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醫院裡的兩隻手–醫藥觀察系列六之三
K 健康/醫療/社會
(本文同時刊於2008.09.01 聯合報)
八月中旬寫了藥的問題後,在接下來才半個月不到的時間裡,眼看著媒體又出現了至少以下這些新聞:
◎立委黃健庭被控勾結製藥公司,涉嫌向健保局、多家公私立醫院施壓,要求採購特定藥物,被依貪汙等罪起訴。
◎彰化縣四家製藥廠涉嫌長期低價賣藥品給藥局與醫療院所,卻高價申領健保給付,訛詐金額高達數千萬,被移送法辦。涉案醫院也被列為下波偵查對象。
◎「根據一項最新調查,高雄縣慢性腎臟病盛行率高達百分之十三點三,八人中竟有一人是慢性腎臟病患者。」另一篇報導說,「高高屏的洗腎率高居全國之首,濫用藥物的習慣是主因,民眾可以輕易向電台、網路、電視、夜市、藥局等,自行購藥服用……」
◎「南投縣一個月有超過一萬人次洗腎,醫界人士說,腎病之普遍,幾已成為『新國病』。……健保將洗腎醫療列入全額負擔,讓洗腎病人不花錢,但也讓醫院各施優惠手法搶病人……」
當然,這些新聞,都遠比不上另一則來得震撼。新竹仁慈醫院的林仲明醫師,因為涉嫌詐領健保費被檢警調查,交保後留下一封遺書,陳訴對台灣健保體制與醫院行政體制的不滿,並強調「醫院制度謀殺我」,自殺身亡。
每三天就要出現一則的這些新聞,並不是偶然的。只要看看其涵蓋面,從政治人物到醫院,從醫師到藥廠到病人,其網羅之廣,我們就可以相信,台灣的上空,是有一隻看不見的手———令我們走向不只「墮落」的看不見之手。
我們不能不好奇,這隻看不見的手是什麼?
也許你會回答,是「藥品」。是藥品的豐厚利潤,驅動了所有人的利之所趨。但,不止如此。藥品的確是一顆美麗的蘋果,引誘了這麼多人垂涎。但,是什麼東西把藥品變化得如此美麗,如此令人垂涎呢?
其實林仲明幫我們說出了答案。台灣的上空,有兩隻看不見的手。一隻叫作「健保給付體制」,一隻叫作「醫院(佣金導向的)利潤中心體制」。是這兩隻手,把藥品所有令人垂涎之處,都催擠出來,不引人競折腰也不可能。
簡單地說,健保每年要付的錢是定額的,主要有「醫」和「藥」的兩大塊。現在的體制,把給付「醫」的這一塊,設計得死板而沒有專業報酬或利潤可言。所以,醫院不能不從「藥」的這一塊來動腦筋。這就是「健保給付體制」這隻手在發揮的作用。
台灣許多醫院,早於健保之前,就以企業管理之名,開始了「佣金導向的利潤中心」體制,使得醫師的收入和他的病人數目及醫療金額掛鉤。「這是醫師沉淪的開始,」一所醫院的副院長跟我說得最直接,「之前醫師追求的是偉大。之後醫師追求的是錢———被醫院逼的。」所以,醫院「佣金導向的利潤中心」這隻手,在逼使醫師追求收入的過程中,也很難不動「藥」的這一塊腦筋。
當醫院和醫師都有動機要在藥上賺錢的時候,有那麼多藥廠樂意配合,那麼多政治人物想參一腳,是自然的事。加上吃藥的人樂意把拿藥當福利來享受,台灣人會養成愛拿藥,愛吃藥的習慣,以及因為這個習慣而出來的許多世界級的後遺症,也就不足為奇了。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