年上升,和網路與行動裝置普及的發展時間重疊,因此,網路使用可能是青少年自傷行為增加的原因之一。
#失控的焦慮世代
https://www.facebook.com/100064779846551/posts/1107776231391695/?mibextid=WC7FNe&rdid=Vll7STM1HnfUQIKR
 
可能是懶猴和顯示的文字是「少年報導者 THE REPORTER THEREPORTERFORKIDS FOR KIDS 插畫/王家深 插靈 王家探 ...··· 在8000多名學生中, 在8000多名學生中,有1,3%的! 有1.3%的小五到 高三學生, ,曾發生性私密影像外流, 這些外流者自傷風險最高 是一般孩 子的5.16倍; -的5.16倍;若是有多重壓力 ;若是有多重壓力的形 子, ,单單是一項性私密影像外流就會 增加4.3倍的自傷風險。 增加4. 〈台灣中小學調查 《台灣中小學調查:1.39%學生遭性私密 學調查 :1.3%學生遭性私密 影像外流 ,自傷風險是一般孩子5倍》」的插圖
 
 
 
 
 

2025年3月20日21:01

K 健康/醫療/社會
今天在醫院聽到的對話:
男:ㄟ護士小姐。我現在到飯點,要去吃飯了。回來就該我看,不用等吧?
護士:我看看你幾號。…….再兩號就是你。你要不要等看完了再去吃?
男:可是到飯點了。我要先去吃,吃完回來就輪到我看。
護士:可是如果過號了,你就要再等一下。
男:我為什麼要等?不是已經輪到我了?那就該馬上該我看啊。
護士:可是你回來如果已經過號了的話,就要再等一下。
男:我為什麼要等?已經輪到我就該馬上我看啊。
(這樣他們來回 Loop了很久。)
向所有辛苦的醫護士致敬。
堅決反對無排富健保免費。
堅決反對開放特定人群擴大依親。

2024年12月9日 22:29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K 健康/醫療/社會O 活動與新聞報導

1.
比爾.蓋茨提出今年耶誕節假期的四本推薦書單的時候,其中有一本是從他小時候一個習慣講起。
那個習慣就是當他感到不安或無聊,或者因為不乖而惹上麻煩的時候,就會躲進自己的房間,看書、整理自己的想法,常常好幾個小時不間斷。他說,「這種將閒暇時間轉化為深度思考和學習的能力,成為了我身份的一個基本部分。」
這個習慣一直跟著他走,到1990年代微軟光芒四射之際,比爾.蓋茨每年都會有一個與世隔絕的「思考周」。七天時間裡,除了和送餐的人有些互動之外,他連電子郵件都不收,全神閱讀、思考並寫作和未來有關的事情。
也因此,當他閱讀《失控的焦慮世代》的時候,他不由得開始思考:如果他是在今天的科技環境中長大,他還會養成這種習慣嗎?小時候當他一個人在房間裡的時候,當時如果有一個可以滑來滑去分散注意力的軟體呢?如果每次他坐下來寫程式的時候,都會彈出四條新消息呢?
也就是說,他在懷疑如果當時就有智慧型手機讓他上癮的話,他還會是今天的比爾.蓋茨嗎?
2.
讀《失控的焦慮世代》,也讓比爾.蓋茨想到了另一點。
他回顧了童年生活有多麼自由自在。「我父母一半時間不知道我在哪裡,那在當時是很正常的。雖然我在這些冒險中受過傷,也在許多其他冒險中惹過麻煩,但這些經歷的益處遠大於壞處。它們教會了我韌性、獨立和判斷力,這些是任何數量的監督和結構化活動都無法複製的。」
而《失控的焦慮世代》探索今天孩童心理問題的另一個焦點,正是從1980年代之後的父母太過愛護孩子,把孩子養成媽寶,失去了過去人類長期以來以遊戲為基礎的童年,而進入了以手機為主的童年。
而諷刺的是,如今的父母在現實世界中過於保護孩子,在手機和社媒世界裡,卻又異常放任孩子,讓他們幾近可以為所欲為。
其結果則是嚇人的。《失控的焦慮世代》裡說,不算學校作業或家庭作業,如今美國青少年光是進行各種屏幕娛樂活動,每天就要花六到八個小時。三分之一的青少年表示他們「幾乎一直」掛在社交媒體上。而這個情況顯然不只發生在美國。
這也就導致全世界的青少年都在面對睡眠剝奪、社交障礙、注意力碎片化、手機上癮的嚴重問題。
3.
比爾.蓋茨的推薦文裡很特別的一個角度是,他在文章後半指出,雖然所有這些問題都令人擔憂,「但我特別擔心對批判性思維和注意力集中的影響。我們的注意力跨度就像肌肉一樣,而社交媒體的不斷干擾和上癮性質使得它們的發育變得極其困難。如果沒有能力集中注意力並追隨一個想法,無論它帶你到哪裡,世界可能會錯過那些通過專注於某事並堅持下去而取得的突破,即使快速分心帶來的多巴胺刺激只需點擊一下就能獲得。」
這不僅在呼應他一開始說他小時候養成自己孤獨集中心力思考的好習慣,也說明了養不成這種好習慣不只是錯失了好習慣的機會而已,也會格外讓自己在面對手機多巴胺的時候毫無招架之力,只能任憑自己沉淪。
4.
《失控的焦慮世代》不只在世界各地引起以比爾.蓋茨為代表的各方人物注意、推薦,從出書上市以來,才只有十天左右的時間,在臺灣也已經引發從政界、教育界、家長、老師、心理師等各界的熱烈討論。
12月13日星期五晚上7:30,在誠品松菸店有一場立法委員兼親職講師陳培瑜,和諮商心理師陳志恆的對談。他們會從更多角度,以及臺灣的現實情況,再和大家一起分享他們的觀點,以及討論。
歡迎參加。
#失控的焦慮世代
陳培瑜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2024年12月6日 10:25

G 政府與政治J 核電與能源K 健康/醫療/社會

致新北市民與北臺灣的朋友們:
大家好。
打擾大家,是因為有一件事現在唯一可能暫停它發生的人,就是各位了。
這件事就是今年十二月底台電核一廠的乾式貯存要啟用、核二廠乾式貯存要動工。
過去,當國民黨在中央執政的時候,民進黨曾經和反核團體一起反對核一廠的乾式貯存的啟用。
後來,八年前民進黨開始在中央執政,輪到國民黨籍的兩任新北市長反對其啟用。
反對的理由,朱立倫曾經指出兩點:
一是核安。台電拿出來的乾式貯存方案是室外而不是室內,位置有水土環境不安全的疑慮,卻又不按圖施工,也屢屢不照審查意見修正。
二是核廢料。乾式貯存只是「暫存」的方法,環評中必須載明未來永久的核廢去處,但台電卻是空白。這樣要在新北市放四十年,形同永遠。
到侯友宜接手後,也繼續堅持這個立場,他任內的新北市消防局副局長李清安接受公視《我們的島》節目訪問時,說的一段話也很有代表性:
「新北的環境
它有山腳斷層
它有很多的坡地
它有很多的土石流
在極端氣候
這種狀況真的很危急
你要在我這塊土地
這麼危險暫時給你放
心驚膽跳的讓你放
但是請問你要放多久
你要不要告訴我
你如果不告訴我
我請問
暫時給你放 會不會變成永遠」
(請看留言區的影片 8’44” 到 9’13”)
然後,今年大選之後,前幾個月新北市卻終於放行了,所以到今年十二月底(再不到一個月),核一廠的乾式貯存就要啟用,核二廠的乾式貯存也要動工。
這到底是台電今年突然找出什麼樣的令人滿意的處理方法了?
起碼,就目前新聞所知,核一廠的乾式貯存仍然是在戶外。那怎麼會不論在中央執政的民進黨,或在新北執政的國民黨對過去核一廠乾式貯存的質疑都消失了?
今年十月,山陀兒颱風來襲,給新北金山地區活生生上演前所未見的水患後,難道他們都沒有意識到:那些山腳斷層、坡地、土石流在極端氣候下可能危急的因素,現在不是變得更危急了?
何況,台電的「暫時給你放 會不會變成永遠」?不是更需要有效、有實質內容的回答?
政治人物既然都不想直面這個問題,我唯一想到的就是請各位一起來呼籲請政府要求台電暫停現在這個核一廠乾式貯存的啟用,先經過充分的公聽會來討論。
我知道核一廠面臨法律上除役,實質上卻沒法除役的困境,需要就核廢料進行乾式貯存。但是我反對目前台電這種在山坡地的戶外,沒有任何掩蔽體的乾式貯存,遇到意外而外洩的危險太高;並且以現在的方案,等同永久貯存。
那有什麼解方?
我在2015年就去瑞士實地參觀過一個先進的室內核廢料乾式貯存場。他們也是一個小國,也沒有永久核廢料處理答案,但是他們在建乾式貯存的時候,把各種天災、戰爭、意外的考慮都納入,包括將來如何順暢運送到可能永久處理的地點,都有很清楚的處理方案。
核廢料是該進行乾式貯存,也可以進行安全的貯存。但是像台電這樣在戶外山坡地貯存,一旦貯存下去就難以運送出去,那是在給我們製造災難。
台灣這麼小,核一核二廠離台北這麼近,這件事不只影響北海岸的居民,影響新北市民、影響台北市民,也至少影響整個北台灣的人。事實上,一旦出事,是全台灣都逃不過的。
有關核一廠戶外乾式貯存危險的詳細原因,以及瑞士核廢料場對照的鏡子,我把九年前寫過的一篇文章寫在圖說裡,也轉貼放在本文留言區。相關影片也放在留言區,請參考。
敬請大家一起發聲,分享給您北部的家人朋友及政治人物,請共同關注並呼籲暫停核一廠乾式貯存的啟用、核二廠乾式貯存的動工。公開討論與說明配套,給我們一個安全透明的核廢料貯存解方。

今年十月,山陀兒颱風來襲,給新北金山地區活生生上演前所未見的水患後,難道他們都沒有意識到:那些山腳斷層、坡地、土石流在極端氣候下可能危急的因素,現在不是變得更危急了?
何況,台電的「暫時給你放 會不會變成永遠」?不是更需要有效、有實質內容的回答?
幾年前新北市消防局副局長李清安接受公視《我們的島》節目訪問時,說的一段話也很有代表性:
「新北的環境
它有山腳斷層
它有很多的坡地
它有很多的土石流
在極端氣候
這種狀況真的很危急
你要在我這塊土地
這麼危險暫時給你放
心驚膽跳的讓你放
但是請問你要放多久
你要不要告訴我
你如果不告訴我
你要不要告訴我
我請問 暫時給你放 會不會變成永遠」 (請看留言區的影片 8’44” 到 9’13”)
2015年十月我去瑞士拜訪了一家專門處理核廢料的公司 Zwilag。他們的乾式貯存方式讓我大開眼界,也讓我對台電的作法深感駭然。
台電核一或核二的乾式貯存桶都在露天的山坡下,但 Zwilag 的桶子都集中放在一棟地面的掩蔽體裡。
他們這麼做的理由是:第一防地震;第二防飛機或飛彈轟炸。台電的乾式貯存桶都在山坡下,質疑受地震或土石流影響的人很多;台灣遭受戰爭的危險,也不知道比瑞士大了多少。但人家能設想到的顧慮,我們卻統統沒有,令人不解。
第二,Zwilag 這些桶子放在室內的另一個理由,是裡面的燃料棒仍然需要散溫,所以周遭溫度需要控制在攝氏23度左右,最高不超過35度。又為了避免停電的影響,所以建築物完全不用空調設備,只使用空氣的對流及氣囪效果。
相形之下,台電的乾式貯存桶放在戶外,核能專家賀立維早就質疑過,北台灣夏天,光水泥地面溫度就可能在攝氏50度,而水泥桶表面達80度,更不說貯存桶裡面的溫度。
現場目擊他們為了防止停電,所以乾脆不用空調備,只用空氣對流及氣囪效果就能達到保持室內23度的溫效果,印象深刻。
並月,儘管他們乾式貯存桶有重重防漏保護,但是為防萬一,廠房的地板都上了一層特別的塗料,避免任何外洩物滲出,進入地下造成污染,也方便清理。相形之下,我們的乾式貯存桶就在戶外的水泥地上,完全慮不及此。
相形之下,我們的乾式貯存桶就在戶外的水泥地上,完全慮不及此。
第三,Zwilag的(使用過但未處理過燃料棒的)乾式貯存桶設計,有兩層特殊金屬材質護罩(各厚15及25公分),再加一層外有防爆(Anti Crash)並有特殊塗料的鋼筋混凝土(厚20公分),其中並有二十四小時監測輻射外漏的裝置,需要的時候可以打開,桶子重量總共118噸。(註1)
台電的乾式貯存桶,最裡層的不銹鋼桶大約17 噸,先用焊接方式封閉頂蓋,然後移送到戶外再套上混凝土及水泥兩層外箱,最後每個重約210噸。反核人士就質疑:乾式貯存桶本來就是暫存,需要再處理,可是像台電這樣把桶子重重封住,將來要處理,或者萬一有問題要打開的時候要怎麼辦?Zwilag的設計,可以對比出台電的設計有多不合理。
Zwilag的乾式貯存廠,為了緊急疏散,廠房外都隨時停放著特別設計的運送車。不論是桶子或車,都經過特別的運送承載測試。
相對地,台電在這方面做了什麼準備呢?以核一廠來說,台電在廠區內,把17噸的不銹鋼桶從冷池移送到戶外乾貯地點,是使用「多軸油壓板車」。這種車的行駛速度是每小時 400多公尺,那段1.6公里的路要開4個多小時。那請問加了混凝土和水泥護套之後,總重210噸的乾式貯存桶,如果要運送到廠外,又要使用什麼車輛,以什麼速度行駛在什麼樣的馬路上?許多反核人士抨擊台電的乾式貯存根本不是暫時貯存,而是企圖就地永久貯存,從這裡可以看出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