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L 人物

2025年9月18日23:41

L 人物
1.
一個愛看書,愛看漫畫的年輕人。
在那個沒有網路的時代,他的工作就是看各種語文的雜誌、期刊,從裡面找一些他覺得另有文章的線索,提供給上班地方的主管。主管會寄出去,更上級的人會批示這個線索要再追下去,或是不值得。
他上班的地方門牌叫「美國文學歷史學會」。事實上,是中情局底下的一個單位。
這天早上下雨,輪到他去外面幫同事取訂購的午餐。
因為他不想撐傘,從後門出去抄小巷子,沒有遇上從前門進來的郵差,還有後面兩個人。
等他拿了午餐回來,發現學會裡七個人都已經一個活口也沒留了……
 
 

Keep reading

2025年9月16日20:45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L 人物O 活動與新聞報導
1.
2012 年,莫尼卡.巴倫可(Monica Barengo)即將在義大利杜林的歐洲設計學院(IED)畢業。畢業生都要提出作品集給評審委員過目。
莫尼卡.巴倫可雖然從小就熱愛繪畫,也一直透過圖像尋找表達自己的方式,也即將在這所名校畢業,但是日後她形容自己當時的心情有些低落,因為原本讓她覺得能夠闖出一片天地的校園泡泡就要破裂,「而我即將面對自己永遠無法成功的現實世界。」
不過,第二天她收到一封電子郵件。
 
 

Keep reading

2025年9月06日20:06

L 人物
1979年,我第一個工作是在長橋出版社。當時有兩位攝影家常來社裡,一位是梁正居,另一位是徐仁修。這麼說,我第一次見徐仁修,已經是四十五年前的事了。
當時徐仁修就已經以走向野外,走向生態攝影的路而知名,其後時間又過去了這麼久,他在做的事還在一直持續,這其中真是有佈道者的決心。
現在沈可尚拍了徐仁修的故事,電影題目是《我在荒野做了一場夢》。徐仁修的笑容和身態一如當年。這真不一般。相信只有初心如一的人才能做到這點。
而今天看到這篇報導說:
「徐仁修老師的故事固然精彩,看他把人生活成一首生態文學長詩確實過癮,我卻更喜歡沈可尚導演在電影中所留下人性非關善惡或謙傲的蛛絲馬跡…….留有這類不細膩的時空縫隙,才是傳記類電影 / 紀錄片該給凡人看見人非聖賢的血肉痕跡,也是助觀眾別輕易將被攝者神聖化的反省時刻。」
很有意思。

2025年9月02日21:02

L 人物P 隨筆
下午不在公司,有人寄了兩大箱芭樂給我,有一百四十多顆。
原來是幾個星期前和畫家 Molly聊天,她提到自己的外婆很會種芭樂,所以請外婆寄「一些」給我。沒想到是這麼多的「一些」。
 
 

Keep reading

2025年8月30日22:56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L 人物
1.
一個國中時候很喜歡畫畫,但只能偷偷畫…不然就會被老師撕掉的女孩,
高中終於放飛,大學也讀了一個可以繼續畫畫的科系,
但是到了臨近畢業時,才發現自己並不知道接下來要往哪走。
於是她抱著試試看的心情,申請了唯一一所她知道的美國動畫學校……向銀行借了一大筆錢,想說只去個一年也好……
然後她去了,認真畫圖畫到要一直戴著護腕。
還同時確診了憂鬱症。
然後好想回家,整整一年,都活在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但就是很焦慮又不開心,而且非常孤獨的輪迴中…….
然後,有一天,她發現自己收到了一個小小的禮物盒,蓋子鬆鬆地放在上面……
 
 

Keep reading